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原创34号:从民间丧葬习俗看传统孝道文化

从民间丧葬习俗

看传统孝道文化

作者/刘月 刘

我常看见都市郊区里办丧事,在两栋楼之间搭上一个盖布棚子,一副挽联、一张桌子、一张黑白照片、一个香炉。桌前跪着孝子,向着前来凭吊的亲朋,亲朋上香叩头,孝子叩礼答谢。之后是去殡仪馆开追思会,然后是中国人无论什么活动都不会缺少的传统——宴席待客。整个过程简单有效,却总让我觉得稍有缺憾。

让人不由得想起老家的丧事。我父母亲的老家都在乡下,我的童年除了学校生活基本是在农村度过的,见了不少农村的丧事。那里死去的人都是土葬。我想咱们老祖宗想回归自然的最初想法,应该是挑一处风光优美的地方掩埋尸骨,再堆上一个土丘,垒上几块石头以示标识和纪念。直到后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殷实以后,很多人觉着草率地埋葬自己的亲人似乎不太合适,慢慢开始讲究起来,把逝者衣着光鲜地入殓在考究的棺椁中风光大葬。棺材渐渐普及到了每家每户,乃至到了现在,如果是裹着草席下葬,那定是死者不安,活人不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关于下葬的礼仪、习俗便应运而生。

做寿材。不仅继承了活人对安身立命的守望,而且避免死后免遭风蚀雨淋的忌讳与担忧。老家的人一过五十就会提前为自己“备料”,也就是选购上好的柏木,请木匠来做寿材。寿材的选料有大四块、八块、十六块、十八块、二十块、二十二块之说。也就是根据木头直径大小,计算上盖、下底以及两块边墙的构成既定尺寸的木料根数。棺材的底板一般长为七尺四寸,棺盖长七尺八寸,木料与木料之间用卯榫相连,一边拉成凸起榫头,另一边则要凿成凹下的卯眼槽子,卯榫镶嵌要非常合缝,以盛水不漏为标准。木料认大小头来做,大头对大头,小头对小头,这样镶起来后的寿材,自然成就一头高大,一头矮小。大头放头,小头放脚,顺其自然。做好后会给棺材披上红被单、放炮、请客。然后择吉日再行“染料”。乡下人一般用“土漆”,就是六月三伏天从漆树上收割来的漆树脂。从树干下刀处流出来的树脂开始呈乳白色,尔后一经空气氧化即成褐色,乌黑光亮,据说防水耐沤,与棺木齐寿,棺材板子啥时不烂,土漆就不会脱落。土漆一般要刷三遍,富裕人家则要刷六遍或九遍。土漆粘稠,通常刷一遍需要三两天才能挥发干燥,有的暴死之人因为急用,就不会那么讲究,只好用洋漆稀释,刷后即干即用。还有的病危之人,据说通过做寿材来冲喜转危为安,长命百岁。问长辈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

发讣告。家里若有长辈过世,子孙就要准备“过事”。首先要做的是亲自上门请村中德高望重或经常主持丧事的人来压阵当客头,也就是主持大局,安排具体办丧事的程序与杂务。顺便去请邻居们来帮忙。见到要请的人,按常规“孝子”都要行叩拜大礼,人常说的孝子矮三辈儿,就是这个道理。不论请来帮忙的是叔伯长上或者侄孙晚辈,都要下跪,以示有孝在身,诚心恳请的意思。然后通知亲朋好友一一发讣告,俗称“送信”。送信也有专门的讲究。送信的主要对象是母亲的娘家和祖母的娘家人。这个信是要孝子们亲自去的,别人不能代劳。去送信时,要给接信的长辈带上适当礼物,一般是四样食品。见到长者,将白布裁成的孝巾搭在肩上,行叩拜之礼,接信的人即可明白孝子送信的目的,就会扶起孝子一边询问死者病因,一边安慰孝子节哀。依照古法,孝子需要三请娘亲。路途较远的可以返身行大礼三次,以示对娘亲的敬重;路途较近的则由孝子们兄弟几个分头去请。除第一次去送信时带上礼物外,其它两次可以不带礼物。现在通信条件好了,都只是用电话通知,省去很多繁缛礼节。孝子各人的媳妇娘家,都是各人负责通知,逝者侄孙、侄女辈的讣告,则由侄孙、侄女们自己负责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送信”。或者亲临,或者捎信,或者打电话,原则上是不漏一户。接到讣告的人都懂得“死者为大”的道理,会主动放下手中活计,前去奔丧。

设灵堂。农村一般的房子都会有堂屋、院坝,棺材一般就放在正房的大厅里,在棺材前置一张大桌子做香案,案子上放着一个彩纸扎成的大“灵屋子”,灵屋子两侧放置纸扎的金童玉女,点燃两根寸许粗的蜡烛,正中间放上亡故者的黑白照片,照片前放着蒸好的三个大馍,即一副斋巴子,上面插有鸟兽鱼虫模样的小馍。最前面摆放香炉,有香炉自然是好,没有香炉的一般会用量具升子盛些许小麦,供前来祭拜的宾客们插香之用。桌子下面还放着一盏桐油灯,叫做“天灯”,从人逝去的那一刻找来点上,一直到抬灵出门才能吹灭。桌前放置一个烧火纸的大瓦盆,瓦盆是要在亡灵起脚前,由孝子顶起,然后摔破的,斋巴子是可以在出灵后由孝子分食的。灵堂设置好,放一挂鞭炮即算“起事”了。

挖金井。起事的当天,由村里儿女双全的几个成年男人承担,金井的位置平常是在祖坟内选定,原则是依照辈分排列,有的老人在世时就会按照规矩明确下来,这样比较简单。如果祖坟内没有了位置,就比较麻烦一些。新选定的墓地一般都是逝者中意的地方。大多数人家要请风水先生下罗盘,参照孝子五音八卦来选取向山。正前方必须相对不尖不锐的山包,墓穴最好是选在土厚的凹地或缓坡地,一则地气充足,二则挖井容易。墓穴两边左右山梁相对,前无陡坎山崖,后无来水洪沟,也就是地势平稳不易垮塌,不易遭洪水冲蚀为好。据说阴宅和阳宅一样重要,可以影响子孙的繁衍兴衰。在挖井作业时要绝对保持安静,不能开口说话,缘由是不能把挖井人的声音留在金井里,和亡灵一起掩埋。

散孝布。说到孝巾,这是在起事前就必须由孝子准备齐整的。把整捆的白布撕成一尺宽三尺长一条。亲戚来宾们在灵前祭奠时,即可领取孝巾。散孝的范围一般是控制在祖太爷爷以下侄孙,或者在爷爷辈以下直系侄孙晚辈。当然,逝者在世时认的干儿子、干女儿的子孙也算,来者男女有份,不漏一户一人。逝者没有下葬前,孝巾缠在头顶一圈外,其余长度披在身后。逝者下葬后,即可挽起全部缠在头顶,直到离开丧主家才能收起纳入囊中。孝子们则是伏三过后才能收起。孝巾收起前串门时,除了在孝子兄弟家中不用卸下,但凡去邻居家里则要摘下孝巾,搭在肩上,不可戴在头上胡乱串门。收起后的孝巾,在伏三、伏七、百日、周年、三年等祭日还要佩戴,直至三周年祭奠结束,方可除去。这也就是往往把三周年祭祀称着“换孝”的由来。

入殓。讣告发出的同时,就开始置办“过事”用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在接下来都会提到。先是为去世的擦洗身子、剃须理发,这个一般由同门中的长者负责,男女分工有别。男性逝者自然由男人们操持,女性逝者则由女性长者操作。把逝者擦洗干净后即可穿衣。逝者的寿衣大多是提前若干年就准备好的。一般是布料由孝子准备,孝女负责手工缝制。讲究穿靴戴帽,下三层,上六层。帽子是古代流行的成年男子出行时的绣花礼帽,靴子是里子夹棉的,只是用七点墨迹代替麻丝细绳纳底,靴头有绣花图案。寿衣穿着都有讲究,最里面一层生丝衬衣,然后套上棉衣、棉裤,男的再穿一件长衫,女的则穿一件套裙。平常人家一般穿三层衣物即可,富裕人家则加到五层、七层。原则上的讲究是“穿单不穿双”,根据孝子家底而定。

衣着完整后,即可入殓。逝者入殓后脑下垫一块火纸(纸钱),头戴小礼帽,脚蹬绣花靴。手挽面粉做的一串念珠当干粮,胸前还要置一块煎饼馍,那是去西方远行路上喂狗的食品,也算是通融山匪路霸的备品。身下的褥子长七尺六寸,因为从脚下折回来要盖住靴子。身上的盖被较小,内装一斤棉花即可。宽约两尺,长三尺二寸,放置齐胸以下。盖被上面放上几把棉花籽和麻丝,在关殓前任由亲人们取出棉花籽和麻丝,封棺后用麻丝把棉花籽绑在头上孝巾里,算是“披麻戴孝”之意。我想真正意义上的“披麻戴孝”,应该是要穿白色麻布长衫的,大多数贫苦人家置办不起很多的麻布长衫,才简化到此。

奠酒。奠酒是丧事中很常用的一种礼仪。首先是来宾奠酒,这是几次奠酒中涉及范围最广、对象最多的一次。本着“死者为大”的理念,凡是奔丧来的宾客,无论辈分高低,都要先到亡灵前奠酒。宾客们来供桌上取下三支熏香,在蜡烛火焰里点燃,尔后在灵位前站定,一般同路来人可数人一起,依辈分、年龄大小自左向右排开,人多时可以顺序排列到第二、第三排,由供桌旁伺祭者斟满三个酒杯,每奠一杯酒,附之跪拜一次,磕头两次,三拜酒奠完,孝子早已跪在供桌右侧,行回拜之礼,回礼是两拜四叩。这是第一次奠酒。第二次奠酒则是在封棺以后,先是孝子贤孙子侄,然后是外甥门婿依次进行,一般朋客则可免去奠酒礼仪。第三次奠酒是在逝者下葬时的墓穴前,这一次奠酒的对象仅限于戴孝的晚辈。奠完酒之后即可掩埋墓穴。

全席。全席是女性逝者在入殓后、封棺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总管客头召集,孝子家门中能说会道的年长者主持。一般是在中席位置摆好餐具,端上瓜果菜肴和酒水。娘亲来的人多时,可以是推选代表,来的人少时全部入席就位。虽是酒席宴会,但上菜敬酒大都是走过场,实质上是一个娘亲与孝子的正式会面与座谈。孝子在执事客头的引导下跪在席前,详细回报母亲得病起因,救治过程以及病情结论,聆听娘亲长者的质询。一般情况下,孝子日常尽孝,老娘生病后又侍奉得力,娘亲的长辈只是象征性的问询,然后是安抚一番即可过关。假如孝子兄弟多人,娘亲就会一一点评,表扬孝顺的,贬斥忤逆不孝的。被贬斥者如果聪明乖巧,就会唯唯诺诺,接受批评指责,也就过去了。有的不明智,对娘亲的不满一味狡辩和解释,惹得娘亲们生气,罚他长跪灵前,在出灵前不得起身。直到有人出面代为求情,孝子认错娘亲气消了才能起来。这也算民间惩戒不孝子最直接、最严厉的一种方式。受此惩罚的人,不孝的恶名很快就会传遍十里八乡。由此,平日里老人一旦生病,家门中长者在探望时就会留下有分量的话:“好好照看你妈,免得将来娘亲面前不好交代!”

封棺。封棺一般在夜里亥时举行,打开棺盖,让后人瞻仰逝者最后遗容而举行的道别仪式。在客头的主持下,孝子贤孙,外甥门婿,侄孙晚辈依次走进灵堂,从棺材大头一边进来站到棺前瞻仰遗容,顺手在逝者身上抓几粒棉籽和几根麻丝,塞于孝巾内从小头一边出去,站在供桌前等候封棺后的奠酒仪式。伺立在旁的执事们只等瞻仰人群过尽,客头总管一声令下,即刻盖上棺盖,钉上护棺钉,算是逝者与亲人们彻底决别了。

流水席。关殓前帮忙的执事和主人一般是吃“大家饭”,即四菜一汤的馍馍或米饭、面条。关敛后即开流水席用正餐。这一晚的流水席顺序是,先待执事,尔后待客。因为执事吃过后要温酒烧茶、端送酒菜,清洗餐具,分工沾手搞服务。然后是客人,客人吃过后路途近点的即可回家安寝,所谓的客走主人安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是主人近亲坐席,因为主人近亲都是要守夜的,吃晚点没啥。流水席的讲究是一排五桌或者七桌、九桌,只设单数,中间的席位留给娘亲一方贵客,长辈居首,晚辈作陪。两边其它席位,依然要有首座和陪坐之分,年长者居中,年少晚辈作陪。饭桌摆放一般是席首设在主家大门一侧,饭桌的木理条纹只能对着陪客位子。菜肴的摆放也有讲究,凉菜讲究上青下白,即青色的菜肴如菠菜、芹菜之类所谓细菜放在上席口,豆芽、莲菜放在下席口,热菜则是肉食佳肴放在上席口,素色杂菜放在下席口。斟酒、敬酒、吃菜一般都要先从上席口发话开始,规矩不可逾越。热菜上来酒过三巡后,孝子们要在客头的引领下,手持香烛,施行“祝席礼”。简单的祝席就是客头领着孝子们面对首席下跪三拜九叩,然后,近前敬酒;假如首席长者执意“挡了”,则本桌敬酒可免;有的敬酒是首席代饮两杯或者四杯也可作罢。假如首席接纳敬酒,孝子们则要先首(上)席,次下席(上席对口),然后侧席,依次统一标准,斟满酒杯,待客人饮尽才算过了。祝席时,客头有一套诙谐押韵的行话,说辞怎样是表现客头水平的重要标尺。能说会道的客头,一遍祝席礼行毕,可持续一两个小时不重复。祝席时客头说一段,吹唢呐的就要吹奏一段、锣鼓手也要敲打一阵,既休闲又热闹,也算是“过事”的一个小高潮。

闹夜。一般的家庭过丧事,都要请吹鼓手和锣鼓唢呐班子闹夜。一是作为讣告亲朋四邻的信号,宣布丧事开张,请大家放下家中杂事前来帮忙;二是增加丧事气氛,吹鼓手吹奏的都是哀伤的曲子,鼓乐班子弹唱的也是传统的哀乐孝歌儿,以示哀悼亡灵,告慰亲朋;三是收礼拜谢,开席待客,以示敬意;四是循规蹈矩办丧事,每个进程节奏,提醒催促执事跑堂的不可懈怠;五是夜间排遣沉寂和压抑,助兴提神,凝聚人气。

宾客来了只要燃放鞭炮,或者由客头呼喊一声:“客来了!”吹鼓手就会第一时间吹奏起来,孝子们至少其中一个,就赶紧上前叩头迎客。一般的亲朋只是来帮忙或者送礼的,礼物登记完成吹鼓手即可歇息。大凡直系亲戚,也就是要散孝的,则必须要前去供桌前上香奠酒,叩拜礼毕吹鼓手才能歇息。

起事这一晚上,灵堂不能缺人守灵,亲朋好友要一直守到天亮为止。流水席吃毕,女婿、外甥一边轮流打印纸钱,包包袱,一边用小额纸币激励吹鼓手们唱民歌小调进行“闹夜”。闹夜的民歌采用对答式固定曲调,换词不换调。先是歌颂逝者生前恩德,赞扬孝子门风,尔后,拓展到前朝历史演绎小故事,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关张桃园结义”等等,一般地都是围绕二十四孝开讲,有些说唱艺人连闹三五天,唱词内容不重复。孝子贤孙们围绕灵堂守灵,执事们无事可做,则可以摆牌局玩棋牌,通宵达旦,尽兴消遣。

包袱。包包袱是女婿外甥的活儿。包包袱的火纸都是要用钱凿打印过的。打印火纸时,要点燃三支香火插在一边,底下垫上木板,击打钱凿也只能用木质短棍,切记不能用铁锤击打。每百张一沓,横六竖四,不能乱印,更不能让印子重叠。每个包袱用一百张火纸折三折压平,然后外用一张粗糙皮纸对折卷起,折缝口处写一个“封”字,左侧署上孝子名讳,右侧写上公元年月日,代替邮戳。给逝者的包袱在背面要写上xxx父亲(母亲)老大人收,一般为三十六、四十八、五十二个,另外包上四、六、八个包袱,写明“力士”字样,算是阴间给送冥钱者的小费,否则怕路途上耽误,不能按期送达。这些包袱都要在下葬时,与“灵屋子”和金童玉女等一应纸扎一起焚烧在金井前。

出灵。闹夜的第二天临晨,天一亮就开执事席,因为执事吃过了要干重活。在执事用餐时,主人按照礼节由客头引导,逐个席面敬酒。当然,也是手执香火、跪拜磕头。跪拜的意思是拜托大家多出力,多包涵。多数执事席由上席的长者代为回绝,就免了敬酒礼节。然后主要是分发福利,一般的是一双草鞋或者胶鞋,一条擦汗的毛巾,一盒香烟比前一晚的执事烟较贵一点,以示郑重和敬意。

执事席完毕即可出殡。首先由两个力气较大的年轻人把棺材从大厅里抬出来,放到院坝里的木凳上,用绳索捆绑抬杠。捆绑结实后由客头分派人手,八人一班,路途较远的一般配备三班人马,墓穴较近的两班人马接替即可。八人占手上肩就绪,然后客头大喊一声“起灵”,打碎“孝盆、敬碗”,燃放鞭炮,抬起逝者准备发丧。有些地方讲究“九步三回头”,执事们抬着亡灵在孝子的引导下,走三步转一圈,再走三步转一圈,最后再走三步转一圈。假如行道狭窄,就视转场而定,总之是在到达墓穴前,转圈三次即可。孝子手捧灵牌或者遗像,在前引路,随后一名长者不断撒着冥钱意在买路通行,亲朋好友们手执花圈挽联紧随其后。每遇人家门前,有专人燃放鞭炮,表达扰民的歉意。主人则也要放鞭炮表示为逝者送行。

下葬。等到了早就挖好的“金井”,将棺材用绳子慢慢吊放进去,做道场的主持人念着说辞,所有亲朋好友跪拜在金井前行大礼,当第一铲土洒下时,主持人将“五谷斗”里的麦子粒、硬币、米粒、五谷杂粮一起洒向孝子们,让孝子们抢,边喊着“抢福气咯!”等到孝子们手捧泥土,撒向金井后,其余人才一起动手埋葬逝者。而后回归主家依次吃完流水席,客人们就可与孝子们道别。执事们则要负责修葺完逝者的坟台子,并协助主家拆下大棚上苫的竹席、塑料布,木杆支架、绳索、电线等,帮忙送还借用邻居的餐桌炊具,尔后才能散去。

道劳。出灵的次日起,孝子们就要收拾礼品红包,前去为丧事出力最关键的几个人家面谢。礼物以烟、酒、糖、茶、小麦或大米为主,配齐四样包在一起。每个红包则大小不等,最少五十,最多二三百不限。第一要谢客头总管,第二要谢厨坊大小掌厨,第三要谢喜坊吹鼓手,第四要谢礼坊主薄,其余茶坊、酒坊以下执事,则可不带礼物、红包,见面跪拜行礼客套寒暄一下,也可在伏七过后,另备酒席款待大家,以示感激之情。

而今,城镇周边慢慢取消土葬,改为火葬,很多老人心怀遗憾,民政部门为此成立了“殡葬执法大队”,来专门督查火葬的推广以及丧葬习俗改革。我想用不了多久,流传数千年的土葬习俗慢慢会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但,流传于秦巴山区农村的土葬习俗,所折射的传统孝道文化,不可以从此失去传承……

 作者简介:刘月,陕西咸阳市秦都区教研室;刘,曾在旬阳县民政局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咸阳坡刘村民俗丧葬篇
会宁寺寨丧葬礼仪习俗(连载3) || 苏统雨
古罗子国平江传统丧事==礼堂行礼礼生歌章选录
丧事奠酒之三揖九叩
百分之九十的农村人都不知道的最全的葬礼习俗
农村祭祀实用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