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75-吴淞江童谣

 

吴淞江童谣

要开吴淞江,

除是海龙王。②

——《涌幢小品》

 

【注释】

①吴淞江——古时又叫松江、苏州河,源出太湖,流经江苏南部、上海市区入黄浦江。

②海龙王——传说中海里管水的神龙,有“四海龙王”之称。这里指负责疏浚吴淞江工程的三个官吏海瑞、龙宗武、黄成乐三人。《二申野录》“除是海龙王”作“须是海龙王”。


 



【赏析】

这是一首歌颂清官政绩的童谣。

明代水患严重,吴淞江只是其中之一。据《明史·河渠志》记载:“吴淞江袤二百余里,广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海,前代常疏之,然当潮汐之冲,旋疏旋塞。”当建文、永乐年间,夏原吉奉命疏浚时,情况已很严重:“自吴江长桥抵下界浦,百二十余里水流虽通,实多窄浅,从浦抵上海南沧浦口百三十余里,潮汐淤塞,已成平陆,滟沙游泥,难以施工。”夏原吉费了很大的劲,也未能根治。过了九十多年,弘治七年(1494)徐贯负责修治时,已是“港浦愈塞”。可见这项工程的不易。

童谣正是抓住吴淞江疏浚的艰难入笔,来歌颂为民兴利的清官的业绩。“要开吴淞江,除是海龙王”,字面意思是极写其难:这样的工程除了传说中的四海龙王是无法胜任的。但隐含的意思则是褒奖人间的“海龙王”——负责修治吴淞江的海瑞、龙宗武和黄成乐。吴方言中“黄”、“王”读音都是“王”,所以童谣使二者巧妙地统一在一起了。把这三个人间的官吏与传说中的海龙王相提并论,可见推崇的程度。

据《明史·河渠志》记载,海瑞疏浚吴淞江时,工程是极为浩大的:隆庆三年(1569),开始动工,动用役夫一百六十四万多人,“疏吴淞江下流上海淤地万四千丈有奇,江面旧三十丈,增开十五丈,自黄渡至宋家桥长八十里”,又“开白茆,计濬五千余丈”,还挑通了昆山夏驾口、吴江长桥、长洲宝带桥、吴县胥口等入吴淞江的河口。这种工程能在短期内完工,的确是可歌颂的。但是,童谣把海瑞等人美化得过了头,绝对化,却不免有肉麻之感,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因为,事实上,疏浚吴淞江的,在海瑞之前有,海瑞之后,也大有人在。如万历六年(1578),巡按御史林应训就提出,自海瑞之后,吴淞江“自艾祁至昆山慢水港六十余里”俱涨滩,“急宜开浚,计浅九千五百余丈,阔二十丈”。他的计划也得到批准。万历八年,许应逵作为新任命的苏淞水利副使,“浚吴淞八十余里,筑塘九十余处,开新河百二十三道,浚内河百三十九道,筑上海李家洪、老鸦嘴海岸十八里”。可见,开吴淞江的并不只是“海龙王”三个人。当然,人民歌颂为他们做过好事的清官说些过头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歌谣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却不值得提倡。


【今译】

若要疏浚吴淞江,只能依靠海、龙、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第一清官,师从何人?(上)
清官之死:海瑞的清廉为何救不了明朝(四)
没有海瑞,就没有大上海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为何妻妾成群?真相又是如何?
18明朝-人物-海瑞
海瑞的另一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