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一聊:张裕钊行书的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张裕钊行书之笔法
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内容,也称“用笔”,是指在行书过程中运笔用锋的方法。
笔者通过对张裕钊先生留世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并参考相关文章发现,张裕钊本人仅在《张廉卿先生诗文稿》中有三处文字记载,是张裕钊对执笔法和永字八法的理解:
“明指得力,指能转笔,落纸轻,入墨涩,发锋远,收锋急,指腕相应,五指齐力。”
“明指得力,指能转笔,落纸轻,注墨辣,发锋远,收峰密,藏锋深,出锋烈。”
“一点为侧,二横为勒,三竖为弩,四挑为趯,五左上为策,六左下为掠,七右上为啄,八右下为磔。弩如流金下注,磔如巨舰凌波,掠如饥鹰掠影,侧如跃虎蹲崖,啄如利剑破的,勒如长剑决云,趯如莽奉出□,策如潜虬趯渊,折如曲流赴壑,戈如壮士挽强。”
寥寥数语,却是张裕钊先生长期练习书法总结出的精髓。前两处主要论及其笔法、墨法、用指、用腕,短短数字却两次提到“明指得力,指能转笔”。指出行书时应该用无名指用力和转笔,便于笔力贯穿笔画始终,使笔画一直保持中锋轨迹,写字开合自如。
书法史上,中锋是书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既是由汉字的造型特点、毛笔的属性等决定的,中锋用笔可以发挥毛笔的最大弹力,可以使得线条沉实饱满,也是传统文化“中庸”的集中反应,但是到了宋朝中锋偏废。张裕钊的书法,用笔苍劲,锋敛而见芒,笔法特点是中锋用笔。其子曰:“汉人用笔,莫不中锋,其法至唐尚存。宋以后纯用偏锋,失厥旨矣。先严苦索冥思数十年,尽得汉魏人之真谛。殆合北朝之高浑、唐人之整肃而为一。”宫岛咏士记述中也说道:“书道之旨,首在捻笔。劲直之基,在第四指。微妙之作用,在拇指尖。来锋远,收锋急,姿势则得。汉唐人运笔,悉由中锋。宋则亡,千有余载,廉公独悟,可谓神矣。”

中锋用笔须有一定的技巧,清代书法家刘煦载针对中锋用笔提出'逆入,涩行,紧收' 的观点,解释起来即是,行书时入笔用逆锋,中间运笔涩行,笔画收笔时使用回锋。张裕钊笔笔中锋,极少使用侧锋,运笔注意敛锋,同时通过对碑帖融合,他的楷书笔画特征为外方内圆,在用笔上叫“外拓里带”。在用笔上转折处外折为方内转为圆,且一笔带过,形成外方内圆的框架。这种方圆结构使每个字立体更均匀、圆润。这种中锋转折的视觉上点画高古深刻,已改过去楷书的纤弱之态。点画的方圆结构,其勾挑也皆以内圆外方,使每个字都内侧为圆外侧为方。用笔上,张裕钊先生善用硬毫,追摹古人刻石之刀痕,石质剥蚀后的自然情趣。
如下图作品,楷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千字文》皆是用中锋书写,内圆外方,起笔和落笔敛锋,笔法既不粗野凌厉、也无古拙笨重之风,毫无帖学浮华的媚俗之风,借鉴北碑,汲取篆隶,融会贯通,另辟蹊径。
张裕钊行书之字法
字法,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关系 ,也称“结字”、“结构”。
欧阳中石先生提到:张裕钊先生的书法,结字以唐为主,加之以北碑的神采,入笔颇有篆法,行笔则取势于北魏,藏头护尾,中正不倚,折笔取法于汉隶,撇捺敛锋,出钩回锋,蓄而不使芒颖外显,但精神爽利,法度俨然。
张裕钊极力倡导中锋用笔,书法结构从唐代楷书,尤其是欧、颜、柳诸家得力尤多,因此其书法以骨力胜出,代表作品有《重修南宫县学记》、《千字文》等等代表作品中。
张裕钊引碑入行,在书法创作中,尤其是结体方面,对唐人借鉴很多,字形平正长方,注重横向的开张和笔画方向、形状的变化,以横竖笔画展现静态,以夸张拉长撇捺的长度来体现动态,加上点画穿插,写成的字生动活泼。在局部构建方面,“上紧下松”,上半部分比较紧凑,下半部分笔画舒朗,强化了整个字形结构的纵向视觉效果。
张裕钊行书之章法
经查找章法的含义是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也称“布白”,包括字与字之间关系、行与行之间关系的处理,不但一个字的结构要安排妥当,就是通篇的字体也要调整有序。不但每个字需要排匀,字形体的大小、笔画的肥瘦、距离的远近灯均须布置适宜。
由于行书时笔法和结体的特点,张裕钊在楷书方面字距和行距相对布白较多。虽然每个字都剑拔弩张,但整体风貌却充满雍容的文人气息。而行草则是张裕钊先生书法中更为擅长的一种书写方式,这类字体多见于给学生文章的批语中。从字貌的特征看,笔画之间,特别是字与字之间,很少牵连,似乎纯用楷书为之,对行草特有的使转牵连,既有表现又含而不露,意显笔藏,藴藉深厚,韵味隽永,字字、行行形成的正体章法,蒸腾着文雅之气,充分体现了张裕钊先生的继古创新精神。
张裕钊行楷书的典型作品是《八分考》,意趣圆润,笔墨浑厚,姿态多变,气韵贯通,布白得体。《八分考》气势磅礴,浑然一体,楷间带行,笔连形连,意连爽杂其中,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形神兼备。
在章法上,张裕钊打破传统,舍弃突出线条连贯性的一笔书画貌,而是以字字独立的面貌特色,保持通篇的整体性,营造形离神合,更加显得耐人寻味。
张裕钊行书之墨法
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地处理。
张裕钊曾对钱葆青说:“什么’破墨’、'涨墨’我都未有使用,'宿墨’常用,是练字用的,随写随甩,凡是要书重要的精件,我都喜欢用新水新研出的墨,鲜与腐效果大不一样。”
古人书写书法,皆用墨,墨是一种媒介,不同的墨法也影响着写出字的效果。破墨,即在用笔蘸了浓墨之后,在蘸少许清水混合着用,有助行笔流畅,并能使墨色活泼而有风致;涨墨,就是在写字时对溢出之墨,恰当调理,增强字体的神采;宿墨,即用隔夜或搁置时间稍长的墨,掺水和用。先生用墨多有突破,善于根据作品功用而采取不同的墨色来表情达意。正式作品中可以浓墨重彩,平时书写时常常不顾洇晕漫散,以达到风雨剥蚀的碑版自然效果;还喜用宿墨,有时甚至直接蘸清水书写。
张裕钊将北碑剥蚀的效果用到行书之中,改变了单调的碑味行书,使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浓淡枯湿的变化,让作品“浓而不凝滞,淡而不浮薄”,极大拓展了书法的表现力。张謇曾记述:“往时从学江宁,见师坐右积旧书叶寸许,每晨蘸墨壶宿汁作书,或今隶,或分或草,必十余纸。既满则书其背之空行,几于反复皆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一九五)
书法史上的一位顶尖高手,这字有“仙气儿”...
写字笔法讲究多! --书法运笔常见的9个大忌
书法用墨方法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书法之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