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父子是如何学习“正书之祖”钟繇书法精髓的
钟繇在各书体之间博取众长,非但有娴熟的技巧,更具卓著的识见。他的学书思想和书法风格,深刻影响了王羲之。这我们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来分析王羲之对钟繇的师法。
首先我们来看王羲之对钟繇的直接学习,我们前面在说到钟繇《宣示表》是王羲之临本,王僧虔记述说的清楚,还有有王羲之落款的《墓田丙舍帖》,姑且不说其他疑为王羲之的临本,就足以证明王羲之临摹钟繇书法且用力极深。王羲之对钟繇的间接师法我想从王羲之的两位导师来论证,他们都是钟繇书法的传承者。其一是卫夫人,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里说的很明白:
“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在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中有一篇记录了钟繇书法的传承脉络,其《传授笔法人名》中:
“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至智永”。
清晰的记载了卫铄也就是卫夫人对钟法的继承,以及传承给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直到隋代的智永禅师。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书法史上的一大半都是受到钟繇法度的影响。
王廙,王羲之叔父,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王羲之十一岁南渡到建康,就是跟随他来的,王廙是他这一支家族当时的主持人。王廙才华出众,是东晋初期最为著名且全面的艺术家。《晋书·王廙传》载其:
“少能属文,多所通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
可以说是达到中国古代艺术修养标准“六艺”俱佳的境地。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
“工书画,过江后为晋代书画第一”。
王廙书法就是师法钟繇的。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琅琊 王廙,…能章楷,谨传钟法”。
他有传世的书法作品《祥除帖》、《昨表帖》,可以非常确切地看到是钟繇的楷法。他对王羲之书法的教导,有两则史料记载很清晰,王僧虔《论书》:
“王平南是右军叔,自过江来,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廙”条下有一段自述的话则更为明确:
“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余,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
我们从王廙的书法成就和地位、政治上的显赫身份及他和王羲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诸方面分析,应该可以推断他对王羲之少年时期学书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
王羲之在启蒙和少年时期得到两位“传钟法”的导师卫夫人和王廙教授他学习钟繇书法,而他在中年书法大成之后依旧对钟繇推崇备至,他说:
“顷寻诸名家,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上面我阐述的是王羲之在书法艺术技法和风格等艺术表现层面对钟繇的师法,再推进到艺术精神这一核心层面来仔细剖析,王羲之对钟繇如此推崇备至,我想还不仅仅是激赏钟繇书写技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上一章论述的钟繇书法创作的核心精神——创新!他叹服的“钟、张”的张芝也是在草书上能够创新的大家。
王羲之传承了“钟法”的核心——“创新体”,这在他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李嗣真 在《书后品》中曾作如下描述:
“评曰:元常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后之学者恐徒伤筋膂耳。然右军肇变古质,理不应减钟,故云:“或谓过之。”
在张怀瓘《书议》中就有一段,王献之与父亲王羲之的一段关于探索书体融合的事迹:
“王献之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
王羲之早期以章草为主,经过其不断地摸索,大胆的创新,终于完成了新体创造,写下了空前绝后的《兰亭序》
行书——'今体’,同时将章草减除隶意,变为今草的行式基本完成。并且在楷书上也基本确立型体的审美观。
王献之也继承了这个思想,敢于创新,不受他父亲巨大成就的束缚。羊欣曾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评王献之书:
“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
又有唐代书画家李嗣真《书后品》称:
“子敬草书,逸气过父”。

王献之在继承其父王羲之书风和学书思路之上,再一步探索推进朴拙书风向逸放、华丽的风格前行,举世闻名的则莫过于长风浩荡、连绵不绝的一笔书,这也正是他能够在书法史上得以和他伟大的父亲并驾齐驱称为“二王”的根本之所在。虞和《论书表》中曾有一段文字记述了一个叫张翼的书家:
“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効,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张翼可以几乎乱真的模仿王羲之的书迹,可见其用功至深,黄道周在《与倪鸿宝论书法》也中讲述到张翼的书法事迹,其曰:
“太极殿成,谢公意欲得子敬书之。···子敬直云,仲将亦是魏朝大臣,乃为此事,足占魏德不长。谢公遂止,乃命张翼为之,翼书八分绝佳,见晋人帖中有翼数行,乃似章草,亦钟、索之亚也”。
张翼的书法水准也是得到较高评价的,可惜没能创新,所以在书法书上只能成为二、三流的书家。
当然创新并不容易,不是有这个想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一般,具备卓著的艺术识见、他人所不及的艺术天赋及深厚的文化修养才有可能。钟繇具备了,实践并成功了,“二王”在详细观察和学习钟繇法度后体察到了这精神也完全具备了,他们为后人矗立了几座高峰。



钟繇为什么会被称为“正书之祖”

宋《宣和书谱》评钟繇“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一语中的,准确而又清晰地阐明钟繇楷书在中国书法史的位置。要理解这个说法,我想得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想先来看钟繇在楷书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和贡献,钟繇生活在东汉末年到曹魏时代,他由汉臣而成为魏臣。
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乱世,朝廷昏庸腐败,政权衰弱,宦官和权臣争斗弄权,农民起义四起,军阀群起,三国逐鹿。可是在书法史上这却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章草、草书、楷书、行书四种书体都是在此期间创立并初步定型的,隶书也在这时发展到完全成熟。其他书体这里暂不赘述,单说楷书。
关于楷书,诸多的史书记载上都说是上谷人王次仲所创,这个说法不准确,现在能看到很多的出土实物,如居延汉简《急就章》、汉末三国时的一些砖刻、瓮刻等,都出现了一些明显有楷书意味的字,民间写手们在日常大量的抄写中为了快写而简省,从而对隶书这种装饰性很强的书体的一些点画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的改写和省略,特别将隶书的波挑变成重顿,甚至把重顿也省了,这就渐渐的滋生了一种新的书体。
因此,那些民间写手才是楷书的真正初创者!但是这种新书体还很初级,非常粗糙和稚拙,不能称为完全定义的楷书,这个时候艺术家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突出作用就凸现出来了,通过书法家的整理和提炼楷书才得以逐渐完善,发展成为一种崭新而独立的书体!我们不妨把这些民间书法和钟繇的小楷放在一起对比来看,无论从用笔、结体和章法哪个角度都有云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现在我们看不到除钟繇外其他书家的楷书作品,但是从钟繇传世的小楷作品的艺术成就高度和他对之后中国书法的巨大影响力来分析,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判定: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终确立楷书这个书体的伟大的书家!
从史料和实物两个方面看,汉末三国时期,隶书还是最重要的书体,这充分体现在立碑这一肃穆而典重的载体上,汉末的《熹平石经》、魏国的《受禅碑》、《上尊号碑》这些以国家名义立的重要碑刻都是用的隶书。然而钟繇《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等是呈报给皇帝的表章,毋庸置疑是非常正式的官方文件,他选择用小楷书写,固然说明楷书在此时得到一定的承认,可更重要的信息是他对楷书的推重和喜爱,以钟繇当时身居高位、德高望重,身体力行地倡导楷书,对楷书的兴起和普及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意义!唐代的张怀瓘在其《书断》对钟繇的楷书成就描述是:
“真书绝世,刚柔备矣,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可谓奠定了钟繇“正书之祖”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魏晋风骨与书圣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楷书的“死”与“活”
孙过庭《书谱》注释译文
《笔阵图十二章》王羲之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