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8岁女子拍完婚纱照深夜猝死 10大最容易猝死行业

阅读提要:媒体报道杭州一位28岁的经理,在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上班,今年5月1日刚刚拍了婚纱照,5月中旬突然夜里猝死。发低烧第二天早上就没醒过来。

近日,媒体报道杭州一位28岁的经理,在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上班,今年5月1日刚刚拍了婚纱照,5月中旬突然夜里猝死。发低烧第二天早上就没醒过来。她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发的是:我烧糊涂了。

猝死最直接诱因就是累

杭州一家医院做过一个统计,25岁-40岁年龄段的人因为心理疾病来就医的,每年都会以20%的速度在增长,而这种心理疾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累”。

长期压力过大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因此,压力过大也是导致脑梗塞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心脏性猝死全球第一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杨新春:据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居全球之首!有调查显示4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睡眠状态下或没有旁人在的时候。也就是说猝死容易在半夜偷袭。

对人体来说,白天交感神经“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经“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候,此时迷走神经经过一晚上夜班尽显疲惫,而新来接班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异位节律等,从而可能诱发各种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一种遗传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为什么很多人猝死前没征兆?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防治中心杨进刚:大多数猝死是冠心病引起,而冠心病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的特点。2个人初发冠心病就有1个人是猝死或心梗。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前是“正常人”,没有冠心病症状,也没有被诊为冠心病。那为什么看起来好好的人突然就不行了呢?

一般说来,血管狭窄达到70%以上,才会有症状。但发生心梗时,三分之二在发病时狭窄不足50%,这种程度的狭窄不会有症状。一些人虽然狭窄不严重,但纤维帽破裂后,形成血栓,加重狭窄,甚至使冠脉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

猝死其实可以防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我把防猝死招数总结为“防四高”。

先要掌握高危时刻,凌晨或者晨起这个时候,人体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最多,易心率快、血压高,再加上早上起来忙着洗漱吃饭、排泄二便,赶路上班,最紧张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

还要注意暴饮,饱餐、紧张压力、寒冷刺激等高危因素。

第三就是要通过查体了解自己健康状态,比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等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最后就是要掌握急救的高效办法,如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且有一套随时能联系的救护系统。这个四高对猝死的防范非常重要。

相关链接

最容易猝死的行业TOP10

01.广告狂人

危险因素: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常加班的职业里,广告设计师高居榜首。

02.白衣天使

危险因素: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03.网络店主

危险因素:每天一睁眼就对着电脑, 见缝插针地吃饭、打包、发货,睡觉时脑袋里还嗡嗡响着买家的对话声、咨询声、质疑声等。开网店这一看似新鲜、简单的职业,背后却是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状态。

04.IT工程师

危险因素: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

05.媒体人士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生活跟着新闻转,不少新闻记者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

06.人民警察

危险因素:公安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时,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觉”。无论大神探还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

07.一线工人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08.莘莘学子

危险因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对全国10余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现状堪忧,50.2%的大学生没到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09.演艺明星

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人前光环的背后,约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艺人士要靠药物才能保证睡眠,纷纷感叹“每天都在工作”。

10.运动健将

危险因素:有研究称,在美国,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发布:5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很多人都占全了!
易患“冠心病”的四类高危因素
女性心血管疾病:从认识到行动
心脏病的体检项目都有哪些呢
年轻女性勿轻易戴冠心病“帽子”
一个病例告诉你 预防心梗要走好这四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