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93页)
宗 曰∶麂,獐属而小于獐。其口两边有长牙,好斗。其皮为第一,无出其右者,但皮
多牙伤痕。其声如击破钹。四方皆有,山深处颇多。
时珍曰∶麂居大山中,似獐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脚,脚矮而力劲,善跳越。其行
草莽,但循一径。皮极细腻,靴、袜珍之。或云亦好食蛇。宋书《符瑞志》有银麂,白色;
今施州山中出一种红麂,红色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五痔病。炸熟,以姜、醋进之,大有效(藏器)。
\x头骨\x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烧灰饮服,治飞尸(藏器)。
\x皮\x
【主治】作靴、袜,除湿气脚痹(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獐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 (音君,亦作KT )。
时珍曰∶猎人舞采,则獐、麋注视。獐喜文章,故字从章。陆氏曰∶獐性惊 ,
故谓之獐。又善聚散,故又名 。 ,圆仓也。《尔雅》云∶ ,牡曰 (音语),牝曰 (音
栗),其子曰 (音助)。大者曰 (音
【集解】颂曰∶獐,今陂泽浅草中多有之。其类甚多, 乃总名也。有有牙者,有无牙
者,其牙不能噬啮。
时珍曰∶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泽。似鹿而小,无角,黄黑色,大者不过二三十斤。雄
者有牙退场门外,俗称牙獐。其皮细软,胜于鹿皮,夏月毛 而皮浓,冬月毛多而皮薄也。宋·《符
瑞志》有银獐白色,云王者刑罚中理则出。春秋《运斗
【正误】诜曰∶獐中往往得香,如栗子大,不能全香,亦治恶病。
时珍曰∶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是矣。今正之。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八月至十一月食之,胜羊;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动气。多食,令人消渴。
者,食之发痼疾。不可合鹄肉食,成症痼。又不可合梅、李、虾食,病患。
【主治】补益五脏(《别录》)。
【发明】弘景曰∶俗云白肉是獐。其胆白,易惊怖也。
诜曰∶肉同麋肉酿酒,良。道家以其肉供养星辰,名为白脯,云不属十二辰,不是腥腻,

时珍曰∶獐胆白性怯,饮水见影辄奔,《道书》谓獐鹿无魂也。
藏器曰∶人心粗豪者,以其心肝曝干为末,酒服一具,便即小胆;若怯者食之,则转怯
不知所为。
【附方】旧二。
通乳∶獐肉煮食,勿令妇知。(《子母秘录》)
消瘤∶用獐肉或鹿肉剖如浓脯,炙热拓之。可四炙四易,出脓便愈。不除,再以新肉用
之。(《外台秘要》)
\x髓脑\x
【主治】益气力,悦泽人面(《别录》)。治虚风(时珍曰∶《千金》治暗风,薯蓣煎,治
虚损,天门冬煎,并用之。颂曰∶唐方有獐髓煎及獐骨酒,并补下)。
\x骨\x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虚损泄精(《别录》)。益精髓,悦颜色(《日华》。时珍曰∶《千金》治产后虚
损,有獐骨汤,煮汁煎药。)酿酒,有补下之功(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麝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射父(《尔雅》)、香獐。
时珍曰∶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或云麝父之香来射,故名,亦通。其形似獐,故俗
呼香獐。《梵书》谓麝香曰莫诃婆伽。
【集解】《别录》曰∶麝生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
弘景曰∶麝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叶,又啖蛇。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
之。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今人以蛇蜕皮裹香,云弥香,是相使也。麝夏月食蛇、虫多,
至寒则香满,入春脐内急痛,自以爪剔出,着屎溺中覆之,常在一处不移。曾有遇得乃至一
斗五升者,此香绝胜杀取者。昔人云是精、溺凝作,殊不尔也。今出羌夷者多真好,出随郡、
义阳、晋溪诸蛮中者亚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多伪。凡真香一子分作三四子,
刮取血膜,杂以余物,裹以四足膝皮而货之,货者又复伪之。彼人言但破看一片,毛共在裹
中者为胜。今惟得活者看取,必当全真耳。
颂曰∶今陕西、益、利、河东诸路山中皆有,而秦州、文州诸蛮中尤多。蕲州、光州或
时亦有,其香绝小,一子才若弹丸,往往是真,盖彼人不甚作伪尔。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
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今人带
香过园林,则瓜果皆不实,是其验也。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之。其三心结香,乃麝见大兽
捕逐,惊畏失心,狂走坠死。人有得之,破心见血流出脾上,作干血块者,不堪入药。又有
一种水麝,其香更奇,脐中皆水,沥一滴于斗水中,用洒衣物,其香不歇。唐天宝中,虞人
曾一献之,养于囿中,每以针刺其脐,捻以真雄黄,则脐复合,其香倍于肉麝。此说载在《酉
阳杂俎》,近不复闻有之,或有之而人不识矣。
慎微曰∶杨亿《谈苑》云∶商汝山中多麝,遗粪常在一处不移,人以是获之。其性绝爱
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就絷而死,犹拱四足保其脐。故李商隐诗云∶投
岩麝退香。许浑诗云
时珍曰∶麝居山,獐居泽,以此为别。麝出西北者香结实;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亦可用,
而力次之。南中灵猫囊,其气如麝,人以杂之。见本条。
\x麝脐香\x
【修治】 曰∶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以子日开之,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气味】辛,温,无毒。甄权曰∶苦、辛。忌大蒜。
李鹏飞曰∶麝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
【主治】辟恶气,杀鬼精物,去三虫蛊毒,温疟痫 。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本
经》)。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 、目中肤翳,妇人产难堕
胎。通神仙(《别录》)。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尸疰鬼气。又疗蛇毒(弘景。《抱朴子》
云∶入山辟蛇,以麝香丸着足爪中有效。因麝啖蛇,故以厌之也)。治蛇、蚕咬,沙虱溪瘴
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疟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日
华》)。熟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药
性》。又云∶入十香丸服,令人百毛九窍皆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孟诜)。
疗鼻窒,不闻香臭(好古)。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
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时珍)。
【发明】李杲曰∶麝香入脾治内病。凡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风邪得出。若在肌肉用
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之不能出也。
朱震亨曰∶五脏之风,不可用麝香以泻卫气。口鼻出血,乃阴盛阳虚,有升无降,当补
阳抑阴,不可用脑、麝轻扬飞窜之剂。妇人以血为主,凡血海虚而寒热盗汗者,宜补养之;
不可用麝香之散,琥珀之燥。
严用和曰∶中风不省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关,则后免语蹇瘫痪之证,而他药
亦有效也。
时珍曰∶严氏言风病必先用麝香,而丹溪谓风病、血病必不可用,皆非通论。盖麝香走
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经络
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济生方》
治食瓜果成积作胀者用之,治饮酒成消渴者用之,云果得麝则坏,酒得麝则败,此得用麝之
理者也。
【附方】旧七,新十三。
中风不省∶麝香二钱研末,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其人自苏也。(《济生方》)中恶客
忤,项强欲死∶麝香少许,乳汁调,涂儿口中取效。醋调亦可。(《广利方》)小儿惊啼,发
歇不定∶真麝香一字,清水调服,日三。(《广利》)
小儿中水∶单以麝香如大豆三枚,奶汁调,分三四服。(《杨氏产乳》)破伤风水,毒肿
痛不可忍∶麝香末一字纳疮中,出尽脓水,便效。(《普济方》)中恶霍乱∶麝香一钱,醋半
盏,调服。(《圣惠方》)
小儿邪疟∶以麝香研墨,书“去邪辟魔”四字于额上。(《经验后方》)诸果成积,伤脾
作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末一两。饭和,丸绿豆大。大人十五丸,小儿七丸,白汤下。
盖“果得麝则落、木得桂即枯”故也。(《济
消渴饮水,因饮酒或食果实过度,虽能食而口渴饮水,数尿。以麝香当门子,酒相和作
十余丸,枳 子煎汤送下。盖麝香败酒坏果,枳 亦败酒也。(《济生》)偏正头痛久不除者∶
晴明时,将发分开,用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薄纸裹置患处。以布包炒盐于上熨之,冷则
易。如此数次,永不再发。(《简便单方》)
五种蛊毒∶麝香、雄黄等分为末,以生羊肝如指大,以刀割开,裹药吞之。(《卫生》)
口内肉球有根如线五寸余,如钗股,吐出乃能食物,捻之则痛彻心者。麝香一钱研水服之,
日三,自消。(夏子益《奇疾方》)
催生易产∶《续十全方》∶麝香一钱,水研服,立下。《济生》∶胜金散∶治人弱难产。麝
香一钱,盐豉一两,以旧青布裹之,烧红为末。以秤锤淬酒,服二钱即下。郭稽中云∶妇人
产难及横逆生者,乃儿枕破而败血裹子,服胜金散逐其败血,自生也。
死胎不下∶麝香(当门子)一枚,桂心末二钱,温酒服,即下。(《本事方》)
痔疮肿毒∶麝香(当门子)、印城盐等分涂之。不过三次。(《外台》)
鼠咬成疮∶麝香封之,妙。(《经验后方》)
蚕咬成疮∶蜜调麝香敷之。(《广利方》)
山岚瘴气∶水服麝香三分解之。(《集简方》)
虫牙作痛∶香油抹箸头,蘸麝香末。绵裹炙热咬之。换二三次,其虫即死,断根甚妙。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蛮人常食之,似獐肉而腥气,云食之不畏蛇毒也。
【主治】腹中症病(时珍)。
【附方】新一。
小儿症病∶麝肉二两,切焙,蜀椒三百枚,炒捣末,以鸡子白和,丸小豆大。每服二三
丸,汤下,以知为度。(《范汪方》)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灵猫
内容:(《拾遗》)
【释名】灵狸(作蛉者非)、香狸(《杂俎》)、神狸(《离骚注》)、类。
时珍曰∶自为牝牡,又有香气,可谓灵而神矣。
【集解】藏器曰∶灵猫生南海山谷。状如狸,自为牝牡。其阴如麝,功亦相似。按∶《异
物志》云∶灵狸一体自为阴阳。刳其水道连囊,以酒洒阴干,其气如麝。若杂入麝香中,罕
能分别,用之亦如麝焉。
颂曰∶香狸出南方,人以作脍生,如北地狐生法,其气甚香,微有麝气。
时珍曰∶按段成式言,香狸有四外肾,则自能牝牡者,或由此也。刘郁《西使记》云
黑契丹出香狸,文似土豹,其肉可食,粪溺皆香如麝气。杨慎《丹铅录》云∶予在大理府
见香猫如狸,其文如金钱豹。此即《楚辞》所谓乘赤豹兮载文狸,王逸注为神狸者也。《南
山经》所谓∶ 爰之山有兽焉,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列子》
亦云∶ 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疑即此物也。又《星禽真形图》,心月狐有牝牡两体,
其神狸乎?珍按∶刘、杨二说与《异物志》所说相合,则类即灵狸无疑矣,类、狸字音亦相
近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x阴\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中恶鬼气,飞尸蛊疰,心腹猝痛,狂邪鬼神,鬼疟疫气,梦寐邪魇,镇心安神
(藏器)。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猫
内容:(《蜀本草》)
【释名】家狸。
时珍曰∶猫,苗、茅二音,其名自呼。陆佃云∶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礼记》
所谓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亦通。《格古论》云∶一名乌圆。或谓蒙贵即猫,非矣。
【集解】时珍曰∶猫,捕鼠小兽也,处处畜之。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
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 多棱者为良。或云∶其睛可定时∶子、午、卯、
酉如一线,寅、申、巳、亥如盈月,辰、戌、丑、未如枣核也。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则
暖。性畏寒而不畏暑,能画地卜食,随月旬上下啮鼠首尾,皆与虎同,阴类之相符如此。其
孕也两月而生,一乳数子,恒有自食之者。俗传牝猫无牡,但以竹帚扫背数次则孕。或用斗
覆猫于灶前,以刷帚头击斗,祝灶神而求之亦孕。此与以鸡子祝灶而抱雏者相同,俱理之不
可推者也。猫有病,以乌药水灌之,甚良。世传薄荷醉猫,死猫引竹,物类相感然耳。
\x肉\x
【气味】甘、酸,温,无毒。
【主治】劳疰、鼠 、蛊毒。
【发明】时珍曰∶本草以猫、狸为一类注解。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
用之者稀。胡KT 《易简方》云∶凡预防蛊毒,自少食猫肉,则蛊不能害。此亦《隋书》
所谓猫鬼野道之蛊乎?《肘后》治 核肿,或已溃出脓血者,取猫肉如常作羹,空心食之,
云不传之法也。昔人皆以 子为鼠涎毒所致。此乃《淮南子》所谓狸头治鼠及鼠啮人疮。又
云狐目狸脑,鼠去其穴。皆取其相制之义耳。
\x头骨\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鬼疰蛊毒,心腹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 、 、恶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多用狸,今人多用猫,虽是二种,性气相同,故可通用。孙氏治
痘疮倒 ,用人、猫、猪、犬四头骨,方见人类。
【附方】新九。
心下鳖瘕∶用黑猫头一枚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寿域》)
痰 发喘∶猫头骨烧灰,酒服三钱,便止。(《医学正传》)猫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
腊月死猫头烧灰,水服一钱匕,日二。(《千金方》)
多年瘰 不愈∶用猫头、蝙蝠各一个,俱撒上黑豆,同烧存性,为末掺之。干则油调。
内服五香连翘汤,取效。(《集要》)
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方》)
小儿阴疮∶猫头骨烧灰,敷之即愈。
鼠咬疮痛∶猫头烧灰,油调敷之,以瘥为度。(赵氏方)
收敛痈疽∶猫头一个 研,鸡子十个煮熟去白,以黄煎出油,入白蜡少许,调灰敷之
,外以膏护住,神妙。(《医方摘要》)
对口毒疮 猫头骨烧存性,研。每服三五钱,酒服。(吴球《便民食疗方》)
\x脑\x(纸上阴干)
【主治】瘰 鼠 溃烂,同莽草等分为末,纳孔中(时珍。出《千金》)。
\x眼睛\x
【主治】瘰 鼠 ,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出《千金》)。
\x牙\x
【主治】小儿痘疮倒 欲死,同人牙、猪牙、犬牙烧炭,等分研末,蜜水服一字,即便
发起(时珍)。
【发明】时珍曰∶痘疮归肾则变黑。凡牙皆肾之标,能入肾发毒也。内有猫牙,又能解
毒,而热证亦可用云。
\x舌\x
【主治】瘰 鼠 ,生晒研敷(《千金》)。
\x涎\x
【主治】瘰 ,刺破涂之(时珍)。
\x肝\x
【主治】劳瘵杀虫,取黑猫肝一具,生晒研末,每朔、望五更酒调服之(时珍。出《直
指》)。
\x胞衣\x
【主治】反胃吐食,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甚效(
\x皮毛\x
【主治】瘰 诸 ,痈疽溃烂(时珍)。
【附方】新六。
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锅内 存性,入轻粉少许,油调封之。(《济生秘览》)
瘰 鼠 ∶以石菖蒲生研 之,微破,以猫儿皮连毛烧灰,用香油调敷。内服白蔹末,
酒下,多多为上。仍以生白蔹捣烂,入酒少许,敷之,效。(《证治要诀》)
鬓边生疖∶猫颈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调敷之。(《寿域》)
鬼舐头疮∶猫儿毛烧灰,膏和敷之。(《千金》)
鼻擦破伤∶猫儿头上毛剪碎,唾粘敷之。(《卫生易简》)
鼠咬成疮∶猫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封之。猫须亦可。(《救急易方》)
\x尿\x
以姜或蒜擦牙、鼻,或生葱 鼻中,即遗出。
【主治】蜒蚰诸虫入耳,滴入即出(时珍。出《儒门事亲》)。
\x屎\x
【修治】腊月采干者,泥固,烧存性,收用。
【主治】痘疮倒陷不发,瘰 溃烂,恶疮蛊疰,蝎螫鼠咬(时珍。痘 有无价散,见人
类)。烧灰水服,治寒热鬼疟,发无期度者,极验(《唐本注》)。
【附方】旧一,新七。
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腰脚锥痛支腿者∶猫儿屎烧灰,唾津调,涂之。(《永类钤方》)
蛊疰腹痛∶雄猫屎烧灰,水服。(《外台》)
瘰 溃烂∶腊月猫屎,以阴阳瓦合,盐泥固济, 过研末,油调搽之。(《儒门事亲》)
鬼舐头秃∶猫儿屎烧灰,腊猪脂和,敷之。(《千金》)
鼠咬成疮∶猫屎揉之,即愈。(《寿域方》)
蝎螫作痛∶猫儿屎涂之,三五次即瘥。(《心镜》)
哮痰咳∶猫粪烧灰,砂糖汤服一钱。(叶氏《摘玄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狸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野猫。
时珍曰∶按《埤雅》云∶豸之在里者,故从里,穴居狸伏之兽也。《尔雅》云∶狸子曰
KT(音曳)。其足蹯,其迹KT (音钮,指头处也)。
【集解】弘景曰∶狸类甚多。今人用虎狸,无用猫狸者,然猫狸亦好。又有色黄而臭者,
肉亦主鼠 。
颂曰∶狸,处处有之。其类甚多,以虎斑文者堪用,猫斑者不佳。南方一种香狸,其肉
甚香,微有麝气。
宗 曰∶狸形类猫,其纹有二∶一如连钱,一如虎纹,皆可入药。肉味与狐不相远。江
西一种牛尾狸,其尾如牛。人多糟食,未闻入药。
时珍曰∶狸有数种∶大小如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而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
其气臭,肉不可食。有斑如 虎,而尖头方口者为虎狸,善食虫鼠果实,其肉不臭,可食;
似虎狸而尾有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皮可供裘领,《宋史》安陆州贡野猫、花猫,即
此二种也。有纹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即灵猫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狸,
亦曰玉面狸,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张揖《广雅》云∶玉
面狸,人捕畜之,鼠皆帖伏不敢出也。一种似猫狸而绝小,黄斑色,居泽中,食虫鼠及草根
者名 (音迅)。又登州岛上有海狸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温。正月勿食,伤神。
时珍曰∶《内则》∶食狸去正脊,为不利人也。反藜芦。
【主治】诸疰(《别录》)。治风湿鬼毒瓦斯,皮中如针刺(时珍。出《太平御览》)。作羹
,治痔及鼠 ,不过三顿,甚妙
【附方】新二。
肠风痔 ,下血年深日近者∶如圣散∶用腊月野狸一枚,蟠在罐内;炒大枣半升,枳壳
半斤,甘草四两,猪牙皂荚二两,同入罐内盖定,瓦上穿一孔,盐泥固济, 令干。作一地
坑,以十字瓦支住罐子,用炭五秤, 至黑烟尽、青烟出取起,湿土罨一宿,为末。每服二
钱,盐汤下。一方∶以狸作羹,其骨烧灰酒服。(《杨氏家藏方》)风冷下血,脱肛疼痛∶野
狸一枚,大瓶盛之,泥固,火 存性,取研,入麝香二钱。每食前,米饮服二钱。(《圣惠
方》)
\x膏\x
【主治】鼷鼠咬人成疮,用此摩之,并食狸肉(时珍)。
\x肝\x
【主治】鬼疟(时珍)。
【附方】新一。
鬼疟经久,或发或止∶野猫肝一具,(瓶盛,热猪血浸之,封口,悬干去血,取肝研末),
猢狲头骨、虎头骨、狗头骨各一两,麝香一分,为末,醋糊丸芡子大。发时手把一丸嗅之,
仍以绯帛包一丸系中指上。(《圣惠方》)
\x阴茎\x
【主治】女人月水不通,男子阴 ,烧灰,东流水服(《别录》)。
\x骨\x(头骨尤良)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风疰、尸疰、鬼疰、毒瓦斯,在皮中淫跃如针刺者,心腹痛,走无常处,及鼠
恶疮(《别录》)。烧灰酒服,治一切游风(《日华》)。炒末,治噎病,不通饮食(《药性》)。
烧灰水服,治食野鸟肉中毒。头骨炙研或烧灰,酒服二钱,治尸疰、邪气腹痛及痔 ,十服
后见验(孟诜。宗 曰
(时珍)。
【发明】颂曰∶华佗治尸疰有狸骨散,用其头。
时珍曰∶狸骨、猫骨性相近,可通用之。《卫生宝鉴》治诸风心痫神应丹,用狸全身烧
过入药。
【附方】旧一,新一。
瘰 肿痛久不瘥。用狸头、蹄骨,并涂酥炙黄为散。每日空心米饮下一钱匕。(《圣惠》)
瘰已溃 狸头烧灰,频敷之。(《千金》)
\x屎\x(五月收干)
【主治】烧灰,水服,主鬼疟寒热(孟诜)。烧灰,和腊猪脂,敷小儿鬼舐头疮(《千金》)。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风狸
内容:(《拾遗》)
【校正】原附狸下,今分出。
【释名】风母(《纲目》)、风生兽(同)、
时珍曰∶风狸能因风腾越,死则得风复生,而又治风疾,故得风名。
言其诘崛也。
【集解】藏器曰∶风狸生邕州以南。似兔而短,栖息高树上,候风而吹至他树,食果子。
其尿如乳,甚难得,人取养之乃可得。
之平猴,《岭南异物志》之风猩,《酉阳杂俎》之 ,《虞衡志》之风狸,皆一物也,但纹
有大同小异尔。其兽生岭南及蜀西徼外山林中。其大如狸如獭,其状如猿猴而小,其目赤,
其尾短如无,其色青黄而黑,其文如豹。或云一身无毛,惟自鼻至尾一道有青毛,广寸许,
长三四分。其尿如乳汁。其性食蜘蛛,亦啖薰陆香。昼则蜷伏不动如 ,夜则因风腾跃甚捷,
越岩过树,如鸟飞空中。人网得之,见人则如羞而叩头乞怜之态。人挝击之,倏然死矣,以
口向风,须臾复活。惟碎其骨、破其脑乃死。一云刀斫不入,火焚不焦,打之如皮囊,虽铁
击其头破,得风复起;惟石菖蒲塞其鼻,即死也。一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
不能去,见人则弃之。人获得击打至极,乃指示人。人取以指物,令所欲如意也。二说见《十
洲记》及《岭南志》,未审然否?
\x脑\x
【主治】酒浸服,愈风疾(时珍。出《岭南志》)。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长生(《十洲记》)。
\x尿\x
【主治】诸风(藏器)。大风疾(《虞衡志》)。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狐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时珍曰∶《埤雅》云∶狐,孤也。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其字从孤省。
或云狐知虚实,以虚击实,实即孤也,故从孤,亦通。
【集解】弘景曰∶江东无狐,狐出北方及益州。形似狸而黄,善为魅。
恭曰∶形似小黄狗,而鼻尖尾大,全不似狸。
颂曰∶今江南亦时有之,汴、洛尤多。北土作脍生食之。宗 曰∶其性多疑审听,故捕
者多用 。时珍曰∶狐南北皆有之,北方最多。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尤稀。尾有白钱
纹者亦佳。日伏于穴,夜出窃食。声如婴儿,气极臊烈。毛皮可为裘,其腋毛纯白,谓之狐
白。许慎云∶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或云狐知上伏,
不度阡陌。或云狐善听冰。或云狐有媚珠。或云狐至百岁,礼北斗而变化为男、女、淫妇以
惑人。又能击尾出火。或云狐魅畏狗。千年老狐,惟以千年枯木燃照,则见真形。或云犀角
置穴,狐不敢归。《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
鼎曰∶狐魅之状,见人或叉手有礼,或祗揖无度,或静处独语,或裸形见人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有小毒。《礼记》云“食狐去首”,为害人也。
【主治】同肠作 食,治疮疥久不瘥(苏恭)。煮炙食,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
毒寒热者,宜多服之(孟诜)。
【附方】旧一。
狐肉羹∶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积冷,蛊毒寒热诸病。用狐肉一片
及五脏治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京中以羊骨汁、鲫鱼代豉汁,亦妙。(《食
医心镜
\x五脏及肠肚\x
【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别录》)。补虚劳,随脏而补,治恶疮疥。生食,治狐
魅(《日华》)。作羹 ,治大人见鬼(孟诜)。肝烧灰,治风痫及破伤风,口紧搐强(时珍。
古方治诸风
【附方】新四。
劳疟瘴疟∶野狐肝一具阴干,重五日更初,北斗下受气为末,粳米饭作丸绿豆大。每以
一丸绯帛裹,系手中指,男左女右。(《圣惠》)
鬼疟寒热∶野狐肝胆一具(新瓶内阴干),阿魏一分,为末,醋煮面糊丸芡子大。发时
男左女右把一丸嗅之。仍以绯帛包一丸,系手中指。(《圣惠》)
中恶蛊毒∶腊月狐肠烧末,水服方寸匕。(《千金》)
牛病疫疾∶恭曰∶狐肠烧灰,和水灌之,胜獭也。
\x胆\x(腊月收之)
【主治】人猝暴亡,即取雄狐胆温水研灌,入喉即活。移时者无及矣(苏颂。出《续传
信方》)。辟邪疟,解酒毒(时珍。《万毕术》云∶狐血渍黍,令人不醉。高诱注云∶以狐血
渍黍米
【附方】新一。
狐胆丸∶治邪疟发作无时。狐胆一个,朱砂、砒霜各半两,阿魏、麝香、黄丹、绿豆
粉各一分,为末,五月五日午时,粽子尖和,丸梧桐子大。空心及发前,冷醋汤服二丸。忌
热物。(《圣惠方》)
\x阴茎\x
【气味】甘,微寒,有毒。
思邈曰∶平,有小毒。
【主治】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 卵肿(《别录》)。
妇人阴脱(时珍)。
【附方】新一。
小儿阴肿 狐阴茎炙为末,空心酒服。(《千金方》)
\x头\x
【主治】烧之辟邪。同狸头烧灰,敷瘰 (时珍。《千金》)。
\x目\x
【主治】破伤中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狐目治破伤风,方见刘氏《保寿堂方》,云神效无比。腊月收取狐目
阴干,临时用二目一副,炭火微烧存性,研末,无灰酒服之。又《淮南万毕术》云∶狐目狸
脑,鼠去其穴。谓涂穴辟鼠也。
\x鼻\x
【主治】狐魅病,同豹鼻煮食(时珍)。
\x唇\x
【主治】恶刺入肉,杵烂,和盐封之(《圣惠》)。
【主治】入媚药(嘉谟曰∶取法∶小口瓶盛肉,置狐常行处。狐爪不得,徘徊于上,涎
入瓶中,乃收之也)。
\x四足\x
【主治】痔漏下血(时珍)。
【附方】新一。
痔漏反花泻血者∶用狐手足一副(阴干),穿山甲、 皮各三两,黄明胶、白附子、五
灵脂、蜀乌头、川芎 、乳香各二两,锉细,入砂锅内,固济候干,炭火 红为末。入木香

\x皮\x
【主治】辟邪魅(时珍)。
\x尾\x
【主治】烧灰辟恶(《日华》。头尾烧灰,治牛疫,和水灌之)。
\x雄狐屎\x
恭曰∶在竹、木、及石上,尖头者是也。
【主治】烧之辟恶(《别录》)。去瘟疫气(苏恭)。治肝气心痛,颜色苍苍如死灰状而喘
息大者,以二升烧灰,和姜黄三两捣末,空腹酒下方寸匕,日再,甚效(苏颂。出崔元亮《海
上方》)。疗恶刺入肉,烧灰,和腊月猪脂封之(《千金》)。
【附方】旧一,新一。
鬼疟寒热∶雄狐屎、蝙蝠屎各一分为末,醋糊丸芡子大。发时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嗅之。
(《圣惠》)
一切恶 ,中有冷息肉者∶用正月狐粪干末,食前新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貉
内容:(音鹤。《衍义》)
【校正】原系
【释名】时珍曰∶按俗云∶貉与獾同穴各处,故字从各。《说文》作 。亦作 。《尔雅》∶
子曰貊(音陌),其雌曰 (音恼)。原本以貊
【集解】宗 曰∶貉形如小狐,毛黄褐色。
时珍曰∶貉生山野间。状如狸,头锐鼻尖,斑色。其毛深浓温滑,可为裘服。与獾同穴
而异处,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出则獾随之。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已而复寐,
故人好睡者谓之貉睡。俗作渴睡,谬矣。俚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聋也,故见人乃知趋走。
《考工记》云∶貉逾汶则死,地气使然也。王浚川言北曰狐,南曰貉;《星禽书》言氐土貉
是千岁独狐化成者,并非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元脏虚劳及女子虚惫(苏颂)。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
<篇名>兽之二
内容:(音湍。《唐本草》)
【释名】獾 (藏器)、猪獾。
时珍曰∶ ,团也,其状团肥也。《尔雅》云∶ 子曰 。其足蹯,其迹KT 。蹯,足
掌也。KT ,指头迹也。
【集解】颂曰∶ ,似犬而矮,尖喙黑足,褐色。与獾、貉三种而大抵相类,而头、足
小别。郭璞注《尔雅》云∶ ,一名獾,以为一物,然方书说其形状差别也。
宗 曰∶ 肥矮,毛微灰色,头连脊毛一道黑,短尾,尖嘴而
时珍曰∶ ,即今猪獾也。处处山野间有之,穴居。状似小猪 ,形体肥而行钝。其耳
聋,见人乃走。短足短尾,尖喙褐毛,能孔地食虫蚁瓜果。其肉带土气,皮毛不如狗獾。苏
颂所注乃狗獾,非
\x肉\x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水胀久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苏恭。《圣惠》用粳米、葱、豉
作粥食)。服丹石动热,下痢赤白久不瘥,煮肉露一宿,空腹和酱食,一顿即瘥。瘦人煮和
五味食,长肌肉(孟诜。宗 曰∶野兽中惟 肉最甘美,益瘦人)。治上气虚乏,咳逆劳热,
和五味煮食(吴瑞)。
\x膏\x
【主治】蜣螂蛊毒,胸中哽噎怵怵如虫行,咳血,以酒和服,或下或吐或自消也(崔行
功)。
\x胞\x
【主治】蛊毒,以腊月者,汤摩如鸡子许,空腹服之(《唐本草》)。
\x骨\x
【主治】上气咳嗽,炙研,酒服三合,日二,取瘥(孟诜)。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獾
内容:(《食物》)
【释名】狗獾(音欢)、天狗。
时珍曰∶獾又作 ,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
【集解】汪颖曰∶狗獾,处处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脚短,食果实。有数
种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为裘。
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领。亦食虫蚁瓜果
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类也。
\x肉\x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宜人(汪颖)。小儿疳瘦,杀蛔虫,宜啖之(苏颂)。功与 同
(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木狗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熊太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
其皮为衣褥,能运动血气。元世祖有足疾,取以为裤,人遂贵重之,此前所未闻也。珍尝闻
蜀人言∶川西有玄豹,大如狗,黑色,尾亦如狗。其皮作裘、褥,甚暖。冬月远行,用其皮
包肉食,数日犹温,彼土亦珍贵之。此亦木狗之属也,故附见于此云。
\x皮\x
【主治】除脚痹风湿气,活血脉,暖腰膝(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豺
内容:(音侪。《唐本草》)
【释名】豺狗。
时珍曰∶按《字说》云∶豺能胜其类,又知祭兽,可谓才矣。故字从才。《埤雅》云∶
豺,柴也。俗名体瘦如豺是矣。
【集解】时珍曰∶豺,处处山中有之,野狼属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颇白,前矮后高
而长尾,其体细瘦而健猛,其毛黄褐色而 其牙如锥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
其声如犬,人恶之,以为引魅不祥。其气臊臭可恶。罗愿云∶世传狗为豺之舅,见狗辄跪,
亦相制耳。
\x肉\x
【气味】酸,热,有毒。
诜曰∶豺肉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x皮\x
【气味】热。
【主治】冷痹软香港脚,熟之以缠裹病上,即瘥(苏恭)。疗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
或烧灰酒服之。其灰亦可敷 齿疮(孟诜。又曰∶头骨烧灰和酒灌解槽,牛马便驯良附人)。
治小儿夜啼,百法不效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野狼
内容:(《拾遗》)
【释名】毛狗。
时珍曰∶《禽书》云∶野狼逐食,能倒立,先卜所向,兽之良者也。故字从良。《尔雅》云∶
牡曰獾,牝曰野狼,其子曰 (音叫)。
【集解】藏器曰∶野狼大如狗,苍色,鸣声则诸孔皆沸。
时珍曰∶野狼,豺属也,处处有之,北方尤多,喜食之,南人呼为毛狗是矣。其居有穴。
其形大如犬,而锐头尖喙,白颊骈胁,高前广后,脚不甚高。能食鸡鸭鼠物。其色杂黄黑,
亦有苍灰色者。其声能大能小,能作儿啼以魅人,野俚尤恶其冬鸣。其肠直,故鸣则后窍皆
沸,而粪为烽烟,直上不斜。其性善顾而食戾践藉。老则其胡如袋,所以跋胡 尾,进退两
患。其象上应奎
颖曰∶狈足前短,知食所在;野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野狼狈。
\x野狼筋\x
藏器曰∶野狼筋如织络袋子,又若筋胶所作,大小如鸭卵。人有犯盗者,熏之即脚挛缩,
因之获贼也。或言是野狼 下筋,又言是虫所作,未知孰是?
时珍曰∶按李石《续博物志》云∶唐时有野狼巾,一作野狼筋,状如大蜗,两头光,带黄色。
有段 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脸 ,乃窃器者。此即陈氏所谓野狼筋也。愚谓其事盖
术者所为,未必实有是理,而罗氏《尔雅翼》解为野狼 中筋,大于鸡卵,谬矣。
\x肉\x
【气味】咸,热,无毒。味胜狐、犬。
【主治】补益五脏,浓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时珍。出《饮膳正要》)。
\x膏\x
【主治】补中益气,润燥泽皱,涂诸恶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腊月炼净收之。《礼记》云∶小切野狼 膏,与稻米为酏。谓以野狼胸臆
中膏,和米作粥糜也。古人多食野狼肉,以膏煎和饮食。故《内则》食野狼去肠,《周礼》兽人
冬献野狼,取其膏聚也。诸方亦时用野狼之靥、牙、皮、粪,而本草并不着其功用,止有陈藏器
述野狼筋疑似一说,可谓缺矣。今通据《饮膳正要》诸书补之云。
\x牙\x
【主治】佩之,辟邪恶气。刮末水服,治 犬伤。烧灰水服方寸匕,治食牛中毒(时珍。
出《短剧》诸方)。
\x喉靥\x
【主治】噎病,晒干为末,每以半钱入饭内食之,妙(《圣惠》)。
\x皮\x
【主治】暖人,辟邪恶气。嗉下皮,搓作条,勒头,能去风止痛(《正要》。淮南子《万
毕术》云∶野狼皮当户,羊不敢出)。
\x尾\x
【主治】系马胸前,辟邪气,令马不惊(《正要》)。
\x屎\x
【主治】瘰 ,烧灰,油调封之。又治骨哽不下,烧灰,水服之(时珍。出(《外台》、
《千金方》)。
\x屎中骨\x
【主治】小儿夜啼,烧灰,水服二黍米大,即定。又能断酒
【附方】新一。
破伤风∶野狼、虎穿肠骨四钱(炙黄),桑花、蝉蜕各二钱,为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若口干者,不治。(《经验方》)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兔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明视。
时珍曰∶按魏子才《六书精蕴》云∶兔字篆文象形。一云∶吐而生子,故曰兔。《礼记》
谓之明视,言其目不瞬而 然也。《说文》兔子曰 (音万)。狡兔曰 (音俊),曰 (音
谗)。《梵书》谓兔为舍舍迦。
【集解】颂曰∶兔处处有之,为食品之上味。
时珍曰∶按∶《事类合璧》云∶兔大如狸而毛褐,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锐。上唇缺而
无脾,长须而前足短。尻有九孔,趺居, 捷善走。舐雄豪而孕,五月而吐子。其大者为
KT(音绰),似兔而大,青色,首与兔同,足与鹿同,故字象形。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
月中
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今雄兔有二卵,古乐府有“雄兔脚扑速,雌兔眼迷离”,可破其
疑矣。《主物簿》云∶孕环之兔,怀于左腋,毛有纹采,至百五十年,环转于脑,能隐形也。
王廷相《雅述》云∶兔以潦而化为鳖,鳖以旱而化为兔
\x肉\x
【气味】辛,平,无毒。诜曰∶酸,冷。
时珍曰∶甘,寒。按∶《内则》云∶食兔去尻,不利人也。《风俗通》云∶食兔髌多,令
人面生髌骨。
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不可合白鸡肉及肝、心食,令人面
黄。合獭肉食,令人病遁尸。与姜、橘同食,令人心痛、霍乱。又不可同芥食。
藏器曰∶兔尻有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大抵久食绝人血脉,损元
气、阳事,令人痿黄。八月至十月可食,余月伤人神气。兔死而眼合者杀人。
【主治】补中益气(《别录》)。热气湿痹,止渴健脾。生食,压丹石毒(《日华》)。腊
月作酱食,去小儿豌豆疮(《药性》)。凉血,解热毒,利大肠(时珍)。
【发明】宗 曰∶兔者,明月之精。有白毛者,得金之气,入药尤效。凡兔至秋深时可
食,金气全也,至春、夏则味变矣。然作酱必用五味,既患豌豆疮,又食此物,发毒太甚,
恐斑烂损人。
时珍曰∶兔至冬月 木皮,已得金气而气内实,故味美;至春食草麦,而金气衰,故不
美也。今俗以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压丹石毒。若
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
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附方】旧一。
消渴羸瘦∶用兔一只,去皮、爪、五脏,以水一斗半煎稠,去滓澄冷,渴即饮之。极重
者不过二兔。(崔元亮《海上方》)
\x血\x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时珍)。
【附方】新六。
蟾宫丸∶《乾坤秘韫》∶治小儿胎毒,遇风寒即发痘疹,服此可免,虽出亦稀。用兔二只,
腊月八日刺血于漆盘内,以细面炒熟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绿豆汤下。每一儿食一剂,
永安甚效。《杨氏经验方》∶加朱砂三钱,酒下。名兔砂丸。
兔血丸∶小儿服之,终身不出痘疮,或出亦稀少。腊月八日,取生兔一只刺血,和荞麦
面,少加雄黄四五分,候干,丸如绿豆大。初生小儿,以乳汁送下二三丸。遍身发出红点,
是其征验也。但儿长
催生丹∶治产难∶腊月兔血,以蒸饼染之,纸裹阴干为末。每服二钱,乳香汤下。(《指
迷方》)
心气痛∶《瑞竹堂方》∶用腊兔血和茶末四两,乳香末二两,捣丸芡子大。每温醋化服一
丸。谈野翁方∶腊月八日,取活兔血和面,丸梧桐子大。每白汤下二十一丸。
\x脑\x
【主治】涂冻疮(《别录》)。催生滑胎(时珍)。同膏,治耳聋(苏恭)。
【附方】旧四。
催生散∶用腊月兔脑髓一个,摊纸上令匀,阴干剪作符子,于面上书“生”字一个。候
母痛极时,用钗股夹定,灯上烧灰,煎丁香酒调下。(《博济方》)
催生丹∶腊月取兔脑髓二个,涂纸上吹干,入通明乳香末二两,同研令匀。于腊日前夜,
安桌子上,露星月下。设茶果,斋戒焚香,望北拜告曰∶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难生妇人
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毕,以纸包药,露一夜,天未明时,以猪肉捣和,
丸芡子大,纸袋盛,悬透风处。每服一丸,温醋汤下。良久未下,更用冷酒下一丸,即产。
乃神仙方也。(《经验方》)
手足皲裂∶用兔脑髓生涂之。(《圣惠》)
发脑发背及痈疽热疖恶疮∶用腊月兔头捣烂,入瓶内密封,惟久愈佳。每用涂帛上浓封
之,热痛即如冰也。频换取瘥乃止。(《胜金》)
\x骨\x
【主治】热中,消渴,煮汁服(《别录》。
颂曰∶崔元亮《海上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极效)。煮汁
服,止霍乱吐利(时珍。《外台》用之)。治鬼疰,疮疥刺风(《日华》。藏器曰∶醋磨涂久疥
,妙)。
\x头骨\x(腊月收之)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头眩痛,癫疾(《别录》)。连皮毛烧存性,米饮服方寸匕,治天行呕吐不止,
以瘥为度(苏颂。出《必效方》)。连毛、髓烧灰酒服,治产难下胎,及产后余血不下(《日
华》。陆氏用葱汤下)。烧末,敷妇人产后阴脱,痈疽恶疮。水服,治小儿疳痢。煮汁服,治
消渴不止(时珍)。
【附方】新二。
预解痘毒∶十二月取兔头煎汤浴小儿,除热去毒,令出痘稀。(《饮膳正要》)
产后腹痛∶兔头炙热摩之,即定。(《必效》)
\x肝\x
【主治】目暗(《别录》)。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眩(《日华》。和决明子作丸服,甚明目)。
切洗生食如羊肝法,治丹石毒发上冲,目暗不见物(孟诜)。
【发明】时珍曰∶按刘守真云∶兔肝明目,因其气有余,以补不足也。眼科书云∶兔肝
能泻肝热。盖兔目 而性冷故也。
【附方】新一。
风热目暗∶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肿暗。用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
(《普济》)
\x皮毛\x(腊月收之)
【主治】烧灰,酒服方寸匕,治产难后胞衣不出,及余血抢心,胀刺欲死者,极验(苏
恭)。煎汤,洗豌豆疮(《药性》)。头皮灰∶主鼠 ,及鬼疰毒瓦斯在皮中如针刺者。毛灰∶
主灸疮不瘥(藏器)。皮灰∶治妇人带下。毛灰∶治小便不利。余见败笔下(时珍)。
【附方】旧二
妇人带下∶兔皮烧烟尽,为末。酒服方寸匕,以瘥为度。(《外台》)
火烧成疮∶兔腹下白毛贴之。候毛落即瘥。(《百一方》)
\x屎\x(腊月收之)
【释名】明月砂(《圣惠》)、玩月砂(《集验》)、兔蕈(《炮炙论》)。
【主治】目中浮翳,劳瘵五疳,疳疮痔 ,杀虫解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兔屎能解毒杀虫,故治目疾、疳劳、疮痔方中往往用之。诸家本草并
不言及,亦缺漏也。按沈存中《良方》云∶江阴万融病劳,四体如焚,寒热烦躁。一夜梦一
人腹拥一月,光明使人心骨皆寒。及寤而孙元规使人遗药,服之遂平。扣之,则明月丹也,
乃悟所梦。
【附方】旧二,新五。
明月丹∶治劳瘵,追虫。用兔屎四十九粒, 砂(如兔屎大)四十九粒,为末,生蜜丸梧
桐子大。月望前,以水浸甘草一夜,五更初取汁送下七丸。有虫下,急钳入油锅内煎杀。三
日不下,再服。(《苏沈良方》
五疳下痢∶兔屎(炒)半两,干蛤蟆一枚,烧灰为末,绵裹如莲子大,纳下部,日三易
之。(《圣惠方》)
大小便秘∶明月砂一匙安脐中,冷水滴之令透,自通也。(《圣惠》)
痔疮下血疼痛不止者∶用玩月砂,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下,
日三服。即兔粪也。(《集验方》)
月蚀耳疮∶望夜,取兔屎纳蛤蟆腹中,同烧末,敷之。(《肘后》)
痘疮入目生翳∶用兔屎日干,为末。每服一钱,茶下即安。(《普济方》)
痘后目翳∶直往山中东西地上,不许回顾,寻兔屎二七粒,以雌、雄槟榔各一个同磨,
不落地,井水调服。百无一失,其效如神。(《蔺氏经验方》)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败笔
内容:(《唐本草》)
【集解】时珍曰∶上古杀青书竹帛,至蒙恬以兔毫作笔,后世复以羊、鼠诸毛为之,惟
兔毫入药用。
\x笔头灰\x
【气味】微寒,无毒。
【主治】水服,治小便不通,小便数难淋沥,阴肿脱肛,中恶(《唐本》)。酒服二钱,
治男子交婚之夕茎萎(《药性》)。酒服二钱,治难产。浆饮服二钱,治咽喉痛,不下饮食(时
珍。出《范汪方》)。
【发明】时珍曰∶笔不用新而用败者,取其沾濡胶墨也。胶墨能利小便、胎产故耳。
【附方】旧二,新二。
小便不通∶数而微肿∶用陈久笔头一枚烧灰,水服。(《外台》)
心痛不止∶败笔头三个烧灰,无根水服,立效。(《经验方》)
难产催生∶《胜金方》圣妙寸金散∶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若
母虚弱及素有冷疾者,温汁服之。
陆氏治难产第一方∶用兔毫笔头三个烧灰,金箔三片,以蜡和丸,酒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山獭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山獭出广之宜州 峒及南丹州,土人号为插翘。其性淫毒,山中有此
物,凡牝兽皆避去,獭无偶则抱木而枯。瑶女春时成群入山,以采物为事。獭闻妇人气,必
跃来抱之,次骨而入,牢不可脱,因扼杀之。负归,取其阴一枚,直金一两,若得抱木死者
尤奇贵。峒獠甚珍重之,私货出界者罪至死。然本地亦不常有,方士多以鼠璞、猴胎伪之。
试之之法,但令妇人摩手极热,取置掌心,以气呵之,即 然而动,盖为阴气所感故也。此
说出范石湖《虞衡志》、周草窗《齐东野语》中,而不载其形状,亦缺文也。
\x阴茎\x
【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阳虚阴痿,精寒而清者,酒磨少许服之。獠人以为补助要药(时珍)。
\x骨\x
【主治】解药箭毒,研少许敷之,立消(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水獭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水狗。
时珍曰∶王氏《字说》云∶正月、十月獭两祭鱼,知报本反始,兽之多赖者。其形似狗,
故字从犬,从赖。大者曰 (音宾),曰 (音编)。又桓宽《盐铁论》以独为 ,群为獭,
如猿之与独也。
【集解】弘景曰∶獭多出溪岸边。有两种∶入药惟取以鱼祭天者;一种 獭,形大而头
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
颂曰∶江湖多有之。宗 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
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亦休木上。尝縻置大水瓮中,在内旋转如风,水皆成旋涡。西
戎以其皮饰毳服领袖,云垢不着染。如风霾翳目,但就拭之即去也。
时珍曰∶獭状似狐而小,毛色青黑,似狗,肤如伏翼,长尾四足,水居食鱼。能知水
信为穴,乡人以占潦旱,如鹊巢知风也。古有“熊食盐而死,獭饮酒而毙”之语,物之性也。
今川、沔渔舟,往往驯畜,使之捕鱼甚捷。亦有白色者。或云 獭无雌,以猿为雌,故云猿
鸣而獭候。
\x肉\x
【气味】甘、寒,无毒。思邈曰∶甘,温。
弘景曰∶不可杂兔肉食。
【主治】煮汁服,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别录》)。水气胀满,热毒风(《日华》)。
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荣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消男子阳气,不宜多
食(苏颂)。
【发明】诜曰∶患热毒风水虚胀者。取水獭一头,去皮,连五脏及骨、头,尾等炙干为
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若冷气虚胀者服之,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为
其性寒耳。
【附方】旧一。
折伤∶水獭一个支解,入罐内固济,待干 存性为末。以黄米煮粥摊患处,糁獭末于粥
上,布裹之。立止疼痛。(《经验后方》)
\x肝\x
颂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
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
【气味】甘,温,有毒。甄权曰∶咸,微热,无毒。颂曰∶肉及五脏
【主治】鬼疰蛊毒,止久嗽,除鱼鲠,并烧灰酒服之(《别录》)。治上气咳嗽,虚劳瘦
病(《药性》)。传尸劳极,虚汗客热,四肢寒疟及产劳(苏颂)。杀虫(时珍)。
【发明】宗 曰∶獭肝治劳,用之有验。
颂曰∶张仲景治冷劳有獭肝丸,崔氏治九十九种蛊疰、传尸骨蒸、伏连 、诸鬼毒疠
疫有獭肝丸,二方俱妙。
诜曰∶疰病,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之。
葛洪云∶尸疰鬼疰,乃五尸之一,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
种。大略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积月累年,淹滞至死。死后传
人,乃至灭门。觉有此候,惟以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以瘥为度。
时珍曰∶按∶《朝野佥载》云∶五月五日午时,急砍一竹,竹节中必有神水,沥取和獭
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甚效也。
【附方】旧二,新一。
鬼魅∶獭肝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
肠痔有血∶獭肝烧末,水服一钱。(《肘后方》)
久痔下血不止∶用獭肝一副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妙。(《饮膳正要》)
\x肾\x
【气味】同肉。
【主治】益男子(苏颂)。
\x胆\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药中(苏颂)。
【正误】宗 曰∶古语云∶蟾肪软玉,獭胆分杯。谓以胆涂竹刀或犀角篦上,画酒中即
分也。尝试之不验,盖妄传耳。但涂杯唇,使酒稍高于盏面耳。不可不正之。
【附方】新一。
月水不通∶獭胆丸∶用干獭胆一枚,干狗胆、 砂、川椒(炒去汗、目)各一分,水蛭
(炒
黄)十枚,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于食前服五丸,当归酒下,日三服。(《圣惠方》)。
\x髓\x
【主治】去瘢痕(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集异记》云∶吴主邓夫人为如意伤颊,血流啼叫。太医云∶得
白獭髓,杂玉与琥珀敷之,当灭此痕。遂以百金购得白獭合膏而痊。但琥珀太多,犹有赤点
如痣。
\x骨\x
【主治】含之,下鱼骨鲠(陶弘景)。煮汁服,治呕哕不止(《药性》)。
\x足\x
【主治】手足皴裂(苏恭)。煮汁服,治鱼骨鲠,并以爪爬喉下(《藏器》)。为末酒服,
杀劳瘵虫(时珍)。
\x皮毛\x
【主治】煮汁服,治水 病。亦作褥及履 着之(
\x屎\x
【主治】鱼脐疮,研末水和敷之,即脓出痛止(藏器曰∶亦主驴马虫颡,及牛疫疾,研
水灌之)。治下痢,烧末,清旦饮服一小盏,三服愈。赤用赤粪,白用白粪(时珍。出《古
今录验》)。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海獭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海獭生海中。似獭而大如犬,脚下有皮如人胼拇,毛着水不濡。人亦
食其肉。海中又有海牛、海马、海驴等,皮毛在陆地,皆候风潮,犹能毛起。说出《博物志》。
时珍曰∶大 小獭,此亦獭也。今人以其皮为风领,云亚于貂焉。如淳注《博物志》云∶海
头如马,自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腽肭兽
内容:(上乌忽切,下女骨切。宋《开宝
【释名】骨 (《说文》)作 ,与肭同)、海狗。
时珍曰∶《唐韵》∶腽肭,肥貌。或作骨 ,讹为骨讷,皆番言也
【集解】藏器曰∶骨 兽,生突厥国,胡人呼为阿慈勃他你。其状似狐而大,长尾。脐
似麝香,黄赤色,如烂骨,从西番来。甄权曰∶腽肭脐,是新罗国海内狗外肾也,连而取之。
李 曰∶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在
水面,昆仑家以弓矢射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味甘香美也。
颂曰∶今东海旁亦有之。旧说似狐长尾。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
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多用之。《异鱼图》云∶试其脐,于腊月冲风处,置盂
水浸之,不冻者为真也。
曰∶腽肭脐多伪者。海中有兽号曰水乌龙,海人取其肾,以充腽肭脐,其物自别。真
者,有一对则两重薄皮裹丸核;其皮上自有肉黄毛,一穴三茎;收之器中,年年湿润如新;
或置睡犬头上,其犬忽惊跳若狂者,为真也。
宗 曰∶今出登、莱州。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而尾即鱼。身有短密淡
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亦淡。腹胁下全白色。皮浓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
其脐治腹脐积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盖今人多不识之。
时珍曰∶按《唐书》云∶骨 兽出辽西·营州及结骨国。《一统志》云∶腽肭脐出女直
及三佛齐国。兽似狐,脚高如犬,走如飞。取其肾渍油名腽肭脐。观此,则似狐之说非无也。
盖似狐似鹿者,其毛色尔;似狗者,其足形也;似鱼者,其尾形也。入药用外肾而曰脐者,
连脐取之也。又《异物志》∶ 兽出朝鲜,似狸,苍黑色,无前两足,能捕鼠。郭璞云∶晋
时召陵·扶夷县获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据此则 有水陆二种,而藏器所谓似狐长尾
者,其此类与?
\x腽肭脐\x(一名海狗肾)
【修治】 曰∶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锉捣。
时珍曰∶以汉椒、樟脑同收,则不坏。
【气味】咸,大热,无毒。李 曰∶味甘香美,大温。
【主治】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 癖羸瘦(藏
器)。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药性》)。补中益肾气,
暖腰膝,助阳气,破症结,疗惊狂痫疾(《日华》)。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
面黑精冷,最良(《海药》)。
【发明】时珍曰∶《和剂局方》治诸虚损,有腽肭脐丸;今之滋补丸药中多用之,精不
足者补之以味也。大抵与苁蓉、琐阳之功相近。亦可同糯米、法曲酿酒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
<篇名>猾
内容:(音滑。《炮炙论》)
【集解】 曰∶海中有兽名曰猾,其髓入油中,油即沾水,水中生火,不可救止,以酒
喷之即灭。不可于屋下收。故曰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纲目》卷五十一上
兽部(12)
《本草纲目》卷五十一 下
本草纲目(兽部)
《本草纲目》黄鼠 鼬鼠 牡鼠 | 兽部| 中医
《本草纲目?鳞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