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荷名考
原文地址:荷名考作者:老圃负笈

荷名考

提要

        荷是中国古有的名花之一,历来别名、专称、雅号之多,为百卉之罕见。本文搜集种种荷名92个,并加以考证,为研究荷文化提供参考。文中自汉代《说文解字》起至今《辞源》对“荷,------其茎茄”,将“茄”注释为“荷茎”作了否定。据考“茄”应是荷的叶柄或花柄。而其真正的荷茎,应是生长在泥中的根状茎---藕鞭与藕,即《尔雅》所云之“其本蔤,其根藕”之蔤与藕也。

 

    荷(Nelumbonucifera)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原产亚洲热带与大洋洲。我国是荷的中心原产地之一。近期古植物家在新疆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距今已有一千万年。廿世纪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7千年前荷花的花粉化石。在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2粒5千年前的炭化种子。廿世纪20-50年代还在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泥炭层中,多次发现千年古莲子,经播种后仍能发芽。荷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以后在历代字典、辞书与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不同的名称与雅号,荷的各部器官又有不少专名,据古籍所载的荷名有近百个,这在百花中亦非常罕见。现据史料所述,将荷名的种种来源于释名作初略考证:

    1.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里“扶苏”指桑树,“荷华”即荷花,华是花的古体。《诗经·陈风·泽陂》曰:“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蒲”即蒲草。这是我国最早关于“荷”的记述。

《诗经》成书于春秋中叶,是反映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西周至春秋时代社会生活的乐歌总集。《郑风》与《陈风》是记述郑国与陈国的民间歌谣。这两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现今河南郑州、新钲、荥阳一带,与河南淮阳、柘城安徽亳县一带。《诗经》中关于“荷”的名称,应是对这一种植物的总称,对其花和果实当时另有别称。《泽陂》篇共有三章,第一章首句是“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第二、第三章的首句又分别为“彼泽之陂,有蒲与蕑”,“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汉·郑玄注《毛诗》释“蕑”是荷的果实,“菡萏”是荷花。成书于汉代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荷的解释谓:“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藌,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雅尔》注明了荷的各部名称,荷是总称。宋代陆佃(1042~1102年)著《博雅》亦称:“荷总名”。 对“荷”的释名历代亦有不同见解,东汉许慎(约58~147年)撰《说文解字》注释“荷,芙蕖叶。”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蜀本草》谓:“藕生水中,其叶名荷”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荷为茎名,“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义”。清代段玉裁(1735~1815年)著《说文解字注》称荷“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  陆佃释荷名谓:“花叶等名具众义,故以不知为何,谓这荷也”。“荷以何物为义,故通于负荷之字”。

    2.芙蓉、芰荷、藕荷

  芙蓉、芰荷的名词始见于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这里“芰荷”是指荷叶,“芙蓉”指荷花。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这二句均以芰荷与芙蓉对举。《离骚》篇称:用荷叶以制衣,用荷花以制裳。《招魂》篇意为,荷花开时花叶相间。东晋郭璞(276~324年)撰《尔雅·释草》谓:“荷花别名芙蓉”。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称:“芙蓉之名为敷布容艳之意”。在历代艺文中芙蓉赋、芙蓉赞,与以芙蓉为题的诗篇很多。

  “芙蓉”一名,古籍有作荷的“总称”之解,又谓“荷花”之号。郭璞在《尔雅》的注释,认为芙蓉是荷的别名,是总名。明代毛晋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1639年成书)亦称芙蓉其总名也。《说文解字》云:荷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陆佃亦称其为“芙蓉,华之号也”。西晋崔豹的《古今注》曰:“芙蓉一名荷华,华之最秀异者也,大着华百叶,然华亦谓之芙蓉”。

  “芰荷”,“芰”单独的字意是菱,古称四角菱为芰。芰荷一词在《楚辞》中是指荷叶,不可能指菱,菱与荷是两种不同植物。芰荷的名词在汉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到,一般指出水的荷叶或荷花。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前74年在位)《临池歌》曰:“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唐代杜宝撰《大业杂记》,记述隋炀帝在洛阳营建宫苑,称:“其池沼之内,冬月亦剪彩为芰荷”。以此两文推释,汉唐间所称芰荷,更应指荷花荷叶,而并非指菱叶。后人胡蕴玉撰《离骚补释》称:“芰从支,象叶支散之形,故曰芰荷”。

关于芰荷一词,陆佃与李时珍亦有说明,陆佃在《埤雅》中曰:荷的种子发芽后,有“两芽,一成芰荷,一成藕荷”。“藕荷帖水,生藕者也”。“芰荷无藕,巻荷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节生二茎,一为藕荷,其叶贴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为芰荷其叶出水,其旁茎生花也”。

   从荷的生育性状解释,荷的种子或种藕萌芽后,地下茎的顶芽向前伸展,每长一节,在茎节上发一片叶,前期的2-3叶(称浮叶),较小,浮于水面。以后各叶长大,并伸出水面(称立叶),约在第10节左右开始,在长出水面叶的同一节位上,发生花蕾开花,花蕾可延续数节,地下茎鞭的顶芽继续向前延伸。约长15-20节后,水面出现一枚生长特别高大,叶柄又多剌的大叶(称后盾叶),此时不再出现花蕾,地下茎鞭的先端数节开始发育成藕。以后水面上,出现的片叶,逐渐变小,最后有一枚叶贴近水面(称终止叶),小而厚,色浓绿,叶柄短细而光滑少剌或无剌。在此叶节前面,地下茎的顶端3-4节发育成肥壮的藕节。 所以陆佃与李时珍称之“藕荷”与“芰荷”,实是在同一植株上,不同生育时期对形态叶的不同名称而言。“藕荷”是指生育后期,贴近水面的终止叶,在终止叶地下茎的前端长藕。“芰荷”是在生育盛期,长在开花节位上的叶,即《离骚》中说的“制芰荷以为衣”。汉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芰荷不仅单指荷叶,亦统指出水的叶与花。

    3.芙蕖

  芙蕖,荷的别名。西汉毛享撰《毛诗古训传》注释《诗经·泽陂》“有蒲与荷”句,曰:“荷,芙蕖也”。芙蕖历代亦写为:芙渠、夫渠、扶蕖。《尔雅》亦释:“荷,芙蕖” ,芙蕖应为总称。晋·傅玄(217~278年)有诗《芙蕖》曰:“煌煌芙蕖,从风芬葩。照以皎日,灌以清波。阴结其实,阳发其花。金房绿叶,素株翠柯”。

    4.

   莲是荷的果实。《说文解字》释莲曰:“莲,芙蕖之实也”。《尔雅·释草》谓:“荷…其实莲”。郭璞注称:“莲谓房也”。 李时珍释莲名谓:“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清代徐灏注笺曰:“莲之言连,其房如蜂巢连属也。因为其实曰莲实。省言之但曰莲”。莲在某种含义上,又常成为植株的总称。其各部器官分别称叶为莲叶,其花为莲花,其果为莲蓬或莲房,其种子为莲心、莲子或莲的,其肥大的根茎称莲藕。汉晋后,“莲”与“荷”两字常通用。

    5.莲花

  莲的花。晋·傅玄(217-278年)著《莲歌》曰:“渡江南,采莲花,芙蓉增敷,晔若星罗,绿叶映长波,迥风容与动纤柯”。晋时的孙楚(218~293)和潘岳(247~300)都为莲做过《莲花赋》。

    6.莲房

  莲的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种子散生,隐入分隔如房的肉质花托内,故曰莲房。郭璞注《尔雅》曰:“莲谓房也”。唐代杜甫(712~770)诗曰:“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7.莲蓬

  即莲房。蓬是指莲果实花托组织的蓬松状,宋代黄庭坚(1045~1105)诗曰:“试烦春笋手,聊为剥莲蓬。”

    8.莲实

  莲的果实,散生于莲房内。外壳(果皮)在幼果期呈绿色,成熟后呈棕褐色或黑色,革质,坚硬。是莲的一个坚果。《尔雅》是指莲房为莲实,或称莲实为莲。云:“其实莲”。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亦称:荷“其实莲”。

    9.莲的

   即剥去外皮(果皮)后,白色的种子。《尔雅》谓:荷,“其实莲,…… 其中的”。陆玑云:“莲青皮,里白子为的”,“的五月中生,生啖肥。至秋表皮黑,的成实,或可以磨以为饭”。郭璞释“的”,谓“莲中子也”。“的”亦可作“菂”。李时珍谓:“菂者,的也。子在房中点点如的也”。宋·黄庭坚(1045-1105年)诗:“倒钗收莲的,剖蚌煮鸿头。”

   10. 莲子

  即莲的。唐·鲍溶(809年进士)《采莲曲》曰:“弄舟竭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

   11. 莲心

 指莲实去皮后的白色种子,即陆玑所云之“的”。而实际应该是莲子的绿色胚芽,也就是《尔雅》所谓“的中薏”之“薏”。唐·李群玉(808-862年)诗《寄人》曰:“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莲”与“怜”谐音,有双关意。

   12. 莲薏

  指莲心中的胚芽。 “薏”原出自《尔雅》:“的中薏”。 李时珍曰:“莲薏,即莲子中青心也”。陆玑称:“的中有青,长三分如钩,为薏,味甚苦,故俚语曰:苦如薏是也”。宋·洪咨夔(1202年进士)《念奴娇·咏荷花》曰:“雪藕逢丝,擘莲见薏”。

   13. 莲叶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14.莲须、佛座须

 即莲花的雄蕊,每朵花约有300~400枚,花丝长,入药。李时珍称莲蕊须又称佛座须,花开时采取阴干,可充果食。

   15. 茄、芰茄

  茄:《说文解字》谓:“茄,芙蕖茎”。《尔雅》释:“荷,其茎茄”。《辞源》:“茄,茎荷”。古今历来注释“茄”均为荷之茎。但从植物学形态分析,荷真正的茎,应是着生于泥中的根状茎,即《说文解字》与《尔雅》所指的“藌”与“藕”。《尔雅》又称荷叶为“蕸”。因此着生于“藌”(茎)与蕸(叶)之间的只能是叶柄,荷叶盖大,叶柄粗壮,似茎而已。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茄音加,加于藌上也”。故长于藌之上的即为叶柄或花柄又称叶梗或花梗。故今诸籍注“茄”为荷“茎”,此为误解,应予以更正。

 “茄”古于“荷”通,见于南北朝后魏张揖著的《古今字诂》。在汉代有些文字作品中,“茄”即“荷”。《汉书。扬雄传》云“衿芰茄之绿衣兮,陂芙蓉之裳”,唐代颜师古注:“茄亦荷字也”。故芰茄,即为芰荷。东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唐·李善注,引薛综曰:“茄,藕茎也。其茎到殖于藻井,其华向下反披”。《诗经》的“有蒲与荷”,唐代的孔颖达《毛诗正义》引樊光注,作 “有蒲与茄”。

   16.

  荷叶,《尔雅》:“荷……其叶蕸”。南朝顾野王撰字书《玉篇》释曰:“蕸,荷叶也。”

   17.

  蔤是荷的地下根状茎,又称藕鞭。《尔雅》云:“荷,其本藌。”郭璞注:藌是“茎下白溺在泥中者”。李时珍释:“藌乃嫩弱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谓追藏于密矣,故谓之为藌”。

   18.

 藕是荷的地下茎(藕鞭)生长终止时,前端几个节,发育成肥大可食的部分。在植物学上乃是茎,而古代误以为根。 《说文解字》:“藕,芙蕖根”。《尔雅》:“荷…..其根藕”。李时珍释曰:“荷花叶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耦者耕也”。古藉二千年前,早有关于藕的记述,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的《上林赋》曰:“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保存商周时期史料的《尚书》亦曰:“薮泽已竭,即莲藕掘”。

   19. 藕丝

 藕中的丝,植物学上是输导组织中的螺纹导管,藕折断时导管拉伸延长成丝。藕断丝连,喻情意未绝,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年)《去妇》诗曰:“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20.藕藌、藕丝菜

 李时珍《本草纲目》“藕藌,藕丝菜”。曰:莲藕“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长者至长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据此藕藌应是藕鞭顶芽部分。

   21. 菡萏

  指函合未开的荷花。《说文解字》:“菡萏,芙蓉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尔雅》:“其华菡萏”。 《诗经·泽陂》:“有蒲菡萏。”李时珍释:“菡萏,函合未发之意。”

   22.荷叶、荷钱、藕荷、芰荷

  荷的叶片,在不同的生育期,具有不同的形态与名称。萌芽后,初生叶不伸出水面,称为“钱叶”。以后叶稍大出水,浮于水面的叶,称为“浮叶”。再后叶连叶柄出水,称为“立叶”。第一片立叶出现后,随着藕鞭的伸展,每一节出水立叶的高度,逐一形成一个上升的階梯。六七月的立叶,在每一叶的节位上长出一个花蕾。此后立叶高度又出现一个逐渐下降的階梯。入秋,在高度渐降的立叶前,突然出现一片较高大的叶,这一叶称为“后盾叶”,或“后把叶”。后盾叶的出现,表示地下藕鞭伸展开始缓慢,肥大的莲藕逐渐发育形成。在后盾叶之后,还会发生一片较小、较厚的立叶,这是藕鞭当年发育的最后一片叶,称为“终止叶”。在终止叶前,就能挖掘到藕。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不同生长时期荷叶的定名曰:“嫩者,荷钱”(即钱叶),贴水者藕荷(即终止叶),出水者支荷(即立叶)”。

   23. 荷鼻

 荷鼻是叶片与叶柄交接的部位又称叶蒂。宋·苏颂(1020~1101)《图经本草》曰:“荷叶止渴杀蕈毒,今妇人多用荷叶者,叶中蒂谓之荷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蒂名荷鼻”。

   24.

  《诗经·陈风·泽陂》:“有蒲与蕳”。郑玄笺曰:“蕳当作莲,莲,芙蓉实也”。陈乔枞《韩诗遗说考》曰:“蕳本训兰,又以声近,假借为莲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谓:“蕳莲也,豈古人莲蕳通用耶”。

   25.

 即莲实。《本草纲目》:“薂,音吸”。源出于《尔雅》注。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称:“的,菂薂同义。”

   26.石莲子、莲肉

 《本草纲目》对莲实释名曰:莲实即《别录》(约汉末成书,佚名辑)所谓石莲子。李时珍又曰:莲实“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肥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宋·苏颂曰:莲实“至秋,黑而沉水者为石莲子”。

   27.水芝、水目、水花

 西晋·崔豹《古今注》谓:荷华“生水泽中”,“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唐·杜甫《夏日李公见见访》诗曰:“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宋·朱熹诗曰:“共怜玓瓅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这两首诗中的水花即荷花。水芝,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汉·闵鸿《芙蓉赋》曰:“乃有芙蓉灵草,载育中川。竦修干以凌波,建绿叶之规园。灼若夜光之在玄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乃有阳文修嫮,倾城之色”。

  28。水芙蓉、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出水芙蓉、草芙蓉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谓:“荷,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以出水芙蓉比喻纯洁美貌。南北朝时鲍照(414~466)《芙蓉赋》云:“访群芳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

   29. 玉环

 元代陶宗仪辑《说郛》《三余帖》谓曰:“莲花一名玉环”。北宋·孙光宪撰笔记《北梦琐言》谓:“元和中,苏昌远居吴中,有女郎素衣红脸,相与狎,赠以玉环,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花蕊中有物乃玉环也,折之乃绝”。

   30.嘉莲、瑞莲、并头莲、并蒂莲、一品莲、四面莲

 古代对莲开并蒂、并头或一茎多花看作吉祥预兆,称之为瑞莲或嘉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南朝《宋书符瑞志》曰:“文帝元嘉(424~435年)中,莲生建康(今南京)额檐湖,一茎两花”。《元嘉起居注》曰:“泰史二年(466年)八月,嘉莲一双骈花并实,合跗同茎,生豫章鳢湖,泰始六年(470年)双莲一蒂,生东宫玄圃池”。明·王象晋《群芳谱》曰:“一品莲,一本生三萼。四面莲,周围共四萼”。一干五花的亦见于宋代周密撰《乾淳起居注》谓:“台上同上飞来峰,看放水帘,时荷花盛开,太上指池心云,此种五花同干,近伯圭自湖州进来,前此未见也”。荷花一花有多个花心,是千瓣莲的独特性状。一蒂两花的并头莲,是偶尔出现的双胞胎现象,非品种特征,不能遗传,一旦出现,人们常作为祥瑞,成为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的预兆。

   31. 华苹

 明·方以智《通雅》:“华苹,并头莲也,《援神契》:‘王者德至也,则华苹感’。注云即“并头莲”。

   32. 玉节

 因藕白如玉,有节,故称。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引北宋·陶弼(1017~1080年)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33. 玉玲珑

 《事物异名录》引《树萱录》曰:“白苹洲白衣女子吟曰:藕隐玲珑玉,花藏飘渺容”。故藕又名玉玲珑。

   34. 玉笋

  清·朱彝尊诗《赐藕恭记》曰:“分载箯与路未赊,冰条玉笋净无瑕”。

   35. 玉臂龙

 北宋·陶谷《清异录》云:“崔远家墅在长安城南,就中褉产巨藕,贵重一时,相传为褉宝,又曰玉臂龙”。

   36. 玉藕

 《乐府诗集·子夜歌》曰:“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37. 光旁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荷“其根为藕,幽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北北部与辽宁一带)谓之光旁,光如牛角”。

   38. 雨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引《师旷占》曰:“皇帝问,吾欲占岁苦乐善恶,对曰:岁欲雨,雨草先生”。贾思勰注:“雨草,藕也”。

   39. 玲珑腕

 《事物异名录》吴梅屯诗:“千丝碧藕玲珑腕”。以藕白嫩如腕,故称。

   40. 玉蛹

 宋·苏轼《莲实》诗曰:“不是荷花窠里密,方成玉蛹未成蜂”。喻莲蓬为蜂巢,以莲子色白如玉,形似蜂蛹而名。

   41. 白玉蝉

  苏轼《莲实》诗曰:“绿玉蜂房白玉蝉,折来带露复含烟”。

   42. 湖目

 明·王志坚《表异录·莲实》:“又名湖目”。苏轼《忆江南寄纯如》诗:“湖目也堪供眼,不奴自足为生”。藕生湖中,莲子似目,故称。

   43. 风盖

  北周·庾信《赋得荷》:“秋衣行欲制,风盖渐应欹”。以风盖喻荷叶大如盖,能当风雨。

   44. 翠盖

  南北朝·梁元帝《采莲赋》:“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

   45. 荷衣

  唐·李白《赠闾丘处士》诗:“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46. 碧圆

  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芰翻紫角利,荷折碧圆倾”。以碧圆喻荷叶色与形而称。

   47.分枝荷、低光荷

 东晋·王嘉著志怪小说《拾遗记》载:“汉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在位)穿琳池,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

   48.夜舒荷、望舒荷

 《拾遗记》载:“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西园渠中,植莲大如盖。长一丈,其叶夜舒昼巻,一茎有四莲丛生,名曰夜舒荷,亦云月出则舒也,故曰望舒荷“。

   49.水宫仙子、蕖仙

 宋·张耒(1054~1114)《鸡川子·荷花》诗曰:“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宋·杨万里(1127~1206)《玉亭观荷》曰:“蕖仙初出波,照日稚犹怯。”

   50.凌波女、凌波仙子

 宋·晏几道《蝶恋花·秋莲》曰:“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宋·范成大《咏荷》诗曰:“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以荷花婷婷玉立,如美女步履轻逸,凌波而行而称。

   51. 容华

  汉·刘安《淮南子》:“海闾生屈龙,屈龙生容华”。许慎注:“容华,芙蓉草花”。

   52.溪客、净客、净友、浮友、静客

 宋·姚宽(1161年在世)撰《西溪丛语》谓:“昔张敏叔(字景修,1064年在世)有十客图,忘其名,余长兄伯声尝得三十客…….莲为溪客”。明·程氏撰《三柳轩杂识》,排花名为《五十客》谓:“花名十客,世以为雅戏,姚氏语演为三十客,又复得二十客,并著之,以寓独贤之意….称莲为净客”。明·都邛撰《三余赘笔·十友》谓:“宋·曾端伯以十花为十友,各为之词,称荷花净友”。清·汪灏《广群芳谱》引文为:“莲为净客,荷花为浮友”。

   53. 君子花

 宋·周敦颐(1017~1073)著《爱莲说》曰:“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道出莲花圣洁高雅气质,自《爱莲说》后,荷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明·叶受又为荷花作《君子传》。

   54.孰辇、梅弟、凌波仙、芬陀利、优钵罗、波头摩、芳苓

 清·陆凤藻《小知录·花卉》曰:“孰辇,莲花也”。《三余帖》称“莲花为梅弟、凌波仙”。《佛书》载:白莲曰芬陀利,青莲曰优钵罗,赤莲曰波头摩。《枚乘七发》谓:芳苓,苓古莲子。

   55. 六月春

 《类腋辑览》中称荷花为“六月春”。“六月底荷塘,花娇映红玉,艳影照清漪,一派春色”。清·顾緑《清嘉录》与徐松,张大纯《百城烟水》谓: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九十三
荷 花 赋
百花赋(一)莲花赋(43)潇散闲人
拍荷说莲刻印识成语
【散文】六月话荷
历代著名荷花赋----新浪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