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菊花種植
秋天己擺脫炎暑的困擾,秋雨滋潤了大地,正是種植的大好時光。目前一盤盤,一盒盒的花苗,在超市在苗圃日見增多,該是美化一下家居環境的機會。

種什麼?菊花可是個不斷為澳洲人所喜愛的花種,每年入秋,很多人就花三兩元買盒菊花,把它分種在盆內就有6━8盆,可植地可裝點廳堂,更可到開花期送給母親和你專敬的友人。因為菊花是母親節重要的禮花,一束菊花表達了對母親的無限敬意。尤其當中的中國翠菊更是澳洲人專敬母親的一個好花種。在西方菊花的花語就有「我愛的」深遠含意。

幾年前為記念聯邦成立一百周年, 首都的花匠還從蓬蒿菊中育成一更密集花型豐滿的聯邦小菊(Federation Daisy)。

對華夏子孫來說,菊花更具哲理性的含義,那是1600多年前陶淵明給菊花所寄予的崇高讚譽,他稱菊花為霜下傑,因為那時的北國己枯黃遍地落葉紛飛,唯有菊花冒嚴寒的威懾而挺立,體現了一般不可屈服的貞節。

倘若我們稍稍回顧歷史, 就更能理解何以菊花這麼吸引人。

當時陶淵明為彭澤縣令,一天有人告知過兩天督郵就要來巡視政績了。按習慣,當地官員必須整冠束帶,彎腰行禮以迎接,可是陶淵明一聽那督郵的名字就憤然對妻子說:此人我十分了解,一向不學無術,更經常奉迎拍馬,欺上壓下為人所不恥,我怎能對這樣的人折腰迎接,於是便與妻子收拾行裝把官印封存,官服留下,二人乘船回鄉種田為生,雖艱辛而心清意潔與大自然為伍,終於貧困體弱以終其生卻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是他120多首詩中最能表達他對菊花最崇敬的稱許,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為當時官階的奉祿)的陶令公就一生與菊結下深厚的友情,今天實可叫千百萬貪官無地自容了。

在家園中種上一些菊花, 豈不更可讓子孫銘記先人的祟高氣節。

菊花品類繁多, 有大如向日癸,小如一粒鈕扣的雛菊,而且花型千姿百態,花色五彩紛陳,而且「品性」也各異:有喜陽有耐陰, 有喜肥水, 有耐旱瘠, 有植於地,有植於盆……。適合家居各種環境,而且可播種,可插條自行繁育,自奉送友都是極好的美化材料,有些不同季節栽種就在春、夏、秋不同節日里開花,是個理想的時花,因而華夏大地它已列為四大名花之一。

翠菊

這是一種中型的菊花, 花瓣(外圍的小花組成)較短而且不像大菊花那樣多變,然而他的花色卻異常豐富,由於澳洲育成的新品種都由中國原種作母本,他們就簡稱雛菊(China Aster)。由於盛花期適好在秋末,而五月上旬的母親節己經很少花上市, 而這種菊又具有特別的美, 像一天真的小孩臉面,總是那樣明亮,人們就喜歡用它作母親節的禮花,尤其一小盆約高一尺內外的翠菊,觀賞完畢便可種到地里。到花謝籽熟了,把種子輕輕抖落到信封里,明年春便可拿到地里播種,至少可選到幾株上盤,到開花季節又可作禮品送人了,是一種容易栽種,容易繁殖的花種,代代相傳,那真是母愛的代代綿延。

有心選種時可在初花期選擇茁壯花朵, 繫上小棉線或作其他記號, 如掛上小紙牌, 種子成熟採收, 放於凈瓶內, 置乾燥處初春便可播種。

在中國花農多用盆播,澳洲則喜直接播於花床。但土地必須準備妥當。因它不必(若土地不多,亦可采輪種法,即同一位置種一年菊花,種2-3年其他花或蔬菜,以避免同一位置都年年種菊)。原因是菊花易招惹一些土壤真菌。第二年另種其它花卉缺少它們需要的營養真菌也逐漸消失,(並非全部菊花都要輪種)其次選地宜陽光充足又能避去強風,再者土質以砂質為佳又能含豐富有機物質(堆肥或畜糞肥均可),播前應將表層土壤翻鋤細碎拖平,最好在地面鋪一層碎細表土然後疏播(翠菊種子較細一克約450粒最好加細砂才播)。然後稍用手輕壓,再鋪簿層泥粉更佳。

當小苗長到足以用手指拔起時便要間苗就是將過密的苗拔掉,剩下適當株距,讓小苗有健康生長的環境(足夠陽光,通風良好)。

有霜凍的地方要防禦意外的晚霜。

花床直播固然方便,直接。卻不能代替盆播的效用。比如所在地區有霜凍為害,有鳥害、鼠害等。尤其翠菊有個怪脾氣,不喜歡經常移植。反過來講完全不移植豈非更好,那麼,要是打算育苗作室內陳設裝飾或送朋友那最好就採用盆播了。

盆播育苗首先要解決培養土(Potting Mix)也有人稱為營養土或育苗基質。若沒有條件自製則只好買現成的了。為求育好苗則宜買質量較佳的,但卻不能以價格決定。重要的是細查一下包裝袋是否附有一記號:寫著「符合澳洲標準」字樣(Australian Standard)並附上白、黑兩色標誌,(是連續4━5個「 √ 」 垂直排列說明己附合各項規格)。

其次,另一種比較昂貴的「 播種用培養土」 (Seeds Raising Mix)約6元一小袋,卻專作播種用,己附加了肥料安全可靠成苗茁壯播種名貴花種是值得的,若用小盆播種,一袋可栽數盆。

有人喜歡自己混合調製培養土,時間許可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既不必事事花錢,又可以自己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其方法一般採用「三三制」,即用三分表土,三分細河砂,三分蛭石(Vermiculite)或珍蛛岩Perlite都是海底撈出的多空隙,質輕的水中生物殘體都是白色的,(我們買樹苗時培養土內的白色小粒便是),配製比例只是個約數,主要是找到準確的材料,比如表土,就不宜用舊菜地、花床泥代用,最好是掘開草皮下的一層簿簿的褐黑色細土。河砂也絕不能以海砂代替,蛭石,珍珠岩就只有到苗圃買了。

以前的農夫播種不是沒有蛭石也成功嗎?不錯,蛭石只是最理想的保水, 疏水材料, 倘若自己有漚制的堆肥(腐熟的)也完全可以用精堆肥加表土加砂, 不必用蛭石了, 但問題卻又回到是否願意自漚堆肥上,(堆肥問題另外討論)。

自製堆肥也不是萬全之策, 因為堆肥所用材料,漚制方法不同而會出現:肥份含量無法確定,有否有害化合物或病菌更無從了解。商品用的培養土,尤其播種用的,則較為嚴格,是經農業部門鑒定的。(初到澳洲時有機會參觀了Gosford 柑桔試駐站,其培養土混合前是經過高溫爐消毒,所混合的養分也經過量稈並經攪拌器充份拌勻才(混制)。

當然, 用那一種培養土才好,完全決定於花種種子的價值高低,種子來源難易 。影響幼苗成活的另一個因素是播後管理,首先是播盆存放位置,要是安排冬播的話若放置室外顯然會因底溫乾燥(風大)而影響生長。放到室內又會碰到陽光不足通風不良或空氣乾燥(在空調房間內)。因而一切不利於生長的因素都必須避免,務使幼苗在陽光適中、通風良好、不幹不濕的環境下成長。

其次培養土的濕度也很重要, 種子發芽後要求水份不多, 重要的卻是土內空氣流通, 以利髮根一般播後淋一次透水,1-2周內也不必再淋,直到苗子出土伸長便進入需水較多階段,但仍然要經過用手指感受或用小竹枝撥開表土拈查,確實己有乾燥感才淋水較妥。

至於施肥若採用插種培養土 (Seeds Reising Mix) 則不必追肥,若是自製培養土則必須密切注意,葉色褪淡便要液肥追肥如Miracle GRO 及Thrive等,宜按說明調製仍以寧淡勿濃為佳。

插種期因需要而定,在中國花農為全年供應則每1━2播一次。澳洲習慣以冬末初春播為多, 即 8 ━ 9 月,一般播後 4 個月便開花,,正好趕上聖誕新年, 若用於母親節作禮花, 則宜播於新年前後了。

盆播苗成活與否還決定於播後的管理。

第一件事是為小苗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那就是適度的陽光,適當的通風和適當的潮潤環境)。

首先播盆最好用淺盤架起(如用一倒置碟子放在淺盤中再放播盆,淺盤盛水僅接觸盤底)。

再用一四腳架(如倒置的四腳凳,但腳高約為盆身的一倍)倒置的四腳上放一磨砂玻璃(或透明玻璃上塗上薄漿糊)目的是減弱強光,和隔斷空調下降的乾燥。最後把整個裝置放到向東窗前早上陽光能或折射陽光位置。這是比較妥當的安排,但是還必須經常檢查播盆內小苗生長狀況,盆內培養土乾濕,過干則必須小心加水,但切勿弄濕葉子,否則強光下會出現灼傷。

這個小裝置並非一成不變的,如房子的條伴己達到如意條件,或者你有更好地設計。

第二伴事是施肥。本來播苗營養早期均由種子本身供應,到真葉長出來,轉綠了就靠自己製造養分了,(種子萌芽時生長的第 1-2 片葉子稱子葉,形狀,葉色都和以後的葉子不同,但卻貯存種子發芽所需養料)長出真葉時已同時發育更多新根,其養料便從製造培養土時所用的精堆肥或表土中獲得(買來用的 Seed Raising Mix 本身也己有少量養分)因此,只有發現小苗葉色已淡□,生長不良,我們才用施肥。上期介詔了一些液肥只是例子。要拈查,上面的用法表上有列出 Seedling(播種苗)一字就較安全,並按此用量再減半,開釋才用。

以上兩點是給從未做過盆播的聽眾的具體參考,已做過的更歡迎交流你的經驗。

第三件事是間苗。

當苗出齊便可用小鑷子或小夾子把太密的苗除去,否則便出現育苗常見的猝倒(Damping Off),一批苗突然倒下變淡褐色,全由於通風不良,光線不足。有人用薄木片,如雪條(冰棒)的小柄削薄並在前端割一 『V』 字型切口,就用來間除過密苗。

第四件事是煉苗。

幼苗種到花園是個很大的轉變。陽光強了,風大了,周圍乾濕無常,同時幼苗從盆中取出,不可避免地傷了許多幼根,甚至嫩葉。這在幼苗期肯定是一大震動,栽培學上就稱為定植創傷(Transplant-sock)。目的是要讓我們理解,定植或移植對幼木的影響是很大的,必須處處小心才好。

常用的方法是定植前最好先將播盆放到戶外半蔭環境,或只有上午陽光處又沒有太大的風,位置大約2-3天然後才選晴暖天氣,下午定植。

倘若我們能處處照料及時,盆播苗就很好管了。

盆播苗成活與否還決定於播後的管理。

第一件事是為小苗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那就是適度的陽光,適當的通風和適當的潮潤環境)。

首先播盆最好用淺盤架起(如用一倒置碟子放在淺盤中再放播盆, 淺盤盛水僅接觸盤底)。

再用一四腳架(如倒置的四腳凳但腳高約為盆身的一倍)倒置的四腳上放一磨砂玻璃 (或透明玻璃上塗上薄漿糊)目的是減弱強光,和隔斷空調下降的乾燥熱空氣。

最後把整個裝置放到向東窗前早上陽光能或折射陽光位置。這是比較妥當的安排,但是還必須經常檢查播盆內小苗生長狀況,盆內培養土乾濕,過干則必須小心加水,但切勿弄濕葉子, 否則強光下會出現灼傷。

這個小裝置並非一成不變的,如房子的條伴己達到如意條件,或者你有更好的設計。

第二伴事是施肥,本來播苗營養早期均由種子本身供應,到真葉長出來, 轉綠了就靠自己製造養分了,(種子萌芽時生長的第 1-2 片葉子稱子葉,形狀,葉色都和以後的葉子不同,但卻貯存種子發芽所需養料),長出真葉時已同時發育更多新根,其養料便從製造培養土時所用的精堆肥或表土中獲得(買來用的 Seed Raising Mix 本身也己有少量養份)因此,只有發現小苗葉色己淡退,生長不良,我們才用施肥,上期介紹了一些液肥只是例子,只要拈查,上面的用法表上有列出 Seedling(播種苗)一字就較安全,並按此用量再減半,開釋才用。

以上兩點是給從未做過盆播的讀者(聽眾)的具體參考, 己做過的更歡迎交流你的經驗。

第三件事是間苗。

當苗出齊便可用小鑷子或小夾子把太密的苗除去, 否則便出現育苗常見的猝倒 (Damping Of), 一批苗突然倒下變淡褐色,全由於通風不良,光線不足。有人用簿木片, 如雪條(冰棒)的小柄削簿並在前端割一「V」字型切口,就用來間除過密苗。

第四件事是煉苗。

幼苗種到花園是個很大的轉變,陽光強了,風大了,周圍乾濕無常,同時幼苗從盆中取出,不可避免地傷了許多幼根,甚至嫩葉。這在幼苗期肯定是一大震動,栽培學上就稱為定植創傷(Transplant-sock)目的是要讓我們理解,定植或移植對幼木的影響是很大的, 必須處處小心才好。

常用的方法是定植前最好先將播盆放到戶外半蔭環境,或只有上午陽光處又沒有太大的風位置大約 2-3 天然後才選晴暖天氣,下午定植。

倘若我們能處處照料及時,盆播苗就很好管了。


 

盆播苗育成,又經過適當的煉苗使苗身健壯, 便可以定植,成功與否或成活快慢就決定於兩個方面,一是定植方法, 二是土壤狀況。

定植方法要做到(1)盡量減少種植時的創傷,種前把播盆澆透水,亦有人將整盆放入桶中,然後注入清水至蓋過盆面,讓全盆濕透取出,放在地上讓多餘水份完全滲出 (約半小時)便可將盆倒提用手指輕壓盆身把盆泥和苗一齊倒出(以另一隻手輕輕取出)便立即放進預備好的花床植穴內,輕輕把花床泥土覆回以手指在四周輕壓使泥土緊貼盆泥。若花種寶貴,可用液肥代替清水浸盆且同時倒置播盆將苗稍浸於液肥。如 Miracle Gro 對幼苗定植效果很好,因這肥能通過葉面及綠色枝幹吸收,直接使幼苗健壯及早回青成活,這液肥本人己用過7━8年對定植成功 100%,而且大小草本花卉都未出現種後受創傷而不能及時回青的現象, 西方花匠就稱它有抗創傷(Anti-shock)作用。使用時必須嚴格按指定濃度加水稀釋。(用供給的小匙量一匙晶粒,加4公升水,可用乾淨牛奶瓶量)萬一這小量匙丟了,可用小荼匙量一匙放乾淨紙片上分成4 份用一份開水稀釋便可用。(2)切勿過度淋水,種前把植穴淋濕己可,便用乾草把周圍表土蓋好減少蒸發,以後勤檢查泥幹才淋水,因泥土過濕是妨礙髮根,妨礙回青的主要原因。

其次關於土壤狀況(1)切記不用舊地種植。(2)泥土透水差便應把表土填厚起墩種,切勿將粘土鋤開。若只是輕度粘結則可加河砂和堆肥才種。(3)切勿在種前下化肥(過雲曾推廣種前下肥稱「附根肥」已證實是定植死苗的主因)種菊花能埋下大量堆肥,畜糞肥已足。

把盆苗種好了,日後怎樣管理?

翠菊沒有多少管理工作,淋好水,施好肥便行。

翠菊是個生長旺,開花多的菊花,需肥量相當大,在中國花農往往3-4周便下肥一次,澳洲經驗是「先餓後飽」意思是由於施足了底肥。種後可待第一批花出現才施, 每 100平方米內撒100克Complete Plant Food(一市斤500克,100克約2兩)。翠菊一般每一棵的距離是一尺乘一尺,故每棵約15克己足。以後每月施一次。

個人經驗當出現第一批花便淋液肥(上述的 Miracle-Gro 每一大匙加水4公升)照頭下淋, 使葉子淋濕, 每7-10天一次(都宜在下午進行)到盛花止。使花多花旺, 但完全肥仍要撒施。這只是一例,其它液肥也會有相同效果。

翠菊是一理想插花材料,瓶上壽命 7-10天,但必須做好三件事:
1. 清詰:插瓶和用水都必須乾淨。
2. 保持干葉:插時前, 插後都不要弄濕葉子。
3. 採花時宜剪長些, 馬上浸入清水桶 1-2 小時, 才按瓶高低裁剪。

翠菊自然物種只有一個, 只是經長期培育已成為品種眾多的花種, 按各國實踐下面幾個較受歡迎

(1)花大的有: 「Giant Crego」花徑 3-4 寸, 花瓣窄向外捲曲。
「Sun Shine」 花大同上, 中心 「花盆」黃色。
「King」 花徑近 3 寸, 重瓣, 分枝密。

(2)矮生的有 「Colour Carpet」 株高才 8 寸, 花直經 1.5 寸,而多, 鋪滿 全株。

(3)高大的有 「Super Giant」 約 2.5 尺高, 開花遲, 花型多樣, 是有名插 花品種。

以上只是個引例, 實際上翠菊品種繁多, 花色己有紅、橙、黃、藍、白等等而且同一品種幾個顏色, 親自多看選定較合理。


1.目前世界各地花種繁雜紛陳, 自然同花異名, 同名異花不可勝數, 可是可以放心的是它們的科學名稱(Scientific Name)己在百多年前全球統一了, 按科學名稱或種名去尋找是不會錯的。其次當今世界上上百萬花卉品種都因百多年來由愛花者,花匠們互相交流,引進,目前除了未普及的地方品種,花市上出現的品種在歐、美、澳等地都普遍廣為推廣,舉個例,澳洲幾個有歷史的苗圃或公司如 Tesselers, Rosenow 等等,每年都及時引進英、美、荷、法等育花大苗場的新品種到本地馴化觀察然後推出,反過來也一樣。

2.復第二位聽眾:牡丹、蘭花都是多年生的, 問題是(1)牡丹忌高溫、 積水、不通風生長就不易成功;(2)蘭花種類繁多,共三萬多個,再培育的品種就不計其數,熊貓蘭是什麼則不清楚,以後能查到才作答了;(3)杜鵑不會難種, 只是必須酸性土少;(4)茉莉、微型玫瑰、菊花的乾死,請介紹具體情況。

 

非洲菊(Gebera)

非洲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菊花, 葉片都聚生在地面一寸內外, 從根頸上向四面散開, 沒有明顯主幹, 開花時一粗壯的花柄自根頸直伸 1-2 尺高然後開花, 自然就十分顯眼, 況且花辦敦厚如絨布向四周平展, 花型就顯得特別, 吸引了不少花匠進行選育, 形成有單辦, 重辦, 半重辦, 直至羽毛狀, 花色有黃, 橙和不同深淺的紅色。數年前在雪梨花展上還展示過一種淡褐色的非洲菊, 是維多利亞省一間育種公司通過基因引變而育成 (該公司稱 Flower Gene) 可見日後會有更多花色, 花型的。

這花原產於非洲, 比較粗生, 只要選擇通風全陽光, 對土質要求不嚴, 但要求必須是高爽地不積水, 原因是它沒有明顯主幹, 其蓮座形葉從把根頸一段都遮蔽起來, 在潮濕環境易染病, 另外, 它是一種用塊莖繁育的多年生花卉, 塊莖留在地里越冬低濕地段碰上冬雨偏多, 就不利於越冬。

下面我們就從繁殖開始介紹一下:

〔繁殖〕雖然一般情況下它以球莖越冬繁殖, 但又能搜集種子播種。

1.分株法, 冬末選擇健壯植株又己生長多年的 (一般要三年為好) 整棵掘起, 把坭土洗凈, 其塊莖此時己有分枝, 選擇健壯一段, 將葉子及己腐爛的根剪去, 便可種植, 地下莖上的芽己有二年的基礎, 很快便能出土生長。

2.播種法, 春末, 夏初第一批的花大多己結籽可取下即播將種籽尖向下插入土中, 不必覆蓋, 灑些乾草, 幼苗生至 5-8 公分 (2-3寸) 即可種在固定位置, 注意不用次等苗或形狀不同的苗。

若是名貴花種可用盆播 (培養土用 60% 珍珠岩加 40% Peat Moss) 放在陰處保持濕潤。盆播苗宜在第二片真葉成熟後才可定植。

〔種植〕要特別留意根頸必須露出地面 1-2 公分在較低地段種植便要起畦, 畦高 5 寸以上,保證秋冬不會出現過濕積水。

基肥施用與其他菊花同, 但追肥只用半量每平方米 50 克完全肥, 春夏季每月一次。若作插花用的, 加多 1-2 次肥, 最好用液肥, 用乾肥最好用, 鈣、鎂、磷含量較多的化肥, 如 Dolomite。

〔插瓶〕非洲菊是個有名插花品種, 在澳洲其瓶上壽命可達 1-2 周, (春夏間雨水少, 花健壯也有關)採摘時宜待花全開剪下後即泡在開水中 10-15 秒, 即插深水花瓶, 可避免花柄下彎。

〔花後管理〕

由於非洲菊的花期較長又是草本。為了讓每期花壯, 花期長, 可於花後把謝花及連同枯葉一起剪去, 至秋花結束時便可將一切葉子剪除讓它早些進入休眠以保持養份進入貯存狀態, 這一點是非洲菊與其它球莖花不同的地方。(像水仙花等則須要等待葉片完全枯萎才進入休眠 )。

剪去葉子時若發現有病斑、 害蟲則即袋入尼龍袋密封丟到垃圾桶內。
到明年發芽前, 可在地面鋪一層堆肥覆蓋可讓春後花多, 花壯。

若是專作插花, 花床還得在冬末重新整地施足堆肥重新種植而且行距要 2 – 3 尺,株距 1 尺, 如此年年重新種植可望收穫多些花。

〔品系〕

非洲菊只有一個單一花種, Gerbera jamesonii (俗名 Barberton Daisy) 名字來源德文, 是紀念德國自然科學家 Traugott Gerber, 這名稱的發音過去將重讀放在第二個音節。但澳洲專業人仕, 多參巧德文發音放在第一音節, 了解這點對聯繫苗圃尋找良種會有些幫助 (澳洲第一個百年, 德裔移民占移民中的少數民族總數最多, 也許都習慣德文音吧 )。

消息介紹國外有一新品種屬矮生性, 株高才 10 公分單花, 花期自春至秋, 花色豐富。

〔盆裁〕

城市居民喜歡盆裁, 可於播種後, 小苗具 5 片真葉, 便選用 6 寸盆或 4 寸盆進行上盆, 數周后移至向陽位置, 再 2 個半月便開花。

1. Happipot 25-30 cm 花莖 7 – 8 cm 秋末仍有花。
2. Mardigra 為荷蘭育成 45 – 60 cm 高, 花莖粗壯, 花瓣厚, 半重瓣。

 

雏菊Daisy

Daisy 在中国被称作“雏菊”,它已经成为一些菊科花儿的通用名称。单词“daisy”是day's eye(白天的眼睛)的缩约形式,说明雏菊花的外形像太阳。通常是洁白的花瓣围绕着一个金黄色的花芯。

  现在,很多小雏菊会被作为草坪缀花。绽满雏菊的青翠草坪,实在让人心动不已。

  雏菊的分类

 
小草花雏菊(English daisy):春天花园的最爱,拉丁名是Bellis perennis。它原产于欧洲,开着白色、粉红色或者紫色的花瓣,头状花序的直径大约有5厘米,植株很矮小,星星点点的煞是好看。
 
 牛眼菊(Oxeye Daisy):夏日花园的主角,因为花瓣为白色,所以也叫作“white daisy”,它的拉丁名是Chrysanthemum leucanthemum,它也是是菊科的一种。原产于欧洲和亚洲,但在北美洲比较普遍,它长在原野里和道路边,花瓣是白色的,能长到半人多高。许多各种各样的雏菊被园艺家们栽培成了园林植物。
 
 其中,知名的是大滨菊(Shasta daisy),因它的大头状花序而出名,它的直径尺寸有5到10厘米,由美国知名的园艺学家卢瑟·伯班克(Luther Burbank)培育而成的。卢瑟·伯班克的故居花园就在纳帕溪谷附近的小镇。花园前有一棵巨大的粉色紫薇树,花园里有很多洁白的大滨菊,纯洁无暇反射着加州的艳阳。

  大滨菊:拉丁名:Chrysanthemummaximum 。纯洁的大滨菊花瓣修长洁白,自它诞生起,就备受美国花园主人的珍爱,现在它已经开遍世界各地。

 
“木茼蒿”:Marguerite Daisy,也叫“玛格丽特雏菊”,是无法在花园里过冬的种类。

  雏菊的种植要点

  雏菊种植需要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育苗。

  可以直播也可育苗后移植。

  发芽需要较多的水分,应将播种基质淋透水或播种后浸盆给水,将种子撒播于整平的基质上,稍覆土0.3到0.5厘米,将其用透明玻璃盖好保温保湿。放于光照充足处,在温度高、太阳强烈时稍加通风。

  发芽温度:68到75华氏度。

  生育温度:35到77华氏度。

  发芽所需日数:7到14天。

  雏菊是好光性种子,不需遮荫。苗期生长期皆不用摘心。

  在萌芽期间,见表土稍干即喷淋或浸盆给水,不可干旱,要保持一定的湿润。

  当小苗生长出土后,要及时将玻璃去除。幼苗出齐后,淋水或浸盆不要太勤了,稍加控制水分,有利于防止猝倒病的发生,见干见湿浇水即可。

  在真叶长出后,可逐渐浇灌些薄肥水,以达到苗壮的目的。如果幼苗密度太大,还应在此时进行间苗。以后就好管理了。

  冬季,大部分雏菊种类可以放在37到41℃的低温环境下,但光照必须充足,这样可以防止徒长,对花开有利。

  此外,冬季最好放在室内,室外温度太低,不利于雏菊越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雏菊图片和介绍
雏菊
切花小(雏)菊,从一个小芽到切花自由,从现在开始只需这几步!
超实用的家庭玫瑰月季种植养护新手入门技术
菊花怎样栽培和管理?
菊花的繁殖和栽培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