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浑身乏力没精神,试试药“秋季特供方”

浑身乏力没精神,试试药王这张“秋季特供方”

春困秋乏,这是许多读者的人生经验,一到换季的时候,尤其春天和秋天,人体似乎总有些困乏。
这其实背后是脏腑气血不足的一种表现,大自然的气运出现了巨大变化,那一定会影响到我们人体小环境的气血,但气血充足的人,是不太容易感受到困乏的,可是平时有点小虚的人,一到换季,感觉就会明显了。
秋天,燥气中暗含着一丝秋凉,容易影响肺脏、降低人体免疫力,这个时节要非常注重养生,不然很容易生病,有的读者还会感觉胸闷气短、乏力,更容易感冒。
秋燥和秋乏,一个是阴津少,一个是气血不足,那咱们补补?

其实说起来,有个方子,到真是为秋天特制,它的由来,是唐代药王孙思邈,记录在《千金要方》中,原名叫生脉散,现在已制成许多中成药,应用历史达1300余年,这可比任何药理试验都要有说服力了。

此方很简单,笔者之前也介绍过,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一般人都认为它是补气养阴的良方。
秋季,是肺脏旺相的季节,那笔者为什么认为,此方是专为秋天特供的呢?
大家看,人参入不入肺?补不补肺气?那是肯定的,补肺气的药,一个黄芪,一个人参,都很重要。
第二个麦冬,入不入肺?补不补肺阴?那也是肯定的,防止秋燥嘛。
最后一个五味子,入不入肺?那也是肯定的了,五味子最擅长的就是入肺收敛固涩,专治久嗽虚喘,正应秋季主降。
所以本方三味中药,全都入肺!
正暗合秋季肺脏旺相,工作负担较重,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补补,就能助肺益气(缓解秋乏)、养阴生津(防止肺燥),最适合平时肺脏气阴两虚的人啦。
这个药,让笔者一想起来就特别开心,喝过它的人都知道,那味道酸酸甜甜,仿佛可口的酸梅汤,但是喝下去又沁人心脾,感觉充满了补益之气,喝它不仅是味蕾的一种享受,对气阴两虚的人群,身体也会特别受益哦。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调理也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选择,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师的指导,按照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

肺气虚的药物疗法有哪些

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促喘或者是咳嗽,精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者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

1、利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二至三次服用或者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
也可以用
2、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二至三次服用。

对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用玉屏风散加紫苏,这种情况的效果是很好的。

生脉饮方,敛气润肺

大气积胸,肺主肃降,暑热伤肺,肺伤气伤,出则气短,倦怠喘咳。

肺主皮毛,伤累肺脏,失其卫护,体表汗出,热伤元气,气伤津枯。
津枯口渴,宜生脉饮,君药人参,补气益气,润泽肺脏,补益肺脏。
臣药麦冬,清气生津,清除肺热,佐药五味,性味敛气,收敛肺脏。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生脉饮方,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药人参,麦冬五味,药味人参,性味甘爽,气温微寒,气味俱轻。
气运行令,可升可降,阳中有阴,补气圣药,活人灵苗,走行轻利。
五脏六腑,无处不达,十二经脉,无经不到,五脏之中,专入肺脾。
人参入心,十之有八,入客肝脏,十之有五,入客肾者,十之有三。
人参气味,阳多胜阴,少用泛上,多则沉下,肝肾患病,须有多用。
重用人参,补血益精,助力药味,山茱熟地,纯阴之药,阴中有阳。
麦冬性味,专入心肺,甘味颇多,寒性差少,外感内伤,消痰止嗽。
外感伤寒,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肺内喘急。
内伤发病,声怯而槁,先急后缓,或早或暮,清痰消气,时时咳喘。
麦冬性味,解热除烦,去痿除呕,清散心热,滋养脏腑,复脉生津。
用五味子,味酸气温,阴中微阳,添益肾水,滋补肺金,尤善润燥。
收敛肺气,入经肺肾,生津止渴,强阴益阳,生气除热,休止泻痢。

人参甘寒,热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肺金,五味酸温,泻火补金。

肺脏病患的通治法

第一节   肺脏病患的通治法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朝百脉,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是身体的第一道屏障,机体要抵抗外邪,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肺的功能来完成。肺一方面推动气血在经脉中运行为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体表带去防御部队,另一方面肺开窍于鼻,每天的呼吸令鼻首先要接触到外界的冷暖空气、脏东西,易致肺的损伤。
肺是人体气机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出废气,吸入清气等,许多气体物质交换过程要在肺部靠肺的主气、司呼吸来完成。血脉中血液的运行需要心力的推动,而心脏运行血液的动力实来源于肺。你看,心脏每时每刻把带有污浊代谢产物、废弃物的紫黑色的静脉血,输送到肺脏,在肺部通过肺脏的内外物质交换通道,经过内外物质交换后,紫黑色的静脉血变成了带有各种营养物质的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入心脏,再由心脏的搏动而运行周流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故身体各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代谢产物、废弃物的排出,无不与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有关。很多的运动方式都以调整呼吸为主要内容,在运动前要调整呼吸,在运动后还要静息待呼吸平稳,调整呼吸的作用就是让身体里气血运行的更有力量而平稳。肺朝百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肺脏组织脉络气机功能的调畅是全身各脏腑组织、经脉、四肢、百骸、九窍等气血流畅,得到气血滋润营养的保证之一。
又肺为机体御外之门户,责任重大,肺不宜受邪,但肺常易受邪。寒邪易闭肺,燥邪易伤肺,热邪易灼肺,湿邪易阻肺,痰湿易贮肺,肺气易损虚,肺阴易耗伤。忧易伤肺、悲易伤肺,忧悲则易使肺之气机郁滞,气机郁滞则难免气血瘀滞于肺。邪伤气郁血瘀,肺气闭阻郁滞,肺失宣发肃降,则气血运行不畅,可致患者咳嗽、胸闷、气喘、大便不畅、食欲不振、夜睡难眠等,肺失通调水道之功,可致患者身体的瘀肿等。
肺为娇脏,无论春夏秋冬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肺脏,通调肺脏。保持肺脏组织脉络的通畅,及肺脏气机功能的调畅等。       
鉴于肺脏本身的功能特点,以及易感之邪,通肺畅肺常须祛寒、润燥、清热、除湿、化痰、益气、养阴、解郁、化瘀等。
一、散寒宣肺通肺
寒邪闭肺者,寒邪可闭于肺之表,寒邪可浸于肺之里。寒邪闭于肺之表者多为外感寒邪所致,临床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发热、咳嗽,痰液稀少,舌淡、苔少、脉浮或紧,面部有时有虚肿的现象。治疗当通阳发汗以解表,可选用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类方。
外感寒邪入里,或过用苦寒、饮冷贪凉等,寒邪浸于肺之里,临床常表现为:胸中感觉寒凉或感觉有寒气从胸部上冲而出咽喉,畏寒但很少有发热,咳嗽声低而无力,吐出的痰液稀而觉凉,舌淡或淡紫,苔少而可湿滑,脉弱而涩。治疗当温阳散寒以祛邪,可选用干姜、细辛、附子等四逆辈诸药。另,寒邪易致血瘀,气血瘀阻者可适当加用温阳活血化瘀之品。嘱患者常热饮,慎风寒,注意避免过用苦寒之品。
二、润燥通肺
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多为外燥所致,秋季多见。燥邪伤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咽干咽红,喉易痒而咳嗽,痰少或无痰,二便少,肺部听诊可有干啰音,舌质淡红或红,苔少而燥,脉弱而略数。治疗可选用清燥救肺汤等,沙参、麦冬、五味子、川贝母等为常用之品。嘱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煎炸之物。
三、疏风散热清肺通肺
外感风热之邪易灼肺,过食焙烤煎炸、辛辣之物,内生热邪易灼肺,过用温补之品也常生热而灼肺。热邪灼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口渴或口苦,咽干红而常疼痛,咳嗽痰少或多而粘稠,呼出热气或感觉鼻孔出热气。肺部听诊呼吸音增强,有时可见高热、胸闷、气喘等,大便常干硬或热极而溏泄,小便多黄少,舌质红,苔少或黄厚而燥,脉洪而数。
治疗当清肺泻热,兼滋阴养液,养肺阴固肺气。
肺热轻症可用《卫生宝鉴》加减泻白散加减,常用药如:桑白皮、地骨皮、百部、生地、黄芩等。肺热较重,或伴高热、气喘者可用张仲景《伤寒论》白虎汤滋阴养液清泻肺热,常用药如:石膏、知母、黄芩、芦根、大黄、生地、沙参等。
嘱患者忌辛辣,多饮水,戒烟酒,多歇息,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膏粱厚味,慎用温补。
四、祛湿化痰通肺
外感或内生湿邪阻肺的临床常表现为:胸闷气阻,咳嗽,痰稀,肺部听诊可有湿啰音或肺泡音,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略胖,苔滑湿,脉滑弱等。外感湿邪者常兼有身困、身重、乏力,心烦的症状,内湿者多饮食欠佳、易泄泻等。无论内湿、外湿,治疗当健脾化湿渗湿、芳香燥湿等,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温病条辩》三仁汤等方加减。常用药如:党参、白术、苍术、茯苓、生薏仁、白扁豆、泽泻、藿香、佩兰、白蔻仁、滑石粉、半夏、厚朴等。治湿不远温,可适当加用蛇床子、巴戟天、干姜等温阳利湿之品。嘱患者忌冷饮,慎风寒,饮食宜清淡,慎用苦寒之品。
五、清热祛痰通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热、脾虚,气郁、血瘀等外感、内生诸邪皆可生痰。痰邪贮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哮鸣音,患者常不能平卧,多舌胖、苔厚、脉弦或濡滑,饮食常欠佳。治疗以健脾祛痰化痰为主,并根据所兼之邪,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灵活选方用药。常用药如:白芥子、葶苈子、苏子、莱菔子、半夏、枳实、杏仁、前胡、贝母等。脾虚者可加益气健脾之品,肺热痰黄者兼清肺泻热以化痰,痰液清稀兼有湿邪者燥湿以化痰。肾为痰之根,肾虚者兼温阳益肾以化痰;舌质瘀紫,肺有瘀阻之象者配以活血化瘀以祛痰;胸闷,气机郁阻气滞者理气解郁以祛痰,外感诸邪者随症辨证治之。方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证治准绳》涤痰汤等。
患者不宜食甜食,勿吸烟,避免外感邪气,避免膏粱厚味。
六、益气通肺
肺气虚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素体气血亏虚者。肺气虚的临床常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动则气喘,咳嗽声低而短,痰少而不易咯出,易外感,易出汗,舌淡、苔薄,脉弱而涩。治疗当益气养肺,方可用《幼幼新书》养肺汤和四君子汤加减。常用药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阿胶、款冬花、贝母、半夏、五味子等。嘱患者,少辛辣、戒烟酒,勤锻炼,慎风寒,避免熬夜等过度劳累。
七、养阴通肺
外感燥邪会伤肺阴,内有伏热会伤肺阴,肺阴伤也常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肺阴伤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口干,咽干咽红,干咳、痰少,有时可咳出少量血液或仅见少量血丝,舌质红绛,苔薄少津,五心烦热,便干,易盗汗,脉细涩而略数。治疗宜养阴润燥,降火止咳,方可选用《医方集解》百合固金丸。常用药如:百合、生地黄、当归、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川贝母、阿胶等。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常食具有滋阴作用的新鲜水果等。
八、理气解郁通肺脉
忧、悲伤肺,忧愁、悲伤常致肺气郁滞闭阻,肺失宣发肃降,气机壅塞而逆乱。忧、悲肺气郁滞的临床常表现为:胸闷气堵善叹息,胸肋或胸背疼痛可游动,咳嗽无痰,咽喉不利如鲠,不思饮食,入睡较难,大便常不爽,舌淡苔少或腻,脉常弦弱。治疗当宣发理气、解郁启窍。常用药如:柴胡、枳壳、菖蒲、杏仁、香附、半夏、薄荷等。嘱患者调畅情志,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减少气机郁滞的机会。
九、活血祛瘀通肺脉

肺血瘀滞的临床常表现为:咳嗽,胸闷,气喘,面色苍白或黧黑,唇紫,舌质瘀紫,脉弱或涩。治以益气、活血、祛瘀,常用药如:地龙、红花、丹参、当归、莪术、泽漆、益智仁、枳壳等 肺血瘀滞证当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肺栓塞性疾病,肺血瘀滞证是指肺的脉络瘀阻,血液运行迟滞,肺气不畅,多为慢性疾病,常与七情郁滞、感寒,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肺栓塞是肺部的较大的血管被阻塞,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当属血管、血液瘀滞证,急症,常与外科手术有关。

咳嗽不是病,咳起来要人命!老中医教你治根之本>

外感咳嗽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导致的,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一般以风寒比较多,病变的过程中会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内伤咳嗽及肺者,多半是因为邪实导致了正虚,肺脏自病者,大多是由实转到虚的。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会互相影响,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果长久的不治疗,邪伤肺气,病情会反反复复,反而会导致咳嗽的发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候又相互为因果。
配方: 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也。
有痰燥又很难咳出的,可以加栝蒌子。痰多的可以加半夏。喘的加杏仁。胸膈气不快的加枳壳,桔梗。久则宜敛,加五味子。
温馨提示: 半夏有毒,建议不用。但它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这方子是经过临床实践过的,但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与病症都不相同,所以适用的方子也不相同,就算再了不起的药方或者什么大名牌的药品也是要经过辩证实践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最好的。

有任何关于咳嗽方面的疑问,都可以留言给我。

咳嗽按摩疗法
咳嗽是肺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因一般多以痰声并见,故称为咳嗽。
    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病因】咳嗽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或天气冷热失常,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常先以风先导,夹有寒、热、燥等邪,以风夹寒较为多见;内伤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如因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过食肥厚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而咳,或肺脏自病,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气逆为咳。
    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
    【辩证治疗】咳嗽是肺系多科蛱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也可因其他脏腑病变而引起。临症应当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①风寒袭肺
    主证:咳嗽声重,气急,烟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寒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咳痰稀薄色白;风寒外来肌腠,故伴有头痛身楚,寒热无汗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之表证。
    ②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或咳声哑;肺热伤津则口渴,咽燥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出汗等表证热证。苔薄黄,脉浮数皆数风热在表之征。
    ③燥热咳嗽:由于燥邪伤肺,肺阳耗伤,症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咳不出来,有时咳吐的痰液里带有血丝,咳嗽厉害时胸部疼痛。面色发红,心里发烦,鼻孔和喉咙都觉得干燥,嘴唇发焦。大便秘结,小便少发黄。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大。
    ④虚劳咳嗽:肺脾气虚的,咳嗽痰多而稀薄,吐白沫,呼吸气短,面黄,疲倦嗜睡,怕冷,消化不好,有时心跳速,舌淡白,脉沉缓。肺肾阴虚的,久咳不愈,声音发哑,吐痰胶粘,或脓痰带血,喉咙干痛,潮热,盗汗,睡眠不好。舌红没有苔,脉数细。
    ⑤痰湿咳嗽:由于脾阳不振,痰湿内盛,症见咳嗽痰多,咳痰白粘,咳声重浊,胸闷气滞,比较重的出现眼睑浮肿,呼吸不畅,饮食少,口里发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
    配穴方一:孔最、膻中、大杼、风门、肺俞、肾俞、天突穴>天突、膀胱经。
    治法:
    ①拇指点按孔最、膻中穴3-5分钟。双拇指同时揉按大杼、风门、肺俞、肾俞穴各2分钟,点按天突穴>天突穴2分钟。

    ②从大椎穴两侧沿膀胱经,用掌推法各10-15次。根据病情,可每日或隔日推拿1次。

中医与咳嗽

【证候特征】

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痰热郁肺,则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病因病机】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由此可知,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窒塞,上逆为咳。若病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而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可表现为寒痰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嗽而伴见脏腑病变。
3.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4.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吸音。
5.肺部X统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鉴别诊断】
1.哮病、喘证:哮病和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肺胀: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为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咯血痰,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X线胸部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应。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候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从调护正气着眼。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辨证施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场合止嗽散。方中用麻黄、
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痒甚者,加牛蒡子、蝉退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燥湿化痰;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本方用桑叶、
菊花薄荷疏风散邪,宣透风热,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祛痰止咳;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夏令挟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热;杏仁、象贝母肃肺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桅清热润燥生津。若津伤较甚者加
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夹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另有凉燥伤肺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轻。常伴脘闷,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会三子养亲汤。方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
芥子温肺利气,畅隔消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气顺。苏子长于降气,气逆不降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畅隔,胁痛痰多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食少脘痞者以此为主。三者皆行气祛痰之药,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长。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症情平稳后可取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方中用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贝母、栝楼、桔梗陈皮甘草化痰止咳;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以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加剧。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
黄芩泻白散。方中用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使泻肺而不伤脾胃。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胸闷气逆,加葶苈子、栝蒌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方中重用北沙参、麦冬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药;玉竹助主药甘寒生津,养阴润燥以为辅,天花粉清肺润燥,养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泻火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乃甘寒之法。若久热久咳,是肺中燥热较甚,又当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加川贝母、甜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低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以敛汗;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凉血止血。

慢性咳嗽的中医防治
咳嗽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防御机制,能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吸入有害物和异物,因此,从生理角度讲咳嗽是一种保护作用。但当咳嗽变得频繁和剧烈,尤其是慢性和反复的咳嗽,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时咳嗽就成为一种症状。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由来已久,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咳嗽为肺脏疾患,多由肺失正常的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因新发、病程短而易治,相当于急性咳嗽;内伤咳嗽则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慢性咳嗽的中医防治可参照中医内伤咳嗽进行治疗。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慢性咳嗽不外痰热郁结和阴亏热结两种,多由于外感之初失于表散,入里化热,痰热结于咽、喉或气管(气道),影响肺气的宣降,从而引发咳嗽;或素体阴亏,外感之后邪气直接搏于气道,形成阴亏热结,引发咳嗽。此类咳嗽多表现为干咳、咽痒,喉中似有物堵,胸部干灼或烧疼及遇刺激性气味加重等特点,治疗上多以清散为主,清化痰热,散结利咽,配合止咳,阴亏者佐以养阴润肺,每能收到良好的疗效,成药当中养阴清肺丸可配合应用,该药养阴润肺,清热利咽,对阴亏热结者频为适宜。对于市售中成药的使用,因该类药物易买,服用方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了解自身患病的特点,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尤其涉及到一些严重的疾患,如肺的肿瘤、严重的感染和新近越来越引起重视的肺间质性疾病等,我们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到诊断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孙增涛

反复咳嗽试试中医疗法

市中医医院小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儿科学">中医儿科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市儿科学">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专家
咳嗽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市中医医院小儿科主任符虹指出,在门诊上,很多小孩都是因为咳嗽而到医院就诊的。而来自临床的统计显示,至少有20%的学龄前儿童和10%的学龄儿童是以咳嗽作为求诊的主要症状的。由于毗邻儿童医院,到中医院儿科前来求治的,多是经过各方治疗效果不佳而前往求助中医治疗的。不少患儿持续咳嗽的时间都已经非常长了,短则三四周,长则要有数月之久。
符虹指出,引起小孩咳嗽的原因很多,各种病原体入侵后引起鼻咽部、扁桃体、气管支气管以至肺部的感染,都是儿童咳嗽的常见原因。反复咳嗽更是涉及多种病因,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还与鼻咽部、消化系统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反复咳嗽弄清病因
符虹指出,对于持续8周以上为慢性咳嗽,反复咳嗽的患儿,中医与西医一样,也要明确病因,然后才辨证辨病施治。儿童反复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有三个: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这三种原因要占儿童反复咳嗽病因总和的67%%到94%%。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鼻咽部疾病引起鼻后和喉咽部有较多分泌物粘附,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所导致的咳嗽。临床上有很多种疾病可引起鼻后滴漏综合征,比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非过敏性鼻炎、腺样体炎等。符虹介绍,由鼻后滴漏综合征导致的咳嗽主要在白天表现出来,而且以晨咳、体位改变为主(如睡后醒来),而夜间咳嗽不明显。由于鼻后滴流或者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患儿可表现为不停地清嗓子,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而呈鹅卵石样改变。一般来说,患者多有鼻炎、鼻窦炎或者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这类患者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此外,患者没有明显喘息、气急等症状,但气道高反应性检查为阳性。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者清晨咳嗽比较多见。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咳嗽。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小孩反复咳嗽,而且夜间刺激性咳嗽比较明显可考虑该病。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符虹介绍,成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常伴随有胸骨后烧灼样感、嗳气、反酸等症状。但是有不少儿童患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可以完全没有反流症状及与进食相关的症状,而咳嗽是其惟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于无食管反流症状的慢性咳嗽患者,并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可能。如果反复咳嗽的患儿有明显的与进食相关的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也有咳嗽夜间发作频繁。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平时进食饮料后易发作;或者患儿常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应该考虑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也有小儿慢性咽炎久治不愈或婴幼儿难治性肺炎常规治疗无效,也要考虑本病。
四条原则可供借鉴
符虹指出,其实对于很多反复咳嗽性的儿童,导致其咳嗽的原因有些能够明确,但有很多尚不明了,也有一些是几种病因错杂交替的。如哮喘合并肺炎、过敏性咳嗽合并支原体感染、变应性鼻炎合并细菌感染等。这要求医生在治疗时首先要问明病史及用药情况,必要时做相应的检查,以判断可能的病因,然后再辨证处方。
在大量的慢性咳嗽患儿治疗过程中,符虹总结出四条治疗反复咳嗽的经验,她发现,采用这些做法,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首先要弄清小儿慢性咳嗽病机的关键。符虹说,根据中医理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小儿为“纯阳之体”,反复咳嗽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风寒、风热,袭于肺卫,肺失宣肃,聚津为痰,日久为热;小儿肺脾常不足,肺气不足,肺失宣降,脾气不足,失于运化,津液不敷,水湿不化,聚液为痰,郁久化热;至于哮喘的“宿根”也归结于痰,可由外感寒邪诱发,日久必然化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痰热”是小孩慢性咳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治疗上要采取清热化痰、泻肺止咳的原则。
五种类型的咳嗽及疗法

马光集团的王丽华医师,曾用中药治好多名久咳未愈的病人。王医师说,最近的一个病例是在几个月前,一名5岁男童服西药长达8个月仍未愈,母亲带他来,先后看了4次,服了19天的中药就好了。
先需说清楚的是,我们并不否定西药的疗效。王医师说,她和马光集团的多位中医师兼学西医,了解西医治疗咳嗽和中药一样从病因治疗着手,两者无优劣之分。
王医师来自河北。她说,中医是以辩证法,诊断患者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咳嗽。中医根据咳嗽的不同表征,将咳嗽分为5种类型:
风寒咳嗽:吐稀痰,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发烧,可服用杏苏散治疗。疗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多有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喉痛。可用桑菊治疗,医理是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可用凉膈散或清燥救肺汤来清燥润肺。
痰湿咳嗽:痰多粘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服用二陈汤治疗,作用是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可选用麦门冬汤或补肺汤治疗。宜从补益肺气、润肺止咳着手。
上述男童属于痰热的类型,且因时间久而气虚、阴虚,治疗法是以补气、养阴、润肺为主,也需清热和化痰止咳。
咳嗽食疗法
王医师推荐了5种咳嗽的食疗法。
风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
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
风热咳嗽可用藕汁、梨汁各半盅合服。
痰热咳嗽不妨用新鲜熟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湿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桔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
肺气虚久咳或阴虚久咳,用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对久咳有利。也可用
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有利于久咳和口干。
小儿易得咳嗽
王丽华医师说,小儿处在发育阶段,肌肤柔弱,抵抗外邪的能力较差,又不懂得照顾自己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易被风寒、风热、风燥所侵袭,引起外感咳嗽。
小儿胃肠薄弱,易被乳食及生冷食品和油腻、煎炸的食物所伤,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塞气道而引起咳嗽。
王医师强调,一旦患了咳嗽,饮食要特别注意。
百日咳就多见于小孩,常一阵阵剧咳,咳到最后还会发出一声像雄鸡鸣叫的尾声。
王医师说,除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咳嗽外,某些
传染病(如流感、白喉)和心脏病也可能产生或轻或重的咳嗽。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突然咳嗽,并有鼻塞、流涕、怕冷、发烧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多为阵发性咳嗽,一般晚间较剧,发作时呼吸急促,不能平躺。
肺结核咳嗽多半有午后发热,面颊潮红,夜出虚汗、食欲差、胸部隐痛等。
心脏病发展到心力衰竭时也会咳嗽,病人多有心慌、气促,不能平躺。有的咳出的痰带粉红色。

怎样选用中成药治疗咳嗽?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一般选购:
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忌吃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适用小风寒咳嗽。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一般选用:
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一般选用:
1、
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一般选用:
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一般选用:
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
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服药期间,不宜抽烟喝酒,不宜吃油腻、腥冷、辛辣食物。脾虚大便溏泻者忌服。
3、秋梨润肺膏:口服,每日两次,成人每次10-20克。忌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咳嗽中医疗法

方1

[组成]鲜茼蒿菜150g。
[用法]水煎,去残渣,加冰糖适量,待溶化后分2次服用。
方2
[组成]土
党参60~120g,猪脚爪1只。
[用法]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寒咳。
方3
[组成]大金发藓9g,沙参9g,
黄柏6g,梧桐树皮6g,大血藤6g,蛇含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咳嗽、盗汗者。
方4
[组成]毛茎紫金牛30g,枇杷叶15g。
[用法]水煎服。
方5
[组成]鲜鱼腥草15g,石吊兰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组成]枇杷叶3Dg,白绒草30g,鱼腥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7
[组成]白粉藤茎15g,
百合15g,冰糖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8
[组成]蛇菇9g,肺筋草9g,鹿衔草9g,岩白菜9g,白茅根9g,枸杞根9g,瘦肉适量。
[用法]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咳血。
方9

[组成]银粉背蕨15g,鸡蛋1个。

[用法]银粉背蕨水煎,冲鸡蛋服。
[附注]本
方亦用于肺结核咯血。
方10
[组成]假地豆15g,一枝黄花15g,连钱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伤风咳嗽。
方11
[组成]猫尾射根9~15g,猪肉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绵毛鹿茸草30,连钱草15g,浙贝母10g,
桔梗9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组成]落葵30g,
薄荷30g,黎叶15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组成]楮头红15g,苇茎15g,藕片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15
[组成]算盘子根250g,猪蹄适量。
[用法]同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咳不止。
方16
[组成]福建胡颓子叶20g,五味子9g,
茯苓10g,白术10g,党参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咳。
方17
[组成]鲜尖尾枫叶30g(去叶背毛),冰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8
[组成]竹节参9g,鼠麹草15g,
藕节15g,川贝母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咳嗽多痰。
方19
[组成]阴地蕨6~15g,萝卜30g,冰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热咳。

方20

[组成]连钱草15g,苏叶9g,薄荷9g,前胡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伤风咳嗽。
方21
[组成]鸡蛋参30g,猪瘦肉适量。
[用法]同炖服。
方22
[组成]兖州卷柏45g,青壳鸭蛋2个。
[用法]水煎,去渣服汤、蛋。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3
[组成]垂穗石松30g,猪膀胱1个(去油)。
[用法]水炖服,连服3~5日。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4
[组成]南天竹根30g,鲜枇杷叶(去毛)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25
[组成]南五味子果15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组成]肺形草30g,鱼腥草5g,连钱草15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组成]铁线蕨30g,车前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8
[组成]榕树皮干品30~60g(或干叶15~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感冒咳嗽。
方29
[组成]石吊兰30g,五皮风15g,车前草15g。
[用法]水煎,1日内分3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寒咳嗽。
方30
[组成]地瓜藤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31
[组成]八角莲12g,猪肺60~120g。
[用法]加糖适量,煲服。
[附注]此方用于痰咳。
方32
[组成]鲜九头狮子草30g,冰糖适量。

[用法]加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33
[组成]九头狮子草嫩叶7片。
[用法]蒸麦芽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虚弱咳嗽。
方34
[组成]三叉苦根45g。
[用法]水煎,调冰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35
[组成]土洋参、隔山撬、通花根、冰糖各适量。
[用法]炖鸡服。
方36
[组成]土
党参60~120g,白胡椒9g,艾叶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寒咳。
方37
[组成]土燕窝、川贝各适量。
[用法]加冰糖蒸服。
[附注]此方用于咳嗽痰多。
方38
[组成]深绿卷柏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寒咳嗽。

方39

[组成]大九股牛根(去皮)15g,响铃草6g,瓦草6g。
[用法]共研末,每次服6g,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咳嗽。

方40

[组成]大地棕根、白鲜皮、沙参各适量。

[用法]炖鸡服。

[附注]此方用于虚劳咳嗽。
方41
[组成]大金牛草、牛大力、红苓根、白茅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热咳嗽。

方42

[组成]小松柏9g,黄柏6g,沙参9g,梧桐树皮6g,大血藤6g,五皮风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阴虚咳嗽(伴盗汗)。
方43
[组成]乌豆草30g。
[用法]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劳伤咳嗽,如水煎,则可用于感冒咳嗽。
方44
[组成]大夜关门根15g。
[用法]水煎服。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与咳嗽
咳嗽不是病,咳起来要人命!老中医教你治根之本
微头条
经络治咳嗽
【附注中医说咳小知识:1、咳声阵发,发则...
常见症状鉴别之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