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精神病
 

養心安神之劑

養心安神劑是在養心安神法指導下組成的方劑,具有養心血、安心神的作用,以治療驚悸、健忘、失眠、恍惚等心血不足的證候。處方常以養心安神藥與補血藥為主組成各兼氣虛、陰虛或有內熱者,均須酌配相應藥物,全面考慮組方。常用方酸棗仁湯(附定志丸)、天王補心丹(附柏子養心湯、枕中丹)、甘麥大棗湯。

方名天王補心丹  來源攝生秘剖
【製法用量】

天冬30  人參15  茯苓15  玄參15  丹參15  遠志15  桔梗15  當歸30  五味子30  麥冬30  柏子仁30  酸棗仁30  生地120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硃砂為衣,每服2030丸,臨臥時用竹葉湯服。

【功效】

養心安神、滋陰清熱。

【主治】

心腎陰虧血少,虛火內動(心腎不交)證。健忘怔忡,心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失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義】

方中生地滋陰清熱以安神為主;玄參,天冬,麥冬,滋陰並助生地滋陰清熱為輔;丹參,當歸養血以安神;人參,茯苓益氣以安神;柏子仁,遠志,五味子,酸棗仁養心寧心安神皆為佐也;桔梗載藥上浮。諸藥合用,共成滋陰清熱安神之劑。

【辨證要點】

1.不眠心悸。

2.遺精健忘。

3.口舌生瘡。

4.舌紅脈虛數。

【加減】

1.口舌生瘡:加黃連,牡丹皮。

2.大便秘塞:加枳實,厚朴。

3.頭暈目眩:加川芎,白芷。

4.心神不寧:加龍眼肉,夜交藤。

5.夢遺健忘:加金櫻子,芡實。

6.口燥咽乾:加石斛,蓮子心。

7.思慮過度:合逍遙散。

8.牙齦腫痛:合清胃散。

【注意禁忌】

本方性較滋膩,脾虛便溏者慎用。

【現代應用】

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綜合症、口腔炎、心臟瓣膜疾病、心律失常、蕁麻疹、健忘、夢遺、心神不寧。

方名逍遙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製法用量】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朮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生薑10克  薄荷5克  

【功效】

疏肝解鬱,健脾養血。

【主治】

肝鬱血虛證。兩脇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痛,舌淡紅、脈弦而虛。

【方義】

本方是由四逆散和當歸芍藥散合方衍化而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與柴胡合用,疏養並用,使肝氣條達,肝血得養,氣血調和;白朮、茯苓益氣健脾,以防肝木剋犯脾土;再加薄荷少許,以助柴胡疏肝解鬱之力,再用乾薑和中益胃;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肝血得養,脾虛得補,則諸症自解。

【辨證要點】

  1. 脅痛食少,善太息。
  2. 或痛經、經期時前時後。
  3. 舌淡苔白。
  4. 脈弦細。

【加減】

  1. 視物不清:加菊花、草決明、枸杞子。
  2. 脾虛泄瀉:加黨參、山藥、蓮子。
  3. 膽石症:加金錢草、鬱金、雞內金。
  4. 甲狀腺腫:加夏枯草、海藻、昆布。
  5. 子宮肌瘤:合桂枝茯苓丸。
  6. 更年期綜合症:合六味地黃丸。
  7. 經痛:加延胡索、香附、赤芍、丹參、益母草。
  8. 發熱心煩:加牡丹皮、梔子。
  9. 胸脅疼痛:加三稜、莪朮。
  10. 肝脾腫大:加鱉甲、牡蠣。

【現代應用】

本方調整精神活動,促進消化吸收,退熱。用於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憂鬱症、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經前緊張症、更年期綜合症、慢性肝炎、膽石症、視神經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視乳頭炎、慢性甲狀腺炎、月經不調、不孕症、帶下、濕疹、手掌角皮症。

 

方名

孔聖枕中丹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

【製法用量】

龜板30  龍骨30  遠志30  石菖蒲30  
為細末或蜜製小丸,1次服51日服3次;亦可以上藥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功效】

補腎寧心,益志安神。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鎮靜,調整神經活動功能。主要用於:神經衰弱、癔病、神經官能症,見失眠,健忘,精神恍惚,脈細數者。

方名

甘麥大棗湯

  

來源

傷寒卒病論

別名

甘草小麥大棗湯

【製法用量】

甘草20(3)  小麥100(3.3)  大棗10  
以水六升(1200cc),煮取三升(600cc),溫分三服。

【功效】

和中緩急,寧神安躁。

【主治】

婦人臟躁證。精神恍惚、悲痛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頻頻。

【方義】

臟躁一般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多見於婦人,多因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所致,故治宜養心安神調肝和中。方中甘草甘緩和中;大棗甘溫益氣,兩藥甘平質潤性緩與小麥相伍,能補中益氣,調養心陰,並可緩肝氣之急。

【加減】

1.心煩不眠:加百合、生地、柏子仁。

2.煩躁口渴:加麥冬、五味子。

3.心氣不足怔忡驚悸:加人參、黃耆。

4.小兒夜啼:加蟬蛻、吳茱萸。

5.頭暈:加當歸、酸棗仁。

【現代應用】

本方營養神經,鎮定安神。用於歇斯底里,躁鬱病、神經衰弱、不眠、癲癇、帕金森病、夢遊、小兒夜啼、胃痙攣、痙攣性咳嗽、心律不整。

 

方名

酸棗仁湯

  

來源

傷寒卒病論

 

【製法用量】

酸棗仁50(2)  甘草5(1)  知母10(2)  茯苓10(2)  川芎10(2)  
以水八升(1600cc),煮酸棗仁,得六升(1200cc),內諸藥,煮取三升(600cc),分溫三服。

【功效】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

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細弦。

【方義】

本方所治之失眠症、係因肝血不足,陰虛陽亢,虛熱內擾所致。方中重用酸棗仁,養血補肝,寧心安神,並可歛汗;茯苓與酸棗仁相伍,以加強寧心安神之效;川芎調暢氣機,疏達肝氣與酸棗仁同用,又可養血調肝安神之效;知母滋陰清熱除煩,並可緩川芎之辛燥,使無傷陰之弊;甘草生用,清熱和藥。諸藥合用,養肝血以寧心神,清內熱以除虛煩,則睡眠自寧。

【辨證要點】

1.失眠心煩。

2.頭暈目眩。

3.脈弦細而數。

【加減】

1.偏陰虛有熱者:加生地、百合、白芍。

2.盜汗甚者:加五味子、浮小麥。

3.驚悸甚者:加龍骨、牡蠣、黨參。

4.氣虛痿弱:加人參、黃耆。

5.血虛不眠:加當歸、熟地、何首烏。

6.煩熱不眠:加牡丹皮、梔子、淡竹葉。

7.煩燥不眠:合溫膽湯。

8.驚悸不眠:合抑肝散。

9.陰虛火旺:合黃連解毒湯。

【注意禁忌】

陰虛火旺之失眠症,本方不宜單獨使用。

【現代應用】

本方營養神經,補血,改善心肌功能。用於不眠、更年期綜合症、神經衰弱、盜汗、健忘症。

 

方名

定志丸

  

來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製法用量】

石菖蒲6  遠志6  人參3  茯神12  朱砂3  
蜜製小丸,1次服101日服3次;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功效】

補氣養心,寧心安神。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調理神經活動,鎮靜,強心。主要用於:心肌勞損、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見心悸,氣短,失眠,脈細弱者。

方名柏子養心湯  來源體仁彙編
【製法用量】

柏子仁30  枸杞子20  玄參15  熟地黃15  麥冬8  當歸8  石菖蒲8  茯神8  甘草3  
蜜製小丸,1次服101日服3次;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功效】

養心安神,滋陰補腎。

【方義】

方中重用柏子仁養心安神為君藥。杞子、熟地黃、不歸滋補陰血,共用為臣藥。玄參、麥冬滋陰清熱,茯神、菖蒲養心益智,共用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營養神經,補血,改善心肌功能。主要用於:神經衰弱、心動過速、心律不整,見怔忡驚悸,失眠多夢,健忘,盜汗,脈細者。

方名

養心湯

  

來源

古今醫統

【製法用量】

歸身9  生地9  熟地9  人參12  麥冬12  五味子3  甘草3  柏子仁6  茯神9  
加燈芯、蓮子水煎服。

【功效】

益氣補血,滋陰寧神。

【主治】

心血不足,氣陰亦虛。體質素弱或病後思慮過多,心虛驚悸不眠,顏色憔悴,舌體微紅,脈象微弱。

【方義】

驚指常懷恐懼,悸指時而心動。本證是氣血津液同時虧損的綜合反應,但以血虛為主。心血虧損,心體失養故心悸,神氣失守故易驚,因驚而悸亦當責之心氣有虧,如果心氣不虛,不會出現驚悸,至於舌體微紅,則是陰津不足象徵,綜上所述,此證屬於心血不足而兼氣陰亦虛。

心氣不足,故配人參、五味子、炙甘草補其心氣;營血虧損,故配當歸、熟地補其心血;營陰匱乏,故配生地、麥冬補其心陰;心神不寧,故配柏子仁、茯神養其心神;多用蓮子養心,燈芯清心。合而用之,能收益氣補血,滋陰寧神之功。

方名

養心湯

  

來源

仁齋直指

【製法用量】

黃耆蜜炙3(一兩)  茯苓3(一兩)  茯神3(一兩)  當歸酒洗3(一兩)  川芎3(一兩)  半夏麴3(一兩)  甘草1(一錢)  柏子仁去油2(二錢半)  酸棗仁2(二錢半)  五味子2(二錢半)  遠志去心炒2(二錢半)  人參2(二錢半)  肉桂2(二錢半)  

【功效】

養心補血、安神定志。

【主治】

心血虛少、神志不寧、驚悸怔忡、或神倦、失眠、盜汗。

【方義】

本方適用於神經衰弱、屬心虛血少、神志不寧之證,心主血脈而藏神,陰血不足,心神失養、治宜養心補血,安神定志。方中黃耆、人參補益心氣;當歸、川芎補血和血以養心;收攝耗散之心氣;半夏祛除擾心之痰涎;炙甘草補土養心;肉桂引導諸藥入心經。上藥合用,潤以滋之,溫以輔之,香以舒之,則心得其養矣!

【辨證要點】

1.面色蒼白。

2.不眠。

3.驚悸怔忡。

4.盜汗。

【加減】

1.發熱燥渴:加麥冬、竹茹。

2.發煩熱不眠:加黃柏、知母。

3.健忘驚悸:加菖蒲、白芍。

4.停水怔忡:加檳榔、赤茯苓。

【注意禁忌】

正虛、邪實者慎用。

【現代應用】

失眠症、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貧血、健忘症、諸虛弱症。

方名歸脾湯  來源濟生方
【製法用量】

人參3  黃耆15  白朮9  茯苓9  當歸9  棗仁9  桂圓肉9  遠志6  木香3  甘草4.5  生薑2  大棗3  

【功效】

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主治】

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体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薄,脈細緩。

2.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帶下。

【方義】

本方是健脾與養心并重的方劑,也是益氣補血的方劑。心主血,脾統血,勞傷心脾,脾虛血少,則心失所養而益虛,因而出現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健忘,體倦等症;脾虛氣弱,不能統血,則產生崩漏下血。方中參、朮、苓、草健脾益氣,輔黃耆以增強益氣之效;當歸、棗仁、圓肉、遠志、補血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生薑開胃進食,大棗補脾和胃,益氣調營,並能益血止血,養心安神。生薑得大棗,可緩和其刺激之性,大棗得生薑,可防止氣壅致脹之偏,薑棗相配,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從而有利於以上藥物的吸收和作用的發揮。綜合本方的作用,雖屬氣血雙補、心脾同治,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療血虛。故為上述諸症的常用方劑。

【辨證要點】

1.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2.食少倦怠面色萎黃。

3.舌淡苔白。

4.脈細弱。

【加減】

1.發熱:加柴胡、梔子。

2.補血止血:加熟地、阿膠。

3.驚悸不眠:加夜交藤、柏子仁、龍骨、牡犡。

4.崩漏不止:加黑地榆、阿膠。

5.咳嗽:加紫菀、桔梗。

6.心臟衰弱:加五味子、麥冬。

7.咳血:加大小薊、藕節、仙鶴草。

8.子宮出血:加阿膠、艾葉、白芍。

9.再生障礙性貧血:加補骨脂、枸杞、鹿茸。

【注意禁忌】

兼有內熱的出血證或失眠證,慎用或禁用本方。

【現代應用】

本方強心,增強免疫力,增強造血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止血。主要用於:神經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用於心悸、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臟病、更年期綜合症、原因不明出血、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白血病、遺精、陽萎。

 


重鎮安神之劑

重鎮安神劑是在重鎮安神法指導下組成的方劑。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治療驚狂 躁擾、失眠多夢等心神不安之實證。處方多以金石介類等重鎮藥物為主組成,如兼痰火氣鬱或陰血不足者,可酌配相應矯治藥物。常用方硃砂安神丸(附生鐵落飲)、珍珠母丸(原名真珠丸)、磁朱丸(原名神麯丸)。

 

 

 

 

 

方名生鐵落飲  來源醫學心悟

【製法用量】

天門冬15  麥門冬15  浙貝母12  膽南星4.5  化橘紅6  焦遠志6  石菖蒲3  雲茯苓6  連翹6  朱茯神6  黑玄參6  鉤藤6  丹參6  硃砂1.5  生鐵落120  
先將生鐵落用水800毫升,煎取鐵落汁400毫升,去渣。再以此汁一半(200毫升)煎藥,取汁100毫升;再以所留另一半鐵落汁煎第2煎,取藥汁80毫升。2次藥汁合成180毫升。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

鎮心除痰,寧神定志。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鎮靜,安定情志活動,抗驚厥。多用於癲狂證、精神分裂症、躁鬱症。

方名

珍珠母丸

  

來源

普濟本事方

別名

真珠丸

【製法用量】

珍珠母8  當歸15  熟地黃15  人參10  酸棗仁10  柏子仁10  犀角3  茯神5  沉香5  龍骨5  薄荷5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4050丸,金銀、薄荷湯下。

【功效】

平肝鎮心,養血益氣。

【主治】

肝陽偏亢,氣血兩虧,心神不寧,臥則自覺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

【方義】

方中真珠母平肝潛陽,鎮心安神,配伍熟地黃、當歸、人參滋陰養血益氣,治從培本著手;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龍齒均為安神定志之品,使之標本兼顧。至於犀角,取其鎮驚安神之效;沉香用以攝納浮陽;辰砂為衣,金、銀煎湯,亦是取其鎮驚安神之意。諸藥合用,共奏平肝鎮心,養血益氣之功。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營養神經,鎮靜,改善心肌功能,補血。主要用於:神經衰弱、男女更年期綜合症,見夜寐不寧,時而驚悸,頭暈目花,脈細弦者。

方名硃砂安神丸  來源蘭室秘藏
【製法用量】

黃連5  硃砂3  生地黃10  當歸身6  甘草6  
製小丸,1次服51日服3次。

【功效】

重鎮安神,清心瀉火。

【主治】

心煩懊憹,驚悸失眠,心下痞悶,食入反出。

【方義】

方中硃砂清心火、鎮浮陽、安心神,黃連清心火、除煩熱,兩藥合用能清心安神為主藥。當歸、生地滋養陰血,其中生地又可滋補腎陰,使腎水上濟以制心火之亢,共為輔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營養神經,鎮靜,補血。主要用於:神經衰弱、癔病,見心神不安,失眠煩熱,胸中氣亂而熱,欲吐,寐則多夢,舌紅,脈細數者。

方名

磁朱丸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

別名

神麴丸

【製法用量】

神麴120  磁石60  硃砂30  
蜜製小丸,1次服31日服3次。

【功效】

重鎮安神,益陰明目。

【方義】

本方證為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耳目之所以能聽能視,有賴于五臟六腑之精氣上行的濡養。耳為腎之外竅,為十二經脈所灌注,內通於腦。腎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精充沛,髓海得濡,則視聽正常。經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則心火獨亢,擾亂神明,神不行安,則心悸失眠。水不涵木,肝風挾痰,痰隨氣逆,清竅被蒙而見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之癲癇證。

方用磁石入腎,以益陰潛陽,鎮攝安神為主;輔以硃砂入心,清心安神;二藥相伍,能鎮攝浮陽,交融水火,使心腎相交,精氣得以上承,心火不致上擾,則耳聾目昏、心悸失眠、癲癇諸症,得以祛除。更配神麯和胃運脾,以防石藥之有礙消化;米湯益胃補中,有利於藥力之運行,共為佐使。

【文獻別錄】

1.《本草綱目》:「一士子頻病目,漸覺昏暗生翳。時珍用東垣羌活勝風湯加減法與服,而以磁朱丸佐之。兩月遂如故。蓋磁石入腎,鎮養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鎮養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麴,消化滯氣,生熟并用,溫養脾胃發生之氣,乃道家黃婆媒合嬰姹之理,制方者宜窺造化之奧乎?方見孫真人千金方神麴丸,但云明目,百歲可讀細書,而未發出藥微義也。」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鎮靜,抗癲癇。主要用於:躁鬱症、神經性耳鳴、精神分裂症、痴呆、癲癇,見心悸失眠,視物昏花,耳聾耳鳴,脈弦細數者。

 

 

 

 

 

中医治愈精神病例五则

 

现代医学治疗精神病,治愈率低,毒副作用大,使男性患者性功能丧失,女性患者月经紊乱,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精神疾病,大量病人需要终生服药。

目前,在精神病院里,中医没有处方权,让中医失去了救治精神病病人的机会,这样的做法至少是不妥当的,我收集了5个用中医方法治愈精神病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 偶然因素放血治愈精神病一例

我有一个亲戚,因受热(从事建筑工作)和气郁(家庭不和)而患精神病,最后因为他在发狂时踢破一瓦缸,在小腿上划了一个大口,流了很多血,病就因此而慢慢的好了,二十多年了,从未复发过,现在北京做生意当老板了。这不是在肝经上施行了刺血疗法的结果吗?

按:此病例通过偶然原因放血后,因伤口在肝经、脾经经过的位置,起到了解郁、泻热的作用,恰巧与其病机相合。

 

案例二 —— 甘遂散一次性治愈躁狂型精神病一例

黄某,由于家庭不和,在学校读书又与老师发生冲突,而患躁狂型精神病,因要打人毁物,被家人用铁链捆绑,经我师傅用甘遂散(据说是华佗方),配合心理疏导,一次治愈,家人万分感谢,十多年过去了,从未复发过,现在这个病人还在,已40多岁了。

按:精神病,多与热、痰、瘀、郁有关,据师傅讲,此病用甘遂(有毒)的主要目的是祛痰,病人服药后,曾口吐大量胶状痰液,而病痊愈。

 

案例三:—— 泻热通便,疏肝解郁治愈精神病一例

吴某某,男,22岁。家长代述,患者半年前因与别人闹纠纷而动武,被人殴打至遍体鳞伤,便心怀不满,愤愤不平,回家后借酒消愁。此后,烦躁,失眠,大便硬结难解,多日才便下一硬块。性情急躁不安,甚则跳墙上屋顶,挥刀乱舞,大声呼叫,从房顶跳上跳下,夜间不眠,或毁物殴人,不避亲疏。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患者已多日不眠,食量极少,烦渴喜饮凉水,大便秘结,近一周未排大便,消瘦,目光直视,多言而语无伦次,舌红,苔黄面粗糙,脉弦滑数。按左下腹部有数枚硬块,坚硬。

[辨证]  阳明燥结,内扰神明。

[治法]  泻热通便,疏肝解郁。

[处方]  大黄士 8(后下)  川朴12  枳实12  柴胡10  郁金12  香附10  合欢皮12  黄连6,水煎服,两剂。

复诊:服药后,大便未见泻下,症状如前。热结日久,药轻病重,非重剂不下,前法加芒硝10克,大黄加重量至30克。

 

[处方]  大黄30(后下)  芒硝10  川朴12  枳实12  柴胡10  郁金12  合欢皮12  黄连6,水煎服。

 

三诊:病人走到医生桌前谓:“黄医生我病好了,感谢你”。据其家人说,服药一剂后便泻下结粪球甚多,粪球坚硬如石、捣之不碎,已能入睡,服第二剂后继续泻出残余的粪便,臭秽难闻。精神基本复常,能自理家务,饮食正常。诊其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再宜前法减量,巩固疗效,断其病根。

 

[处方]  大黄10(后下)  川朴10  枳实12  柴胡10  郁金12  合欢皮12  黄连6  牡蛎30(先煎),水煎服。

 

服药两剂后病已痊愈,嘱其忌食难消化之品,多吃菜蔬水果,使肠胃保持通畅。

后随访,病人已恢复健康,参加工作,未再复发。

(摘自《奇难杂症》一书)

 

案例四 —— 平肝泻火,豁痰开结治愈精神病一例

陈志明,男,17岁。[病史]  家长代诉,患者发病前因与不正当之人来往,后被威胁干坏事,回家后胡思乱想,彻夜不眠,翌日晨起,大吵大闹,或哭或笑,妄视妄见,骂詈不避亲疏,甚则动手打父母,两手不停地挥动,不食,大便4天未解。上症持续9天,由四人挟持而来就诊。

[检查]  目光直视,面红目赤,声高嘶哑,狂言妄语,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平肝泻火,豁痰开结。

[处方]  石决明30(先煎)  白芍12  合欢皮15 羚羊骨12(先煎)  水牛角30(先煎)  栀子10  菖蒲12  大黄15(后下),水煎服。

复诊: 74日。药服两剂后,情绪稍安静,狂言善动等症好转,大便昨晚已解,入睡安定。药已对症,拟原方续服。

三诊: 712日。上方连服七剂,饮食、大便、睡眠等情况己基本正常,精神复常,稍觉神疲,胸中烦热。余热未清,拟原方加麦冬12克,续服两剂。

四诊;93日。自称7月诊治后,病情一直稳定,精神正常。来诊前一天早上因同邻居吵架后,精神有些失常,烦躁不安,自言自语。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此为肝气引动痰火上扰神明,再宜疏肝泻火,清心豁痰之法。

[处方]  石决明30(先煎)  羚羊骨12(先煎)  麦冬12  栀子10  菖蒲12  川贝15  竹茹9  白芍12,水煎服。

服药两剂,诸症皆正常。嘱其注意饮食起居,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喜怒。

(摘自《奇难杂症》一书)

 

案例五 —— 治神针法五天治愈精神分裂症神效医案[]

某男18岁,其父代诉:20084月底,儿子参加北京英语培训班,突然打电话叫赶快去北京接他,说有人要打他,其父立即赶到北京将其接回家中,回家后起初没有什么异常,但下午就出现幻视、幻听精神反常现象,并出现惊恐神态,总说有人要抓他,周围有摄像头,有人追来要打他、捉他,十分惊恐不安,如此惊恐、幻视、幻听持续了10天,其后有几晚完全不能入睡,精神烦燥,要逃出家外出,经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现完全靠用西药镇静药维持生命,其父在网上查询得知我的治元神八法可拯救精神病的医案以后,经多次联系欲到四川求治,听说我要到北京的京润医院合作消息,并于我来到北京前一日,全家三人已到北京等侯,九日我乘机到京,十日晨他们便赶到京润医院,并表示全家都希望向我学习治元神八法以求自己救自己,不再恐惧疾病加害以自保。 

初诊:患者,面色苍白,面容憔悴,神情淡漠,两眼瞳仁失神,无神采,瞳仁昏暗无光彩,心率95/分,细弱无力,舌胎胖大,有齿痕,四肢不温,语音低微,自云有幻视幻听、心慌、头昏、鼻塞不通、呼吸困难不畅、流鼻血、睡眠不安。 

上午初诊为“失神惊恐症也”,中医名癫狂病,多不治,西医名精神分裂症。

治法:发挥治元神八法绝招,“全神养真”、“补神固本”、“疏肝行气”,直补元神,通大小周天,开发元神内丹,使其元神神转回复,可快速治愈以收全功。 

取穴:支沟、关元、行间、肝俞四大要穴 

针法:烧山火,时间15

 目的:针通大小周天,开发元神内丹 

效果:全身发热,两眉深处,返观内视有三个亮点变成一个亮点,形状三角形,有轻度旋晕感,内丹开发成功。 

今日主要教其自己学会驾驭内丹之内丹心法,教内丹心法后,弟子便能启动内丹。 

继续用气功针针一小时,针法同上

下午:针肝俞穴30分钟 

针行间一小时,针法透天凉 

效果:感觉有股凉气从双肝经行间穴被针处沿直线上升到小腹、胸、头部眼中,再上升冲出头顶。百会:肝经郁气疏通外泄,双鼻呼吸畅通了,头脑清醒了,如大梦初醒一般,叫其停止服西药以作针药之疗效对比。

 

11日复诊: 

自云:昨晚未服西药,安然入睡,两鼻孔呼吸畅通,未出血,昨晚看书了,头脑清楚,幻视幻听大为减轻,大见成效,效不更法,今日上午由北京京润医院弟子杨玉彬操作治疗,针同昨日法,心率95/分,针后仍有心慌、心悸、心跳快速感。 

下午,杨玉彬施针、针同上法 

12日,针同上法,下午针行间时凉气布满全身,但头部热气聚集不能冲同百会。 

14日自感:幻听、幻视减轻大半,头脑清醒,为彻底消除其幻听、恐惧,决定使用九五针,十次虚无针。 

初用烧山火气功针20 

再用九五针20分,两种针法均为我快速进入清静无为思维状态下运针。 

所谓九五针,是指将烧山火一退三进,进针两秒进针频率改为两秒钟平均进针九次和五次,十次虚无针,是指我进入太虚之境时两秒运针改为十次之谓。 

效果: 

烧山火针法时弟子感全身如火烧,小腹很热,九五针时有很强烈热流冲上头部,虚无针时全身清凉。 

下午,清除头部邪气热气,行间穴一小时,针法透天凉,后有凉气从背部上升至头顶后冲上头顶百会穴,肝经邪热终于清除干净。 

15日晨复诊

 面色红润,两眼有神光,脉息每分钟68次,和缓有力有神,全身发热,手心赤红,精力充沛,语言高昂,幻听、恐惧被扔到太平洋去了。

 上午巩固治疗,重新用三次针,治疗一次,下午知我离北京赴济南到泰山旅游,全家三人深深的给我磕了三个头,满意而去,三个磕头使我心灵震颤。古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除非神灵、父母,他们才肯磕头礼拜,我今只作了举手之劳的事,弟子全家将我当神灵参拜,我深深为当今中西医羞愧,为中国出台的新医改羞愧,吹了几年的医改出台,仍是换汤不换药,烂摊子,主角西医医术没有丝毫改变,我对中国医改出台的评语三个字——乱弹琴,专家评论专、绕、涩、太空。

 

1、安神泻火汤。组成:黄连9,全蝎6,蜈蚣3条,大黄24,川贝6,石菖蒲15,茯神12,胆南星9,天竺黄9,五谷虫15,香附12,芒硝21(),朱砂1.5,白糖30。加减:狂躁去芒硝,加巴豆霜;抑郁加礞石乓地龙、柴胡、白芍;失眠加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琥珀,去全蝎、蜈蚣;哭笑不休加龙骨、牡蛎、珍珠母、浮小麦、大枣、炙甘草,去芒硝、大黄、全蝎、蜈蚣。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狂躁者可加服小剂量氯丙嗪。疗效:治疗50例精分症患者,近期痊愈3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2、醒癫汤组成:丹参100克,乌药100克。用法:上药加水3碗,煎至1碗,温服。每日1剂,晚上服。疗效:本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初发癫病者14例,均治愈。其二年发率为14.3%

  3、三香汤。组成:瓜蒌皮、枳壳、桔梗、栀子、香豉、郁金、降香。加减:属癫证者加石菖蒲、远志、枣仁、淮小麦、胆南星、红枣;属狂证者加黄芩、大黄、龙胆草、芦荟、胆星、生铁落、生石膏、水牛角、石菖蒲。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疗效:用本方治疗,癫狂病人(精分症)100例,近期痊愈62例,好转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血柔肝安神汤帕金森失眠(心肝血虚夹痰火上扰证)
中醫稱失眠為“陽不入陰” 需辯證施治
建议老百姓知晓的9个中成药,好用不贵!
解郁安神汤
精神病……参考药方(网文)
治疗失眠中药茶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