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单认识下牡蛎这味中药
userphoto

2023.05.08 内蒙古

关注

张锡纯医按:简单认识下牡蛎这味中药牡蛎,药味为咸而涩,药性微凉。

张锡纯认为,牡蛎能够软坚化痰,善于消除瘰疬,也就是身上长的一个包块,并且是因为痰饮凝结导致的包块,牡蛎最善于化开这种包块。并且牡蛎还能够止呃逆,固摄精气,可以治疗女子的崩漏带下之疾。

《神农本草经》中说,牡蛎“主温疟”,这是因为温疟之邪气一般发生在足少阳之经上,并且一般不会和太阳经相合为寒证,而往往都是会和足阳明经相合为热证,所以可以用牡蛎来治疗,因为牡蛎可以入足少阳经而祛邪外出。

牡蛎还可以治疗惊吓或者发怒的疾病,因为中医讲“惊则气乱”,且惊是来源于胆,而怒来源于肝,牡蛎味咸性寒属水,以水滋木,那么肝胆之疾自然就解除了;并且牡蛎的药性善于收敛,具有“保合之力”,所以可以帮助胆解除惊恐;牡蛎质地类似于金石,具有重镇、肃降的功效,可以帮助肝去镇平怒气。

还有一点就是,牡蛎可以使得拘挛的筋脉得以舒展,所以《神农本草经》又说牡蛎可以“除拘缓也”。

接下来张锡纯利用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了牡蛎为什么能够软坚散结。

张锡纯认为,牡蛎所消的瘰疬,和《神农本草经》中说的相同。然而牡蛎之所以能够消除瘰疬,并不是因为咸可以软坚,而恰恰牡蛎的药味为咸味,并不是这样的。张锡纯说,这是因为牡蛎原本的质地,其实是碳酸钙合成,其中含有一个叫“沃度”的成分,这个“沃度”是一种善于软坚散结消除肿块的药,所以牡蛎可以软坚散结。

张锡纯在牡蛎的用法上还特意做了几点说明。

张锡纯认为,龙骨、牡蛎等药物,如果医家是用来收涩的作用,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想用龙骨、牡蛎用来滋阴,都是不宜使用的。

而且张锡纯还说,如果把牡蛎入散剂,或者做成丸剂是可以的,因为牡蛎的质地偏软,吃进去对脾胃不会有很大的伤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量不能太过。

张锡纯对于龙骨、牡蛎等药物,习惯性的都是使用生的,而现在很多医家喜欢用煅龙骨、煅牡蛎,这在张锡纯的医案中确实比较少见。《本草精荟》:软坚散结:牡蛎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人们平常食用的蚝就是牡蛎的一种。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产量较大,价格低廉。常生用或煅用。李时珍言:“海气化成,纯雄无雌,故名牡。”

一、功效应用

牡蛎味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能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其特点性味咸寒,善软坚散结,乃治瘰疬痰核之要药。

常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别录》:“止汗,气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长沙药解》:“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本草备要》:“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瘕疝。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微寒以清热补水,治虚劳烦热,温疟赤痢,利湿止渴,为肝肾血分之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软坚化痰,善消瘰疬,止呃逆,固精,止女子带下。”

二、配伍应用

1.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及耳鸣等证。牡蛎有平肝潜阳作,最常与龙骨配伍。具体应用可参考龙骨篇章内容。

若治热病伤阴、肝风内动、四肢抽搐等证,常配伍龟板、鳖甲,共凑育阴潜阳、息风止痉之功,即三甲复脉汤。

2.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等证。牡蛎尤善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痰核肿块,常配伍浙贝、玄参,即消瘰丸。本方即可做丸缓服,也可做煎剂大剂应用,乃中医治疗各类肿瘤,最常用基础方剂之一。

李可治疗诸多肿瘤,常以消瘰丸为基础,再配伍乌头、附子、木鳖子、半夏、山慈姑等以毒攻毒之品,即攻癌夺命汤。

张锡纯常用牡蛎治疗瘰疬,其著作中曾记录一案:

一少年,项侧起一瘰疬,大如茄,上连耳,下至缺盆,求医治疗,言服药百剂,亦不能保其必愈。因其家贫,无钱买药,观其人甚强壮,饮食甚多。于是让其每日三餐之时,先用饭汤送服煅牡蛎细末七八钱,一月之间消无芥蒂。

张锡纯论曰:“此惟身体强壮、且善饭者,可如此单服牡蛎,若脾胃稍弱者,即宜佐以健补脾胃之药,不然孔瘰疬未愈,而脾胃先伤,转致成他病也。”

张锡纯言:“牡蛎所消之瘰疬,即《本经》所谓鼠瘘。其所以能消鼠瘘,因其咸能软坚也。”

3.用于肝脾肿大。牡蛎软坚散结作用,还可治疗肝脾肿大、胁下癥块,常与丹参、泽兰、鳖甲等药合用。

王好古言:“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以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黄元御言:“一切痰血癥瘕,瘿瘤瘰疬之类,得之则化,软坚消痞,功力独绝。粉身止汗最良。”

4.用于虚汗、遗精、带下、崩漏等证。牡蛎能收敛固涩,研粉外用也有敛汗之功。治自汗、盗汗证,常配伍黄芪、麻黄根,即牡蛎散。

若治精关不固,常配伍沙苑子、芡实、莲须等,即金锁固精丸。

若治崩漏、带下等证,常配伍煅龙骨、乌贼骨、山药等,即固冲汤。

《本草拾遗》:“粉身,止大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经验方》:“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

黄元御言:“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金泻热,安神魂而保精液,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之证皆医,崩中带下,便滑尿频之病俱疗。”

5.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的治疗。煅牡蛎有制约胃酸功效,常用于胃溃疡、胃酸过多等证的对症治疗。此外,海螵蛸、瓦楞子等药也有相似功效。

《山东中草药手册》:“治胃酸过多方: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

三、用法用量

牡蛎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用法与龙骨相似。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入药须捣碎,久煎。

牡蛎有生用与煅用之分。生牡蛎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善于平肝软坚散结;煅过后会变成氧化钙,更容易粉碎,适合制酸敛湿止血。故除收敛固涩系煅用外,均常生用。

李时珍:“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

汪昂言:“盐水煮一伏时,煅粉用。亦有生用者。”

张锡纯言:“牡蛎若作丸散,亦可煅用,因煅之则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过煅,若入汤剂仍以不煅为佳。”

四、应用注意

牡蛎应用注意与龙骨相似,可做参考。

《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中医实战笔记:21.1.28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谈谈龙骨、牡蛎的配伍龙骨、牡蛎是著名的重镇药,从《伤寒论》开始就常有用之。那么龙骨、牡蛎还有其他什么配伍,能达到什么样的功效呢?一起看看岳美中先生的经验吧!

龙骨牡蛎,能摄纳飞越之阳气,能戢敛簸摇之阴气,较赭石、铁落等镇坠之品为优。

龙骨、牡蛎、黄连,同治烦躁,但部位各有所主,黄连主膻中,龙骨主脐下,牡蛎主胸腹。

龙骨牡蛎,连用之证,除烦躁外,更治惊狂、烦惊。

惊证不必山崩于前或见闻骇骤,太阳伤寒加温针可生惊,少阳吐下也可发悸而惊,《素问·举痛论》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即可谓之惊。

惊悸是阳不守舍,或是亡阳,应有区别。

发汗而致者,先动其阴,后动其阳,阳动而阴逆,故应止阴之逆而安阳气。因惊而致者,先动其阳,而后曳动其阴,阳动而阴不逆,可安其阳而归阴。

“脉浮更遭火迫”和“发汗多或重发汗”不同,在治疗上,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四逆辈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仲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称:“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芤动者,阳之越,微紧者,阴之结,因阳不归阴,故阴气为结,阴愈结,阳愈不归,与惊证之无所定、无所归无不同。

风引汤之除热癫痫,也因邪郁生惊,因惊而甚。

龙骨牡蛎有调和、推挽、摄发敛阴阳的作用,所以均可与桂枝汤、柴胡汤、承气汤合用,摄阳以归土,据阴以召阳,起联接相应的作用,其所以治内伤、治外感均可有效之故。

龙骨牡蛎同用,也是治痰之神品,若只认为二药性涩收敛,还很不全面,因为治痰作用,主要在其有引逆上之火及泛滥之水(随火上升作痰)归宅的妙用。

牡蛎、杜仲:和服能止盗汗,加麻黄根更好。

牡蛎、玄参:经验方可治瘰疬,用牡蛎120克(须用木炭灰炒通赤,湿地上放经宿,方用),玄参90克,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五十丸,食后服。药尽,有除根者。

牡蛎、甘草:治瘰疬,用牡蛎和甘草末,茶调9克,甚效。

牡蛎、鳖甲:牡蛎配鳖甲,消胁积。

牡蛎、栝楼根:牡蛎合天花粉,消瘰疬。《金匮》栝楼牡蛎散,治百合病变渴。尤怡曰“病变成渴,……热盛而津伤也。栝楼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不使上烁也”。

龙骨、韭菜子:龙骨得韭菜子,治睡即泄精。

龙骨、桑螵蛸:龙骨配桑螵蛸,治遗尿。

以上龙骨牡蛎的配伍,可供临床参考。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牡蛎药性咸、微寒,归于肝、肾经,属于平抑肝阳药物,具有潜阳益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各种症状,以及可以用来治疗惊悸失眠的症状。此药还可以用来治疗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等疾病。此外,对于滑脱导致的疾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病症:1、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一些疾病。对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等,可与配伍龟甲、龙骨一同使用,如镇肝熄风汤。对于热病日久、虚风内动等病症,可以配伍龟甲、鳖甲等一同使用,如大定风珠。2、此药可以用来治疗惊悸失眠等疾病。对于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配伍龙骨一同使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也可以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药一同使用。

3、此药可以用来治疗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等疾病。对于痰火郁结导致的痰核、瘰疬等,可以配伍浙贝母、玄参一同使用,如消瘰丸。

4、此药还可以用来治疗滑脱导致的一些疾病。对于多种滑脱症,如自汗、盗汗等,可以配伍麻黄根、浮小麦一同使用,如牡蛎散。对于崩漏、带下等病,可以配伍煅龙骨、山药、海螵蛸等一同使用。

使用注意:

此药不同的炮制有不同的功效,生牡蛎其功效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锻牡蛎功效长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此药在使用时,对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的患者,要慎重使用。

牡    蛎(《本经》)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养殖或野生。我国沿海各地都有生产。原动物喜栖息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的泥滩、礁石、以及泥沙质海底。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临床用名有牡蛎、煅牡蛎。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泄精、喉痹、咳嗽、心肋下痞热。

《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药性论》:君。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时气,主鬼交精出,病人虚而多热,加用之,并地黄小草。

《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阴热疾,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开宝本草》:味咸,平、微寒,无毒。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本草衍义》:须烧为粉用。兼以麻黄根等分同捣,研为极细末,粉盗汗及阴汗。

《药类法象》:主伤寒、寒热、温疟,女子带下赤白,止汗,止心痛气结,涩大小肠,治心胁下痞。

《药性赋》:味咸,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四:男子梦寐遗精,女子赤白崩中;荣卫往来虚热,便滑大小肠同。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咸平,无毒。

入足少阴经。

《象》云:治伤寒寒热,温疟,女子滞下赤白,止汗,止心痛气结。涩大小肠,治心胁痞。

《珍》云:能软积气之痞,《经》曰:咸能软坚。

《心》云:咸平。熬,泄水气。

《本草》云: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往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能去瘰疬,一切疮肿。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药性论》云:君主之剂。治女子崩中,止血及盗汗,除风热,定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为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时气。又治鬼交精出,病人虚而多热加用之,并地黄、小草。

陈士良云:牡蛎捣粉粉身,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粉身,去阴汗。《衍义》意同。

《本草衍义补遗》:咸。软痞。又治带下、湿疟、疮肿。为软坚收敛之剂。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又云:牡蛎之咸以泄水气。又云:牡蛎味咸寒,加以则痞者消,硬者软。

洁古云:能软痞积,烧白,捣细用。

《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本草经疏》:牡蛎得海气结成,故其味咸平,气微寒无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缘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荣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廖矣。少阴有热,则女子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咸属水,属阴而润下,善除一切火热为病,故又能止汗止渴,及鼠瘘、喉痹、咳嗽也。老血者,宿血也,咸走血而软坚,所以主之,其性收敛,故能涩大小肠,止大小便利也。肾主骨,入肾益精,则骨节自强。邪本因虚而入,肝肾足则邪自去。人以肾为根本,根本固,则年自延矣。更能止心脾气痛,消疝瘕积块,瘿瘤结核,胁下坚满等证,皆寒能除热,咸能软坚之功也。

简误: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本草蒙筌》:牡蛎一名蛎蛤,味咸,气平、微寒。无毒。宜蛇床、牛膝、甘远甘草、远志,恶吴茱、麻黄、辛夷。入少阴肾经,以贝母为使。能软积癖,总因味咸。茶清引消结核疽,柴胡引去胁下硬。同大黄泻热,焮肿即平;同熟芣益精,尿遗可禁。麻黄根共作散,敛阴汗如神;川杜仲共煎汤,固盗汗立效。髓疽日深嗜卧,泽泻和剂频调。又单末蜜丸水吞,令面光时气不染。摩宿血,消老痰。闭塞鬼交精遗,收涩气虚带下。

《本草乘雅》:牡蛎单物无偶,而左顾者,当属一阳。故本经所主,皆少阳所生病也。然须水饮之因,成坚固之象者,始相合也。

此湿生也。湿以合感,敛水之融,摄山之结,合感成形者也。但傀儡连络,坚固不迁,宛若山水之附赘悬疣耳。其启闭候潮,诚应开阖之关键,阴阳之枢纽者,故名牡。牡者,门牡也。蛎者,金坚之用也。味咸气寒,体于水而用于水,不离水相故尔。伤寒寒热者,一阳枢象之是动。温疟洒洒者,一阳枢象之所生;惊恚怒气者,一阳上逆之从开;带下赤白者,一阳下逆之不阖;拘缓鼠瘘者,一阳之不能从开从阖也。所谓门牡自亡,则开阖不得。久服强骨节者,假水融结,俨如人骨,象形异人,骨气以精。杀邪鬼者,奇生无偶,玉衡左旋,生阳偏胜,阴屈自敛。

所主诸疾,咸属去来不定,盖去来不定,正从开从阖之枢象也。不独入少阳,亦入少阴矣。故《内经》鼠瘘淡阴阂疟淋露之疾,皆名曰寒热病,则本经寒热两字,当贯通章,枢机之义,昭然可见矣。

《药性解》:牡蛎,味咸,性微寒,无毒,入肾经。主遗泄带下,喉痹咳嗽、荣卫虚热、去来不定、心胁下老痰痞积,宿血温疟、疮肿结核。贝母为使,喜甘草、牛膝、远志、蛇床,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按:牡蛎本是咸水结成,故专归肾部,软坚收敛之剂也。

《景岳全书》:味微咸微涩,气平。用此者,用其涩能固敛,咸能软坚。专入少阴肾脏,随药亦走诸经。能解伤寒温疟、寒热往来,消瘀血,化老痰,去烦热,止惊痫心脾气痛,解喉痹咳嗽,疝瘕积块,痢下赤白,涩肠止便,禁鬼交遗沥,止滑精带下,及妇人崩中带漏,小儿风痰虚汗。同熟地,固精气,禁遗尿;同麻黄根,敛阴汗;同杜仲,止盗汗;同白术,燥脾利湿;同大黄,善消痈肿;同柴胡,治胁下硬痛;同天花茶,消上焦瘿瘤瘰疠结核。

《本草备要》:涩肠,补水,软坚。

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瘕疝;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或同麻黄根糯米为粉,扑身,或加入煎剂。固大小肠。微寒以清热补水,治虚劳烦热,温疟赤痢。利湿止渴,为肝肾血分之药。王好古曰: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茶引之,消颈核;大黄引,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益精收涩,止小便利;以贝母为使,消积结。贝母为使。恶麻黄、辛夷、吴茱萸。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海气化成,纯雄无雌,故名牡。

《本经逢原》:牡蛎入足少阴,为轻坚之剂。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痛;以茶引之,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消股间肿;以地黄引之,益精收涩止小便,肾经血分药也。《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瓜蒌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之怒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瘘,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今人以牡蛎涩精,而治房劳精滑,则虑其咸降;治亢阳精伤,又恐其敛涩。惟伤寒亡阳汗脱,温粉之法最妙。其肉糟制,即蛎黄酱也。

《本草崇原》:牡蛎假海水之沫,凝结而成形,禀寒水之精,具坚刚之质。太阳之气,生于水中,出于肤表,故主治伤寒寒热,先热后寒,谓之温疟。皮毛微寒,谓之洒洒。太阳之气,行于肌表,则温疟洒洒可治也。惊恚怒气,厥阴肝木受病也。牡蛎南生东向,得水中之生阳,达春生之木气,则惊恚怒气可治矣。生阳之气,行于四肢,则四肢拘缓自除。鼠瘘乃肾脏水毒,上淫于脉。牡蛎味咸性寒,从阴泄阳,故除鼠痿。女子带下赤白,乃胞中湿热下注。牡蛎禀水气而上行,阴出于阳,故除带下赤白。具坚刚之质,故久服强骨节。纯雄无雌,故杀鬼。

《本草求真》:[批]入肾涩精,固气、化痰、软坚。

牡蛎专入肾,兼入肝。咸涩微寒。功专入肾,软坚化痰散结,收涩固脱。故瘰疬结核,血瘕遗精崩带,咳嗽盗汗,遗尿滑泄,燥渴温疟、赤痢等症,皆能见效。权曰:病虚而多热,宜同地黄、小草用之。好古曰:牡蛎入足少阴,以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小茶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肾经血分药也。成无己曰: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使痞者消、硬者软也。元素曰: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然咸味独胜,走肾敛涩居多,久服亦能寒中。

《得配本草》: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贝母为之使。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咸,平、微寒,涩。入足少阴经血分。主泄精带下,逐虚痰缩血,除鬼交,治温疟,止遗尿,散喉痹。收往来潮热,消胃膈胀满。凡肝虚魂升于顶者,得此降之,而魂自归也。

得杜仲,止盗汗;加麻黄根更好。得玄参,治男女瘰疬;得柴胡,治肠痛。配大黄,消痈肿;配鳖甲,消胁积。和贝母,消痰结;合花粉,消瘿瘤,并治伤寒百,合变渴。同干姜末,水调,涂阴囊水肿。热如火,若干燥再涂炎,小便利自愈。

《本草经解》:牡蛎气平微寒,秉天秋冬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降,阴也。

冬不藏精,水枯火旺,至春,木火交攻,发为伤寒热病,病在太阳寒水,所以寒热,其主之者,咸寒之味,入太阳壮水清火也。夏伤于暑,但热不寒,名为温疟,温疟阴虚,阴者中之守,守虚所以洒洒然也,其主之者,咸寒可以消暑热,气平入肺,肺平,足以制疟邪也。

肝虚则惊,肝实则恚怒,惊者平之,恚怒降之,气平则降,盖金制木也。

味咸足以软坚,平寒可以除拘缓,故主鼠瘘。

湿热下注于肾,女子则病带下,气平而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

久服强骨节者,咸平益肺肾之功也。

《神农本草经读》:牡蛎气平者,金气也,入手太阴肺经;微寒者,寒水之气也,入膀胱经;味咸者,真水之味也,入少阴肾经。

此物得金水之性,凡病起于太阳,皆名曰伤寒,传入少阳之经,则为寒热往来,其主之者,藉得秋金之气,以平木火之游行也。

温疟者,但热不寒之疟也。症为阳明经之热病洒洒者,即阳明白虎证中,背微寒恶寒之义,火欲发而不能径达之也。主以特蛎者,取其得金之气,以解炎暑之苛,白虎命名,亦同此意也。

惊恚怒气,其主在心,其以在肝,牡蛎气平,得金之用以制木;味咸得水之用以济火也。

拘者筋急,缓者筋缓,为肝之病;鼠瘘者,即瘰疬之别名,为三焦胆经火郁之病,牡蛎之平以制风,寒以胜火,咸以软坚,所以全主之。

止带下赤白,与强骨节二句,其义互见于龟板注中,不赘。

《本经疏证》:牡蛎盐水结成,块然不动,无情者也。然潮涨则开,潮落则合,极似有情者何以故?宣伯聚潮候圆说云,圆则之连,大气举之,方仪之静,大水承之,气有升降,地有浮沉,故月有盈虚,潮有起伏,是以盈于朔望,虚于两弦,月为阴精,水之所生,日为阳宗,水之所从,故尽潮之期,月常加子,夜潮之候,月必在午,卯酉之月,阴阳之交,故潮大于馀月,朔望之后,天地之变,故潮大于馀日,一晦一明,再潮再汐,月经于天,水纬于下,进退消息,相为生成,斯天地之至信也。牡蛎之结,缘水沫为潮所荡而依于石,因是渐渐生长,假无成有,幻泡作坚,因潮而生,斯情系于潮,其与潮为吐纳也固宜,夫水,阴中之阳,潮则阳之动也,迎其涨则开以纳之,是召乎阳以归阴也,迨其退则合以茹之,是化其阴以清阳也,惟其召阳归阴, 阴得阳以化,惟其化阴以宅阳,故阳由阴而清。愚谓人之生本于水,水之所以灌溉一身周流无滞者,又端赖夫火,假使水不纳火,则汪洋而无统摄,火不入水,则潘炽而能焚物。水火之相离合,阴阳之相激荡,必休作有时,消长有度,如伤寒之寒热,温疟之洒洒者矣,惊者气之散而不收,恚者气之愤而难达,怒气者报导之欲达而不得畅,伤寒寒热温疟酒酒,象潮来之候,惊恚怒气,象潮涨之形,以牡蛎迎而纳之,消而息之,是知牡蛎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也,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中之恚怒气耳。潮涨似缓,潮落似拘,牡蛎者偏能于缓时纳物果腹,以济拘时之饥,则其除拘缓之义可识矣。聚沫而成块磊中,比之聚痰而生瘘,遂致瘘中血脉不行动者,正相反也,使其中吐纳生气鼠瘘自消,亦实理之所在耳。妇人带下,有胎产乳字等故,不比女子一皆由经水不调,但使天癸应时,如潮之起落不爽,又何赤白带下足虑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所谓化阴以清阳也。除拘缓鼠瘘,则所谓召阳以归阴也。伤寒金匮两书,用龙骨者七方,用牡蛎者十二方,龙骨牡蛎同用者五方,用龙骨不用牡蛎者二方,用牡蛎不用龙骨者七方,夫不参其同用,不足知其相联之奥妙,不参其独用,不足显其主治之功能。欲参其独用之最亲切有味者,在外感莫如蜀漆散、牡蛎汤之并治牡疟,在内伤莫如天雄散之治虚劳,白术散之养胎气。夫之发必由痰固于中,痰则水为火抟而成者也,邪火抟痰,身中之火与俱,斯外达无徒,虽表间但患寒多,而不知正患热盛也,故仗蜀漆吐去痰涎,以刘其根,以云母龙骨使阳返于土,邪达于外,当留者,当去者去,倘若外更束寒,毛穷痹阻,则必用麻黄甘草大开其外以散其寒,然蜀漆之吐,仅使阳徒土达,云母龙骨,引阳使还土而已,麻黄则使阳徒水达,故当易以牡蛎,使当返本之阳归水中,而不得用龙骨矣,以是如龙骨之用,在火不归土而抟水,牡蛎之用,在阳不归阴而化气也,人之精气,禀于有生之先,既已损则,必赖后天方能生长,以故天雄于至阴中牡阳,白术于淖湿中助气,苟徒倚以入肾,适足以耗阴,乃欲其生气生精,无是理也,用龙骨是敛二物之气入脾,使脾充而气旺,气旺而精生矣。妊娠者,钟阴于下,吸阳于上,故每经信乍阻,胎元尚稚,吸取不多,则阴阳交阻于土,为胸痛呕渴,夯者见此,未免用清,殊不知削其阳,正以伤其胎耳,岂若川芎于血中出其不合盛之阳,白术于中宫扶其不合衰之土,蜀椒以降阳气下归,牡蛎以召入阴中之为愈乎?于是又知龙骨之引火归土,可藉以化气生精,牡蛎之召阳归阴,可藉以平阳秘阴矣。龙骨牡蛎联用之证,曰惊狂曰烦惊,曰烦躁,似二物多为惊与烦设矣,而所因不必尽同,何也?盖惊怖火邪,皆从惊发得之,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少阳吐下则悸而惊,是知惊者不必泰山崩于前见闻骇于骤,随证可致,随处异源,善哉素问举痛论曰,必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数言括尽惊之状,是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即可谓之惊,岂必别有他故也。然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谓之亡阳,治以救逆,岂救逆汤遂可与四逆比耶?夫心也,神也,虑也,皆阳之作用也,无所依,无所归,无所定,是阳不守舍矣,非阳亡而何?虽然,阳之亡有别,以发汗而致者,先动其阴,后动其阳,故阳动而阴逆,仅止阴之逆,阳气乃得奠安,以惊而致者,先动其阳,仅曳动其阴。故阳虽动而阴不逆则安其阳召使归阴,自弭贴矣,是故脉浮更遭火迫以致亡阳,迥非发汗多或重发汗可比。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又岂可与四逆同日语哉!然此可为太阳温针少阳吐下者言耳。若虚劳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风之风引汤,其可以是为说耶?夫桂枝加龙骨牡蛎之证,曰脉芤动微紧,男妇失精,女子梦交,芤动者阳之越,微紧者阴之结,惟其阳不归阴,是以阴气为结,惟其阴愈结,斯阳愈不归,土者生阴之源,水者元阳之配,土不藏阳,水不摄阳,则阳之无所依无所归无所定,与因惊者不异矣。和其外之阳,使受摄于内,奠其阳之窟,使吸引于外,一转移间,安内攘外强干弱枝之义备焉,绝不因惊与因惊之证,无有不合矣。若夫风引汤之除热瘫痫,仍缘邪郁生惊,因惊而甚,其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黍铢不爽者也。大率龙骨牡蛎,推挽空灵之阴阳,与他发敛著物之阴阳者异,故桂枝、柴胡、承气汤无不可会合成剂,而摄阳以归土,据阴以召阳,实有联络相应之妙,此所以治内伤治外感,均可随地奏功,无顾此失彼之隔亥也。

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胸胁满结而用牡蛎,所谓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中惊恚怒气者,然惊恚怒气,所以为胸胁满结何故?夫当潮盛涨之时,其气正如怒而不泄,惟其怒而不泄,斯喷沫聚泡涌于水上,乃遂不与水化,而随水激荡,倘适与崖石相著,日久遂成有生之物,以与水相吞吐。人之阴盛涨而寒,阳盛涨而热,其飚举风发之时,岂无怒气当先,如喷沫如聚泡者,其混处寒热中者,仍随寒热为聚散,其适者于嶕奥之区,则遂凝结不散,而满且硬矣。治之以牡蛎,是欲致生气于其间,使仍与寒热相化而俱消也。然则腰已下水气,百合病渴不已,亦岂喷沫聚泡所可拟耶?是则不然,是皆病在下,而其源在上,牡蛎泽泻散证,水畜于下,上焦之气不能为之化,故类萃商陆葶苈以从上下降,泽泻水藻以启水中清气上行,栝蒌牡蛎,则一以上济其清,一以下召其浊,而使之化耳。况栝蒌牡蛎散证,原系百合病,既历久变渴,又弥久不差,则为上已化而下不化,用栝蒌生上之阴,以和其渴用牡蛎为下之囊签,吸已化之阳使下归而化阴,济上之亢,通下之道,俾溺时得快,然百合病遂净尽无馀,又何不可?惟侯氏黑散之治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是阳气困于内,而浮越于四末,既以桂术细辛干姜振作其中阳矣,召四末之阳使归于内者谁?则牡蛎之用可知矣。因是识召阳归阴非止一端,凡上为阳则下为阴,外为阳则内为阴,均可以是推之者也。

《本草新编》:牡蛎,味咸,气平、微寒,无毒。左顾者良,火煅末用。入少阴肾经。软积癖,消结核,去胁下硬,泻热消肿,益精,遗尿可禁,敛阴汗如神,摩宿血,消老痰,绝鬼交,收气滞。但止可为佐使。佐之补则补,佐之攻则攻,随药转移,不能自主也。

或疑牡蛎乃涩精之药,先生独削而不谈,何也?曰:盖牡蛎涩精,而精愈遗,虽非牡蛎之故,殊不知牡蛎涩精,而精必利而后可止,非涩精之可止也。

或谓牡蛎非涩药也,使牡蛎为止涩之药,如何仲景张公伤寒书中载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用牡蛎泽漆散之乎?曰:嗟乎。大病之后,水不能下行,原宜用补以消水。但伤寒经汗、吐、下之余,元气不能骤生,单用泽泻未免太泄其水,而元气随水而尽泄。故用牡蛎于利之中以涩之也。利中带涩,则水泄而元气无亏,是泄中有补之道存焉,真善用利耳。谁谓牡蛎非涩药哉。

或疑牡蛎既可于利中用涩,安在止精不可与利水并用耶?曰:不可于利中用涩,而精不可于涩中兼利也。盖精愈涩而愈遗,补精而带涩,则徒补无益,故遗精之病,断不可用牡蛎耳。然亦有用之而效者,乃玉关大开,不得已而用之,以闭精于一时,而终不可恃之为长服之剂也。

《本草分经》:咸,微寒,涩。体用皆阴,入肝肾血分。软坚化痰,收脱敛汗,清热补水,固肠利湿,止渴。

《本草思辨录》: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热软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甲介属金,金主攻利,气味咸寒则入阴,此二物之所同,清热软坚之所以并擅。而其理各具,其用亦因而分。鳖有雌无雄,其甲四围有肉裙,以肉裹甲,是为柔中有刚,阴中有阳。蛎有雄无雌,块垒相连如房,房内有肉,是为刚中有柔,阳中有阴。鳖,介属而卵生色青,则入肝而气沉向里。蛎,介属而化生色白,且南生东向,得春木之气,则入肝而气浮向外。向里则下连肾,向外则上连胆。《本经》于鳖甲主心腹癥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所以破癥瘕。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胁满。所谓向里连肾、向外连胆者,正即此可推,其软坚不能无铦钝之差,清热亦大有深浅之别也。由斯以观,凡鳖甲之主阴蚀、痔核、骨蒸者,岂能代以牡蛎。牡蛎之主盗汗、消渴、瘰疬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鳖甲去恶风肉而亦敛溃痈者,以阴既益阳遂和也。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咸而涩,性微凉。能软坚化痰,善消瘰疬,止呃逆,固精气,治女子崩带。《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温疟者,因温疟但在足少阳,故不与太阳相并为寒,但与阳明相关为热。牡蛎能入其经而祛其外来之邪。主惊恚怒气者,因惊则由于胆,怒则由于肝,牡蛎咸寒属水,以水滋木,则肝胆自得其养。且其性善收敛有保合之力,则胆得其助而惊恐自除,其质类金石有镇安之力,则肝得其平而恚怒自息矣。至于筋原属肝,肝不病而筋之或拘或缓者自愈,故《神农本草经》又谓其除拘缓也。

牡蛎所消之瘰疬,即《神农本草经》所谓鼠瘘。而其所以能消鼠瘘者,非因其咸能软坚也。盖牡蛎之原质,为炭酸钙化合而成,其中含有沃度(亦名海典),沃度者善消瘤赘瘰疬之药也(医方篇下附有验消瘰丸案可参观)。

龙骨、牡蛎,若专取其收涩可以煅用。若用以滋阴,用以敛火,或取其收敛,兼取其开通者(二药皆敛而能开),皆不可煅。

若作丸散,亦可煅用,因煅之则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过煅,若入汤剂仍以不煅为佳。今用者一概煅之,殊非所宜。

【现代药理研究】

1.  牡蛎具有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

2.  牡蛎有促吞噬作用。还能增强动物对肺炎杆菌感染的抵抗力,且与腹腔给药的剂量有关。

3.  牡蛎有增强体液免疫作用。

4.  牡蛎有抗溃疡作用。

5.  牡蛎有增强消化力作用。

6.  牡蛎有放射增敏作用,有强化γ-射线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增敏率达34.5%~52.6%,但放疗前给药无增敏作用。

7.  牡蛎有滋阴润燥、保肝益肾作用。

8.  提取的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白细胞下降作用等。

9.  牡蛎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牡 蛎(《本经》
牡蛎
中药古今研究:牡蛎肝、肾血分
《本草精荟》:软坚散结:牡蛎
《汤液本草》
牡蛎的用法记载|生活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