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歌 【明师论太极】
太 极 拳 歌
弟子躬身三进礼       参祖参圣又参师       凝神息气多恭敬       诚意正心立根基
五行六和皆归一       八卦奇门任我移       动似风雷动山岳       怀抱七星变化奇
凤凰展翅斜飞进       金鸡独立腿高提       博浪一捶疾如风       随风双掌猛熊罴
白鹤亮翅连三摆       狮子扑球向前扑       一马单鞭三关闯       黄中捌角肘横施
七星挤肘分前后       八卦分捶护两膝       白猿献果怀中抱       玉燕斜飞剪腿急
饿虎扑食双飞掌       灵猫戏鼠步轻移       蜻蜓点水拳精巧       粉蝶穿花掌迷离
白鹤穿云随风舞       天龙挥爪腿三踢       子房圻桥三进履       霸王举鼎刀神奇
高祖斩蛇拦腰砍       曼倩偷桃少人知       仙人指路随手看       野马分鬃左右欺
玉女投梭穿肋法      金童敬酒宝瓶提       抱虎归山进身靠       劈心一捶莫迟疑
揽袖摸肩揉形进       狸猫捕鼠双掌劈       黄龙转身抛山炮       抱虎凭何把山推
白鹤亮翅沙滩舞       老熊拦路肘底捶       猴拿热钉急掷去       蟾戏金钱向前追
大鹏展开遮天翅       比翼粘连便腾飞       野马追风斜身进       黄牛耕地力难违
灵猿出洞双通臂       狮子摇头把月追       彩凤抖翅双飞燕       猿猴解锁似摇铃
仙人背剑合身走       竞子骑牛把路导       顺水推舟双扑掌       劈山炮手急如风
穿针玉女心灵巧       举鼎神王力无穷       龙女献花飞歌袖       仙童采药掌中擎
二仙讲道传丹诀       丹凤朝阳长身形       黄龙云中大伸腿       青龙海底急翻身
神鹰捉兔斜飞速       野马拉车向前奔       喜鹊蹬枝梅花步       仙翁点石变成金
金蛇缠竹连环手       古树盘根紧贴身       怀抱琵琶金刚式       搬拦劈捶硬攻心
如风双掌猫扑蝶       撇身一锤虎拦门       蝴蝶翻飞八卦掌       蛟龙出海九宫穿
猫行雪地轻落地       虎坐石崖静如山       醉舞蛮歌无法制       蛇缠鹊跃见真论
静中忽动动忽静       离奇闪转用心参       软硬急迟皆随意       神机变化意珠圆
静如处女动似虎       屈伸开合出天然
【明师论太极】1          【明师论太极】2          【明师论太极】3           【明师论太极】4
【明师论太极】5           【明师论太极】6          【明师论太极】7           【明师论太极】8
【明师论太极】9           【明师论太极】10         【明师论太极】11        【明师论太极】12
【明师论太极】13         【明师论太极】14         【明师论太极】15        【明师论太极】16
【明师论太极】17        【明师论太极】18          【明师论太极】19        【明师论太极】20
【明师论太极】21        【明师论太极】22          【明师论太极】23        【太极拳传承】1【太极拳拳论】1           【太极拳旧闻】1            【太极拳流派】1           【太极器械谱】1【太极养生】1              【太极养生】2                【太极养生】3              【太极养生】4
更多太极拳明师论文欣赏----【明师论太极】专辑 。。。请点击
更多名人演练太极拳视频----【太极拳视频】专辑。。。请点击
吴式太极拳“斜中寓正”内涵及技击意义
文/余一  http://www.100md.com2008年4月1日 《中华武术》
一、吴式太极拳的步型
正步:左右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后脚尖在八方线的中心交点,前脚跟在45度的隅线上为正步。这是面向正前方的步法,其正确的间隔距离是两脚间隔宽约一脚,脚尖和脚跟距离为一脚长(图1)。
隅步:左右两脚如同正步的要求,后脚尖在八方线的中心交点,前脚尖在45度隅线上为隅步。这是面朝隅方向的步法,其正确的间隔是两脚间隔宽约一脚半,后脚尖和前脚跟距离长约半脚(图2)。
二、吴式太极拳“斜中寓”的内涵及技击意义
斜中寓正的内涵是斜中包含有正,也就是斜中求出正的效果来。下面从外形身型和体内意念两方面来阐明斜中寓正的含义和技击意义。
(一)斜中寓正的内涵
图1和图2是吴式太极拳前进和后退时的正步及隅方向隅步的坐步示意说明图,图3和图4是吴式太极拳前进及后退时的正步和隅方向隅步的弓步示意说明图。
现以拳式左搂膝拗步为例,结合图
1和图3试析其内涵及技击意义。从外形身法上看坐步时身体中心点膻中穴,即图3AC斜线上的点1,通过沉肩坠肘、涵胸拔背,使背部夹脊处后撑提拔,右手上提耳门加助其势,使夹脊后突上鼓之形(是五弓合一把全身之劲敛聚于夹脊之处),使敛聚之劲渐渐运行到图3点2时提顶立腰、尾间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变成马步时,形成以鼻梁为正中,弓步前脚大趾尖、膝尖构成一条垂直于地面的一条直线(三尖相照)。从整体姿势上看,上体前倾:从侧面看,即从头顶正中百会穴处下经肩背腰臀腿到后脚跟形成一条自然的斜线,如果从正面看,则从头顶正中百会穴处向侧下耳际经肩部臀部至后脚跟形成另一条斜线:斜(这是从外形身型上看,身型的斜前倾)到三尖相照的正。再者,从体内意念看,形成敛聚之劲,由坐步运行到马步的虚实变化过程中的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形成图3上的AC(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斜线为斜,敛聚之劲发放到三尖相照的直线最佳中心为正。
综上所述,第一点是“斜中寓正”的斜即身体的外形是阳,看得见,摸得着,第二点是“斜中寓正”内动是意念引导内气五弓合一,敛聚到一点,由坐步运行发放到弓步时形成三尖相照的垂直地面的垂直线上,这是斜中寓正的正,阴是看不见的,是虚,影射到地面的斜线,也是联想而得的。这样第一点加上第二点两点之和即阳面与阴面相合为一,才是一个“斜中寓正”的内涵和本质意义。
(二)斜员寓正的技击意义
仍以左搂膝拗步为例说明
从搂膝拗步的虚实渐渐过渡到弓步时,可看出图3上前后脚形成一个ABCD平行四边形,BC边和DC边形成一个角BCD,那么AC斜线即是BC方向的力和CD方向的力的一个合力表示线。同时从意念内功上说,身体胸前膻中穴和腹部肚脐连接成一个杠杆,在图3由坐步虚实过渡到弓步时,在AC斜线从点1到点2,身体上膻中连肚脐之直线杠杆有拨撬之力发出。总之搂膝拗步的拳式,结合图1和图3,说明ABCD平行四边形的斜线AC是合力线,同时身体变化中膻中和肚脐连线又有杠杆拨撬之力,足以使该拳式打出最集中最大的合力——整体劲。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打击效果,这就是斜中寓正的技击意义。其他正步时的拳式如:倒撵猴、抱虎归山、十字手、揽雀尾中的左怀抱七星右掌打挤,右怀抱七星左掌打挤等等,隅步时的拳式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左右打虎式、斜飞式、弯弓射虎等等,均是如此,恕不赘述。
三、“斜中寓正”身法在行功走架中的法则和掌控
(一)法则
在行功走架中要想把斜中寓正的身法做好,必须掌握在坐步时保证身体中心点(膻中穴)落在图3AC斜线的点1处,在弓步时必须保证身体中心点(膻中穴)落在图3AC斜线的点2处。其次保证上体在前俯倾斜时控制好倾斜的度数一定要合适。据我个人练拳经验体会和一部分练拳者的反应,大约掌握在25度~30度(即弓步时身体的斜线与地面夹角在60度~65度)时效果较为良好,能发挥斜中寓正的最佳技击效果。
(二)在行功走架中的掌控
在坐步时如何掌握控制好身体中心点(膻中穴)落到图3平行四边形AC斜线的最佳位置点1处,必须按照太极拳锻炼时身法要领做到涵胸拔背、沉肩坠肘、裹裆护肫,使夹脊穴后撑提拔起来,方能使身体中心点落在图3斜线AC上的最佳位置点1。
在弓步时同样要求按锻炼要领做好提顶立腰、尾间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牵动往来气贴背,才能保证身体中心点落到图3AC斜线最佳位置点2上。
按照太极拳注意事项和锻炼要领,认真习练,掌握好身体的倾斜度。总之必须掌握好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的正确才能做好斜中寓正,才能发挥斜中寓正的最佳技击效果。
以上所论是在继承老前辈基础上,个人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很不成熟,旨在抛砖引玉,望方家和同仁不吝赐教。
熟记太极要诀,让您终生受益
大多数人打太极拳,是为了自己的心身健康。如果你要终生不渝的坚持打太极拳,如果你要打出功夫,打出养生效果来,你一定要熟记太极拳要诀,才能让你终生受益。太极拳要诀主要有:
1.心专: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手中指指肚。
2.松柔: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即“化解”与“打击”相结合。
3.轻沉: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
4.培根:“打拳先培根”,这是太极拳的名言。
5.规矩: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
6.整劲:太极拳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
7.丹功: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
8.中正: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
9.平衡: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
11.虚实:打拳锻炼,随时保持自身的平衡,推手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
12.开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欲开先合,欲合先开。
13.折叠:胸腰折叠,强调以丹田为枢纽灵活而有力的“正反相生”的运化功能,胸腰开合。
14.棚圆:棚劲很重要,打拳时周身要棚圆,而且要加大周身的棚劲,使周身表层各个部位都要有往外膨胀的感觉。
15.连贯:连贯性就是打拳时要连绵不断,一套85式拳打下来25分钟左右不要停,不要断劲。
16.节奏:打拳速度要快慢相间,拳打起来要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
17.呼吸:打太极拳要腹式呼吸与胸腔呼吸相结合。所谓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腹式呼吸的好处可以加大氧气的吸收和肺部浊气的排放。
18.懂劲:太极拳的术语是“内气鼓荡,外形饱满”。
19.功力:太极拳的劲力应具备阴阳互济、整体作业、顺逆缠丝、松活弹抖四大特征,其中特别是螺旋劲、弹抖劲和意念力、丹田力,又是它特殊的功力象征。
20.神韵:太极拳讲求拳韵、拳味、拳品。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一个人通过练拳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风度、气质、情操和修养,这就是说你找到了太极拳的“太极味”和神韵。
如果要想达到神韵的境界,首先要懂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互济,阴阳和谐的道理;其次是守规矩,找规律,懂劲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步杂谈
陈雄老师对太极拳的真言实话
太极拳有养生架与技击架之分,你选对了吗?-今日头条
引用 太极拳珍藏
太极十捶详解
"拳架"为学练太极拳之母[摘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