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士大夫禅诗选析(2)

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士大夫禅诗选析(2)

 

岑参(二首)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净慧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并序

 青衣之山,在大江之中,屹然迥绝,岩壁苍峭,周广七里,长波四匝。有净慧上人,庐于其巅,唯绳床竹杖而已。恒持《莲花经》,十年不下山。余自公浮舟,聊一登眺。友人夏官弘农杨侯,清淡之士也,素工为文,独立于世,与余有方外之约,每多独往之意。今者幽触胜慨,叹不得与此公俱。爰命小吏,刮磨壁石以识其事。乃诗以达杨友尔。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品析:嘉州即今天四川乐山市。岑参为唐玄宗天宝三年进士,后任嘉州刺史,终老于蜀。青衣山即今天的乌尤,慧净禅师锡居之地即今天的乌尤寺。

 长期以来,中国朝野一直以岷江为长江的正源,故都江堰称为“江源”,都江堰至乐山、至宜宾的岷江干流均称作“大江”。直到民国初年,人们才开始以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正源,而把岷江作为支流。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嘉州山水甲桂林。乐山山水之胜,既有大佛、乌尤、峨眉,还有那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之汇合。正如岑参在诗中所说:“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特别是大渡河以万钧之势,正面截入岷江,把百丈岷江的江面在大佛下冲缩得仅三五丈宽。三江汇合之处既有江天般阔,又有雷霆般震,再配以两岸秀丽之山,天下的确再难寻此胜境了。加之佛刹钟磬,僧禅猿鸟。以至使身为地方长官的岑参留连难返,几欲“抽簪归法王”,剃发出家,遁入空门了。不仅如此,他还想起与他结为“方外交”的兵部杨郎中,非常遗憾这位老友远在长安,不能分享这份清福。于是作了这首诗,命石工刻在山壁上以作证明,以资纪念。其中对慧净上人的描写,充满了景仰,并把他当作当代的“庐山远”——东晋慧远法师。这一首诗,与宋之问谒六祖的相比,对禅境更加投入,心境也远为淡泊。岑参还有《登嘉州凌云寺》,录下供读者欣赏。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品析:这一首“登凌云寺”可与“上青衣山”合看。在这首诗中,没有介绍到乐山大佛,这是因为大佛尚在断断续续的雕刻之中,尚未完工。乐山大佛开工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经整整九十年,数代人的心血,才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峻工。岑参于唐肃宗、代宗时为嘉州刺史。杜鸿渐帅蜀时,又把他接回成都,在成都去世后多年,韦皋方为大佛开光。在这首诗中没有介绍大佛雕刻的壮举,实为一憾。

这一首诗,气势更加雄浑。如“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之句,把凌云寺的壮观,刻画得淋漓尽致。至于幽深之处,“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皆为妙句。以至感到“天宫可淹留”,难舍难分了。“一官讵足道”,一个刺史算得什么呢?但又处于“欲去令人愁”的矛盾之中。

庞蕴(三首)

呈石头和尚偈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 北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品析:这位庞居士的名气大得很,在中国佛教内,是把他当作中国的维摩诘居士看的,在禅宗内,他也算得上是超级大,师了。他以马祖、石头为师,与药山、丹霞为友,家资巨万,有妻有女,入世出世不分,生活潇洒了然,千多年来,成为众多中国士大夫们效仿的偶像。

这位庞居士,“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在唐德宗时参石头希迁大师,见面就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用手掩其口,他就“豁然有省”。以后就与石头的弟子,那位以“烧木佛”出名的丹霞天然禅师结为方外至友。有一天,石头问他:“自从你见老僧以后,日用事作么生?”.他就作了这首偈子,并因之名扬天下。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这个每天生活间的事,与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别,就是我与我自己作伴,而且和谐无间。“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取不舍,又非不取、非不舍,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没有半点障碍和烦人之处——顺眼法、顺耳法、顺心法是练到家了。“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唐代官吏,三品衣紫,五品衣朱。朱紫泛指人间富贵。北山即洛阳北邙山,古代著名“公墓”。这句的意思是,对人间的富贵,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一到了北邙山,以前的影子也看不到了。“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若说见道的人,在日用中还有没有“神通妙用”,有,那就是“运水搬柴”一类的事。人们对佛教神话听得多,对那些明心见性的禅师们,也想见见其神通妙用,但真正的佛教和禅宗,都是反对神通的,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神通是“诡诞”之术,与佛教的“人乘正法”不相容。所以庞居士这个“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一出,就受到普遍的欢迎,许多喜爱禅宗的都把它用来作为对神通询问的挡箭牌。

石头大师看了这首诗偈,非常赞许。问他:“你觉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呢?”庞居士说:“我只追求我所向往的。”石头大师见他志向高洁,出家不出家都一样,也是为了给士大夫们留一个榜样,就没有给他剃发出家。后来他参见马祖,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说:“等你一口吞尽西江水,再向你说。”庞居士这一下更是大彻大悟了。在马祖这里留住了两年,也作了一首偈子,名《无生话》:

无生话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

品析:这首诗偈很有趣,甚至可以作为道家的丹诀来看待。人有阴阳二气,阳为男,女为阴。以道家的内丹理论而言,应当使体内的阴阳二气交合,方可结丹。但禅宗认为这都是多此一举了。“日用无别事,唯吾自偶谐”嘛,自己与自己早就交合在一起,刀砍不开,何须再去交合呢?阴阳二气在身上任它自然流行就是了,何必去强迫他们的“婚嫁”呢?

“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我”与我的“男女”们,都在明如满月的佛性光明中融为一体——只有这一团佛性的光明,不生不灭,不一不异啊,如在一起,共同讨论“无生话”一样。

 庞居士后来游历丛林,所向披糜,圆寂时太守去看望他,他又说了一些传诵千古的话:“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说完就圆寂了。后来人们都说.他是维摩诘居士的化身。

上堂偈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极第归。

品析:在寺庙的禅堂上,都挂着一道“心空及第”的匾。出家学佛,务求明心见性,如同士人进士及第一样,才算入流。北宋末期,大的寺庙纷纷改制为“十方丛林”,丛林住持,一般由僧众共议选举,或由官方委任,这就使寺庙人才得以流通,废除了宗派及个人对寺庙的垄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在十方丛林中,没有宗派的隔障,大家都可以聚集在一起,参究“无为”大道。“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唐代丹霞天然禅师:先是儒生,准备去长安应试,在路上有人对他说:“选官不如选佛”,于是他就打掉了求官的念头,到马祖、石头那里“选佛”去了。以后的禅门,就以“选佛场”自居。因为“见性成佛”嘛。心空就是见性,得到祖师的即可就是“及第”,与进士及第一样。荣耀得很。这虽然显得有点俗气,与出世方外格格不入,但作为寺庙招揽人才,吸引士人们入佛不失为一种方式。

钱起(一首)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品析:钱起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对毛泽东而言,他可比李贺还有缘分,一是毛泽东特别欣赏他的诗;另外,钱起的外甥怀素和尚,是中国草书之圣,毛泽东的书法就师法怀素,这种种原因,的确值得毛泽东钟爱。这首诗,是钱起过生日,他的外甥怀素和尚回乡省亲,特地为舅舅祝寿。寿期结束告辞时,钱起写了这首诗送他。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出家的僧人是“僧宝”,是“佛法僧”三宝之一。俗话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家里有一人出家,冥冥中上下几代,周围几族都要沾光,当然是“吾家宝”了。作为怀素大师而言,从小就是“神清慧有余”的。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梵王字”指佛经,怀素也可能懂印度梵文。伯英为草书鼻祖,东汉张芝的字。中国的草书,始于张芝,而怀素集其大成。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出家人如野鹤闲云,如怀素大师,至少在草书上是“无前侣”的。而其下笔,也如“孤云寄太虚”。没有如此的境界,也谈不上相应的艺术成就。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唐代草书,以张旭、怀素并称于世,张旭号称“癫”,一天疯疯癫癫的,而怀素则“狂”,成天疯疯狂狂的。在“癫狂”之中,“世界”有多重的分量呢?这两位草圣都是酒仙,怀素是僧人,悟道有资,如林酒仙、济颠只能是他的后辈。不是上界下凡,哪来如此神笔,可以说是“醉里得真如”了。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锡”为锡杖,为有地位僧人手持锡杖。一般僧人出游,都要“携杖”,后泛指僧人。“飞锡”云游四海,其态若飞。怀素出家之后,多年在外云游,难以归乡。今天是腊月初,因为“省宁”亲长,才得“飞锡”归来。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怀素幼小时在舅舅家嬉戏的水池,被冬天的几场大雪积满。池边的柳树在寒烟里显得稀稀疏疏,冬天嘛,柳叶早已落尽,当然“疏”了。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怀素大师这次“宁亲”的目的是为舅舅祝寿,当然也得象征性地“侍奉”一番。中国人讲孝道,“娘亲舅大”,出家人仍然免不了这一套习俗。吃饭时儿孙先品尝,称为“试毒”,为父辈们的健康把关。怀素是酒仙,不忘酒。但鱼是荤,这个戒不能破,当然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对于这位出家的外甥,这位当舅舅的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舅甥俩都是名士,又都是知已嘛。怀素是僧人,日常课诵仪规当然不能少。怀素大师的“健笔”,书法艺术也无须介绍了。但唐代大师,哪一个的诗文又差了呢?怀素大师的诗文也极好,大家所熟悉他书写的“自述帖”,笔文俱健。何况他“赋闲居”笔下所写的寺庙生活及其修行了。

戴叔伦(一首)

赠鹤林上人

日日涧边寻茯苓,柴扉常掩凤山青。

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

品析: 戴叔伦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而鹤林寺正好在润州内。这是他入仕前青年时期见鹤林禅师时所赠的一首诗。

“日日涧边寻茯苓”,茯苓生于松根之下,健脾益神,传说有千年茯苓,食之可以成仙不死。鹤林上人住世八十五年,在当时算难得的高寿,戴叔伦以常情推论,故有如是之“雅句”。僧人,特别是禅师,不同于道士,就是对“药”不太感兴趣。

“柴扉常掩凤山清”,这也是戴叔伦想象美化之词,鹤林上人每天不知接待多少前来参学和朝拜者,哪里谈得上“柴扉常掩”出门不归呢?不过,栖凤之山,原自幽清。

“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这里想象鹤林禅师“寻茯苓”归来时,把袈裟挂在“高林下”,又去剪来芭蕉之叶到窗下写佛经。   

这是典型的士大夫想象、美化禅生活和著名禅师的一例,禅师的禅生活,其实远不是这样优美。不过,作为一首诗,这里的确写得很雅、很美。

司空曙(一首)

题凌云寺

  春山古寺绕江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浸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品析: 司空曙,唐代宗时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韦皋帅蜀时曾随同入蜀,正好赶上乐山大佛峻工的庆典,于是作了这首诗。

“春山古寺绕江波,石磴盘空鸟道过。”凌云寺为三江汇合之处,岷江由北而南,曲折如绕。加之“春山古寺”,令人心旷神怡。乐山大佛自建成之后,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上下之路,几乎没有变过,千年来仍是“石磴盘空”,不过今天已是“水泥小径盘空”了。在大佛头脚间上下时,仍然有如“鸟道过”,人如飞升飞落,万丈悬崖,下面是狂怒翻腾的江水,真的使人惊心动魄。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在近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仍神采奕奕。想当初落成开光之时,色彩不知有多么绚丽。特别是在春山翠壁之下,三江奔流之处,这“百丈金身”,不知有多少人供奉。在大佛脚下,临江的崖壁上,又凿有佛窟佛龛不计其数。晚上从嘉定城外隔江遥望,“万龛灯焰隔烟萝”的景象可是半点不虚的。

“云生客到浸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唐代嘉州人烟稀少,不说成都,也远不及梓州富庶。但境内丘陵,却遍布密林。不论日月阴晴,云雾一日数起,乍一临此,真的有“客到浸衣湿”之感。大佛上下惟一径,是僧人们往来供养之路,春花满布,令人卒不忍扫。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方袍”为僧装,与俗衣有别。东晋慧远于庐山结莲社,开结社之始。这里,司空曙不甘久居人下,借题发挥,曲折表达他欲回归长安谋仕的心理。不过他后来官运不亨,只当了个“水部郎中”而已。

王建(一首)

题禅师房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

长向人间愁老病,谁来闲坐此房中。

品析:王建为唐代宗十年进士。这首诗,为其感慨之作,又深契佛理,非一般“劝世文”可比。

“浮生不住叶随风”,人生一世,为命运所驱动,不能作主地时东时西,如一片随风飘落的叶片一样无可奈何。

“填海移山总是空”,这里,他追思古人盛业,哪怕是功盖乾坤,名垂宇宙,有填海移山的力量,到头来还不是“总是空”吗?

“长向人间愁老病”,王建一生,除了他的诗作较丰外,   仕途平平,不说出将入相,连州牧郡守都未曾谋上。故自有“长向人间愁老病”之叹。

“谁来闲坐此房中”,自己身心,“愁病”既多,自然无福坐禅。尽管体验到“人生无常”,“万法皆空”的滋味,却陷在“愁病”之中不得解脱。故.对这些世外僧人,特别对能以坐禅来排除“愁、老、病”的修行方式表现出极大的仰慕。谁在这里坐禅洗净了万虑呢?我是否能效仿一洗愁病呢?碌碌人生,能得一刻“闲坐”也是福啊!

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散之草书唐诗,率意挥洒
【禅溪】神通妙用 运水搬柴
红尘中的佛门居士,王维《饭覆釜山僧》
庚溪诗话宋·陈岩肖(西郊野叟)
中峰明本禅师传 1 冯学成
宝石山南麓这块“有故事”的奇石,你来辨一辨看看像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