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思维原创,肓俞穴诊断便溏:穴位诊断实例解读

作者:徐太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素问.气府论》认为腧穴是“脉气所发”,的确,很多穴位的发现与脉搏关系重大,如太渊穴位所在之处实则为中医诊脉之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与深部组织器官有密切联系且互相输通,是一种立体的结构。“输通”则是双向的,其中最有名的观点即为:“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可见穴位体表通向机体的窗口。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我们可以利用腧穴的这一特点,在病人尚未发现主观感觉之前,利用欧穴位的反应了解身体的变化,这变是穴位诊断的内容。

穴位反应病候:实例分析

《灵枢悬解·卷八·疾病·百病始生六十四》说道:“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痛止则内传大经,代络脉而受病也”——即说明疼痛等疾病由浅表的“络”通过“经”向内传递,而这种表述对于抽象的“经络”而言仍然是难以描述的,难怪古人早有言之——“夫圣人之于针,非经络孔穴,无以教后学。后学非经络孔穴,无以受之师。”——没有腧穴(即孔穴),老师很难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

而《灵枢悬解》后面这段话则把腧穴的重要性体现得更加明确:“……腧,十二经之腧穴,地在四肢关节之间,邪客腧穴,格阻经脉,故六经不通,肢节痛而腰脊强。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督之伏行者,曰伏冲,亦曰伏膂,前行即为冲脉,实一脉也。溏出麋,便溏而胶粘也。募,肠胃之募穴,原,肓之原也。《素问·病能论》:肓之原,在脐下。盲,足少阴之肓俞是也。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其地空虚,邪气稽留,故止而成积。”这个例子讲的是使用肓俞穴诊断便溏的故事。《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经穴发明·足少阴肾经穴图》记载: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脐中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这个“足少阴冲脉之会”描述的是什么呢?——冲脉和足少阴肾经的交汇点,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而此穴位的名称也有深意——盲俞。盲,昏暗,指本穴所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浑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俞,输也。盲俞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也就是一个泌别清浊的点?而在中医理论中的“小肠”恰有这个功能(虽然与之对应的西医解剖结构可能包括大肠),而单凭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解释穴位的诊断效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脏腑经络运气》:足少阴肾经见证:……胷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小腹急痛、泄,下肿,……四肢不举。可见,单纯的肾经经络诊断包含了大量的病症,其特异性并不明显,即仅根据经络主病难以认识到特定患者某一状态下的病理情况。

联系冲脉·巧解奔豚气之含义

此处我们结合肓俞穴是肾经和冲脉的交汇点这个角度来思考:《临证指南医案·卷三·木乘土》指出:……冲脉所主病,内经所谓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即冲脉大都主生殖系统疾病,而便溏显然不是,但是后文描述了冲脉主病的症状——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挟脐上行至胸,气不顺则逆),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奔豚气”—— 《伤寒论》论述桂枝加桂汤时有描述:“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那么,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冲脉为病的症状中,与奔豚颇为类似,而又结合肓俞穴是肾经和冲脉的交汇点,或表明其所诊断病症是两经病症交集的这一观点,则可得出其主病与胃气不和所致有关。叶霖在《难经正义》中做了解读:“贲豚者,其状如豚之奔突,以豚性躁动故也。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者,少腹,肾之分部,由少腹上冲至心下而止,上下无定时也。喘逆者,足少阴之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气上冲故也。即奔豚的症状实际为肾经所主病的范畴,这与上文冲脉主病的内容有重合——《伤寒论·太阳篇》曰:‘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其发汗虚其心液,脐下悸者,欲动而上奔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腧穴概念及定位
梅断桥: 解码中医
取穴原则(转载)
针刺深度(初稿)
探索发现 |试论高校教材《针灸学》中腧穴定义的荒谬性
艾灸不配穴=关灯走夜路。学会六步配穴法,从此配穴不再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