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常用于降肌酐的方剂
userphoto

2024.05.21 内蒙古

关注

中医常用于降肌酐的方剂

常用于降肌酐的中药方剂有越婢加术汤、五皮饮、实脾饮等。但具体需要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

肌酐偏高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表现以眼睑、头面、四肢甚至全身腹胀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此中医治疗肌酐偏高主要从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方向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肌酐高,常用到以下方剂;

1,越婢加术汤:治里水,症见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脉沉。
2,五皮饮:治皮水(以全身浮肿、尿少、腹胀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症见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浮者;近代也用于急慢性肾炎和心脏病水肿属脾虚受湿,气滞水停者。
3,实脾饮:主治脾肾阳虚(脾脏和肾脏的阳气亏虚),水气内停之阴水。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

【让你精力充沛的24个简单方法】
精力充沛是高效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也关乎一个人呈现出的个人形象。然而,总会有某些事情耗费掉我们过多的精力。
以下的25个方法,让你用简单的日常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 !

肾性水肿中医治疗四招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肾生殖泌尿/水肿/阳水﹣水湿浸渍
一、症状
全身皆肿、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
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
二、舌脉
苔白腻、脉沉缓
三、治法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四、方剂
五皮饮合胃苓汤:
陈皮9克、茯苓皮9克、生姜皮9克、
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甘草5克、
苍术5克、白术5克、官桂1克、
泽泻5克、猪苓5克、厚朴5克
备注:谨遵医嘱。切勿私自用药!
张正杰告诉你:中医如何治疗双下肢浮肿
水肿在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发现自己下肢水肿,很多人心里肯定会有一些疑惑,对于下肢水肿要怎么办,大家都想不不出所以然。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治病讲因势利导,如水肿在腰以上的用发汗

法治疗面目水肿,每天晨起眼睑水肿可以用荆芥熬水喝,如果严重需要到医院检查确诊病情。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腰以下肿的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对于生理性的水肿,患者要注意,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保证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中医治疗各种水肿有特效

水肿的情况,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出现水肿的情况,也就表明身体的循环功能出现了问题,所以很多朋友常常会感觉到身体也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那么怎么解决这种状况呢?中医治疗各种水肿有特效。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中医治疗: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针灸治疗:
(一)阳水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yin水治法。
处方:列缺 合谷 偏历 阴陵泉 委阳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二)阴水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 肾俞 水分 复溜 关元 三阴交方义;yin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水肿,本质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邪潴留在人体的病理现象。心肺肝脾肾病变都可能引起水肿。

中医内科,把水肿分为上半身肿的阳水,下半身肿为阴水。

阳水分4个证型:风水相搏、水湿侵渍、湿毒浸淫、湿热壅盛。

经方派用一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搞定,原则为发汗。

仲景的方剂,麻黄常配伍凉药,越婢加术汤里配生石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里配连翘。

治疗方剂中,五皮饮组方很有特色,肿在体表,用药都是皮类药物,叫以形治形,是取类比象的中医特殊思维。五为土之数,用土可以治水之泛滥,是医易五行思维。方剂中桑白皮入上焦肺,生姜皮,陈皮入中焦脾胃,大腹皮和茯苓皮利尿入下焦,这是三焦并调的整体治疗思维。

治疗阳水的五个方剂中,都有宣肺的药物,麻黄、羌活、桑白皮。

针灸治疗阳水也是宣肺利水的思路:肺俞、风门宣肺,合谷、偏历疏通上身之水、阴陵泉利尿,面部肿加水沟。

腰部以下肿,主要和脾肾阳虚相关。

经方派用一个真武汤搞定。扶阳镇水之构思,治疗原则为利尿。

内科学中,济生肾气丸加真武汤治疗肾阳虚水肿。桃红四物加五苓散治疗水瘀互结。

针灸也是健脾温肾,温阳利水的原则:脾俞、肾俞、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复溜。背腧穴补脾肾,水分,气海在神阙的上下各一寸和一寸半,靠近膀胱,促进排尿,足三里配三阴交,强脾胃,复溜补肾。

仔细分析内科学中使用的11个方剂构成,五苓散中的茯苓、桂枝、泽泻、白术的使用率非常高,阳水加麻黄宣肺,阴水加附子,赤小豆强心和利尿。生姜和大腹皮也是高频率出现,因为姜能发汗,大腹皮利尿。

治疗期间,需要控制盐分摄入。

总之,虽然水肿分两类,七型,十一个方剂,总结而言,把握宣肺发汗治疗阳水,温阳利尿治疗阴水就是最核心的思路。水肿治疗要给水邪两条出路: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和利尿)。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我是中医教授何学红,大家有肾脏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肾性水肿中医治疗四招
中医治疗各种水肿有特效
水肿的中医治疗思路
肾性水肿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顽固性水肿(脾肾两虚)经方
越婢加术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