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 豫记


一位美国考古化学家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古酒残渍,并成功破解出了酿制配方。这个发现不但令中国成为全球最早酿酒的国家,更将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关于中国酒的起源与演进,你所知的不一定正确。

初白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河南9000年古酒遭美国人抢先复制

漯河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在地图上并不起眼,但在中国考古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在贾湖村发现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并在1980年之后展开了8次大型考古发掘。


贾湖遗址因出土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等一系列重要文物,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但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中国人首创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16个古代陶器碎片中,意外发现了一些含有酒精的液体残渍,但当时并没有人说清楚这些液体的作用和来历,成为横亘在专家们心中一个未解的谜团。

直到1999年,主持贾湖遗址发掘的中国科技大学考古系教授张居中再次对这些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邀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帕特里克·麦克戈文等国内外专家来到河南,参与贾湖遗址发掘。


麦克戈文是一位考古化学家,他用化学溶剂针对这些陶器碎片曾经吸收的物质进行分析,化验出了蜜糖、山楂和葡萄制成的蜂蜡及大米等成份,与现代米酒和葡萄酒的成分非常相似,说明在距今9000前贾湖城古人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2004年12月,张居中和麦克戈文以《史前中国的发酵饮料》(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为题,在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公开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这是由中国人首创的世界最古老的酒饮料。

这个发现,令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最早酿酒的国家,更将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

2005年,麦克戈文将河南贾湖遗址的古酒配方出让给了美国特拉华州“角鲨头”酒厂,这家酒厂仿制出一种口味独特的新款啤酒,将其命名为“贾湖城”。按照美国的酿酒法律,“角鲨头”在生产“贾湖城”时必须加入大麦芽,他们只好在发酵时抽掉大麦芽的味道以确保原汁原味。


2007年7月,酒精纯度为8%,每瓶售价12美元的“贾湖城”啤酒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美国人对9000年前的中国酒味道评价是,“首先尝到的是发自蜜糖的甜甜味道,然后辣味会忽然弹出来,接下来便是葡萄味。”

源自中国的古酒遗产未能在本土发扬光大,却漂洋过海落到了美国人手中,让中国专家对这一“中国文化遗产流失”典型案例痛心疾首。

去年四月,在北京召开的“贾湖城9000年古酒学术研讨会”向媒体披露,中国白酒的专家学者花费大量时间破解了贾湖城9000年古酒的酿造“密码”,历时多年学术探索的贾湖文化古酒终于得以“复原”,现代人也可以有幸品尝到9000年前古酒的“味道”了。


但这好像又没有贾湖出土地什么事儿,早在2007年贾湖城在美国上市时,舞阳当地曾一度有和“角鲨头”酒厂合作的打算,但最终没有下文,当地酒厂只好又生产了叫贾湖的白酒。

中国人最早喝的是低度发酵酒

贾湖古酒的发现,把中国的酒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7000年,远远早于我们认知中“杜康酿酒”的年限。

河南被称为酒祖的故乡,但大多数人只知道酒祖杜康,但忽视了另一个叫仪狄的酒祖。

曹操同志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后世广为流传,让杜康坐实了“酒祖”的位置。人们知道,夏朝的第五任君主杜康流亡洛阳,受藏在树洞内的剩饭变成的香气扑鼻的汁水启发,掌握了自然发酵的原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酿酒工艺。


但中国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将仪狄也奉为中国制酒之始祖,仪狄也是河南人,他是比杜康更早的夏禹时期的一名官员。

如果这俩人硬要争一个高下的话,只能说:仪狄做的是米酒,杜康的是黄酒。熟知中国酿酒史的人,大多听过这样一句话“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秫,是高梁;也就是说,杜康发明的酒,是自然发酵的高粱酒。“酒醪”就是“醪糟”,憋给我说你在超市没见过。


好吧,还是怕你没见过,醪糟就是米酒

不管是黄酒还是米酒,它们都只是酒的最初形态。酿造时间都短,没什么技术含量,度数很低,也并不纯净。(请自动脑补喝米酒的状态)所以,古人约酒经常说“吃酒去”。

但这种低度数、甘甜口的酒风靡了几千年,直到唐宋尚且如此。虽然汉代人已经掌握了酒曲的使用方法,但发酵出来的酒依然略惊悚:要么是乳白色(可以参见西安的稠酒),要么是绿色;高级一点的是琥珀色,还是好吓人……

酒之所以会变绿,是因为微生物控制不好,缺少杀菌的成分。于是,人们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在酒中加入石灰,至于口感嘛,呵呵哒。


一个叫李白的“公知”,动辄就是“三百杯”和“斗酒诗百篇”。以唐太宗贞观时期为例,一斗差不多等于现在的12斤,面对12斤绿油油、可能加了石灰的酒,老李是在勇气可嘉,而且,膀胱容量惊人。

不过,能喝酒的唐人也成功改造了酒,他们采用一种叫做“糟床”的木制器械进行压榨,过滤掉酒糟。托唐人的福,宋人终于不用混着酒糟喝酒了。 

白酒的酿造技术到元代才出现

我们现在怼的白酒,学名叫“蒸馏酒”;蒸馏这种技术直到元朝才出现。在这之前,人们喝的都是“发酵酒”,严格来说,只是算是“含酒精饮料”。通俗来讲,发酵与蒸馏的区别在于,酒的度数是10度还是40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一句话:“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目前的出土文物,也能和李时珍的记载相互印证:蒸馏酒起源于元代。

蒸出来的酒,最初元人称之为“阿剌吉酒”,词源是阿拉伯语“Araq”,有“出汗、烧酒”的意思。

可别小看了蒸馏,唐宋人把发酵酒的工艺做到极致,酒的度数也没超过10度,因为酵母菌在高浓度的酒精里无法继续发酵。元人获得了蒸馏技术,把液体中最容易挥发的酒精蒸出来,这样一来,酒的度数一路飙升,最高可达到40多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直到清朝中叶,占领酒市场的仍然是发酵出来的黄酒。在上流社会看来,只有下层人寻求刺激的时候才喝高度的白酒。想来也是,即使是低甜度的黄酒,也不会像白酒一样辣嗓子,老少皆宜,可以当做日常佐餐的饮料。

白酒的逆袭,还要多亏了清朝时黄河连年的水患。黄河治理需要大量高粱秆“束水冲沙”,这样一来,黄河中下游广植高粱。种了这么多,吃吧,实在不好吃;不吃吧,扔了可惜。而且,高粱蒸馏出的酒比其他粮食都要好,度数也更高。


而且,黄河中下游连年水患,便宜的白酒销量自然盖过了价高的黄酒。尤其是到了清末,全国起义不断,小米和糯米的产粮大减,黄酒运输的路线也时常受阻。白酒终于完成了逆袭,在清末达到了产量上的高峰。

河南人还能不能尝到古酒味道?

在河南发现的9000年古酒被美国人提前山寨了,河南人还能不能尝到古酒的味道,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白酒统治了河南大部分地区,人们已经渐渐遗忘了传统发酵酒的味道。幸好,在南阳民间,依然保留着制黄酒的手艺,饮黄酒的风气,黄酒礼俗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河南南阳,邓州、镇平、内乡、西峡等地,一直传承着的小米黄酒酿造技艺,这是传统发酵酒留存至今的一笔文化遗产。南阳人把它视为“老娘酒”,每一个母亲坐月子时必喝的补品,适合和最亲的人一起畅饮的中国酒。


上个春节,豫记曾经推出过一款产自南阳邓州,完全用传统手工工艺发酵而成的“豫小米”小米黄酒,这款没有任何添加,用四种不同的曲种纯粹发酵澄清而成,丰富的焦糖和小米原香口感别有韵味。

一种文化的力量,历经千年,尚存一杯酒中。好好喝上一杯,然后,耐心的等待这个世界变好。

中秋来临之前,豫记为长期关注我们的亲人准备了一款“月满归宁”的礼盒套装,里面就包含了这款小米黄酒和我们精心挑选的老式酥皮月饼。

黄酒酒精度数十三度,纯谷物手工酿造,温和滋补,微醺而不烂醉,老少皆宜,适合阖家共饮;月饼选取传统食材,摒弃过度包装,采用传承百年的工艺,奉上经典味道。

这个中秋,赏满月,品名点,酌古酒,团圆归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酒 白酒古代谁,白酒和黄酒那个历史时间长
白酒是发酵酒吗?黄酒、葡萄酒是不是蒸馏酒?
酒的断想
中国白酒的起源、发展及历代名酒(简记)| 酒文化与酒
酒的度数
米酒、黄酒、白酒……历史出场顺序你真的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