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龙:柯达,所在帝国的缩影

几年前,柯达申请了破产保护。

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前,柯达的日子其实已经在生死边沿挣扎了很多年,主要靠卖专利为生——这相当于一个人,卖血去换面包。

柯达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从诞生开始到申请破产保护,柯达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它的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小小黄色包装盒内的柯达胶卷,记录了无数的人生回忆。

不仅如此,柯达胶片留下的影像,见证和记录了近代史的每一个重大事件的细节。在数字电影技术诞生以前,它是好莱坞电影的唯一载体。

从来没有哪一家公司,象柯达公司这样,寄托了如此深厚历史情怀;也从来没有哪一家公司,象柯达公司这样,产品里蕴含了如此丰富的人类情感。

如果美国梦存在的话,柯达的产品,用影像的方式,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国梦。柯达是美国工业时代的辉煌,柯达公司也是美国梦的象征。



然而,这个时代巨人,终于还是在数字化的浪潮面前,沉重地倒了下去。

即使在倒下去之前,柯达仍然拥有傲人的技术积累,还有非常高的品牌价值,仅仅依靠出卖专利,也维持了很多年的生存。直到现在破产重组,还在不断出售专利。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推倒柯达帝国大厦的数码影像技术,最早的发明者就是柯达公司。一家公司没有从自己的技术发明中赚钱,也就罢了,而这些技术发明,最终变成自己的掘墓人,这真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

柯达公司和中国颇有渊源。由于乐凯胶卷的存在,柯达和他的竞争对手富士胶卷,进入中国以后,三方始终在中国进行合理的“价格战”。这让中国人买胶卷的价格,仅仅不到前苏联的三分之一。——前苏联因为没有自己优质的胶片工业,当年一卷胶卷售价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左右。

中国人关于80、90年代的记忆中,少不了柯达胶卷(Kodak),那些遍布大小城市主要街区醒目的黄黑标识,将近8000多家的柯达冲印店。“照片洗出来,记得给我寄一张哦”——那可是整整一代人的情怀……..

 

而在中国的市场操作上,仰仗着巨大的技术商业优势,加上美国无比强大的背景。柯达在中国的生意,一度接近“霸盘”的地位。

1998年,柯达通过“98并购协议”措施,合资了除乐凯以外的中国国内感光材料行业的所有厂家(包括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

2003年与乐凯胶卷达成合作协议,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的股份。(2007年,柯达抛售乐凯的股份,两者的合作走到尽头。)

 

实际上,在传统的胶片时代,柯达公司做到了一个公司能够做到的极致。不仅有130多年的历史深入人心的品牌,有领先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积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生产商和服务供应商,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如果以斗地主抓牌而论,柯达拿了大小王(中美市场),拿了4个2(全中国的胶片产业合资),还拿着一溜的顺子(百年品牌)。

 

如果胶片时代没有过去,那么柯达公司必然是蓝星最强大的影像产品公司,举目蓝星没有对手,属于独孤求败的境界。

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说法,每一次的气候变迁,最先消亡的物种,就是食物链最高端最强大的物种。在数码影像时代,柯达炫目的光芒渐渐黯淡,却迟迟没能转型成功,一昧依赖过往的产品线,终于变成大自然淘汰的恐龙。

当年积累的上万件专利,一件件变卖出去,只为了偿还债务维持基本运营;一次次的裁员,只为了削减开支。一代巨人,在夕阳下踉踉跄跄艰难前行的背影,留给世人多少唏嘘不止的感慨。




从漫画中,看得出柯达倒闭的味道吗?

终于在2012-2013年,柯达走到申请破产保护的那一天。破产保护,是美国的大国福利——对产业巨头给予涅槃重生的机会。(其他小国的大公司,往往很难获得这种机遇)。通用汽车就是通过破产保护,重组成功再获新生。

但是,各界对柯达的重生,都没有抱乐观态度,“柯达已经是一家没落的公司”——这是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

几年过去了,重组后的柯达仍旧在苦苦寻找新的活路,一边还在不断变卖专利过日子。——青山依旧在,只是夕阳不再红。

 

无数的专家学者,都在苦苦探寻这样一个问题:影像技术积累最深厚,市场运作最成功,整个行业品牌价值最高的柯达,为什么在转型期,这么快就倒了下去?

主流的看法是,柯达公司在战略方向设定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核心就是没有意识到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码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不能及时进行战略转型,以至于方寸大乱,最终没有躲过今天的结局。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和战略研究上,一直走在整个地球的前列,实际上,数码技术并不是一夜转换的,柯达一直在跟进数码影像技术,为何依然没有实现产业转型?

 

作为对照的是,中国的乐凯、日本的富士,都实现了转型,都还活得好好的。

日本的富士,产业转型以后,还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除了医疗影像领域,富士还推出了高档的化妆品。将照相成像技术的精细化工技术,应用到化妆品之中。

中国的乐凯,在赎回柯达的股份以后,(柯达2007年贱卖了当初持有的乐凯股份),也实现了转型,生产重心从照相材料向数码耗材、数码相纸等新型图像输出材料过渡;并且集成公司的核心技术,开发中高档薄膜及其带涂层深加工产品。

任正非最近说过:蛋从里面打破,是孔雀;蛋从外面打破,就是煎蛋。这句话,用来形容柯达和他们对手们的命运,其实也是很恰当的,积极转型求生的企业,获得了新生的机会,而抱残守缺的行业老大,最终无情地被时代抛弃。

如果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其实也就是网络上的主流观点,这篇文章也就是天下一大抄的另一个实例。

 

在笔者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通过此事,再对比其他类似案例,笔者发现柯达的情形,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带有普遍性。

笔者的看法是:随着美国去工业制造业以后,全面转入金融和it行业,美国的公司逐渐丧失了一个性命攸关的技能——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

任何一项科技产品,在实验室取得原理突破,得到专利授权。实际上,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距离大规模生产走向应用,还需要市场需求调研、生产工艺设计、产品中试、工艺改进、产品推广、产品的反馈修改升级等等。

简单地说,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走完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而且还未必保证能够盈利。

 

而美国在环保、工会、律师、高成本等等重重压力下,很多工业都已经搬迁转移——其中转移到中国的最多。这就意味着很多科研发明,要往生产转移的时候,在美国已经很难完整地完成。

在柯达重组转型的这么多年,柯达公司再也没有搞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无论美国有多少天才科技发明人,他们已经很难接触到生产线;而中国的工厂工程师,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往往就在一座厂房里。也就是说,美国的高科技,看上去高大上,却越来越不接地气,而中国的科技发明,多数都是实用技术的改进,日积月累,却有着丰富的产品化经验。

 

以电子产品为例,只要老外推出畅销产品,不用几天,仿冒的产品就会出现在华强北的柜台上。这意味着中国的工程师,从产品定型到投入规模生产,常常是用小时来计算进度。

不仅如此,中国还有世界最大人口的消费市场,一项技术产品投入推广以后,到底受不受欢迎,到底应该怎么改进,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这就形成了技术的快速进化。以互联网为例,开始中国还是山寨国外为主,后来就开始自主快速进化。

即时通讯软件的鼻祖,是当年的ICQ。这家公司早已没落,而仿制ICQ起家的QQ,已经成为了全球互联网的顶级巨头。

怀揣一堆专利倒下的高科技公司,柯达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不光美国,还包括其他发达国家,下面是一串长长的名单:

·        摩托罗拉出售手机业务出售的时候,仍然持有通讯行业大量的专利。谷歌买下这些专利,并不是用于产业化,而是用来对付苹果的官司。

·        北电当年倒闭的时候,也拥有大量的通讯专利,曾经还是光通讯的先锋企业。

·        诺基亚手机业务已是昨日黄花,但是至今还通过专利每年收取不少费用。——当然,和当年卖产品赚钱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        2012年12月,万向集团出资2.57亿美元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这家公司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扶植的新能源技术公司,专门开发新能源电池以及能量存储系统,拥有很多技术发明专利,但是在美国无法完成产业化,持续亏损最终只能一卖了事。

……


柯达所在的城市,在柯达破产后一蹶不振

      柯达的命运,不是个案。而是西方的整个工业体系,特别是高科技体系的问题。西方妄图利用技术优势,加上专利的壁垒,将中国这样的制造型国家,长期打压在产业链低端。脏活累活收入低下有污染的生产,留给中国人去干,自己做品牌运作、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这些高端干净的活儿。

 

      中国人如何成功翻身逆袭的?这是另外一个专题,以后再说。

 

      如果中国人要从柯达倒下的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永远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脱离生产制造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柯达死去活来
柯达:一个失败的典型
柯达及美国子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 Kodak
行业变迁之摄影胶卷业
柯达就是烤面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