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八首《雨过山村》(王建)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雨过山村

【中唐·王建·七言绝句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拼音版

yǔ lǐ jī míng yī liǎng jiā,zhú xī cūn lù bǎn qiáo xié。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fù gū xiāng huàn yù cán qù,xián kàn zhòng tíng zhī zǐ huā。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作品介绍]


《雨过山村》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注释]


①竹溪:岸边长满翠竹的溪流。
②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
③相唤:指彼此之间互相呼唤。
④浴蚕:古代一种选育优良蚕种的方法,即将蚕种全都浸在盐水中进行筛选。
⑤闲着:农人忙碌让栀子花显得是在徒然盛开。
⑥栀子:一种常绿的灌木,春夏之交盛开白色的花朵,散发很浓的香气。

  [译文] 


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媳妇和婆婆互相呼唤着去洗蚕种,农人忙碌让庭院中的栀子花无人欣赏。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6~约831)或(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约46岁始入仕,“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手。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赏析


这首《雨过山村》具体创作年代未知,当是诗人王建在雨中来到田园山村时,看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景以及农忙时节真实的农村生活景象,为抒发对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这是一幅描写生动的山村风俗画。诗人通过对雨中路过山村所见所闻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
“雨里鸡鸣一两家”,这是入山村前的所闻。因为是雨天,山村的轮廓在远处未必看得分明,但鸡鸣声却听得清晰。《诗经》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诗句,下雨天,天气晦明无常,会诱发鸡鸣,所以说¨“雨里鸡鸣”是符合生活真实的。但诗人听到的鸡鸣不是联绵不绝的一大片,而是稀稀落落的“一两家”,这就让读者猜想到,这个山村不会是《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大墟落,而是住户不多,各抱地势因而零零散散的小山村。鸡鸣绐小山村平添一种幽静的气氛,即古人所谓的“鸟鸣山更幽”。
如果说首句是写诗人在村外的感受,显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竹溪村路板桥斜”就是通过对一条引人入胜的山村小径的描绘,显示山居之“深”。一条溪水从山村流过,竹林夹岸,小径蜿蜓其间,小路尽处是一座小桥——一座用木板随便搭成的小桥。“竹”、“溪”、“路”、“桥”四个名词连用,凸现了山行所见景致,作者着意刻画了那座小桥,这座设在竹溪村路间的板桥,不仅和周围景物和谐统一,而且也显示出山民淳朴的作风。
“妇姑相唤浴蚕去”,第三句写入村所见,着重写农事活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一般在二月进行。仲春时节,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非常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又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谁也不肯落后。在人际关系里,婆媳关系一般被认为是比较难处的,但在这小山村里看到的是这般融洽和谐的情景,真令人羡慕。诗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山村精神世界的美。
“闲着中庭栀子花”,最后一句,诗人宕开笔触,转而描绘中庭栀子花。写花而用“闲着”形容,很有韵味:花闲着,说明主人都忙农活去了,村中没有一个闲人。栀子花是一种花型硕大、色泽素雅、香气浓郁的花,又因为有“同心花”的别名,故深受青年男女的喜爱。而现在,它被“闲”在中庭,无人欣赏采撷,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农忙时节山村里的居民们一门心思忙于农事,连谈情说爱的“闲”工夫也没有。这种侧面着笔的手法,把田家农忙的气氛表现得相当充分,以虚代实,妙趣横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处处扣住山村特点,显示出山村幽深淳朴的风貌。第三句截取妇姑相唤冒雨浴蚕的画面,表现山民紧张的农事活动。末句渲染了农忙气氛。诗人从景物写到人事,从人事写到环境气氛,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诗人对田家生活的赞叹和欣赏之情。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象征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佚名
赏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这首诗记叙了诗人雨天路过一个山村时所闻、所见、所感,突出了一个“忙”字。

前两句写山村地理环境和宁静气氛。“雨里”点明天气,这是山区农民唯一能够用来休息的时间;此时又从一两户人家的院子里传来喔喔鸡啼,使这个空旷的山区更显得懒洋洋的。再看这个山区村庄:竹林,溪流,从村中弯弯曲曲延伸出来的小路,还有远远看去像是斜搭在溪水上面的木板桥。这一切更其增加了这个山区村庄特有的宁静。诗人虽然写了鸡鸣,还有潺潺流水声,但以其和这个空阔的山区大环境相比,又显得多么渺小和微弱!所以它们实际只不过是这个大环境宁静气氛的一个有力陪衬,由于有了鸡鸣和潺潺流水声才更能显示这个山区村庄的宁静。

后两句突出山区农民的忙碌。“妇姑”,媳妇和小姑子。由于有前面宁静气氛的衬托,媳妇和小姑子互相招呼、呼叫的声音就显得特别突出。“浴蚕”,古时育蚕选种的一种方法。即将蚕种浸泡到盐水,或用野菜花、韭花、白豆花制成的液体中,淘汰弱的,保留强的,以进行选种。它是“妇姑相唤”的内容。由此也可见其互相呼叫声中必定透露着一种庄稼人农忙季节特有的着急和忙碌。“着”读zháo,它放在“闲”的后面表示“闲”的目的达到了。“中庭”,院子当中。“栀子(zhīzi)花”,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有强烈的香气。这句诗人调转笔锋,从另一角度突出了山区农民的忙碌:生长在庭院当中的栀子花,那浓烈的香气,那洁白的颜色,强有力地吸引着一家老少,或眯缝起眼睛观赏其色,或伸出鼻子闻其香气。年轻媳妇和小姑子还特别折下一两枝,将其小心翼翼地插在鬓角,作为一种装饰。但是此时此刻,栀子花却意外地被闲置下来,人们没有功夫来欣赏它了。以“闲”显忙,从而更其突出了山区农民特有的忙碌。

本诗一、二句和三、四句造成全诗总体上的对比构架,而三、四句之间又独自形成对比。这种对比衬托的格局,有力表现了山区农民的辛勤忙碌,而雨天视角的选择,则更包含着诗人对其品格的尊重、颂扬和对其不公平命运深表同情的深刻用意。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山村生活的即景即情的小诗。它以轻快爽利的笔触,描绘春末夏初山村的优美风光和繁忙景象,抒发了作者欢快喜乐的心情。

前两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展示了作者在雨中经过山村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十四个字描写了六种事物:山雨、鸡鸣、人家、竹溪、村路、板桥,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图画——在蒙蒙细雨中,传来几声鸡鸣,山间人家的房舍隐约可见;小河边长满了翠竹,一座小巧的木板桥坐落在小河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村口。这些山村的景物本来就很恬静幽美,诗人把它们又都放到雨中来描绘,更增加了诗意和朦胧美。后两句“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由写景转而写人。这是一个农忙的季节,即使是细雨连绵,田间的农活不好进行,山村的人们依然是珍惜光阴,不误农时,忙碌地安排着其他一些活计。“妇姑相唤”四个字,为雨中的山村增添了活力和生气:那些年轻的媳妇姑娘,彼此呼唤,相互应答,说说笑笑地去选种育蚕,小小的山村在雨天里也看不到一个闲人。只有那院子中间盛开的雪白的栀子花,在细雨中显得那样安静幽闲,尽管它花朵摇曳,清香扑鼻,忙碌的人们也无暇去观常。“闲着中庭栀子花”一个“闲”字,反衬出人们的繁忙。最后一句表面上是写花,实际是以花写人,烘托生动,洋溢着山村生活的情趣。

这首诗有景物,有人物,有声音,有色彩,诗人描绘山村雨中景物,语言自然巧丽,既不滥用浮华的词藻,也不显得粗俗浅露。前人在谈到古典诗词的语言时指出:“不宜过于设色,亦不宜过于白描。设色则无骨,白描则无采。”(清·沈祥龙《读词随笔》)《雨过山村》在语言上正有这样的特色。

佚名

赏析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优美、和谐的山村风景。

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写法: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温的山村风景。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雨过山村》
雨过山村
王建《雨过山村》:劳动人民最幸福
唐诗赏析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雨过山村·王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