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78-李岩使小儿歌

李岩使小儿歌①

朝求升,暮求合,②

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③

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季北略》

 

【注释】

①李岩——原名李信(?~1644年),杞县举人。后被官府所迫,与牛金星一起,投奔李自成起义军,为起义军出谋划策,立下大功,1644年,为牛金星所谗,被杀害。

②升、合——我国古代计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③闯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高迎祥死后,于1636

年继称闯王。


 



【赏析】

这是一首载明由大人创作而让儿童传唱的童谣。

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揭竿起义,先为高迎祥的部下,高迎祥牺牲后,他继任闯王称号,与明统治集团斗争,几经挫折。后来,在李岩等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调整了政策,首先是改变杀人过多的做法,采取了“托仁义,收民心”等各种措施。如提出:“大兵到处,开门纳降者,秋毫无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处人民者,即行斩首;一应钱粮,比原额只征一半。”这些,对“收天下心”有很大作用。其次,又散发财粮赈济饥民,使老百姓感激不尽,都称道:“李公子活我”。在这种情况下,李岩又利用制造童谣,大造舆论。这首“朝求升”便是他造的童谣之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描写了穷苦老百姓的艰难处境。明末,内外战争连年不断,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统治阶级还要横征暴敛,诛求不,使老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如陷水火。童谣从众多的贫苦百姓中特别提出“贫汉”难以活命的事实,从而突出了百姓生活艰难的严重。试想,连身强力壮的“汉子”都难以存活,要靠早晚乞讨告贷度日,那么,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妇女老小将是一种什么处境呢?据《明史·五行志》记载,从洪武二年到崇祯十四年,所谓“年饥”就达一百多次,如明末“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二年,山西、陕西饥;五年,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六年,陕西、山西大饥……;七年,京师饥,……太原大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卢氏、嵩、伊阳三县尤甚;十三年,北畿、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浙江、三吴皆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十四年,南畿饥,金坛民于延庆寺近山见人云:此地深入尺余,其土可食。如言取之,淘磨为粉粥而食,取者日众……食之多腹痛陨坠,卒枕藉以死。是岁畿南山东洊饥,德州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矣。”这一幅幅怵目惊心的“年饥图”正是“近来贫汉难存活”的最好注脚。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童谣一转而指出:“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犹如在无边黑暗里,指出一条无限光明的路来:只要早一点站到闯王这边来,不仅汉子,就是老的小的都可以过好日子,不仅是“存活”而已,还可以“欢悦”,又不仅是笼统含胡的许愿,而是斩钉截铁般地“包管”下来,好像一次三级跳,让人一下子提高许多,这煽动力当然是很大的。据记载,李岩“使儿童歌以相煽,从自成者日众”,可见效果很好。

关于李自成时还流传一些童谣,如“迎闯王,不纳粮”,“吃他粮,着他裳,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等等,这些,也许都是李岩创作的。它们对于鼓动贫苦农民参加起义军,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口号从一开始就带有致命的弱点:它们不切实际地许诺过多,而缺少正确的革命目的教育;只注意宣传革命的好处,而忽视了革命进程中的困难。结果,人们都抱着过快活日子的思想参加起义军,不事生产,开始还可以靠分配富人的积蓄生活,长久下去,便难以为继,终于要出现重新“难存活”的局面。这种宣传上的片面性,也是应该看到的。

 

【今译】

早上讨一升,晚上借一合,近来穷人命难活。早点开门迎闯王,包管你一家大小都欢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闯王李自成麾下十大悍将
此人是第一代闯王,走子午谷却被活捉,被崇祯凌迟1560刀
后来居上——明末六大枭雄
闯王进京
沉重的历史 | 揭开李自成真实的面目
诸葛亮为何未采纳子午谷奇袭?闯王高迎祥用五万条性命,给出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