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纸币,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缘何成为朝代兴衰的晴雨表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其实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远不止只有四大发明,比如说纸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宋代印刷纸币的铜版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但追根溯源,软货币最早出现于西汉年间的汉武帝时期“皮币”,就是在一张特制的鹿皮上,由朝廷专门制作一种有暗记的货币。

汉武帝文治武功,在征讨西南诸夷时,路途遥远且难以行走,军粮补给困难。

军队就用这种“皮币”向当地百姓购买军粮,而百姓也可以拿着“皮币”,按照上面标定的数额去官府足额兑换钱粮,绝不拖欠。

只是当年制作“皮币”的原料有限,致使信誉良好的“皮币”在民间没有大规模使用。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种“飞钱”,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

一些在外地经商或者做官的人赚了钱,路途遥远,不便于运输,就可以把钱存入当地官府。官府就会出具一张盖有官印的凭证,这张凭证就叫做“飞钱”,又叫便换。

凭一张盖了官印的“飞钱”,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官府兑换出“飞钱”上标定的现钱。

“飞钱”最早出现在民间交易,有诸多的漏洞,屡次被官府禁止使用。

在唐宪宗时期,朝廷终于意识到“飞钱”的方便,就搞起了专营,规定在户部、盐铁、度支三处官署,专门处理正常的“飞钱”业务。

“飞钱”虽然给有钱人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使用“飞钱”得非富即贵,很多人的钱来路不正,使用“飞钱”就等于向官府投案自首。

唐代飞钱

另外唐代战火频仍,过多的钱币投入到战争中,造成市场经济并不十分景气。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全盛时期),每年额定铸造钱数是30万贯。

唐代中后期每年铸造发行量只有十几万贯,勉强刚刚能达到天宝年间的一半。

货币铸造量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制造货币的主要原材料铜可以满足需要,纸币的发行时机并不成熟。

两宋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纸币的大量使用,货币供应充足,而又没有造成太大的通货膨胀,宋代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一直困扰着后世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铸造发行铜钱最多的时期。在宋真宗年间,全国的铸币量就已经超过100万贯,此后又不断增加到宋仁宗时期,平均每年铸造发行量达到300万贯,规模是唐玄宗时期的10倍。

到了宋神宗时期,全国有17个州设铸钱监,每年铸造发行的铜钱竟然达到500多万贯以上。

500万贯铜钱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宋代对铸钱用料有严格规定。每贯钱用铜三斤14两,铅1斤8两,锡8两。

500万贯铜钱,需要主要原材料铜大约2000万斤左右,约1万吨。而欧洲各国年产铜量达到万吨以上,那是500多年以后的事了。

宋代铜币

宋代铜钱直径一寸,一贯是770文,把500万贯铜钱一枚挨一枚的摆好,长度能达到128333公里,足足可以绕地球三周还多。

有人做过统计,整个北宋年间,铸造的铜钱总量在3.12亿贯左右,当时北宋人口超过1亿,全国大约有1,60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铜钱的数量不超过20贯,所以这个数字还是真实可信的。

另外这些铜钱除了宋朝的百姓使用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做进口贸易。

例如日本人入田正三,曾经在昭和五年(1930年)对日本境内48个地方出土的古代铜钱做了统计,出土的铜钱总数在554,714枚。其中中国铜钱有553,802枚。这些中国铜钱中唐代的铜钱有47,299枚,五代十国钱629枚,北宋钱456,086枚,南宋钱8065枚,其他朝代的钱币是41753,北宋钱占全部出土货币的82%。

日本之所以有这么多铜钱被发现,主要还是因为清代初年,由官方从日本大量购买原铜所致。

从康熙22年(1683年)开海禁以后,截止到乾隆20年(1755年),每年至少从日本购买150万斤原铜。

这些进口来的铜,大都用来铸造铜钱,平均每年铸造量在二十万贯以上,虽然比两宋年间颇有不及,可是比元代和明代要多得多。

元代和明代将近400年时间,一共铸造发行了300多万贯铜钱,而同时期被销毁的铜钱数量在800万贯以上(主要用来制造佛像)。

其实铜产量不足也困扰着宋朝,不过宋代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比清代高明得多。

为了弥补铜币的数量严重不足,北宋首先想到的是铸造铁币,铁币要比铜币的铸造成本要低许多,而且原材料也更丰富。

另外北宋政府严格规定铁币适用的区域,首先是四川地区,四川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又是内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接壤地区,在这些地区使用铁钳可以防止铜币外流。

使用铁币和少数民族做生意,等于变相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使用铁币的地区就是陕西、河东,河北一带,这里是大辽、西夏与北宋的边界线。使用铁币的目的和四川差不多。

北宋和辽国使用铁钱的贸易量数额惊人,当时沧州一带是北宋和辽国的边境线,几年前在沧州旧城一带,一次就出土了宋代铁钱48吨,据说这只是周边诸多钱库中的一个。

当年挖掘钱库时,这些铁钱下面铺着十分规整的条石,但只过了一天,这些条石就碎成了粉末。通过对粉末的化验,发现这些条石有明显火烧的痕迹。

本来与这批铁钱在一起的还有铸钱用的钱范,它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钱范也很快风化掉了。

至此,这次不成功的考古挖掘,除了48吨铁钱外,其余大量的历史信息全部破坏。在保护措施还没有完善以前,暂停对其他钱库的考古挖掘,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宋代铁钱

但对于北宋朝廷来说,无论是铜钱还是铁钱,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分量太过沉重,不利于大规模长距离运送。

一贯铜钱的重量在7斤7两左右。而一贯铁钱重12斤10两,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买了一把宝刀,花费了1000贯铜钱,将近4吨重,就算是林教头武功盖世,也弄不动这1000贯铜钱。

而在另一场重头戏《智劫生辰纲》中,梁中书为他老岳父蔡京祝寿,一次就准备了10万贯的生日礼物,那可是三四百吨的重量。杨志先生就算弄个卡车车队都不过分,可他只带了十几个人就上路了。

幸好在黄泥冈让晁盖等人把生辰纲给劫了,否则这些缺斤短两东西即使送进蔡京手中,杨志就算是浑身是嘴也解释不清。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案的晁盖竟然只用了几辆手推车,就把这几百吨生辰纲挪走了,就算是《天方夜谭》也不敢这么写。

智劫生辰纲

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视察钱库,跟随他一同前往的是勇将周仁美。

宋太祖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

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八十贯。

宋太祖笑道:“那岂不是要被钱压死了”。

宋太祖命令周仁美背着45贯钱在院儿里走了一圈儿。周仁美照办,结果被累得气喘吁吁,宋太祖道:这也很不容易了。就把这些钱赏了周仁美。

45贯钱大概有300来斤重,周仁美扛在肩上能走一圈儿,也算是少有的壮汉了。

铜钱分量过重,在大宗贸易中使用很不方便。比如说在宋代买一匹好马,大概需要50贯钱左右,重量有300多斤,即使两个人抬着,也走不了多远。一匹马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贵重物资了。

铁币比铜币分量更重,宋真宗景德二年铸造的铁币,一贯重达25斤,后来虽然经过改制,一贯铁钱的重量还是达到了12斤10两,比铜钱整整重了一倍!所以在大宗贸易中,使用铁钱比使用铜钱更加不方便。

宋代禁止金银在市场上流通。所以轻巧的纸币就在使用铁钱的地区,悄悄地流通开来。

北宋时期的纸币称为交子,是由唐代的飞钱演变而来。

两宋时四川盆地一带经济发达,素有扬一益二之说,益是指益州,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盆地,治所在成都。

由于北宋朝廷强制在益州使用铁币,铁币改制后一贯还重12斤10两,一个人竭尽全力,也搬不动几贯钱。于是纸币就在这种矛盾的碰撞中悄然诞生了。

民间使用纸币的年代无从考证,官府正式经营纸币是在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根据李攸所著《宋朝事实·财用》中记载,在宋仁宗以前,益州有十六家商户,做生意时使用同一种纸张印制的交子。交子上印有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这16家商户发行的交子上没有固定的金额,钱数都是临时填写的。持交子可以在异地取出现钱,用交子兑换现钱时,一贯钱要支付30文的手续费。16家商户每年要为官府提供清理粮仓和修水坝的人力和物资,作为官方允许他们经营交子的补偿。

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16家商户因挪用资金,造成交子信用危机,进而闹出民变。于是官府勒令民间停止经营交子,由民办改为官办。世界历史上第一张有实际意义的纸币就此诞生。

而在此之前,16家商户经营交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经营了多长时间,在他们之前是否还有别人经营过交子,到现在都已经无从考证。至于这16户商户发行的交子,除了兑取现钱以外,是否还在市面上流通过,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载。

所以只能把这些由民间发行的交子视为汇票、支票,而不能说是有真正意义的纸质货币。

由官府经营的纸币自从问世以后,迅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北宋在金融货币发行方面出奇的早熟。早在纸币刚刚被大规模使用时,北宋的统治者就敏感地认识到滥发纸币的危害性,开始寻找本位货币的钱引,交子也被改名为牵引。

最开始北宋朝廷使用盐钞制度,把盐作为纸币的支撑,但很快发现,西夏的盐产量激增,严重影响到北宋纸币的信用。

于是北宋朝廷又采用铜币为本位币钱引,使用北宋朝廷发行的纸币,可以在任何一家钱庄内,按照纸币的面值,换出足额铜钱。

为了保证纸币的信用,北宋朝廷开始大量铸造铜币,并且根据铜钱的制造量,把每年发行的纸币严格控制在250万贯以内。

宋代印刷纸币的铜版

北宋朝廷一系列的超时代操作,使纸币的信用度空前提高。

北宋铸造铜钱需要大量的铜,这些铜也是从当时的日本列岛进口来的,当时的日本人很实诚,对宋朝制造的铜币不屑一顾,而对轻巧的纸币趋之若鹜。

两宋曾经长时期实施严格的铜禁,铜矿开采的原铜一律由国家统一收购。铜器有官办作坊制造出卖,而且只允许制造乐器、礼器、铜镜等器物。

在两宋时期,曾经有数次大规模的查抄民间私有铜器的行动,查出来的铜器都被融化掉,铸成了铜钱。

禁止销毁铜币,禁止铜币外流,成为宋朝从始而终严格遵守的法令。有关法令重申了不下数十次,甚至地方官的官衔上都要带上“搜捉铜钱下海出界”等字样,并作为考核地方官的重要标准。

可能有悖于《宋史》上的记载,有史料记载宋朝廷向辽国、西夏和后来的金国支付的“岁币”,都是用纸币来支付的。

因为辽国、金国和西夏都曾经下令禁止使用金、银、铜币做交易,强行推行纸币使用,并且都相应的发行了自己的纸币。

只是他们不得其法,辽国、西夏的纸币发行无疾而终,最后只能被迫使用北宋发行的纸币。

而南宋对金国实施严格的货币禁入政策,并规定两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只能用宋代发行的纸币作为结算货币。

到金章宗泰和5年(1205年),尚书省向皇帝奏说:朝廷上下连年饮茶,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每年在茶叶上花费高达150万贯以上,所以奏请皇帝下令民间禁茶。

于是金章宗制定了严格的禁茶令,并开始在北方试种茶树。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的政策,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就在禁茶令发布的第2年,金国从南宋进口的茶叶花费超过170万贯,茶叶进口量也有增无减。而在北方试种的茶树也是劳民伤财,最后禁茶令只能不了了之。

南宋和金国之间超大的贸易逆差对金国来说是致命的,于是金国也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本来有宋朝成功的例子在先,金国发行纸币轻车熟路,按部就班就是了。

可是由于宋朝实施了严格的铜禁,金国根本没有足够的铜钱,为他们发行的纸币背书,老百姓拿到金国发行的纸币后,马上就去官府兑换成铜钱,然后再想方设法把这些铜钱换成南宋的纸币。

金国本来为数不多的铜钱,没用多长时间就悉数流入南宋。而他们发行的纸币也就此沦为一页废纸。

不过金国也开创了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至今没有被超越的记录。

当金国第一次发行的纸币贬值1000多倍后,金国马上又发行了新的纸币,然后按照1:1000的比例回收旧纸币。

金朝发行的纸币

结果新币又迅速贬值,结果陷入不停地发行新币回收旧币的怪圈,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先后发行了八次新纸币,分别称为通货、通宝、重宝,宝泉、珍宝、珍惠、珍货等(包括用绫印制的和以银为本位),每次贬值的幅度都是1000多倍,1000的8次方,一个1后面有24个0,这个贬值速度,纸币诞生将近1000年了,始终还没有被打破。

在元代,纸币也被大规模使用,元朝地域辽阔,能够从西亚和欧洲获取大量的白银,宋代坚持的铜本位纸币发行传统被打破,白银的地位逐渐取代铜,元末统治者重武轻文,当朝的权贵公然制售假钞。使用假钞为修理黄河的民工发放工钱,从而导致了元末大农民起义。

元代发行的纸币

到了明代,朱元璋一意孤行,在明初毫无节制地使用纸币70年,造成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价值一落千丈,以至于后来明朝统治者不得不放弃纸币,重新回到金属货币的老路上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特的中国货币制度
韦森:中国古代为什么不会“钱到用时方很少”
老子就是不用朝廷的钱——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宋代:最有钱的“钱荒”
中国古代钱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