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盯住养老“缝隙市场”-思维食谱

原文链接

2014年上半年,一场围绕北京神经外科医生相久大辞职开办国内第一家“北京老年专病托养机构”是否值得的争论在业界展开。

相久大的老年病托养机构定位及其细分——专注于植物人的托养。而在他的机构注册之前,国内此领域尚属空白。

相久大所切入的植物人托养机构类似于医院的ICU病房,专业护士和病人的配比为1:3,完全按照医院的一套流程来护理病人。根据他的测算,即便是按照中等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只要有20个病人入住,就可实现盈利。

一个投资人表示,相久大的定位符合“缝隙市场”特征,他进入的是被养老市场中有绝对优势企业所忽略的细分市场。而这种模式技术含量高,能够满足某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优势突出,客户的忠诚度也会更高。

缝隙市场活跃一般出现于产业成熟期,而中国的养老产业,在产业初始期就伴随着缝隙市场的探索。

创新聚焦模式

2006年,关晓立将瑞典康复医疗模式引入中国,和团队一同成立北京英智康复康复医院时,国内民营康复医院还是空白。8年后,当越来越多的患者、企业及资本找上门来时,英智康复已经成为“康复 养老”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了。

关晓立告诉记者,英智康复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抓住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将世界前沿的康复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解决产业的实际问题。只有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不断改进,才能不断前进。

从成立至今,英智康复的定位就一直没有变过: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英智康复的发展以三年为单位,每三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第一个三年,英智康复实现了盈利;第二个三年中,英智康复康复先后两次被选定做为国家三级康复网络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2009年被北京市卫生局选定为朝阳医院双向转诊康复机构,那时英智康复康复60张床位开始供不应求。从第三个三年开始,英智康复康复被北京国资公司旗下的北京诚和敬投资公司以绝对优势控股,变身为国有性质。

这次收购对英智康复康复来说是一个飞跃——依靠国资的强大背景以及雄厚资金实力,英智康复康复开始了其快速复制、连锁式扩张历程。

与英智康复相比,1999年开始运营的太申祥和山庄的盈利之路则要慢得多。山庄初始一反国内养老机构大多“崇洋”的做法,定位于备受冷落的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养老。与英智康复精准定位下的刚需群体不同的的,太申祥和的客户多是潜在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下功夫慢慢“养”客。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北京中奥伍福投资公司总裁蒋洪卫提到,太申祥和现有的版块:医疗(中医)、酒店(住宿)、会务、餐饮、养生保健五大板块无不是围绕围绕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展开并完善,目前几大版块均已实现独立盈利。

有机构曾经对这种切入养老“缝隙市场”的公司做过调研,发现这个队伍正在壮大:比如市场上已经出现专注于养老设计的本土设计公司;专注于老年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公司,甚至有广告公司也转型,专注于养生养老细分市场。

据记者了解,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缝隙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每个细分领域也都有龙头企业出现,很多公司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在中国,这样的趋势才刚刚萌芽,距离市场成熟还要走很远的路。

卓越的优势

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与众不同?本刊找出了区别于这些公司与不太成功公司的三大因素,我们调研的那些公司无一例外都在以下几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拥有更符合本地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可持续服务和产品研发能力

★将低成本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这类企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深入细致了解国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外资和大型国企所投资的养老项目,成本均居高不下,或者干脆运营失败,而这类公司却常常能创新现有办法,创造更加符合本地化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相久大的机构中,护理一个植物人每个月仅需几千元,而在很多公立医院和高端养老院,这个费用甚至高达数十万。对于集约型企业来说,成本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医院的ICU至少是12个护士管理6个病人,而经过整合,相久大这里的托管中心可以做到7个护士管理20个病人,综合成本节约达50%以上。

这些企业还具备可持续的服务能力或产品研发能力。

蒋洪卫提到太申祥和的中医养生文化体服务系是一步步建立的,比如声名远播的太医院,不仅为入住老人和周边居民、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看病,在潜心研究不同老人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养生系列,大众化养生餐尤其受欢迎,此外他们还持续推出养生养老系列讲座,黏合了一批忠实客户。

记者发现,这些养老新兴企业之所以能推出更符合本土需求、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走可持续创新之路,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将国内低成本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在中国培养一个专业的熟练护工需要两年时间,一个专业能力相当于国外专业护工80%的人,两年后所需要的成本只不过是国外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相当于:用五六个能力80%的中国护工对抗美德一两个护工。这意味着:中国的护工能提供相对便宜的服务,性价比高;如果培训好了,他们也能做很多专业的护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的共同做法是:花了大量的行政经验,去找那些最合适自己的人,企业自己培训,给这些员工很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较为满意的待遇。在这里面他们成功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这些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国内相对国外低廉、聪明、勤奋的员工,辅之以企业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来源:中国养老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建一家盈利的康复医院
大健康产业包括哪些细分行业?
《去哪儿养老》第七十九站:北京石景山英智养老国际公寓
养生热潮席卷华夏大地 连锁巨头率先占领创新中药饮片市场
康养旅游有哪些发展方向?
专精特新,选出价值小巨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