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77-熹宗时童谣

天下兵起,

遍地皆烟。

——《绥寇纪略》

 

【注释】

①熹宗——明王朝末期的皇帝,名朱由校,1621~1627年在位,死时23岁。


 



【赏析】

明王朝自世宗之后,就日益走了下坡路,到明神宗时,纲纪废弛,君臣隔膜,奸党横行,吏治腐败。《明史》作者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神宗之后,有过上台一个月即死去的短命皇帝光宗,继位的熹宗是光宗的长子,史书上说他由于“庸懦”,造成“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简直可以说是腐败到了极点,临近崩溃的边沿。

“天下兵起,遍地皆烟”这首童谣实际上就是熹宗时阶级斗争形势的一种高度概括。它说明当时明朝统治的土地上,到处是战火烽烟,兵戎不息。一个“天下”,一个“遍地”,极写其普遍和规模之大。熹宗在位的七年中,“兵起”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益崛起的清兵气势汹汹的层层推进;二是沿海的“海贼”、“倭寇”的骚扰和破坏;三是各地的农民起义;四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五是明王朝内部军队的哗变、地方政府的反叛。其中对明王朝威胁最大的是清兵和农民起义运动。从天启元年,清军攻取沈阳、辽阳等开始,清军对明王朝的进攻就愈演愈烈,使明王朝损兵折将,穷于应付。天启七年(1627),澄城县王二领导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接着府谷的王嘉胤,汉南的王大梁,安塞的高迎祥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到处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反抗的狼烟。因此,这首童谣虽只有短短的两句八个字,却颇为传神地描绘出了熹宗时明王朝坐在火山口的岌岌可危局面。

过去有人把这首富有战斗性的童谣按照“五行志派”的观点作了另外的解释。他们说:齐武帝时魏地流行过“赤火南流丧南国”的童谣,而今,有一个僧人从北方带来一种特别的红火,能治疗疾病,被人们称之为“圣火”,它有点像当时的烟草。后来,福建也得到这种“圣火”,称之为“烟酒”,据说可以治疗寒疾云云,而这就是“天下兵起,遍地皆烟”的含义。显然这是一种完全不着边际的“解释”,但仍附之于此,聊作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大明王朝1620,大明王朝已经是落日余晖,倾覆只是时间问题了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为何非但拯救不了明朝,而且还自缢殉国?
明朝皇帝简介下
极简历史系列——明朝万历年“争国本”事件及其引发的“明末三大案”
影响世界的显赫家族:朱氏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