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纪事——点灯熬油的日子
userphoto

2022.06.05 重庆

关注

农村在还没有安装电之前,夜里照明可都是点油灯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那时还不到十岁,河北省安次县农村才开始树起电线杆,拉起了电线,家家户户装上了电灯,这等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照明革命”,从此我们村的村民就告别黑暗,走向了“光明”的新生活。

有年轻人或许会问,没电灯之前,农村用什么来照明?往深远了我不敢说,凭我的印象,村子里百姓的照明是经历了碗灯,瓶灯,和泡子灯的渐变过程。

先说碗灯,一个陶碗,放上半碗灯油,一棵灯焾,一头浸在油里,一头搭在碗沿。用灯的时候,就用洋火点着灯焾,便有一小团红红的火头在灯碗上跳动,黑暗中人们的脸庞就会映得朦朦胧胧地红。夏天里的晚上,灯碗里经常会发生灯蛾扑火的惨剧。当然不只是蛾子,还有蚊蝇。

碗灯的缺点一是灯焾燃烧时间长了容易被油淹灭。二是怕风吹,如果灯靠近门口,有人若进门时猛地一掀门帘,门帘带起的风就会把灯火吹灭,这就又得浪费一根洋火。

后来出现了瓶灯,顾名思义,灯油不是在碗里,而是在一个瓶子里。这是村子里有了玻璃瓶子之后才有的。大大小小的药瓶子,蓝靛水(钢笔水)瓶子,在硬塑瓶盖子上用利器钻个孔。然后找一个玻璃罐头瓶的薄铁盖,用剪刀剪下一个长方形,再用小钳子把它做成小管,插在瓶盖子的小孔中,将灯焾从孔中串出个头,将大头放入瓶子里,盖上盖儿。优点是使用时灯焾不会被油淹死,扑火的灯蛾及蚊蝇,不会落进灯油里。缺点依然是怕风吹,再有就是每当灯头燃尽时,要用纳鞋底的锥子从细铁管里往外挑灯头,时常会弄两手油。

碗灯与瓶灯的光亮实在是没有什么差别,弱弱的跳动的灯火,总是柔柔和和的,只是偶尔会突突突地冒黑烟,只要马上用剪刀剪一下灯花,马上就恢复成稳稳的小红火球了。

后来有了泡子灯,一种造型精致的类似葫芦型的玻璃灯,这是一种专门的照明商品。有灯壶,等帽,灯泡子(灯罩)组成。复杂的部分是灯帽,铁制的,灯焾穿过灯帽,露出灯头,灯帽里有个小齿轮,控制着灯焾(专用灯芯),外面与齿轮相接有一个小捻头,可以控制灯头的高低大小。点着灯焾后,在灯帽上面要放上一个玻璃泡子,将灯火保护起来。这种泡子灯的优点是点燃后显得特别亮,为什么泡子灯比碗灯与瓶灯要亮呢?我想,这应该是上面的泡子的作用,灯火头将泡子里的空气的氧气烧尽,灯泡子下面就会有新的空气注入,这样空气就会在灯泡子里快速的流通,流通过程中,空气里的氧气就会对灯火头产生助燃的作用,因此灯火发白。泡子灯的优点除了比先前的灯亮之外,它还美观耐看不怕侧风吹,也可以使飞蛾难再扑火,最多就是在灯泡子上撞撞头而已。泡子灯的缺点是使用时间长了泡子会被火苗熏黑,需要拿下来用抹布擦洗,冬天里由于温差的关系,玻璃泡子容易炸裂。

农村在没有电灯之前,基本上就都使用上了泡子灯。有人或许说,蜡烛早就有,为什么不用?告诉你,农村用不起。那时一棵蜡烛至少五分钱,而点灯用的煤油才八九分钱一斤。一斤煤油要使用一个多月呢,而一棵蜡烛用不了两天。所以蜡烛,都是农村用来救急用的。

六十年代末,村里有了电灯,那时都是15瓦的钨丝灯泡。当全村拉好电线统一供电的时候,当全村家家户户的十五瓦的灯泡统一亮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喜悦心情,堪比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

生活起点低的人们,最容易感受生活的幸福,生活的点滴进步,都会给大家带来莫大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灯锅锅点灯『陈珍』
难忘故乡的煤油灯
洋油灯
怎样更换灯泡?
“火神派”壮元阳的续命秘方
草草木木学医记(叁)0246——燃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