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通气血的手指操
刮刮手指百病不侵!老中医教你一招治百病!(真人示范)

据中医经络学,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经穴,而且分别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个指尖感到特别疼痛时,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内脏已有了某种毛病。
下面跟大家介绍不花一分钱,每天刮刮手指就可以治百病的方法!

心慌胸闷→ 
刮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
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便秘→ 
刮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晕车失眠→ 
刮中指


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晕车一般是心包经不好。因此,在上车前几分钟或有晕车情况时,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可经常做此动作。

偏头痛→ 
刮无名指


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脱发→ 
刮小指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所以经常脱发的人一般是小肠吸收不好,可以刮小指治疗。

身体不适
→ 
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养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

腰酸腰痛
→ 
拍拍手背


中医认为人的手背经络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即可。
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建议大家现在就做一次,刮刮手指,再拍拍手掌,每个动作重复20次,你一定会觉得身体清爽许多。
记得将这些方法告诉你的亲人朋友,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打通气血的手指操 
手指、脚趾上的穴位叫井穴,是12经络的源头,更是阴阳经交接之处。经络之气从这里起源后灌输到五脏六腑,所以这些井穴能治疗俯脏失调、气血紊乱,是保健和急救的要穴。

动物每天用四肢爬行,手脚上的井穴能得到充分按摩,所以动物的自愈能力很强。

★先来做下手指的自我诊断:

大家可以看下手指上哪里有青筋,也就是微血管,健康的人青筋是隐于内的,血液里的毒素沉积过多,青筋才会浮现出来。

大拇指:走的是肺经,拇指上的青筋代表呼吸系统有问题,容易出现咳嗽、气喘、有痰等症状;

食指:走的是大肠经,这上面有青筋则反映排泄有问题,可能容易腹泻或便秘;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这里有青筋突出就说明你可能有心慌、胸闷、气短或脑供血不足等问题;

无名指:对应的是三焦经,它上面青筋突出反映的是肝胆问题,所以可能会出现内分泌紊乱或肝火太旺等情况;

小指:走的是心经和小肠经,反映肾的问题,有青筋则表示可能有肾虚尿频、腿肿、四肢无力等问题。

【手指操做法】

在桌子边的棱角上逐个刮擦手掌、每根手指,如下图:

用桌子的棱角从掌根刮到手指尖。

每一根手指的侧面都要刮到。

大拇指、小手指也不要漏掉,每根手指的每个面都要刺激到,尤其是指甲两旁的位置,刮的时候会有酥、麻、痒、疼的各种小感觉。

这一招非常有效

尤其是早上上班脑子还混混沌沌时,刮擦手指5分钟,每根手指9遍,马上能感觉到头脑清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这也是我经常想问题想不清楚时最爱做的小动作,嘿嘿!
股骨头坏死特效药---骨筋再造丸
当归15克 熟地15克 丹参15克 仙灵脾10克 鹿含草10 克 土元10克 红花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牛膝10克 血藤10克 炙鳖甲10克 穿山甲10克 三七10克 制马钱子0.4克。
研成细粉,每日两次,一次8克。
  此方治疗股骨头坏死三个月为一疗程。功能补精添髓,活血化瘀,促进坏死骨的骨血管和骨髓再生。早中期患者可完全使骨质恢复。晚期患者消除症状,延缓病情演变。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的疯狂涨价,此药方让患者应用价格有点高,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有汤剂转换成丸剂或散剂,还要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不能有副作用。我拜访了好多制剂人员和名老中医。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与验证,终于研制出了骨筋再造丸。一日口服两次服用方便,无副作用。适合股骨头坏死患者长期口服。

手 掌 部 董 氏 奇 穴
董氏奇穴,曾是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疗效极佳,其效果较“十四经穴”有过之而无不及。董门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为造福百姓,后经其传人传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为便于应用,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综合在一起,并分别绘制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实图发表在博客上,与朋友分享。手掌部的董氏奇穴共为55个穴位(或穴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自疗,且疗效显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穴位结合应用,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

   董氏手部穴位的资料多来源于录象资料及杨维杰先生的“董氏奇穴针灸学”。其手图是我经长时间的反复核对相关资料绘制的,但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专家指正。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按穴位图、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5)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这里的所有的手指宽度均按一寸计。

手掌部董氏穴位详解:55个穴组。

手指部位:39个穴组

1.五虎穴:拇指一节中线之挠侧5分线上,5个穴点。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伤。

2.三黄穴:拇指一节中线尺侧3分线上,3个穴点。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宫炎、卵巢炎、胁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挠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挠侧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穴:食指一節中央尺侧3分处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两个穴,共三个穴。主治:肝火旺盛、眼病、口苦耳鳴、脾氣暴躁、肩膀酸痛、項緊痛、膽固醇過高、胁肋痛、胃脹气。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臨床應用上,可任取一~二穴

9雙喘一、二穴:食指第一、二節之间的指横紋桡側及尺側盡頭處是穴。主治: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發高燒。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10. 下間穴: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心悸、疝氣、背痛、頭暈、膝蓋痛、兩眼發酸。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為治療疝氣之特效穴

11. 浮間穴:食指第二節中央偏挠侧三分上一分半處是穴。主治:疝氣、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寒脹。如刺出黃水神效。

12. 外間穴:當浮間穴下三分處是穴。主治:疝氣、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脹氣。如刺出黃水神效。浮間、外間通常兩穴一起取用(效果佳)

13.天、人、地阳穴:人陽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中央挠侧五分處是穴。天陽穴:當人陽穴直上二分半處是穴。地陽穴:人陽穴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14. 內陰穴:食指第三節中央偏挠侧四分下二分半處是穴。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陰莖痛、疝氣痛。天陽、地陽、人陽、內陰、沉陰五穴,為治療睪丸疾病的特效。對疝氣、前列腺腫、陰莖腫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15. 火星上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火星下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悸、頭暈、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發性骨癌、兩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肺癌用於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特效主治:打隔
16. 土興穴:两个穴。土興一穴:中指第一節中央的火星上穴下三分處是穴。土興二穴:在火星上穴上三分處。主治:胃痛、急慢性腸炎、兩胁痛、脾臟炎、胃腺癌、牙痛。
17. 火龍穴:中指第一節中央挠侧三分線上、包括上下二分半處的穴共三穴。主治:心窩痛、心悶、胸痛、背痛、心臟擴大。特效:心絞痛、心臟麻痺。
特效配穴:火龍穴任取一~二穴配心靈穴、肺靈穴治心絞痛、心臟麻痺奇效。

18.心常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尺侧三分线上、共三穴。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胸痛。配穴: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靈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氣腫特效。

19.雙靈一、二穴(係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中指第一、二節橫紋正中央两側各二分半處是穴。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治小兒疾病,以三稜針刺出水或血效著。
特效主治:肺氣腫、肺癌配穴:雙靈穴、火海穴、火靈穴、木華穴、靈骨穴、大白穴。胃腺癌配穴:治療配門金穴、四花上穴、通胃穴、通關穴、土水穴(特效)
20. 脾腫一、二穴:可雙手取穴。中指第二節中央火星下穴上下各二分半處。主治:脾腫大、脾臟發炎、胃脹、腳趾酸痛、胸痛、肺炎、心臟病、背痛。特效主治:脾腫大。配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顯著。

21. 木華一、二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挠尺侧五分處。主治:小腿脹痛、胃腸脹氣(肝病引致)、脾臟腫大、腿部抽筋。又治肩痛。特效主治:小腿脹痛,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

22. 開脾穴: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心悶、頭昏。
23. 土航一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處是穴。主治:頭昏、嘔吐、胃脹、氣喘。特效主治:腹痛。
24. 土航二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腳麻、小腿外側痛、腹痛、頭昏。特效主治:腹痛
25. 三眼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挠侧三分處、共三穴。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相当于足三里。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26. 鳳巢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挠侧五分上二分半處、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特效主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配穴:以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主治:婦科百病。
27. 復原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尺侧三分及上二分半處,共3穴。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

28. 木靈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無名指第一、二節間之橫紋中央内外側二分半處,共2穴。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胁痛、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特效主治:肝膽疾病
特效配穴:木靈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黃穴、木黃穴治療肝膽疾病(特效)。
29. 定喘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挠侧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特效主治:喘息特效配穴: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30. 還巢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挠侧五分是穴、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卵巢炎、卵巢囊腫、月經不調、赤白帶、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安胎、陰道炎、尿道炎。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
31. 木炎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侧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痛、腳抽筋、氣喘。特效主治:B型肝。特效配穴:木炎穴配合耳針肝治療B型肝。
32. 偏肩穴: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尺侧五分處是穴。主治:肩背痛、五十肩、頸項痛、手背外側痛、慢性肝炎。偏肩穴配靈骨穴、大白穴、中白穴效果更佳。
33. 太陽穴(原名眼黃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一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二穴。主治:太陽穴痛、偏頭痛、黃膽病、頭暈、頭昏、低血壓高、三叉神經痛、眼病、手指痛、眉稜骨痛。特效主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
特效配穴:太陽一二穴配靈骨穴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下針(一分鐘立癒)。
34. 分水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太陽一穴挠侧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个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腎炎水腫、耳鳴、耳型、腰脊椎疝板症(骨刺)。

35. 水源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尺侧三分三个穴。主治:頸椎骨骨刺、手麻、腹痛。(水源穴配中自穴治頸部骨刺)。特效主治:手麻特效配穴:水源穴配肺靈穴治手麻(卓效)。

36. 通骨穴:小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內外側三分、二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長骨刺。

37. 水清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挠侧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穴。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特效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水清穴任取一~二穴配中白穴。

38. 水海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尺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共三穴。主治: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主治:腰背酸痛。特效配穴:配腕順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有(卓效)。

39. 失枕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侧二分上二分處是穴。主治:頸項痛特效,失枕、用腦過度致頭昏腦脹。特效主治:失枕穴治療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針下立除)。

手掌部位:16个穴组
40. 土水穴:手掌的拇指第一掌骨之挠侧骨下、大鱼际的上方、共三个穴。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
41. 重仙穴:手掌向上,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手背靈骨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三稜針刺出血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特效主治:治療背痛、胸痛。配穴:重子穴配重仙穴治療背痛、胸痛(特效)。

42. 重子穴: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特效:小兒疾患,三稜針刺出血(特效)。
43.金星上穴:在掌面食指第二掌骨中央挠侧。金星下穴:在金星上穴尺侧的三分。劑量:针2-4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金星上下穴配靈骨,大白兩穴使用效佳)
44. 三風穴:手掌朝上,食指與中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
45. 三齒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
46. 三河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
47. 三毛穴: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
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腺癌、肺結核、肺癌、鼻癌、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肺病。
48. 三火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心律不整、心臟性風濕病、狹心症、心臟擴大、胸痛、背痛、耳鳴、偏頭痛、前額頭痛、頭暈。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
49。三星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兩胁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臟腫大。
50. 手解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是手解一穴,距一穴上五分“向手腕方向”是手解二穴。劑量:直刺二~八分。針下立解或用三稜針扎出血即解。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後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痛、全身痛、開刀後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二穴兼能治膽疾、膽石症、膽囊炎、神經麻痺。針下立解,或以三稜針出血即解。(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針本穴。)
51.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一寸“向手腕方向”或手解二穴上五分為上高穴。直刺2-8分。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特效主治:腹膜炎。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
52.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二寸,手解二穴上一寸处(向手腕方向)。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特效主治:增高。特效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具有促進腦神經皮質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五~十公分,超過二十歲以後,效果較小。
53.三海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是二穴,下五分(向手指方向)是一穴、上五分處(向手腕方向)是三穴。劑量:直刺二分~五分。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

54. 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向手指方向)五分偏挠側五分或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劑量:直刺三~五分。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半身不遂(特效)脊椎骨增生壓迫神經痛(骨刺)十二指腸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
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
55. 穴道名稱: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尺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尺五分處。劑量:直刺二~五分。主治:腰痛(特效)心悶、兩胁痛、黃疸病、坐骨神經痛、腿痛、腹膜炎、全身關節痛(特效)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特效主治:全身關節痛、尿酸性關節炎。
配穴: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

手背 部 董 氏 奇 穴
董氏奇穴,曾是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疗效极佳,其效果较“十四经穴”有过之而无不及。董门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为造福百姓,后经其传人传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为便于应用,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综合在一起,并分别绘制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实图发表在博客上,与朋友分享。手背部的董氏奇穴共为40个穴位(或穴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自疗,且疗效显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穴位结合应用,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

 董氏手部穴位的资料多来源于录象资料及杨维杰先生的“董氏奇穴针灸学”。其手图是我经长时间的反复核对相关资料绘制的,但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专家指正。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按穴位图、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5)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这里的所有的手指宽度均按一寸计。

手背部董氏穴位详解:40个穴组。

手指部位:28个穴组(包括手指叉口)

1、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中央偏桡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2分1穴共五穴上一寸。劑量:由內往外斜刺二~三分。主治:中風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虛泄、結摸炎、角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

2、制污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處、三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出血 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主治:惡性腫瘤、久年惡瘡、癰疽、或惡瘤開刀後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以三稜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特效主治:外科腫瘤。配穴:配外三關穴、止瘤穴治外科腫瘤(效佳)。
3、婦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平背,當大拇指第一節尺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下,合計五穴。劑量:使用三稜針淺刺出血。直刺二~三分。主治:子宮癌、子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特效主治:痛經。配穴:婦科五穴配門金穴治痛經(特效)。
4.珠圓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内外側各五分处、共二穴。劑量:直刺二~五分。主治: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5.八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節正中央內外側各五分的下二分半處、共八穴。劑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腦貧血、痿症、肩臂痛、耳鳴、耳聾、手足風濕病。特效主治:中風。特效配穴:八關穴配正會穴。

6.七華穴: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節橫紋内外側及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尺侧的尽头,共七个穴。劑量:直刺一分~三分 主治:頭痛、頭昏、三叉神經痛、腦鳴、腦脹痛、五臟不安。腦瘤(特效)腦炎。特效主治:腦瘤。七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特效配穴_特效配穴:七華穴治腦瘤(特效)特效配穴_特效主治: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配穴:七華穴配少白穴名為八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7、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是穴、共四个穴。劑量:使用三稜針淺刺出血 或斜刺,由上往下斜針十五度,入針一~二分。主治: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於治療高棉總統龍諾元帥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風後遺症、草鞋風。三稜針淺刺出血奇效。特效主治:半身不遂。如配合八關穴效果加倍。臨床上應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習慣大都取木火二穴(中指)下針。

8、指肺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挠侧三分及處上下二分半處是穴,共三穴。劑量:直刺一分~三分。主治:皮膚病、小腿痛、咽喉炎、支氣管炎、腰痛、坐骨神經痛。
9、三仙穴: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共三穴。劑量:由下往上斜刺一分。主治:皮膚因挫傷而腫痛、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10、 指千金一,二,三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尺侧三分處是一穴。上二分半處是二穴。下二分半處是三穴(不知何因、有的录像资料中说只有两个穴,把上面的穴叫指五金穴,下面的叫指千金穴 )。劑量:直刺一~二分。 主治:急慢性腸炎、下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冷。
11、指駟馬穴:手背,食指第二節正中央尺侧三分處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个穴。劑量:直刺一~二分。 主治:肋膜炎、皮膚病、臉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鳴、中耳炎、胸痛。
12、指胃穴:手背朝上,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偏挠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个穴。劑量:直刺一分~二分。主治:胃炎、胃潰瘍、肺熱咳嗽、肺虛畏令、皮膚病。
13、胆穴:手背中指第一節正中央挠侧五分處是胆一穴,尺侧五分處是胆二穴。劑量: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驚悸、小兒夜哭(膽虛故也)腹脹、腿酸脹、小腿神經痛、頭痛、頭昏、黃膽病。特效主治:黃膽病。膽一穴治療腿脹痛,針下(立癒)。配穴:膽一穴治療黃膽病配木黃穴(神效)。
14、二角明穴:手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距第二節橫紋三分處一穴。六分處是二穴。劑量: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主治:眉稜骨酸痛,眼壓太高之脹痛、腰痛、鼻骨酸痛、閃腰岔氣。
15、肺心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是肺心二穴,上二分半處是一穴,下二分半處是三穴。劑量: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主治:脊椎骨骨刺、頸項骨刺、項緊痛、小腿脹痛、肋膜神經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後腦頭痛。
16、心膝穴: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挠侧五分處是一穴,偏尺側五分處是二穴。劑量: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主治:膝蓋痛、肩脾痛、頸項痛、小腿脹痛及酸痛。心膝二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17、膝靈穴:手背中指指甲根挠侧二分處(距指甲根挠侧尽头向内二分)是一穴。对面的尺侧指甲根二分處是二穴。劑量:直刺半分。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心臟性之風濕病、腳趾神經痛。特效主治:膝蓋風濕關節炎。配穴:膝靈穴在臨床上效果優於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關節炎(特效)。
18、 健脾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挠侧三分處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劑量:直刺二~三分。主治:脾腫大、胰臟炎、臉部腫痒症、青春痘、粉刺、氣喘。特效主治:皮膚疾病。特效配穴:健脾穴配駟馬穴治療皮膚疾病(效佳)

19、指腎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劑量:直刺一~二分。 治胸背痛宜三針同時取用。主治:腎虧、心臟衰弱、背痛、口乾、心臟性氣喘、胸痛。特效主治:心臟擴大,心臟積水。特效配穴:指腎穴配地宗穴治心臟擴大,心臟積水(神效)。

20、正土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挠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劑量:直刺一分~二分。主治:腹痛、直腸癌、十二指腸炎、胃炎、嘔吐、胰臟炎、皮膚過敏、氣喘、偏頭痛。特效主治:腸癌。特效配穴:其門、其角、其正三穴為治療腸癌之(特效)穴。加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效果更為顯著
21、指三重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劑量:斜刺一~二分。 主治:臉面神經麻痺、乳癱、乳瘤、乳頭腫大、肌肉萎縮、驅風。特效:乳癌、乳瘤。配穴: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22、正水三穴: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及内外側三分處,三穴。劑量:斜刺二分。 主治: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側扭傷、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正水穴配中白穴使用效果顯著。)
23、少白穴:手背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橫紋中央偏挠側三分處是穴。斜刺二~三分。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
24、水腰三穴: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及内外側三分處,三穴。劑量:直刺一分~二分。主治:頭昏、偏頭痛、腰痛(特效)、坐骨神經痛、角膜炎、結膜炎、眼壓過高脹痛。特效主治:腰痛
25、火膝穴:手背小指第二、三节橫紋挠側端處是穴。
劑量:直刺一分。主治:膝蓋內側痛、膝扭傷、眼球痛。
26、 三叉一穴(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劑量: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可达两寸。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經痛(有卓效),眉稜骨酸、脹痛(特效),視神經萎縮,半身不遂,痿症。針感:局部酸脹麻電感。

27、三叉二穴:手背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中央點處是穴。劑量:從叉口進針至掌骨骨縫上緣,可达两寸。主治:脾腫大、胰臟炎,半身不遂(特效),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特效),肝弱。特效主治:半身不遂
28、三叉三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小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劑量:從叉口進針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緣,可达两寸。

主治:重感冒、頭暈頭昏(特效),坐骨神經痛(特效),長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腎盂炎、腎臟病水腫(特效)。
特效主治:長骨刺

手背之掌面部位:12个穴组。
29、 三肩穴:握拳取穴。手背於大拇指掌骨外側正中央是二穴,下三分處(近虎口处)一是穴,上三分處是三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神經。主治: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頸項痛、肩胛骨痛。特效主治:五十肩
30、重魁穴:握拳取穴。手背食指內側,于第二中手骨頭正後方上二分半處。大白穴下二分半處。(三間穴上二分半處)(手掌骨全息之头颈部)。劑量:貼骨下直刺二~五分。解剖位置:橈骨神經淺枝、正中神經淺枝、心肺神經分支。主治:退燒、頭痛、偏頭痛、感冒(重魁穴為感冒發高燒之要穴)、咳嗽、氣喘、三叉神經痛、眼紅腫痛(眼疾、麥粒腫也有效果)、高血壓(對高血壓症,每針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用(拔牙麻醉透大白穴使用)。本穴亦為手術麻醉要穴。針感:酸脹感。

31、大白穴:手握拳,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即靈骨穴下一寸處,重魁穴上二分半處,合谷穴外一寸骨邊(手掌骨全息之胸肺部)。劑量:三稜針刺出血。直刺5分-1寸。解剖位置:此處為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撓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主治: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治療方法:放血法特效主治:急性肺炎(特效)針感:酸脹麻電感。

32、靈骨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可透重仙穴,距大白穴一寸。劑量:斜刺往腕順二穴方向,酸麻電感可達胸背,直刺1-2寸。主治:肺氣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氣腫、肺癌、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頭痛、偏頭痛、婦女月經不調、經閉、經痛、難產.、冠心症、心律不整、狹心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盂炎、大小腸炎、面斤、眼疾、耳鳴、耳聾、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各種手術麻醉,靈骨穴配心靈穴後通電。治療久年胃病、胃潰瘍配大白穴、中白穴。特效主治:肺氣腫、肺癌。特效配穴:以靈骨穴配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手解一穴治癒肺氣腫十二人、肺癌六人,(堪稱奇蹟)。
特效主治:半身不遂。特效配穴:靈骨穴治療半身不遂時配大白穴、上三黃穴、通腎穴、通關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
針感:斜刺往腕順二穴方向,酸麻電感可達胸背。 

33、上白穴:手背朝上,握拳取之,食指掌骨與中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縫上五分處(手腕方向)。劑量:直刺三~八分。取穴:雙手取穴效佳。主治:角膜炎、結膜炎、眼酸脹、近視眼、散光、坐骨神經痛、心絞痛、背痛、腰痛、弱視、迎風流淚
34、分白穴:手背朝上,中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半處。即上白穴上一寸(手腕方向)。劑量:直刺三~八分。主治:角膜炎、結膜炎、眼酸脹、近視眼、散光、坐骨神經痛、心絞痛、背痛、腰痛、弱視、迎風流淚
案例描述: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在四一二例中,有三八八人獲痊癒,且均於十次以內,餘二十四例尚需配合花骨穴及其他穴位,才能完全治癒
特效主治:弱視、眼酸脹。特效配穴: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特效主治:眼科諸疾。特效配穴: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眼科諸疾(奇效)。
35、內白穴(就是“次白穴”):握拳取穴,手背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是穴(手腕方向)。劑量:直刺三~八分。主治:麻疹、白瘦風、紫疲症、慢性胰臟炎、脾腫大、痞塊、牙齒酸、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
36、外白穴:手背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五分處。即內白穴上一寸(手腕方向)。劑量:直刺三~八分。主治:麻疹、白瘦風、紫疲症、慢性胰臟炎、脾腫大、痞塊、牙齒酸、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並治三叉神經痛、口齒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特效主治:神經痛.特效配穴:治療神經痛配中白穴(奇效)。
37、中白穴(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握起拳頭,手背於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手腕方向),(约在14经中渚穴上3分处“手腕方向”)是穴。劑量:直刺五分。 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氣(特效)。特效主治:岔氣、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祺經痛及耳疾。
特效配穴:中白穴配下白穴為治岔氣(特效)、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祺經痛及耳疾之(特效穴)。針感:酸脹麻電感。 

38、下白穴:手背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之間,距指骨縫一寸五分。即中白穴上一寸。劑量:直刺三~八分。 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岔氣(特效)。,兼治肝脹痛、牙齒酸。(下白穴配中白穴同時用針效果更強。)
特效主治:肝痛、急性肝炎。特效配穴:治療肝痛配肝穴,並兼治急性肝炎。
39、顺腕一穴:腕順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尺側侧面,手背小指掌骨外側(尺)下緣,距手腕橫紋一寸五分處(手指方向)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 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臟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針感:局部酸脹感。 

40、腕順二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側面,小指掌骨外側,距“腕順一穴”一寸處(手指方向,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處)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臟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
案例描述:曾以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二三二例,,痊癒中一七四人好轉五十八人,有效率達百分之百。
特效主治:骨疾、骨刺。特效配穴: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
特效配穴:腕順一穴、二穴為治骨疾、腎臟疾病之(特效)。

白酒点燃 【根治腱鞘炎】,几毛钱就治好了
 
秘方】 普通高度白酒适量。
【用法】 将白酒点燃,把患处放在酒火上烤热,按揉揉腱鞘炎处,可能刚揉的时候会很痛,坚持揉几次就好了,这个是一位老人告诉我的他祖传秘方,我之前手术过,之后又复发了,后来应用本方再也没犯过。
献方人:周老师

双腿可调全身病

一、百病从腿养——保健

涌泉穴:可以补肾、补血、补气,还可以预防感冒,可以说是保健要穴。
菊花水泡腿:菊花30克或50克,煎煮30分钟后,把它倒在盆里,或倒在一个桶里,泡脚或泡腿,每次泡15到20分钟,背部微微出汗为宜,每周泡两到三次。

                                                                    


二、百病从腿养之——慢性前列腺炎

1. 涌泉穴,然谷穴,阳交穴,外丘穴。
2. 车前绿豆米粥:将车前子60克、橘皮15克、通草10克纱布包,煮汁去渣,入绿豆50克和薏米100克大米50克煮粥。空腹服,连服数日。适用于老人前列腺炎、小便淋痛。
3. 泡腿药方:苦参60g,半枝莲60g。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为宜。

三、百病从腿养之——亚健康
                            

 

1. 阳陵泉,公孙穴
2. 柴胡的用法:60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为宜。连泡3天。
3. 
泡腿药方:苏木150g,煎煮30分钟后,待水温40度左右后,浸泡双下肢20-30分钟,后背微微出汗为宜。

四、百病从腿养之——腰椎间盘突出
                                      

 

1. 飞扬穴,委中穴
2. 草乌的用法:10克~15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内服。

五、百病从腿养之——便秘
                                              

 

1. 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太冲穴
2. 大黄的用法:大黄 50克,番泻叶50克。煮好以后,泡腿,以后背微微出汗为宜。
3. 泡腿药方:取香蕉皮200克、桃仁或杏仁或麻子仁30克。将以上3味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熏蒸水的温度应在90℃左右,但要防止烫伤,待水温下降至50℃左右时,再将双脚浸泡水中。同时配合按摩揉搓足心。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六、百病从腿养——中风
                                    

 

1.水泉穴
2. 天麻的用法:3~5片煮水泡茶喝。
3.泡腿药方:用伸筋草、红花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钟(汤液温度降低须再加热),每日1—次,先泡上臂,后泡腿,浸泡时手脚在汤液中加强自主的屈伸活动,连续2个月。

七、百病从腿养——肥胖

月见草120克,煎煮20分钟后泡腿。
每周2—3次
每次30分钟
以背后微微出汗为宜

八、百病从腿养——降血压

钩藤50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20克
煮水20分钟后
兑入木桶中洗泡双腿30分钟
以背部微微出汗为宜

九、百病从腿养——治失眠

晒干的剩绿茶煮开,兑入盆中洗泡双腿,泡至背部微微出汗为宜
每周2—3次,去火安神,促进睡眠。

十、百病从腿养——降血糖

小药方:黄芪,桂枝,苍竹,党参,红花,桃仁,以黄芪为主药,
基本上都要50克,黄芪100克。

十一、百病从腿养——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生姜50克、泽兰30克或50克、红花30克
这三味药放到一起煮,生姜可以先煮,多煮一会儿,然后再把另两味药放到里面煮,
煮完以后泡腿或者泡脚,每周做两到三次,可以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十二、百病从腿养之——感冒

风寒感冒:
1. 腿疗:
麻黄20克—30克,放锅内煮10分种,时间不宜久,然后倒桶里泡腿。泡腿时上身可穿厚一点有助于发汗。
2. 穴位:
                                           


泡腿后,按揉足通谷穴5分钟。

风热感冒:
1. 腿疗:
金银花30克,可煮时间较长一点,然后泡腿。
2. 穴位:
按揉内庭穴或用针点刺出血可泄热、生津。

暑湿感冒
1. 腿疗:
藿香正气水两小瓶倒入桶中泡腿即可。
2. 穴位:
泡腿后掐按金门穴。
 
                                           


 风寒感冒简便方:

切姜片适量,煮五六分钟后倒入四十度左右的桶中泡腿,可发汗祛风寒、预防感冒。

十三、百病从腿养之——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食疗方:
1.伤食:
用淡豆豉冲水喝。
2.脾胃虚:
5克到8克山药粉开水调和后服用。

腿疗法:
藿香5克到8克煮完水后洗脚,可以预防感冒、治外邪腹泻。

穴位经络健脾、除积、止泻法
1.健脾开胃止泻的穴位:按揉大都穴
2.开胃除积止泻:从上往下揉胃经巡行线
3.治疗腹泻: 来回推大肠经
4.来回推脾胃经:调整脾胃功能,来回300下
5.七节骨和长强:往上推止泻,往下推治便秘

小儿四大保健法:
第一个揉腹,以肚脐为圆心,压住抚摸,一般三分钟到五分钟,顺时、逆时均可。
第二个补脾,顺大拇指面一个方向往上推,两分钟左右就可以。
第三个揉足三里,小孩和成人足三里位置是一样的,按揉即可。
。。。。。。

十四、百病从腿养之——美容

预防褐斑腿疗方法
丹参50克,益母草50克,煎煮后泡腿。
每周三次,每次20—30分钟,以背部微微出汗为宜。
并在腿浴后揉按隐白和阳陵泉穴。

养胃腿浴配方
生黄芪50克,当归50克,甘草50克。以后背微微出汗为宜。
再配合揉按足三里穴位。

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一块豆包布给包起来,或者你不用包,用一个锅给煎,大概煎30分钟吧,煎完以后用这个水泡脚,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来说,每天泡泡脚,有缓解的作用

三个手势要牢记,强心降压、安神明目特厉害,收藏~(动画)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五指对应的身体部位

每一个手指都对应不同的身体部位、经络。

1、拇指——代表肺经。

2、食指——代表大肠经。

3、中指——代表心包经。

4、无名指——代表三焦经。

5、小指——代表小肠经、心经。

生活中,我们经常捏一捏这些对应的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明目强心的三个健身手印

1
生命手印:明目安神

该手印能减少疲劳及紧张,改善视力;适宜于眼疾、呼吸疾病(哮喘、呼吸困难)。


具体做法

用每只手将拇指、无名指、小指指尖捏一起。其余手指伸直。

手印按摩时间

根据需要做5至30分钟。或一天三次,(每次)15分钟,作为一个疗程。

2
强心手印:防治心脏病

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是我们整体健康的保障;该手印可强化心脏、控制血压。


具体做法

将食指靠近大拇指根部垂直按下,大拇指垂直竖立,与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尖捏在一起,小拇指向上垂直翘起,左右手同时做。

手印按摩时间

根据需要做5至30分钟;或一天三次,每次15分钟,作为一个疗程。

3
能量手印:排毒养肝补肾

该手印的最强功能是排毒,可养肝、补肾、健脾胃,适宜于肝胆肾疾病、肠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具体做法

用每只手将拇指、中指、无名指捏在一起,伸展其他手指。

手印按摩时间

根据需要,做5至45分钟,或一天三次,每次15分钟,作为一个疗程。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平常你不妨动动你的手指学学,明目安神、降压养心的小妙招!

(本文由“7点养身”综合发布。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抄袭,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商务合作请加微信:fwyb2016 谢经理;fwrw2016 荣经理。内容合作请在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本文建议配方、方法均为基本方,但药效因人而异。为了保证您的健康,在使用配方前请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祝您健康。

老中医一绝!一根手指,就是一味治病良药!千万人受益~

经常做手部按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经常按揉不同的手指部位,可以防治不同的疾病。

可以说,一根手指就是一味“治疗良药”,用好这些“良药”,可以少去很多病痛烦恼,快来看看!

1.按揉左手拇指:缓解肝病

肝病主要指的是发生在肝脏上面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等多种肝脏疾病。

这是一种伤害性比较大的疾病,所以肝病主要就是以预防为主的。

平时经常按揉左手拇指的两个关节,能很大程度的预防和缓解肝病。

2.按揉双手无名指:缓解耳鸣

耳鸣是累积听觉系统的很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一种结果,病因是比较复杂的。

大多数人出现耳鸣的症状,是因为自身压力太大,或者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出现这种情况,按揉一下双手无名指的三个关节,就能有效的缓解。

3.按揉左手小指:治疗高血压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的疾病,高血压的患者会经常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

严重的时候还会神志不清、抽搐等,并且还会发生心脑、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平时多按揉一下左手小手指的根部,能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4.按揉左手小指关节: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这种疾病能很明显的影响到患者的劳动力。

而且心脏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胸痛、水肿、少尿等症状。

经常按揉一下左手小指的三节关节,能有效的缓解心脏病的症状。

5.按揉双手食指:治疗痛经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也是很多女生心中的痛,主要指的是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且伴有腰酸等不适。

痛经严重影响着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而且痛经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面色发白和出冷汗等。

捏一捏双手食指的三个关节,就能有效的缓解这种情况发生了,最好在月经来临之前就开始按揉。

6.按揉右手中指:治疗眼睛疲劳

眼睛疲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眼科常见病,也是很多白领的通病。

眼睛疲劳所引起的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甚至是视力下降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经常按揉一下右手中指的三个关节,就能有效的缓解眼睛疲劳的各种症状了,效果甚好。

7.按揉拇指少商穴:治疗肺炎

引起肺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等引起的。

肺炎的起病比较急躁,而且肺炎的典型症状就是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少商穴是肺经最末的一个穴位,在拇指上,肺经的经气传入大肠经的起始处,就能治疗肺炎等疾病;

可以用棉棒来按揉这个穴位,动作不要太用力就好。

8.按揉食指商阳穴:治疗手指麻木

商阳穴在食指末节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处,这个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

能治疗生活中常见的手脚麻木,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是非常有用的。

9.按揉中指中衡穴:治疗身体疲劳

中衡穴位于中指,对于心包经络以及五官、肝脏等。

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压力大而引起的身心疲劳,养生效果是非常棒的。

按摩刮痧打通经络


昆叔给我治疗有几次了,无外乎按摩、刮痧、拔罐,治疗看似简单,但确实有效,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没有副作用,它一不吃药,二不打针,真是太好了,您能给我说说这其中的原理吗?

  福哥:好的。咱们在讨论按摩治疗机理前,要先了解一下人体的构造。按现代医学解释,人体有十大系统,这个咱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这十大系统把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十大系统的确立,是建立在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中医在诞生之日起,并不了解这些所谓的十大系统。与西医把人体当作一个个局部或者个体看待不同,中医对人体的看法,就是一个阴阳+经络。

  阿伟:福哥,你说的这个阴阳,我一听就晕啊,感觉这里面有点玄学的味道。

  福哥:哈哈,其实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中医,就会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是如此的简单,理解起来也很容易。

  阿伟:那您先给我讲讲什么是阴阳。

  福哥:好的。阴阳是什么,给你举些例子你就知道了。月亮为阴,太阳为阳;山的北面为阴,南边为阳;秋冬季为阴,春夏季为阳;女人为阴,男人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马路为阴,汽车为阳,总之,阴代表暗、冷、弱、里、冷静的;而阳则正好相反,它代表着亮、暖、强、面、热烈的

  阿伟:您这么一说,我多少有些明白了,这道理确实简单。那为什么中医要强调阴阳呢。

  福哥:中医老祖宗的经典就是《黄帝内经》。它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命名的传世巨著。它成书大约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

  阿伟:我好像以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不过真的不知道它是中医的圣经。那这本书里提到了阴阳的重要性了吗?

  福哥:当然。《黄帝内经》强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阿伟:这话听起来似懂非懂,您能给我详细的解释一下吗?

  福哥:好的。咱逐字解释。

  第一句,“阴阳者”,这里者的意思是指阴阳这件事。“天地之道也”,这里的道当规律讲。

  第二句,“万物之纲纪”。纲纪是什么呢?你一定见过渔网,网上的绳子很多,但有一个绳子最重要,渔民只要提起这根绳子,所有的绳子都可以提起来了,这根绳子就是纲的本义,所以你说纲是不是很重要。你也听说过纪律这个词,上学时,老师会经常地说,让你遵守纪律,这里的纪,也就是纪律、法规的意思,纲纪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总体规律。

  第三句,“变化之父母”,是接着前句的,讲的是世间万物运行变化的本源,就好比人是由父母所生,人的长相和脾气秉性,都离不开父母的身影,不仅从生理上有遗传基因,而且,在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上,也与父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四句,“生杀之本始”,本始,当本来,开始讲。也就是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都取决于阴阳。

  第五句,“神明之府也”,先要明白神明是什么,神明在这里当作思想讲。这里的府,本义是府库,也就是仓库。这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精神思想的仓库。

  第六句,“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本,就是指阴阳。也就是说,治病一定要寻求阴阳。

  这句话的完整解释应该为:阴和阳这件事,是宇宙天地间运行的规律,是万物的规则,是一切事物变化的父母,是一切生命生死的根本,是思想库,治病一定要追求阴阳。

  阿伟:我明白了,这六句话说明了阴阳的重要性,也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

  福哥:对。所以,你找中医看病,会经常听到什么阴虚、阳虚,或者阴阳两虚的词,你就不要大惊小怪了。中医看病,实际上不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调整各脏器之间的阴阳平衡。

  阿伟:是的,我经常听到这些词,整得我不知所云。那您给我解释一下这几个词好吗?

  福哥:好的。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是标准答案啊。我想,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还是阴阳两虚,这里的虚,都当弱讲,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虚弱的意思。所以,阴虚,指的是内里虚弱,而阳虚指的是表面虚弱,阴阳两虚则是指里外都虚弱了

  阿伟:原来是这个意思啊。不过,我对这个还是不明白,您能不能有更通俗的解释呢?

  福哥:好的,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开过车吧?阳虚就是车子缺油了,不仅是汽油,还有机油什么的都缺了,所以,只要给车加上油,车子就可以跑起来,没有什么大碍的;而阴虚呢,是指车子发动机或者其他重要的部件磨损了,即使油充足,车子跑起来,车况也不会太好,也会存在大的隐患。而阴阳两虚,就是车子既缺油,发动机也磨损了。所以,吴清忠在它的《人体使用手册》的56页,曾经提到,他把人体的健康水平分成五级,即健康、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血气枯竭。你结合我刚才举的例子,你是不很好理解这些话了呢?

  阿伟:您举的例子真的很形象啊。现在我对中医阴阳这些根本的东西,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背部董氏奇穴详解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董氏奇穴(重子穴 大白穴 灵骨穴 制污 中白下白 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腕顺二穴 三叉三穴 木关骨关)
董氏奇穴-2
《点穴治病术》1---21篇(转载)
【引用】《学董氏奇穴笔记》+董氏针灸穴位针刺深度奥秘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