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把脉秘诀,太牛!

中医把脉秘诀,太牛!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

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 当作何论?
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
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
右关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
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药 同样的证 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阳之要、 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

辨证运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归位 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

1、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2、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

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 寸脉仍浮 即为阳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内经》以后医家各有论述,而主要的分候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多认为左手寸、关、尺分候心、肝、肾之气;右手分候肺、脾、命门之气。

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让中医切脉的经验程序化——推介“五步思辨切脉法”

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是自古以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可以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

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

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

短脉类——短脉

4、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5、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6、样样皆知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

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举例: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结论:

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

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以上脉学的体会,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把脉奥秘的探寻

把脉的概念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把脉的意义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把脉的部位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著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的方法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之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
把脉的原理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脉相的影响因素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把脉的诊法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常见病脉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中医~医脉学专着中主要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例如,感冒之脉见浮数(风热感冒)、浮紧(风寒感冒)、沉迟(阳虚感冒)、细数(阴虚感冒)。临证见细脉为诸虚,也见湿阻之候;滑脉者为妊娠之脉,也见痰饮诸候,食内停之征。

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同时,一种脉象可见多种病证,一种病证又可以出现多种脉象。这些只有通过四诊合参才能够辨别清楚。诊脉只是一个诊查的途径,需要病人和医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欢迎加道儿君个人微信号:ysd31415926  你还没关注“当归医道”吗?

实用的手诊

手诊怎么望诊

当一个人伸出双手到你跟前,首先就是望诊。健康人的手掌应该是白里透着粉红、润泽、有弹性的。

当你看到一个毫无光泽的手掌,颜色偏黄或偏白时,就是气血两亏、营养不良的人。掌肉的质感很差,干巴巴的手掌,消化系统肯定好不了。脾主肌肉嘛,所以特别是脾胃的问题最大。

如果手掌的颜色明显偏红,说明这是一个阴虚火旺、内热重的人,肝火盛也比较容易发火。如果红得像朱砂掌,那就更加严重,但是你一定要问问这是不是偶尔发红,是不是最近多喝酒或者补品吃得多之类造成的。

如果手伸出来,过一会儿手指头的颜色变得比手掌的颜色深,发紫、发暗时,说明这人身体内寒重,血液运行已变得缓慢,血液的粘稠度高。

五味菁华 心脏要不好,天然“强心剂”不能少 Mini Program

望诊的重点在青筋,就是人体皮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青筋的存在说明人的身体内的一种瘀血、瘀湿、热毒、积滞等生理废物不能排泄出体外,这是人体内废物积滞的表现。

手掌上都能见到数条青筋,说明长期排便不畅。青筋越粗,代表问题越重。青筋凸起就更加严重了。如果一天拉几次的话,青筋就会凹下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青筋就会消失。

大拇指外侧或指关节缝有青筋,代表头部供氧供血不足,经常头痛、头晕。理由很简单,这个位置代表颈脑结合部,是颈动脉与头部供血的反应区,所以这里出现青筋,主要表现在头部问题。

其中大拇指外侧的青筋比较对应供氧不足,指关节缝的青筋比较对应供血不足。如果大拇指根部有青筋,代表心脏动脉硬化。这里是心脏反应区。

青筋越粗,代表问题越重。青筋细浅,代表患病时间短。这时病人的心脏不会有明显不适,只是在劳累和心情不好时会有些胸闷或心痛,休息过后就会好转。 

食指根部属于肝区,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就说过。其实食指主要是消化系统的反应区,要注意肝其实就是最大的消化器官。也不知祖先们有意还是无意,食指反应的刚好就是与“食物”有关的消化问题。

如果青筋是从食指根部正下方往上延伸,那么就比较对应肝胆的问题。但如果是由食指外侧有青筋往上延伸,那反应的就是胃与大肠的问题。青筋越长、颜色越深的话,说明病人在小时候身体不好,消化功能弱,营养不良,常常生病,体质很弱。

有的地区,孩子生病时,就用针扎破这根青筋挤血。不论是感冒、发热,还是腹痛、腹泻,将两只手此处的黑血挤出,孩子的病就会减轻。过一天再挤一次,挤的血只要是鲜红的,孩子的病就基本痊愈了。如果还是有黑血,过两天再挤一次,直到挤出鲜红的血为止。这叫做放血疗法。在治疗期间,孩子要多喝温水,不能吃寒凉的食物,食物要尽量做到细、软、烂,有利于消化吸收。

食指中部指关节缝有青筋,也需要认真看看是不是由食指外侧有青筋往上延伸而来,如果是的话就比较对应肠胃的问题,如果不是的话,这里是对方右眼反应区(我们看过去是左边,但对应患者却是右边),那这个地方的青筋当然代表着右眼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代表着肝胆的问题。所谓肝开窍于眼嘛,所以这里主要是代表肝胆的解毒排毒功能出现的问题。

另一个部位的无名指中部地方青筋所代表的意思差不多,但这里就不涉及胃与大肠的问题,如果出现青筋就直接对应肝胆。

中指根部有青筋,也代表常常头痛、头晕,同属脑部供氧供血少所造成的。这一点与大拇指外侧或指关节缝有青筋是类似的,可互为参考。道理也一样,这个地方也代表颈脑结合部,是颈动脉与头部供血的反应区。

中指中间指节有青筋,代表脑动脉硬化,因为这里已经属于脑部的反应区范围了。如果只是出一条青筋还好,如果两侧都有而且青筋相对粗长,说明脑部的动脉硬化已非常明显,赶快找一个中医高手治未病去吧。

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的指尖都代表头部,中指尖代表头顶,食指尖与无名指尖代表偏头。中指中间指节前面代表前额,背面代表后脑勺。整个手掌的背面即是对应人体背部反应区。

小指总体来说是生殖与泌尿系统的反应区。外侧从根部往上出现青筋,代表先天的肾气不足。小的时候容易遗尿,大了以后同样会出现肾脏方面的毛病,而且腰腿无力、酸软。青筋越长、越深,病情就较重。

小指根部区域,如果是女性就代表子宫卵巢,如果是男性就代表前列腺。小指外侧从根部往上第一节代表膀胱的问题,再往上中间一节代表肾一的问题,再往上指尖一节才是代表耳朵的,这一点需要完善一下。

这些地方未必出现青筋,但可以望诊这里的肉质是否饱满,以及通过用自制圆形手诊笔划一下(其实用什么划都可以,只要不弄伤手就好),如果有许多类似于砂粒状的东西,那就是对应的脏腑出现严重亚健康问题的象征。手掌最下方也属于女性子宫卵巢与男性前列腺的反应区,可互为参考。

如果这里的青筋明显,就是男科妇科的问题居多。向下延伸的区域,属于肛门下方至腿部的反应区了。如果肛门对应部位出现砂粒状,十有八九是痔疮。

手诊怎么触诊

手诊的第二步就是触诊了。比如会感觉到对方的手很冰凉,那么就说明此人阳气虚,血液循环较差。手感热的话就是实热病或者阴虚火旺了。手感粘主内分泌失调,特别是糖尿病人多见。

很多女生都会手汗多,未必感觉到粘,这种情况多为脾胃热,心火旺盛,热逼津液而出。但如果兼顾手感冰凉的话,那就是阳虚不摄津液的表现了。

也有寒热交错的情况,夏天热甚,冬天冷甚。此属阴阳失调,多为气血两虚,情况更加严重,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属于虚不受补的状态,不是你想补就那么轻易补得进去,还得慢慢调理肠胃开始。

这种人一方面需要用很平和的物品帮他祛邪,并嘱咐他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然后用平和的物品,诸如蜂蜜、推陈致新粉这些东西来调理肠胃,还要嘱咐他将食物尽量做得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

这种人千万别建议他多去加强锻炼,只限于散散步就可以了,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如耳部的按摩、用手指梳梳头等等。用手指梳头,把手搓热了,在头上用手指往后梳。以感到头脑发热为度。其实质是按摩头部经穴,同时也按摩到手指尖的穴位,加速血液循环,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

时间一长,气血补足,睡眠好了,他的许多毛病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

当你沿着食指指背的根部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头,这就是第二掌骨。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多余的肉,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而且骨质很硬的话,就是健康的表现。如果感觉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这是一个从小就多病的人。这类人的调理与上述虚不受补型的人一样,也不要管他现在是哪个病重,哪个病轻,只要是慢性问题,只需去调理他的肠胃就好。

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脏器。比如最中点是脾胃穴,这与脾胃属于中土是相应的。掌握了这些器官在第二掌骨上对应的具体位置后,你一摸就知道他是哪个器官有病了,而且在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使劲按压,病人马上会感到非常的疼痛。另外,两个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当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感较右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当右手第二掌骨骨侧相应穴位压痛反应较左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右侧病重或病在右侧。

第二掌骨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好处,就是不但能诊病,而且还能治病。比如突然胃疼,就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按压100下,左右手都要按,很快胃就不痛了。当吃错了东西肠胃难受,你就从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到底,只需推几分钟,胃难受想吐的感觉就可以消失。有便意上厕所,但是又拉不出来,那你也从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到底。但这种方法只能应急不能长期用,否则会泄气。

但是对着压痛点或者凸起部位经常按按揉揉就可以,并且还真的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要用拇指的指腹去按压,你只需握拳,用食指或者其他手指的关节按压去拨就很好。

怎么用手诊来治病

当然,手部的任何地方都是不仅可以诊断也可以治病。比如,在手掌的正中央,这里是胃的反应区,用手诊笔在这个地方划,如果出现砂粒状,那么就表明胃部出现了胃炎这些问题,然后你每天按揉这个地方,一样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胃部这个地方是作为手诊的坐标定位用,然后根据最初版本图所标明的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脏器。划到有砂粒状一般代表炎证或功能减退,相对大的肿块似的东西一般代表囊肿或者肥大,一条丝状的琴弦般的东西代表淤积,比如心肌炎或者炎证遗留问题,例如这个人得了前列腺炎,然后治好了,如果没有治得彻底,那么就会遗留有痕迹在那里,就形成这条丝状的琴弦,你划过去有时候真能听到“叮”的一声很清脆的响声。这些实的东西大家容易感受得到。但如果是胃溃疡,那么就类似于水泡那样的感觉,这个真的是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好了。而有的人如果是胃下垂,那么胃的反应区自然就往下偏离坐标原点,这就更加难掌握了。但胃部的质感与其他脏器的质感是有微妙的区别的,只要勤加练习细心体会,手诊还是比其它诊断方法更容易掌握。

并且脏器的反应区往往不只一个地方,如图所示的子宫与输卵管,就有两个地方可以互为参考。只要这两个地方划到有砂粒,如果确认精准是属于输卵管部位的话,那么对付一定是输卵管堵塞的。到底堵那一边还是两边都堵,这个也可以在手诊对应的反应部位上。参看最初版本图可知,如果你是对患者的左手下方输卵管部位进行手诊,那么靠近拇指的这一边,对我们来说是左边,但却属于患者的右边,如果仅仅是这一边出现砂粒,那么就是患者的右输卵管堵塞了。

把脉诊法
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常见病脉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
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把脉的方法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之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现仅举其中几种为例,简略介绍一下。
   脉象图
“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它们反映脉位。所谓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接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争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环加速、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挠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却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减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记述的脉象。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数”脉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钟丸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代”脉反映脉搏的节律。《内经》已有记述。《脉经》说它是跳动几次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多见子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病人。《内经》指出这种脉说明脏气衰弱,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致。“滑”、“涩”主要表现脉波形态,就是脉搏升降速度的异常变化。“滑”脉在《内经》中已有记述,《脉经》中描述为往来“流利展转”,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它“如珠之动”。这种脉常见于痰喘咳逆、蓄血、实热等症。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谢旺盛、血管舒缩都快、血流通畅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等症。妇女妊娠三个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脉,不属病脉。古代中医就认识通过察脉可判断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涩”脉正好相反,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这种脉“往来蹇滞,行而多碍”,《内经·脉要稍微论》中说“涩则心痛”。这种脉有虚实之分。虚的多表明气血亏损,实的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在生理病理上,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低、血流减慢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贫血、失血以及心机能不全等症。古人还总结有“诸病宜忌脉”,如“中毒宜洪大,忌细微;腹内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风宜迟浮,忌急实大数;”等等。还总结有“脉象常见症”,如“沉脉为里,有力为里实,无力里虚;沉紧冷痛:沉缓寒湿:沉迟病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气郁;”等等。这些对于诊断上辨别病因、病症类型、病症的机转和预后等等,都是有价值的。当然,脉诊不能代替一切诊断手段。《内经》、《伤寒论》也早已指出,切脉必须配合全面观察,主张“四诊”(望、闻、问、切)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反对只靠脉诊一项来断定疾病。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他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像。
   3.指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之义。
   5.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如脉之迟数,均以息计。另外,还提示医生诊脉时,要虚心冷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 地体会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6.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是:一方面借以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 、代、促脉。但必要时可以延至第二第三个五十动,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

【每日灸一灸】孕期呕吐的小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诊脉象知虚实 - 切诊 切脉 浮脉 迟脉 虚脉 滑脉 - 养生讲堂-中医养生-休闲保健网
===把脉诊法===
脉象与病症
中医之--切诊(转)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教你学诊脉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