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对升降:桔枳薤杏汤

药对升降:桔枳薤杏汤

任之堂
该方严格来说是一组药对,出自施今墨的对药,施老十分擅用“对药”,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他创制了许多对药的使用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性药理极有研究。大量对药的使用,更加突显了其方的华贵之气,是医学殿堂中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桔梗—枳壳—薤白—杏仁是施老经常用的一组调理气机的药对。
桔梗辛散,宜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以升提上行之力为最,故前人有“载药上行”之说;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著。二药参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薤白辛温,行气于左,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杏仁入肺,行气于右,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二药伍用,一左一右,升降调和,气机通杨,理气宽中,消胀除满益彰。综上所述,桔梗行上,枳壳降下,薤白行左,杏仁行右,四者相合,相得益彰。上、下、左、右,平调升降,燮理气机,开胸顺气、行气消胀、散结止痛之力增强。
以上提了3种调理全身气机的方剂,总而言之,人的气机通畅则百病不生,医者对调理气机必须重视。正如清代杨西山所说:“医不识升降之理,鲜有不误人者矣。寒热为万病之根,升降为治病之祖。人能识药性之升降而又能善用升降,则万病指掌矣。”

用药如用兵:桔梗配枳壳的临床应用

元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有一句名言:用药如用兵。在临床中,还真是如此,药物的搭配就如同调兵遣将,主将不明,祸及三军。今天我们来看看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会有一些什么特殊的效果。

《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即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气的异常运动变化有关。因此,调理气机,恢复气的升降出入功能,病自然而愈。临床上用桔梗、枳壳配伍,取其一升一降,升降相宜,调理全身气机,是最常用的升降气机的对药。桔梗,性平,味苦辛,主升,有宣肺祛痰排脓之功;枳壳,性微温,味苦,主降,有行气宽中除胀之效。用之得当,可使多系统疾病向愈。尤其对具有升降功能作用特点的脏腑,效果更好,如肺、脾、胃等。

1、用治肺系病证的咳嗽、喘憋、痰多、鼻塞、流涕等

桔梗配枳壳用于呼吸系统病变,吴鞠通《温病条辨》杏苏散方中即有明确记载,桔梗、枳壳各二钱助杏仁以宣利肺气,治外感凉燥。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方中,桔梗、枳壳各一两与人参合用,用以治疗小儿正虚感冒。外感邪气,不管属寒、属热,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咳嗽起于肺,肺主宣发肃降,司一身之气,宣降失常,则有咳嗽、喘、鼻塞、流涕、无汗、头身痛、咽部不适、发热等一系列表现。因而治疗肺病立法上既宣又降,宣中有降,降中寓升,方可恢复其生理功能。但治疗外感咳嗽总体宣大于降,这是立法之本。若只宣不降或只降不宣都会导致疗效欠佳。桔梗配枳壳两味药为宣降同施的基本药物,外感咳嗽此二味必用。桔梗只宣不降,枳壳只降不宣,二味相伍,宣降并用。桔梗量大于枳壳,宣多于降;若是内伤咳嗽,枳壳用量可等于或大于桔梗。

2、用治脾胃肠病证的呃、呕、胀、泄、痛等

脾之运化主升, 胃之受纳传导主降。脾胃位居中焦,有气机升降之枢纽之称,因而治疗脾胃病证需升降同施。《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云:“脾胃为病,最详东垣,当升降法中求之。”可见恢复其升降功能在治疗脾胃病之中的重要性。在运用桔梗配枳壳药对治疗脾胃病时,要根据脾与胃功能的偏盛偏衰正确加减用药:脾病重用升药,胃病则重用降药。

【本文选自《温病经典临床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思超著)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升降出入”无方不在

导读:升降出入,是读方之法,也是用方之路。您有什么思路?

“升降出入”无方不在

祝谌予过敏煎: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五味药组成。防风、柴胡辛温辛凉共主疏散,乌梅、五味子酸温酸平同奏收敛,甘草守中调和,全方疏敛有道,开阖有序。

四逆散:调气血内郁而不外达者,偏于宣正;其柴辛散疏阳气而达外,枳苦降阴气使内达;芍酸收阴血而内敛,甘草甘缓居中而调之;用散者偏于散也。

升降散:用于湿热秽浊郁结而阻遏气机者,偏于散邪。其蚕、蝉轻清而上达透热于外,大黄苦寒泄降浊于内,姜黄辛温而辟秽。其与栀子豉汤宣透郁热有异曲同功之妙处。

施氏调气饮:由薤白、枳壳、桔梗、杏仁组成。薤白辛温通心阳,枳壳宽胸理气机,桔梗宣发肺气,杏仁肃降金令;四者相配,对阴寒结于上焦心肺、胸阳不展及其并发之证效佳;又薤白、枳壳畅通左路气机,桔梗、杏仁升降右路气机。

小柴胡汤:调肝胆升降;柴辛散疏肝以升,芩苦寒清胆以降,参草枣补脾而运中焦。

半夏泻心汤:调脾胃之升降;姜、夏之辛温,开而升脾,芩、连之苦寒阖而降胃;参、草、枣甘缓调中助复运动之圆;变痞而为泰。

麻杏石甘汤:调肺之升降;其用辛温之麻黄宣肺散寒而升,杏仁、石膏苦、甘寒直降肺胃之热气,佐甘草以运中。

滋肾丸:调肾之升降;其直用肉桂辛温肾自以升,黄柏苦寒而降阴,知母滋水而润之,肾之升降复而开阖正常。

潜阳丹:调阴阳之升降;其附子辛热温水而上升,龟板咸寒潜浮阳下降以归阴宅,砂、草辛甘运中而调和之,使上热下寒之证解于一旦。

龟鹿二仙胶:调任督之升降;其龟胶入任脉助阴行下降,而下交于督,鹿角胶入督脉温阳上行以上交于任;杞子补肝,人参补脾而运中;合而使督升任降周天复圆而阳阴平衡。

从升降浮沉谈方剂配伍
药性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治法有升降浮沉的引势利导,
二者参合而行之,则治法甚多,变化无穷

李杲: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引自《本草纲目》)

配以相应之药,组成一定方法,如上

病下取,下病上取,逆流挽舟,引火归原

等,则升降浮沉之用,就更丰富多彩。

升降肺气用于肺气郁滞之咳嗽、胸痞等证

升,是指宣通气机;降,是指肃降肺气。

宣降法

宜于肺气郁滞,咳嗽不畅,咯痰不爽,胸中痞闷等症。

麻黄-杏仁,紫苏-杏仁等。宣散肺气,利肺降气。

桔梗-枳壳,桔梗-苏子,厚朴-杏仁等。  

  一升一降,宣肃肺气

方如定喘汤、杏苏散、苏子降气

汤、参苏饮、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

如邪束于表,肺气不得宣通,气机因而上逆,形寒咳嗽,甚至喘逆

叶天士谓:辛以散邪,佐微苦以降气。

药如薄荷、紫苏-桔梗,紫苏梗-杏仁、桑白皮,前胡、橘红-枳壳,常用治一般咳嗽。

又如麻黄、杏仁-射干,对寒包火的咳嗽音哑有良效。肺火重者,还可加石膏、甘草。即叶天士的麻杏甘石加射干法。

v 胁痛的部分病情,亦可运用升降法

胁下两旁,是气机升降之道路,升降乖常,气机郁滞,可致胁痛,咳嗽,咳引痛甚,并见寒热往来等症。

治以升引肝胆清阳,与泄降肺气结合,使升降复常,气机疏通,则胁痛诸症可除

用药配伍如柴胡-枳壳,川芎-枳实、甘草(枳芎散),青葱管、新绛-旋覆花(旋覆花汤)等,是最常用者。

升降脾胃(升清降浊)

主要用于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痞塞之病,纳谷不香,谷入少运,脘腹痞胀,大便不爽等

       白术--枳实

  健运脾气      通泄胃浊

胃口不开,加佩兰、谷芽,能醒胃嗜食;谷入消化迟钝,加神曲、麦芽,以助消化;脾胃气滞,纳少痞胀甚者,加木香、砂仁,理气开胃消胀;兼有痰湿者,加茯苓、半夏和胃化痰。 -张洁古等人的经验

扁豆、甘草、粳米--沙参、麦冬、石斛,益脾气以助升运,润胃阴而使顺降。-叶天士经验

    用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等升清阳而鼓舞脾气上行,配伍枳实、厚朴、茯苓、泽泻、黄连、黄柏等理气除湿泻阴火而降浊气。-李东垣经验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凡郁皆在中焦,是“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用药大法,宜升降中焦。苍术-香附

苍术气味雄烈,强胃健脾,开发水谷之气。

香附是血中气药,下气最速。苍术与香附配伍,一升一降,可以散其郁,和其中,而致气血冲和。

方如六郁汤、越鞠丸等。

六郁汤(《医学正传》引丹溪方)

【组成】陈皮1钱,制半夏1钱,苍术1钱,抚芎1钱,赤茯苓7分,炒栀子7分,香附2钱,炙甘草5分,砂仁5分。

【加减】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蘖面。

【功效】解诸郁。

【主治】郁证。

【用法】上切细,作1服,加生姜3片,水2盏,煎至1盏,温服。 

六郁汤(《医学集成》)

【组成】香附、苍术、川芎、炒栀、神曲、半夏

 【主治】气闭耳聋。

【用法】上切细,作1服,水煎温服。

 & 升降肠痹

主要用于肠痹便秘之证

大肠为传导之腑,应排泄大便,通畅腑

气。若肠腑痹阻,大便不行,则升降之气窒塞,浊气不能下降,清气不能上升。治以升降法,是流通气机,恢复通降之常。

升麻-枳壳,升麻-槟榔,升清阳而宽肠下气

升麻-泽泻,升麻-牛膝,升清气而开泄肾邪

升麻-大黄,羌活-大黄,升清阳而通降腑气

升麻-当归,升麻-桃仁,升清气而滋润肠道

方如通幽汤、济川煎等。

通幽汤

[组 成]当归身1钱、升麻1钱、桃仁研1钱、红花1钱、甘草炙1钱、生地黄5分、熟地黄5分、槟榔细末5分(药汁调服)

[功用]养血活血,润燥通幽。

[主治]幽门不通,上攻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门

   本方为治疗胃中燥热,浊气不降之噎隔、便秘的有效方剂 。幽门,即胃之下口,宜通小肠,如曲径通幽之处,故称。本方用滋补阴血,活血升阳、生津润肠之品,入药相伍、滋阴养胃,升清降浊,从而使脾阳发越,胃气和调,幽门通畅,噎塞得平,便秘可愈。故名“通幽汤”。

老人风秘,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

此时亦不能径取攻下,常用消风顺气法,亦为升降肠痹之一法。

常以羌活、独活、防风-枳壳;或消风药-槟榔,或消风药-杏仁、桃仁等。

   方如疏风散(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蒺藜、白芷、枳壳、槟榔、麻仁、杏仁、炙甘草),枳壳丸(枳壳、大黄、皂角、桑白皮、木香、橘红、羌活、白芷)

尚有一种突然腹痛便秘(如急性肠梗阻),绕脐绞痛,腹胀拒按,上不能纳,下不得通,烦燥不寐,脉弦滑,舌红苔厚浊腻,属大实满痛,而以气滞为甚者。

此时不能径取攻下,攻下反致呕哕生变,亦可用升降方法,松动肠痹以获效。

如以柴胡-枳壳或升麻-槟榔,升降肠胃气机,再伍以黄连-木香辛开苦降,石菖蒲-蜣螂开窍通肠痹,莱菔子-槟榔破气导滞,能得气机流通,连连矢气后,再加芒硝破结通腑,或羌活-大黄,则大便通而胀痛去。

& 釜底抽薪

主要用于中焦热盛之证

伤寒温病过程中,高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烦躁多汗,大便秘结,即阳明实热证。其热之盛,犹如釜中沸腾之势,通过泻下之法,比如釜底抽薪,其热自退。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甘草,通腑泄热,使邪去病愈。  
方如调胃承气汤等。    
此法重点在于泻热,并不着意于去实积。

若上中二焦邪热炽盛,不得宣泄,心胸烦热,口干舌焦,面赤头痛,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尿赤,以及小儿急惊等,即胸膈热郁证候。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薄荷、连翘、栀子、竹叶、黄芩,使下焦得通,则上中二焦之热亦随之通泄。   
  方如凉膈散等。

& 升阳泻火

用于中气下陷之内伤发热证

内伤脾胃,中气下陷,清阳不能上升,而脾湿下流,郁而生热,阴火上冲,致生内伤发热的证候。

发热特点 躁热。即平时卫表阳虚,形寒恶风,甚至自汗,而阴火上冲,则蒸蒸而热,头面浑身躁热,面热如醉,肌热如燎。但移时阴火下降,则躁热自除。此热型寒热不齐,平时形寒,发作则恶热而不恶寒,与外感病的恶寒发热齐作明显不同。

l 元气不足是本,躁热时作是标。故以升阳泻火为法。

l 补脾胃,升阳气,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等治本。

坚阴泻火,黄柏、黄连、黄芩、石膏等治标。

代表方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参、芪、草、苍术、升、柴、羌、芩、连、膏)、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生地等。

& 升降相因

中焦气滞,肝胃不和,胸闷脘痞,欲嗳不得,腹中胀满,不能转气者。

肝主升发,性喜条达;胃主和降,其气以降为顺。肝胃不和,治宜升降相因。

经效济世方》以藿香一两,炒香附五两,研末,白开水点服一钱。

藿香可升可降,上能入肺,下能入脾;香附为气血郁滞必用之品,生则上行胸膈,熟则下走肝肾。合而用之,能升降诸气。

《圣惠方》二香散,亦属类同方法。治妇人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调下。能升降气机以安胎。

风热头痛,目赤睛疼,头痛如破,溲赤便秘。芎黄散,以川芎配伍大黄、甘草,散风止痛,泻火下行。升降相因,相得益彰。

大黄得川芎,能引至巅顶之上,散风泻火;川芎得大黄,散风止痛而不助火。

此类方法,最宜于风火相煽的病情。如泻青丸(芎、羌、防、大黄、龙胆草、栀子、当归),治肝火偏盛目赤肿痛,急躁多怒,小儿惊风。

芎芷石膏汤,配伍意义亦与此相同。

升降水火  交通心肾

用于水火升降失常的病证

心肺在上,肝肾在下,脾胃居中,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因此,升降水火,有谓之交通心肾者。

具体用药,有几种形式:有升水以制火者,有降火以就水者,更有运脾和胃以升降水火者。

降火以就阴 交泰丸,黄连与肉桂配伍。黄连苦寒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元。治疗失眠。

《百一选方》朱雀丸,沉香与茯神为伍,为末蜜丸,人参汤调下。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乐。缘于火不下降,水不上升。沉香沉降摄纳,纳气归肾;配伍茯神、人参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运脾和胃以降水火 《局方》妙香散,治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寐,饮食无味等症。

人参、黄芪、炙草、茯苓、木香益气运脾,茯神、远志交通心肾,桔梗载药上行,朱砂镇心降火,山药补脾益肾,在下固摄;麝香通经开窍而行药势。合而用之,脾气健运,则水火阴阳即能上下交通。

开上通下  腑病治脏 下病上取

用于大便不通,或小便癃闭,因气机不通所致者

此类病证,不能用一般的通便或利尿之剂,因病变的重点,在无形之气滞为主,只有宣通肺气,使气化能够下及,才能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目的。

如肠痹便秘,病情较之燥屎坚结,实热不通者稍轻,但往往便秘不通,五七日或十日一解(亦有突然便秘的),胃不欲纳,食亦难下,脘腹痞滞,自感一身之气涩滞,精神昏闷不爽。

用开肺气以通大肠之法,取脏腑相应之意。

常用药物配伍,以杏仁、紫菀、枇杷叶、瓜蒌皮等,配以枳壳、紫苏梗、桔梗等,升降上焦肺气,上窍开泄,下窍自通,大便亦自调。

《慎柔五书》介绍经验,虚损大便燥者,用杏仁、枳壳、苏梗,则能去宿粪。

肺痹咳喘,气逆胸闷,烦躁口渴,小便不利;或肺痹之症不明显,但亦见小便不通,少腹胀急。治以宣肺理气,使肺气通调,则小便自利。

常用药物,如杏仁、桔梗、紫菀、通草配伍升麻等。如挟表症者,则伍以解表药,如麻黄、前胡、柴胡等;如挟热邪,则伍以清热药,如黄芩、栀子等。往往能不利小便,而小便自通。

亦有大便泄泻,一般治法无效,用下病上取之方而见功者。如《姚仲和延龄方》治小儿泄,或水泻奶疳,用椒红少许研末,酥调,少少涂囟上,日三度立效。或用蓖麻子9个,研烂贴囟上,亦效。

椒红能除湿而温脾补肾。蓖麻子能提拔病气外出。尤其后者,并能治子宫下垂,方用蓖麻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14枚研膏涂顶心。《本草经疏》其力长于收吸,故能拔病气外出,其性善收。

& 引火归原

用于下焦亏损,虚阳上浮及下元虚衰、阴盛格阳(格阳、戴阳)的病证

肾虚阳浮的见症,如面色浮红,游移不定,面热如醉,倏来倏去。伴见头晕耳鸣,或口舌糜烂,但舌质淡白(景岳称之无根虚火之证)。同时下焦亏损,见腰膝酸软,两足发冷,六脉微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

具体用药,重用肉桂或附子填补真阳,引虚火以归原;配伍熟地、山药、萸肉、五味子、女贞子等,补肾补阴,从阴引阳,使阴平阳秘,虚阳不再浮越。方如桂都气丸、附都气丸等。

格阳(格阳于外)、戴阳(格阳于上)之证,治宜回阳通脉,《伤寒论》有通脉四逆汤、白通汤。

两证所用主药相同,仅配伍之药相异。前者配以补阴,后者配以补阳。但补阳亦是为了挽回散越于外的浮阳,使之归于肾元。因此,补肾、补元阴元阳之根本,大法还是一致的。

引火归原的用药,尚有多法

《经验方》治久患口疮属虚火为患者,用生附子为末,醋调贴足心。

《普济方》治鼻渊流清涕,反复不愈者,生附子为末,葱涎和如泥,敷足心。

李时珍治咽喉口舌生疮属虚火上浮者,以吴茱萸为末,醋调贴两足心。认为吴茱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亦从治之义。

景岳经验,口疮而六脉虚弱,或久用寒凉不效者,必系无根虚火。宜用理阴煎[熟地3-7钱或1-2两,当归2-3钱或5-7钱,炙甘草1-2钱,干姜(炒黄色)1-3钱(或加肉桂1-2钱)]之类反治之,或用肉桂嚼咽亦可。

《卫生家宝》以细辛研末,醋调,贴脐上,治疗虚火口疮。

枳桔汤及配伍应用初探

《枳桔汤》方出《症因脉治》卷四,《苏沈良方》称枳壳汤,《得效方》称枳壳桔梗汤。由桔梗、枳壳(炙,去瓤)各一两组成,《苏沈良方》卷三载其主伤寒痞气,烦满欲死。《中药学》载桔梗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之功,主治肺系疾患;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笔者发现在古今方书及临床医案中不仅用此二药理肺、降气,更喜用此二药组方作为重要药对以斡旋全身气机,今试从其调理全身气机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微,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可见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机体通过肺与天气相通。《灵枢·本输》载“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言肝气左升而肺气右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通过肝肺的升降来调节。枳壳苦辛酸温,《本草纲目》载:“枳实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药性赋》“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可见枳壳降逆气以恢复金气肃降之令的作用。桔梗味苦辛平,《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可见其不仅有后世本草书所谓入肺以宣肺祛痰之功,亦有疏畅条达肝气之效,以成少阳春生之气。故历来枳桔汤被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血瘀证、咳嗽、感冒、泄泻等多种病证。

1 外感病

败毒散方出《小儿药证直诀》,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方中二活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为君,更佐以枳壳以降气,桔梗以升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共为佐药以畅脾肺而畅胸膈,祛痰湿而止咳嗽。此中枳壳桔梗为调气机升降以理气化湿透邪于外的重要药对。

参苏饮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益气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方中伍以桔梗枳壳治疗表气不合影响里气的胸膈满闷,全身气机通畅则表邪易解,痰饮易化。

我校已故名老中医张珍玉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桑薄清宣汤中以桔梗宣肺止咳,炒枳壳降肺下气,两者相配宣中有降,共同燮理气机升降,以复肺之宣降之职。

2 血瘀证

《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以治胸中血瘀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入胸中,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斡旋气机,使气行则血行,可谓升降同用以调气机而助血行之关键组合。

3 泄泻

《丁甘仁医案》载:章左,感受时气之邪,袭于表分,湿滞互阻肠胃,清浊混淆,以致寒热无汗,遍体酸痛,胸闷呕恶,腹鸣,泄泻日十余次,小溲不利,舌腻脉浮。表里两病,拟仓廪汤加减以疏表邪而化湿滞,方中桔梗伍枳壳,具浊降清升之意,逆流挽舟之法,使表邪除湿滞清,清阳升而泄泻止。

少阳病

《古今医鉴》卷三中载柴胡枳桔汤以疗少阳病,方中不仅有柴胡、黄芩、半夏、知母,更有麻黄、杏仁、桔梗、枳壳,作为宣降气机的药对,以治疗伤寒胸胁痛、潮热作、咳痰气喘等症。

《张氏医通》卷十六亦伍以桔梗枳壳治邪客少阳,寒热往来,胸膈痞满。

《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柴胡枳桔汤为俞氏治疗外感初传少阳,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或痛或呕,或哕者,其以柴芩和解少阳,枳壳、桔梗、新会皮、半夏,理气化痰,开达上中二焦之壅滞为臣。由以上三方可见,枳桔汤不仅可用于外感病及血瘀证,亦可通过调节全身气机升降而达到枢转少阳之功。

梅核气诸证

施今墨先生以桔梗、枳壳配以薤白、杏仁平调升降,燮理气机,开胸顺气,行气消胀,散气止痛,以治疗胸胁胀闷,脘胀不适等症,现代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呃逆,功能性失语,梅核气诸证。

综上所述,枳壳桔梗配伍,具有升降气机之功效,可使气机畅达而达到血行通畅,痞胀消除,咳平嗽止,少阳枢机得利等作用,不仅可以单用为枳桔汤,更是临床习用的药对。笔者粗浅之见,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

以升降浮沉为纲的用药配伍

1. 升降气机

是用于气机阻滞诸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用药配伍,属于理气剂的一部分。具体运用,有升降肺气、升降脾胃、升降肠痹等,可以运用于上、中、下三焦诸病,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应于某几种特定的证候。

(1) 升降肺气(升降法):“升”是指宣通气机,“降”是指肃降肺气,有时亦称为“开降法”。这里的重点,是针对肺气郁滞而言。叶天士常称之为“轻苦微辛”法,尝用治咳嗽、胸痞等症。药物配伍,如以桔梗配枳壳、枳壳配郁金、杏仁配厚朴、杏仁配苏子等,治疗肺气郁滞、咳嗽不畅、咯痰不爽、胸中痞闷等症。当然,肺气郁滞,尚有表里寒热之分,还需根据当时病情,突出重点,有个主导治法,但这些药物,则是重要配伍,而且偏于实证者用的较多。又如外邪束缚于肺,表气不得宣通,肺气因而上逆,形寒咳嗽,甚至喘逆,亦常运用这种药物配伍,叶天士所谓“辛以散邪,佐微苦以降气。”例如薄荷、苏梗与枳壳为伍,苏梗、杏仁与桑白皮为伍,前胡、橘核与枳壳为伍,麻黄、杏仁与射干为伍等等。尤其最后一组配伍,对“寒包火”的咳嗽音哑很有效。肺火重者,还可加用石膏、甘草,即麻杏甘膏汤加射干的方法。

此外,胁痛一证,亦有部分病情运用升降法的。因为胁下两旁,是阴阳升降之道路,升降乖常,气机郁滞可以出现胁痛、咳嗽,咳引痛甚,并见寒热往来等症。治以升引肝胆清阳,与泄降肺气相合,使升降复常,气机疏通,胁痛等症亦能自除,用药配伍,如柴胡与枳壳、川芎与枳实、青葱管与旋覆花、白蒺藜与枇杷叶、郁金与杏仁、橘叶与川贝等等,常在临床上运用。

(2) 升降脾胃(升清降浊): 叶天士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如常,则脾胃的纳谷运化功能正常,而荣卫气血的生化之机亦兴旺。假如脾气不能升运,胃气不能顺降,便成为中焦气机痞塞之病,常见纳谷不香、谷入少运、脘腹痞胀、大便不爽等症,即为“痞”、为“胀”。常用药物配伍,如白术与枳实为伍,一以升运脾气,一以泄降胃浊;谷入化迟的。可加神曲、麦芽以助消化;脾胃气滞、纳少痞胀为甚的,可加木香、砂仁以开胃消胀;胃虚生痰的,可加半夏、茯苓以和中化痰等等。这是张洁古的首创。至于益智、干姜与半夏、茯苓配合,醒脾和胃,扁豆、甘草、粳米与沙参、麦冬、石斛为伍,益脾气以助升运,润胃阴而使顺降,又为叶天士的擅长。又如用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等,升清阳而鼓舞胃气上行,配合枳实、厚朴、茯苓、泽泻、黄连、黄柏等,理气除湿泻火而降浊气,这又是李东垣的独到经验。这种配伍,常用于升阳益胃汤、柴苓饮等,这亦是升降脾胃的一个常用方法(可参阅后文“甘温益气之剂”)。

(3) 升降肠痹: 这种药物配伍,主要用于肠痹便秘之症。大肠为传导之腑,应该排泄大便,通畅腑气。假如肠腑痹阻,大便不行,则升降之气窒塞,浊气不能下降,清气不得上升。治以升降法,是流通肠道气机,恢复通降之常者,为治疗便秘的一种特殊方法。药物配伍,如升麻与枳壳为伍、升麻与槟榔为伍,升清阳而宽肠下气;升麻与泽泻为伍、升麻与牛膝为伍,升清气而开泄肾邪;升麻与大黄为伍、羌活与大黄为伍,升清阳而通降腑气;升麻与当归为伍、升麻与桃仁为伍,升清气而滋润肠道,等等。这些配伍,多见于通幽汤、济川煎等。这是区别于一般的攻下法,而以升降气机为通便之用者。

尚有一种突然腹痛便秘(例如急性肠梗阻),绕脐绞痛,腹胀拒按,上不能纳,下不得通,烦躁不寐,脉弦滑,舌红,苔厚浊腻,属于大实痛满,但以气滞为甚者,不能径取攻下,攻下反致呕哕生变,此时可用升降法,获得疗效。药物配伍,如以柴胡与枳壳相合,或升麻与槟榔相合,升降肠胃气机,再配伍川连与木香,辛开苦降;石菖蒲与蜣螂虫,开窍通肠痹;莱菔子与槟榔,破气导滞,能使气机流通,连连矢气之后,再加芒硝以破结通腑;或羌活与大黄合用,大便通而痛胀均去,肠痹亦自愈。这些配伍方法,常见于四逆散加减方、小柴胡加芒硝汤、通幽汤、润肠丸等。

2. 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下病上取)

开上通下的用药方法,亦用于大便不通,或者小便癃闭。由于气机不通所致者。这种病情,不能用一般的通便或利尿方法,因为病变的重点在于无形气滞为主,只有宣通肺气,使气化能够下及,才能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目的。这种治法,有时亦称为“腑病治脏”或“下病上取”。临床运用,如治疗肠痹便秘,病情较之燥屎坚结,实热不通者,稍轻一等,但往往便秘不通,五、七日或十日一解(亦有突然便秘不通的),胃不欲纳,食亦难下,脘腹痞滞,自感一身之气涩滞不爽,用开肺气以通大肠的方法,取脏腑表里相应之意。常用药物配伍,如杏仁、紫菀、枇杷叶、蒌皮配伍枳壳汁、苏梗汁、桔梗汁等、使肺气宣通,则大便亦自调。这种方法,叶天士是用得很熟练的。又如肺痹咳喘、气逆胸闷,烦躁口渴,小便不利;或者肺痹之症不明显,但亦见小便不通,少腹胀急。治以宣肺清肺,理气化水,使肺气通调,则小便亦自利。因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气行而水亦自化。常用药物配伍,如杏仁、紫菀、桔梗、通草配升麻等;如挟表症,则伍以解表药,如麻黄、甘草、柴胡、前胡、如挟热邪,则伍以清热药,如黄芩、栀子等,往往能不利小便而小便自通。此法如合吐法同用,亦称为“提壶揭盖”法。

3. 提壶揭盖(以升为降)

所谓“提壶揭盖”是用吐法治疗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因气机闭塞、升降不行而致者,朱丹溪首创此法加以治疗。他解释此法的用意是:“吾以吐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后人形象地比喻为“提壶揭盖”,亦有称之为“以升为降”者。如张景岳说:“多服探吐以提其气,使气升则水自降也。”具体运用,如小便不通,而见气虚证者,用参、术、升麻等,先煎服汤药,而后取吐,或就参芪药中调理吐之;小便不通而见血虚者,用四物汤先服后吐,或就芎归汤探吐之;小便不通,而见痰多者,用二陈汤先服,后探吐之;小便不通,而见痰气闭塞者,用二陈加香附、木香探吐之。盖吐以升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亦即气行水化之意。至于实热小便不通,当用通利方法,如八正散之类,使大便通而小便亦自通,所谓开后窍以通前窍,这是另外方法,不在此例。

4. 上病下取(脏病治腑)

上病下取的药物配伍,主要是用泻火通腑之药,以治上部诸病,尤其是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舌肿痛,以及痰火喘促等症。例如肝火风热上冲,头痛目赤,昏晕耳鸣,目中火出,大便不通,脉弦数实者,常用酒制大黄,黄连、龙胆草等,直折火邪,抑之使下,则头痛自止。方如青麟丸、泻青丸的配伍。又如风温时毒上犯,头面暴肿,焮赤作痛,咽喉肿痛,烦热口渴,大便不通者,常用疏风清热解毒,泻下实热,则胀痛均消。方如普济消毒饮加大黄的配伍。又如心胃之火上逆,口舌肿痛,口气臭秽,甚至咽喉肿闭,口腔糜烂,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大便不通者,常用大黄、黄连、连芩等,泻心火而泄胃实,则舌肿口糜均消。方如三黄丸的配伍。又如痰火上扰,肺气被壅,喘咳痰壅。面赤口渴,小便短涩,苔黄,脉滑者,常用大黄、青礞石等,泻火除痰,则喘平痰化。方如礞石滚痰丸的配伍。这些治法,实际是清火法与泻下法的结合,而灵活运用者,清火是苦寒直折,泻下亦是泻火并不专于下实。同时,这些病变亦往往见于阳盛火旺之体,腑实者较多,可以泻火见效,但亦有易于反复发作的。如证见脏气不足,即不能运用此法。

5. 轻可去实

“轻”是指用轻宣理气药物(亦包括药味歹而用量轻),“实”是指邪实气实。即以轻灵之药,治疗邪实气实之证。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多方面运用于相应的病情,但大都以上焦病变为主者。如用于风寒外感的表实证,取辛温轻宣发表之药,如麻、桂与杏、草等为伍,使肺气宣通,风寒之邪随汗而解,表实证亦随之解除。这种用药配伍,与辛甘发散意义略同。又如用于风邪犯肺,咽痛音哑,喉痹肺闭者,取辛以散邪,苦以降气,如牛蒡、薄荷、马勃、银花、射干、山豆根等配伍杏仁、桔梗。叶天士常谓:“无形之邪,口鼻吸入,上窍闭塞,只宜轻清宣肺。假如清火寒降,直入肠胃,与咽中无关”。如其是寒重热郁者,可加麻黄、苏梗等以散寒邪;郁热甚者,可少加马兜铃、黄芩等以清泄肺火。又如用于肺痹,上见喘咳痰壅、下见小便不利者,取宣肺化气,如麻黄、杏仁、桑皮、桔梗、苡仁、茯苓皮等,宣通肺气,则气化水行,喘咳平而小便亦自通。又如用于动怒气逆,肝失疏泄,肺失肃降,形成肝肺俱实,一身之气上逆。证见上气喘急,胸胁膂胀,二便皆阻,所谓“肝气犯肺”之证者。取轻清宣利,疏降气逆,如枇杷叶、旋覆花、桑皮、蒌皮、杏仁、贝母、苏子、降香等为伍,能使肝气化,肺气降,而喘急亦平,胸协宽舒,二便亦通调。这是一种灵巧方法,理气而无香燥之嫌,气实在于斡旋气机者。

6. 逆流挽舟

是指用升散药物治疗下痢的方法,为喻嘉言所首创。喻氏认为,夏秋伤暑湿热之下痢,与伤寒同例,必从外而出之,即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如其失于表散,则外邪陷里,俱从痢出,其痢不易治。同时,痢疾是手足阳明(指胃与大肠)之病,下痢奔迫,水谷之气由胃入肠,疾趋而下,开始是少阳生发之气不伸,继而是随痢转致下陷,所以治痢泛求三阳,不如专求少阳, 生发之气升举,则水谷化生精微,输泄有度,而无下痢奔迫之苦。因此,主张用“逆流挽舟”法,即对痢疾水谷下流之病,挽之升举从表而解,犹如在逆水中挽舟上行。具体药物配伍,是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等,辛平达表;配伍枳壳、桔梗,升降气机;更加人参以扶正达邪,主方即为人参败毒散的配伍。甚至对久痢下陷,阳邪陷入阴中,喻氏亦用此法,温覆取汗而愈。这对治痢来讲,是一个新辟的途径,尤其在痢疾初起,兼挟表症者,有一定的疗效。这种治法,当渊源于李东垣的以升阳方法治泄泻,是颇有启发意义的。余在临床治痢症挟热者,以银花、地榆易羌、独;气滞者,以木香、黄连相代,每多获效。此法较之见痢即导滞者,似胜一筹,但对热毒痢病情,不甚适合,喻氏亦别有方法。

7.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中焦热盛之证,如热性病过程中的高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烦躁多汗,大便秘结,舌苏苦黄而燥,脉实有力等,即阳明实热症。其热之盛,犹如釜中沸腾之势,通过泻下方法,比如釜底抽薪,则其热自退。常用药物,如以大黄、芒硝等配伍枳实、甘草,通腑泄热,使邪气有去路,则邪热亦退。方如调胃承气汤等的配伍。但须注意,这里的重点是在于以泻去热。又如上中二焦邪热炽盛,不得宣泄,心胸烦热, 口干舌焦,面赤头痛,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以及小儿急惊等,即胸郁膈热证。用大黄、芒硝与薄荷、竹叶、黄芩、栀子等为伍,使下焦得通,则上中二焦之热亦随之清泄。方如凉膈散的配伍。亦具有上述方法的同样意义。

8. 行气降气

“行气”是行散气滞,“降气”是降下逆气。这些用药配伍,均属于“理气”之剂。在临床运用行气和降气,是各有所主的,但有时亦是相辅而行,不能截然分割。常用的行气药物配伍,临床经验很多。如对肝气郁滞、胃失和降之证,见胸脘痞闷,胁肋作胀,嗳气作恶,得嗳宽舒,矢气亦畅,胃不思纳,谷入作胀等症,用理气解郁,舒肝和胃之药。如川芎与香附、佛手与白蒺藜、枇杷叶与橘叶、郁金与贝母、柴胡与薄荷、柴胡与白芍、苏梗与厚朴花等,再配伍一些姜半夏、橘皮、茯苓、神曲、砂仁、谷芽、麦芽等,这是肝胃气滞的常用药。又如对肺气郁滞,见咳嗽胸闷,咯痰不爽,咳引胸痛等症,用理气宣肺,化痰止咳之药。如荆芥与前胡、桔梗与枳壳、姜半夏与橘皮、前胡与佛耳草、苏梗与杏仁、杏仁与贝母、蒌皮与法半夏、矾郁金与法半夏、枇杷叶与冬瓜子、杏仁与苡仁等为伍,亦是肺气不宣的常用方法。又如气滞于厥阴,见少腹作胀,疝气作痛,二便不畅;妇女则经前乳胀,乳房结核,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用疏泄厥阴、理气调经之药,如青皮与木香、香附与乌药、川楝子与延胡、荔枝核与橘核、荔枝核与香附、川楝子与小茴香、小茴香与当归、桂枝与白芍、川芎与当归等配伍,又是肝气郁滞的常用药。

至于降气药物的配伍,如对七情气逆,尤其是肝气上逆,冲胸犯肺,发作较剧者,见胸膈闷胀,上气喘急,欲嗳不得,卧不安席,烦闷不食等症。上文“轻可去实”的方法已不适用,急则治标,必须破气降逆。药如槟榔、木香、乌药、沉香。叶天士善用降香汁、香附汁、郁金汁、枳壳汁等,调和一些兼顾正气之药。取四磨饮、五磨饮等配伍方法。或胃气上逆,见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胃不欲纳,谷入作胀,泛泛欲吐等症。治以和胃降逆。药如半夏与生姜、橘皮与竹茹、砂仁与檀香、藿香与苏梗、苏叶与川连,枇杷叶与芦根、旋覆花与代赭石等。取二陈汤、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等配伍方法。如胃气上逆,表现为呃逆者,以上和胃降逆之药同样可以选用,尤其是半夏、生姜、橘皮、竹茹等,但每以丁香、柿蒂等为主药,降逆止呃。或肺气上逆,见气喘咳嗽,痰多气逆,胸膺痞闷,咽痒气塞,喉中有痰鸣音,甚至恶心欲吐等症。治以降逆平喘。药如射干与麻黄、麻黄与杏仁、前胡与白前、苏子与厚朴、厚朴与杏仁、旋覆花与苏子、桑皮与黄芩、当归与苏子、厚朴,或加白果、肉桂等。取三拗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方法,应随病情的寒热虚实而调剂配伍。

此外,缪仲淳的吐血三要法中,有“宜降气,不宜降火”之论(其余二法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认为“气有余即是火,气降即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矣。”主张用韭汁、降香、苏子等下气,配伍白芍、炙甘草制肝;枇杷叶、麦冬、薄荷叶、橘红、贝母清肺;苡仁、山药养脾;枣仁、茯神养心等。这是善于运用降气方法,并用以治疗血证者。

(学习笔记)中医治病的关键是调理气机升降

有一次十堰来了一位终南山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100多岁,身着古朴,胡须飘冉,他不单精通道家养生之术,更善于用中医中药来帮人疗疾治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医。

你是如何看病的?老道长问老师。沉默了几秒后,老师告诉道长,我是通过调气机来治病的。老师继续说道,其实人体原本没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体气机的逆乱,清阳不升(四逆散);浊阴不降(半夏厚朴汤);体内气机一旦阻滞,便会产生身体的诸多不适。老道长默许,示意继续说下去。老师接着说,人体气机运行,如同城市里的交通,生病好比出现交通故障,导致交通拥塞。当交通障碍时,警察一来,让大家各自靠右走,不要拥挤和抢道,这样交通拥塞就会很快缓解。老道长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交通阻塞是往来车辆的阻塞,而人体内可以理解为清气与浊气的升降阻塞,升清 降浊一旦出现异常,自然就生病了,所以我的理解,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 降。用药上我最喜欢用桔梗配炒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比如血府逐瘀汤,其中的桔梗配炒枳壳就非常关键,有了这一个升 降相配,整个方子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活血药方了。通过调理气机的升 降运动来治疗疾病是老师处方用药的灵魂。

《此事难知》说:大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注意!)。老师说,机体最怕气机郁滞,若五脏元真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这升降气机法,不单是运用理气药来调理一般的肝脾病,它可以更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乃至周身疾病。

有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在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烧是退了,但一直咳嗽,咳了半个月好不了。老师说应给他升-降肺气,用肺三药(麻黄、炒杏仁、甘草)加上胸三药(桔梗;木香、炒枳壳),并没有刻意去止咳 化痰,小孩子吃完一付药,就不咳了,三付药吃完,就痊愈了。其实,咳嗽是机体对肺窍气机郁滞的自救反应,它希望通过咳嗽来畅达肺内郁滞的气机,我们顺其性,通过宣发 肃降肺气,打开胸中气结,便能达到不治咳而咳自愈的效果。

有位冠心病患者,经常胸闷不舒,左寸脉浮取不到,提示心阳不振,同时还有肠腑不通。他以前也服用了不少温通心阳的药,却始终不能解决胸中的痞闷。老师说,这是因为只考虑到用温通心阳的办法,只看到了问题的一半。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有积滞,腑浊不降,必会反过来影响心脏阳气的生发。右路肠腑有一分瘀滞,左路心阳就有一分阻碍,左路不升 右路不降,一团浊气壅塞于胸中,必然痞闷难耐(用八味解郁汤升-降流动气机!妙!)。老师给他用桂枝汤加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左路升清;同时配合右路降浊的通肠六药。病人吃完药后,拉了很多黏黏的黑便,心脏的痞闷感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脏病治腑,通过降肠腑气机来达到升心阳的效果。

有个病人失眠、胃胀胃痛半年,纳食不香,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在医院检查是慢性糜烂性胃炎,右关脉独大(可用荆防-解郁汤主之!外和肌腠,内畅中气)。老师说,脉独大 独小皆为病。右关独大,是气机郁滞在胃 肠,给他用半夏泻心汤,加上胸三药(桔梗、木香、枳壳),调理他中上二焦气机的升降。他吃完两付药后,胃口就开了,连同晚上失眠的症状也解除了,甚至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的症状也消失了,抵抗力一下子就提高了。老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他的失眠和胃胀是同一个问题,都是中焦升降失司。叶天士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我们用桔梗、木香、枳壳,调畅他中焦脾胃升降开合,升降如常后,脾胃的纳谷运化立即恢复,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也随着强大起来,诸症得愈。《黄帝内经》说,四季脾旺不受邪。中医认为人体免疫力的大本营在脾胃,我们只需要把脾胃气机升降调好,平时就不容易伤风感冒。

有一个公司经理,人高马大(大柴胡汤人!),喝酒应酬比较多,胁肋部经常胀满,这次实在胀痛得受不了,坐立难安,便来任之堂。老师一摸他脉象说,左关郁滑结滞,脂肪肝有了,胆囊炎、胆囊壁毛糙也有了,以后要少吃酒喝肉应酬,我们帮他拍打阳陵泉和委中,把痧吊出来后,胁肋胀痛感大减。然后老师给他开大柴胡汤(注意!方-人!),里面的柴胡、枳实和大黄很关键,是升降肝胆肠胃气机的。柴胡从肝胆部向上推陈出新,枳实、大黄从胃 肠部向下推陈出新,胆道、胃肠道都被打开。病人吃了三付药,胁肋剧痛就好了。

有一个病人,长期失眠,伴双寸脉浮越(焦虑状态。双寸脉浮越的病人,往往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容易出现头昏 头晕 耳鸣 失眠 焦虑 心烦 多梦等等。柴龙牡+栀子厚朴汤主之!);腰酸、腿脚没劲,夜尿多,双尺脉不足 偏细。这种脉象就如同热气球一样,下面根基不牢,收不住,导致气-火往上漂浮。这类病人多是经常熬夜,用脑 用眼过度,或者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喜好上网。这类病人非常多,老师总是从命门着手,用藏精六药,即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制附片+龙骨、牡蛎,吃了几付药后,失眠大减,夜尿少了,腰酸、腿脚没劲都好了。本案老师运用了温潜法来引火归原、导龙入海。为何叫藏精六药呢?杜仲、续断、桑寄生,是直接填补肾精的,是养其真的,就像煤炉中的煤球;附子相当于点火,燃烧肾精,产生元气,以源源不断的为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支持;但这个火不能烧得太大 太厉害,所谓“少火生气”也!所以用龙骨、牡蛎封藏 下纳 潜敛这个“命火”。就象给煤炉添足煤球,加大火力后,再轻轻盖上炉盖,这样才能保持持久的后劲。

我们看《黄帝内经》是如何论阴阳的,阴平 阳秘,其病乃治。祝味菊先生在评点这句话时说,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可见“阳秘”两个字是调治命火的根本,身体的阳气必须要能藏得住。秘藏的阳火多多益善,浮散的虚阳不可取。老师立藏精六药乃是重视肾主封藏之义,用龙骨、牡蛎把离位的相火加以收敛,这是典型的温潜法。

老师常说,中医治病用药,升-降气机是总纲。《雷公药性赋》也说到,升降浮沉之辨,豁然贯通,始可以为医而司人命也。升降浮沉对应的就是四季的生长收藏,人禀天地之气生,因四时之法成,升降气机是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最精髓的体现。故曰:升清-降浊妙无穷,万病皆可纳其中。天地水火一团气,总在疏通建其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三)
桔梗 枳壳
枳桔汤及配伍应用初探
这是一对在时行感冒与时行咳嗽中频繁出现的...
名师药对经验桔梗、枳壳[主治应用] 气机...
【中药配伍之升与降】桔梗与枳壳,化痰宣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