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何会失效?论关中的优势以及得天下的必备要素
userphoto

2022.07.12 重庆

关注

古人云“得关中者,得天下”,西周起于关中,牧野之战,会诸侯灭商;秦发家于关中,横扫六合一统宇内;刘邦先入关中而得天下;李渊以关陇为基,讨灭关东群雄,而一统天下。

这些成功的案例无不说明,得关中者得天下,然而宋以后以及三国时期这个定律却失效了,为何?原因就在于关中虽然是天赐的帝王之资,但如果缺乏几个必备要素,一样无法一统天下。

关中的优势:

一、易守难攻

关中乃四塞之地,四周皆有天然屏障,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西南有武关,东南有萧关,四座关隘牢牢把关中护在中央,再加上北部的黄土高原,西部的陇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华山、崤山,可谓是易守难攻,地形安全系数极高。

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在古代就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意思就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所以,在关中地区建立政权,根本不用操心于防守,只需要关注进攻即可,可谓是利于不败之地。

二、进可攻

关中不但退可守,而且进可攻。

整个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东面华北平原的海拔比它低了接近200米。在冷兵器时代,仰攻和俯冲有天壤之别,关中政权如果手握雄兵的话,整个华北平原几乎可以一鼓而下。

与此同时,关中的水路运输也是极为便利。它直接占据了黄河的中上游,可以由黄河直接进入中原,过中原甚至可以直抵江南地区。

三、天府之国

关中内有八百里关中平原,又有泾水、渭水、洛水从中而过,水源丰富,农业发达,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正如《战国策·秦策》中所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而且关中也是中国版图中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800年,这里就是西周的都城,所以关中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人口稠密了,农业发达了。

四、兵强马壮

由于关中的北部和西部靠近内蒙古高原,是抵御西北方少数民族的前沿阵地,所以这里民风彪悍、勇悍尚武,所以历来出强兵。

关中毗邻西北部的陇右和河套,而这两地是自古以来的产马地,在古代,战马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运送条件极为苛刻,出于就近原则,河套马、甘肃马的最大客户就是关中豪族,当年李世民成立玄甲骑兵所用马匹就取自于河套,而像关东的窦建德、江南的王世充要想建立一支骑兵就难如登天了。

再就是关中自古出猛将,关东出文臣,即所谓的“关中出将,关西出相”。

所以关中地区民风彪悍保障了有足够的兵源,毗邻产马区保证了战时有足够的战马,再加上自己出产的“猛将”,三者相结合,就是战争时期强大的骑兵部队。

然而这些并不足以使关中称霸天下,只有具备了下面的四大要素,使关中插上腾飞的翅膀,关中才能进取中原,继而一统天下。

关中腾飞的四大要素:

一、壮大自己,必取巴蜀

关中虽然是天府之国、地势险要,但毕竟太小,人口最大承载力也才三百来万,正如秦国的司马错所说,“今王之地小民贫”,以一隅之地对抗别说是整个中原,就算是一个关东,也是毫无成算。所以关中必须要壮大,而要壮大必取巴蜀。

巴蜀与关中一样,也是四围之地,天府之国,甚至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还要强过关中,司马错就说,“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同时巴蜀战略位置显要”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而且对于关中来说,巴蜀易得,“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显然,攻取巴蜀对于关中来说是一个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决策。秦灭巴蜀,把天府之国纳入版图,这才奠定了统一六国的物质基础,长平之战就得益于巴蜀粮草的供应才能在与赵国的消耗中占得上风。历史上的汉、唐皆是得关中取巴蜀,进而一统天下。

二、要想腾飞,必取河东、汉中

要想飞,必须要有翅膀,而这个翅膀就是河东、汉中。

历史上割据关中的政权,凡是有志于天下,必须要东出,而要执行东出战略,必取河东、汉中。就拿秦国举例来说,秦国在与关东六国正式决战之前,先拿下了山西南部,也就是河东地区,保障秦军东出,不会被北面之敌截断,然后用阴谋诡计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在秦楚交界之敌的商於建立了稳固的阵地,压制住楚军的反扑,保障了东出通道南面的安全。这样秦军东进中原的通道就彻底打通,剩下的也就是耗死关东六国了。

而三国时期占据关中的董卓集团、关西军阀(马超、韩遂)未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既没有取巴蜀以增强国力,也没有取河东、汉中以保证东出通道的安全。特别是董卓,在其早期,他手握关中,洛阳及河东也在掌控之中,割据陇右的马腾、韩遂都有意和他合作,刘焉在益州的统治不稳,董卓集团也有吞掉他的可能性,可以说,当时董卓的基本盘很不错,如果他能整合关中、陇西、益州的土著势力,灭掉关东诸侯联军,继而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极大,可惜的是,马腾、韩遂在收到董卓的邀请后还没动身前来,董卓就死了。后来无论是李傕、郭汜还是马腾、韩遂都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手腕能力,如果有一个能人把他们整合起来,关中政权未尝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所以,关中还需要一个关键要素:

三、强大的大脑

关中再好,也得有雄才大略之人来经营,如果遇上一个庸庸碌碌之辈,就像李傕、郭汜之流,内斗不止,不用说一统天下,能自保就不错了。如果是一个胸无大志之辈,只知混吃等死,苟窝于一隅,又怎么能够得天下呢?

四、经济优势不能丧失

关中除了地利优势以外,就是经济优势。然而随着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迁,关中经济权重下降,得关中者得天下越来越难。

在西汉以前,南方地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汉武帝时期,开始在南方设立郡县管辖,迁移人口进行开发,到了东汉时期,江浙的经济已经比较繁荣;在三国时期,荆州成为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用司马徽的一句话说:“天下英才皆出于此地。”;西晋末年,中原大家士族为躲避战乱,将大量中原的文化和财富带往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方的物资可以畅通地运送到北方,此时中原已经非常依赖南方的粮食供应;到了北宋,北方成为与契丹、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对峙的前沿,更不会受到政府过多经济上的重视,最终在南宋初年,南方经济地位彻底超过中原,成为了经济之重心!

因此,宋以后的割据势力再也没有因为占据关中而统一天下,朱元璋更是成为第一个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开国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据关中而统一六国,汉据关中而统一天下,为何到三国却失效了
透过表象看本质,刘备与刘邦有哪些差距?为何刘邦能够统一天下?
为何说曹魏若丢掉长安,则国都洛阳难保?
得关中者得天下,这个定律在三国的时候不适用了?
易守难攻的“天险”-双刃剑
得中原者失天下——看古代各朝如何一统华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