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揉这些穴位相当于吃中药
userphoto

2023.05.08 内蒙古

关注

揉这些穴位相当于吃中药,简单易学

12组超实用的穴位组合,就相当于吃12味中药,甚至比中药还管用

有人说:穴位就是天然的药库。

很多事实也证明,作用于穴位上,就能起到药的价值。按摩穴位、推拿穴位、艾灸穴位,都能起到作用。而且,这些方法,简单方便,没有毒副作用,自己在家操作就行,但是要坚持!
下面给大家介绍12组比吃中药还要管用的穴位,坚持按摩、推拿、艾灸等,比吃中药还管用。
1、太溪穴:六味地黄丸

此穴滋肾阴非常好,大部分女性中年以后阴虚火旺,作用太溪穴,就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了。
2、太溪、复溜:大补汤

太溪、复溜2穴,可常年按摩,经常作用,就相当于在喝10全大补汤,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3、太冲穴、阳陵泉:逍遥丸

作用太冲穴、阳陵泉穴就能疏肝解郁,相当于吃逍遥丸了,爱生气的人需要多作用这2个穴位。
4、大都穴:钙片

此穴位于脾经上,需要补钙,就多作用大都穴。
5、神门穴、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有些人经常莫名发热烦燥,可以吃牛黄清心丸得到缓解。常常按摩神门穴、大都穴也有吃牛黄清心丸的作用。按摩的顺序,先按神门---再按大都穴
6、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牙痛、咽喉肿痛、肚子郁痛,很多都是胃火大的表现,这时候吃牛黄解毒丸的作用非常好。身体的内庭穴就是相当于牛黄解毒丸,可以按揉,也可以艾灸,都能去胃火,比吃牛黄解毒丸还要健康绿色。
7、中府、太渊穴:补中益气丸:

中府的意思是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2个穴位组合在一起,补中气的作用最强,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都有显效的作用。
8、太渊、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太渊、商丘穴这2穴在一起来用,能补肺气,也能健脾胃,相当于参苓白术丸的作用。
9、然谷穴:大补阴丸

有人心烦总不能睡个安稳觉,总是口干、口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可以试试试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0、大陵穴:吗叮啉

大陵穴有吗叮啉的作用,吃完饭不消化不好,经常独自饱胀等都可以多揉大陵穴,帮助运化,增加胃动力。

11、商阳穴、天枢穴:开塞露

大便干结、大便不畅,艾灸这2个穴位,基本1天内就能起作用了,比开塞露还好用。
12、照海穴:消炎药

有些人咽喉总是干痒伴随着干咳、痛等,这都是咽炎的表现,这时候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可以消炎护嗓。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一、手太阴肺经
1、中府:①中府-补中益气丸②中府(泻)-桔梗③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2、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3、尺泽:①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肺肾阴虚之咳喘、慢性咽炎②尺泽(泻)-白前③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4、孔最、风门穴-通宣理肺散。
5、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6、太渊:①太渊穴-是补中气之气最强②紫苏叶③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7、鱼际:①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②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③鱼际-可保肺的平安无恙。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④鱼际、合谷和足三里-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9、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穴- 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2、合谷:①合谷-是人体保健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②合谷、复溜-麻黄③合谷(泻)-黄芩合谷-根除肺阴虚 ⑤合谷、足三里、鱼际-治疗肾阳虚的三个穴位。
3、上廉(泻)-苦参
三、足阳明胃经
1、足三里:①足三里-“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②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③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④足三里(泻)-厚朴⑤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2、天枢:①天枢(泻)-枳实②天枢(灸)-木香
3、丰隆:①丰隆(泻)-火麻仁②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四、手太阴脾经
1、隐白:①隐白(补)-干姜②隐白(泻)-三七。
2、大都穴-补钙药,这是脾经上的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3、公孙穴:①公孙穴-促进肠子的蠕动
②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4、太白、商丘、太冲三穴-补中益气丸。
5、商丘穴-这个穴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6、三阴交:①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②三阴交(补)-白术。
7、阴陵泉:①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②阴陵泉(泻)-白茅根③阴陵泉(补)-草豆蔻。
8、血海(泻)-延胡索。
五、手少阴心经
1、少府穴-清心泻火、牛黄清心丸。 
2、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3、神门:①神门(泻)-栀子②
神门穴、大都穴-牛黄清心丸③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④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泻)-木通。
七、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泻)-决明子。
2、委中(针出血)-黄柏。
3、   承山、阳陵泉、三阴交-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
4、申脉穴-纯阳大药,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5、风门:①风门(灸)-羌活②风府-防风。
6、天柱-藁本 。  
7、大杼:①大杼-虎骨(用代用品)②大杼-桑寄生。
8、膏盲(灸)-麦冬。
9、肺俞:①肺俞(泻)配气海-杏仁②肺俞(灸)-阿胶。
10、心俞(泻)-琥珀
11、肝俞:①肝俞、肾俞、太冲 -先天体弱②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③肝俞(灸)配肾俞(灸)-枸杞子。
12、胆俞(泻)-茵陈。
13、三焦俞(泻)-山楂。
14、脾俞:①脾俞(灸)-薏苡仁 ②脾俞-大腹皮   。
15、肾俞:①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②肾俞(灸)-肉苁蓉。
16、腰阳关(补)-锁阳。
17、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18、大肠俞(泻)-桃仁。
19、小肠俞(泻)-瞿麦   肝俞(泻)-石决明。
八、足少阴肾经
1、   涌泉:①涌泉(泻)-泽泻②涌泉(补)-柏子仁。
2、然谷穴-大补阴丸。
3、太溪:①太溪、复溜和涌泉-十全大补汤②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4、复溜①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②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5、俞府
(灸)-沉香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
1、大陵:①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②大陵(泻)-朱砂③大陵穴-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还有健脾的功效。
2、内关:
①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②内关-藜芦③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3、间使(泻)-牡丹皮。
4、   曲泽(针出血)-石膏。
十、手少阳三焦经
1、支沟:①支沟(泻)-红花②支沟(泻)-瓜蒌。
十一、足少阳胆经
1、足临泣:①足临泣(泻)-连翘②足临泣(泻)-白蒺藜
2、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3、阳陵泉:①阳陵泉、太冲-逍遥丸②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③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4、环跳(泻)-海桐皮。
5、肩井(泻)-牛膝。
6、风池(泻)-薄荷。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大敦:①大敦(灸)-车前子②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2、行间:①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②行间(泻)-龙胆。
3、太冲:①太冲-五灵脂②太冲配肝俞-白芍。③太冲配阳陵泉-逍遥丸。
5、曲泉:①曲泉-肝肾的要穴。相当于杞菊地黄丸②曲泉-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
③曲泉(灸)-小茴香。
6、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十三、督脉
1、命门(灸)-鹿茸。
2、大椎-桂枝。
3、哑门-竹沥。
4、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5、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6、水沟-石菖蒲。
十四、任脉
1、中极(灸)-熟地黄。
2、关元(灸)-肉桂。
3、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4、神阙:①神阙(灸)-附子 ②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5、水分(灸)-猪苓。
6、中脘:①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②中脘(灸)-高良姜③中脘-巴豆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④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7、上脘(泻)-淡竹叶。
8、内庭穴-去胃火,相当于牛黄解毒。
9、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10、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11、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
第1章 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 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 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 清热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 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 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 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 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 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8章 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第9章 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第10章 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第11章 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第12章 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第13章 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14章 补益类
第一节 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 补阳类
一、命门(灸)-鹿茸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第三节 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第四节 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第15章 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16章 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 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 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二、支沟(泻)-瓜蒌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 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第17章 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按摩手法中的补与泻

推法:
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

旋推法:
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摩法:
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

穴位的按摩方法有两个注意点:
一是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二是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是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
一是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二是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由上到下

手阴经 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 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由下到上
手阳经 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 脾经、肝经、肾经  顺/补  逆/泻
三、几个注意点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然后,对照本文中的表格,可以轻松判断经络调理的方向.

如何确定穴位按摩的次数和时间,补法及泻法

按摩的次数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对于久病体虚的人及患慢性病的人,可以每天治疗一次,每天治疗时间在十分钟至二十分钟之间,每个穴位按摩30-50次为宜,手法要采用补法,即要用轻手法,用力宜轻;对于急症,每次五分钟即可驱除病症,可以每天治疗一次,连续几天按摩治疗以巩固疗效;对于软组织损伤,可以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十分钟;当然,还要考虑患者伪感觉,如采用重手法则要考虑时间间隔,以使机体有恢复过程。
按摩手法有补泄之分,根据“补虚泄实”的原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手法的补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顺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补法,逆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泄法。
(2)根据按摩的力度可分为手法和轻手法。重手法,用力相对较大属于泄法;轻手法,用力相对较小,属于补法;用力适中则属于平补平泄法。
(3)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按血液从心脏流人流出,向血液流出心脏方向按摩为补法,按摩方向同心脏流出血液方向相同为泄法。
(4)根据手法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按摩为补,逆时针按摩为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进行则属于平补平泄法。
穴位按摩力度不宜过大,疼痛难忍则对身体有害,软弱无力则没有效果,以感觉酸胀为佳。

经络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各种病都能找到对应的穴位.docx
给你4大套穴=药!(穴药全集)
18个穴位等同18种中药
有了它你就不用买药了
★比吃药更管用的34个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