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明十三陵之长陵览胜上(原创)

  明十三陵之长陵览胜上(原创)

  2014-04-03 22:45阅读:182

  作者:陈炳聿


  X

  前言

  在北京进修的时候,去了明十三陵,主要游览了明长陵和定陵,对于长陵特别有感触,因为其风水局实在是典型的教科书式案例。本文主要就是描述长陵的风水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后面也会尝试用现代的风水理气方面的理论进行推导,以求追本溯源,了解风水大师廖均卿先生的构思。

  正文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满朝廷消藩措施而起兵叛乱,发起“靖难之役”,至1402年6月历时3年,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踪成迷,其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后世对于明成祖诟病在于其做事心狠手辣,一点不比其父朱元璋差,即位后,为清除建文余党采取了血腥的政策。他首先下令清宫三日,杀死了皇宫中大部分宫人、女官和太监。接着,大肆虐杀不肯降服的建文帝旧臣。不过从历史来讲,其也称得上一个颇有建树的皇帝,正如旧史家所说:“高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肇造,享国长久,六七十年间,仓廪赡足,生齿繁殖。”

  朱棣占领了南京后,在群臣的“劝说”下,在南京即皇帝位。但毕竟其在南京造了太多的虐,容易想起以往的是是非非,而且朱棣是个很迷信风水的人,内心一直对南京心里有根刺,这个我们从其与风水师廖均卿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廿四日宣廖均卿、王侃、巫涯三人入武英殿门首,问南京如何?均卿奏曰:“不好!只因水口石头朝外。”上曰:“朕亦嫌之!均卿之言是也。”即叩头而退。”(见《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因秦淮河是金陵城的气脉,在流出城时,水口石头朝外,泄漏了金陵城的元气。而北京是朱棣发家之地,虎踞龙盘,风水极佳,故其一直对北京情有独钟,是以内心早就有迁都的想法。(北京城风水可浏览我的《北京寻龙记》一文)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公元1407年,也就是永乐5年,皇后徐氏病故,徐氏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她是个很好的贤内助,皇帝自然想好好地安葬她。再说皇帝最后还是要和皇后合葬的,其实最终还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好的陵地。

  古本《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无不考虑龙、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气。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朱棣的父亲朱元璋就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其在南京的“孝陵”就是按北斗七星进行布局的。朱棣也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对此非常重视。


  朱棣把这件差事交给了礼部尚书赵羾来办理。那么赵羾呢,他也不知道谁精通地理之术,所以他就查书,查到古书说唐朝的时候,有那么几位非常著名的风水术士,其中一个叫杨筠松,民间也称他叫杨救贫,可以说是风水界的祖师爷,这个人啊,在唐朝的那个司天监里头供职,司天监其实就相当于明朝的钦天监就是管这些事,在黄巢之乱起义军杀进长安的时候,就把司天监里面风水秘籍,携带私逃了,跑到民间,最后落脚到江西的赣州府。于是赵羾就让政府发文件,然后到江西去访查,终于在三僚村访查到了廖家的后代,也就是廖均卿。

  廖家一直是江西非常有名的风水世家,廖均卿的先祖廖三传在唐朝时期,就是一位熟谙天文地理的著名堪舆师。廖三传因精通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而得名,曾拜当时的风水地理堪舆师杨救贫为师。从廖三传开始,廖家就一直传承研习堪舆之术,世代相传,陆续都成为了风水大师。当廖三传的后人廖均卿被找到后,很快被召传南京,并奉旨先察看了朱元璋孝陵的风水,觉得那里不甚理想,于是朱棣就命令赵羾带着廖均卿等几位风水师动身赶往北京卜选陵地。这样找陵地就和迁都的事联在一块了。


  赵羾等人去燕京寻找陵地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天气也反复无常,有时候雨雪交加,可以说是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头。最先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家要进入屠家,一定会被宰杀,这叫“犯地讳”,不能用。接着,又选在昌平县西南的羊山脚下,但后面有个“狼儿峪”,猪旁有“狼”,更是危险,也不能用。后来,又选上京西的“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驾”是谐音(皇帝死了叫“晏驾”),不吉利,也不行。也有人选在京西的潭柘寺,那地方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足足跑了两年,最后他们到达北京昌平的黄土山,当登上山顶四处查看后,立即就被这里的绝妙风水所震撼。廖均卿花了不少功夫,绘制了图形,这作图对于风水师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现在有计算机自然方便不少,以前全靠手工。返回南京之后,廖均卿向明成祖朝献山图,永乐皇帝看后,非常高兴。

  “奉天承运

  十八岭峰巍巍乎,四势呈祥。形肖铜锣,穴居中央。礼部尚书赵翔相六秀皆足,八景甚评。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凤阁龙横,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丰朝贡。四维趋伏,八极森罗;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太维天马尊于银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维皇作极,俾世其昌,发龙气旺,帝业若胜,山河巩固。地势宽平,艮亥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王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木火得局,王爷衍蕃。悉合仙经,宜任陵室。

  臣谨绘图献,伏乞亲临,高张慧目,广迈皇风。玉烛清明,并立辰而永曜;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臣不胜战慄,俟命之至。”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关,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大明一统志·京师山川》描写道:“群山耸拔,若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二山)连环怀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势雄气固”。这里属于燕山山脉。


  永乐7年四月初四,明成祖朱棣亲自到黄土山择选吉地,发现这里山水秀丽,龙脉随燕山山脉自西北绵延而来,曲折山水缓缓自平原两侧流出,又有青山护卫。山间明堂广大,中间水土深厚,确实是个好地方。回到南京后,朱棣决定就在黄土山修建自己的陵寝,改名“黄土山”为“天寿山”。

  (未完)

  \原来用这招就可以减轻近视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十三陵风水成因
明十三陵风水之谜--20120709
李计忠大师解古墓风水==明成祖朱棣长陵
明十三陵有多好?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这里?看完地形才知道!
明朝皇帝陵墓除十三陵外哪儿还有?
明十三陵的选址——《明十三陵》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