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养生大不同

南方湿要养脾 北方干重养肺

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气候特点、生活习惯均不同,因此在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上有根本的差异。一般而言,南方应以养脾为主,北方应以养肺为重。

   南方的气候特点是湿,一年之中不仅夏季多湿,四季都有湿气。中医学认为“湿气通于脾”,在正常情况下,脾能够把进入人体的水液和湿气布散到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或运输到排泄器官,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但是如果湿气过重,超出了脾能够负担的限度,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从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水肿等病变,故《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此可见,南方养生,首要养脾。

   养脾之要,在于健脾利湿。起居方面,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中劳作或停留,不要坐卧湿地,天气好时经常晾晒被褥。饮食方面,要避免过食鱼肉肥甘,不要大量饮酒,以避免助湿伤脾。四季皆宜的健脾利湿食物有:山药、薏米、白扁豆、红小豆、莲子等。寒冷季节,可以适当吃些生姜或姜糖,以温脾阳、散寒湿;湿热季节可以多吃豆类(尤其是绿豆),冬瓜、荷叶也是清热除湿的佳品。此外,煲汤中可以加入适量健脾利湿的中药,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

   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干,除了长夏(农历六月),其他季节大多缺乏雨露的滋润,特别是秋天,更是一年中最为干燥的季节。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同时,肺为娇脏,喜欢湿润而讨厌干燥。干燥的空气从口鼻进入,最易损伤肺的津液,甚至脉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症状。另外,肺外主皮毛,内与大肠相表里,故肺津耗伤,常见皮肤干涩、大便不畅等症。由此可见,北方养生,首要养肺。

   养肺之要,在于润肺除燥。特别是秋冬季节,寒、燥邪气最容易侵犯肺脏,所以在北方除了要特别注重补水外,还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对肺津的损害。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之品为宜,蜂蜜、莲藕为首选。蜂蜜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滋阴美容,降压通便;莲藕有清热凉血、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功效。其他如梨、枇杷、橙子、橘子、杏仁、银耳、甘蔗、百合、芝麻、豆浆等都是润肺通便的佳品。  


冬补各有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生物规律,对人体也有着重要影响。民间流传着“今冬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等俗语。但冬季进补不能盲目,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决定了不同地方的人要选择不同的进补和生活方式。

  北方:严寒要热补
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包括东三省、内蒙古东部、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份。

   北方地区冬季天寒地冻,尤其是东三省,更是早早就被严寒所包裹。由于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也大,稍不注意,脾胃很容易遭受寒冷的侵袭,致使阳气不足、脾功能失常。脾主运化,脾功能失常,体内水液运化不畅形成痰,痰湿容易闭阻经络,致使经络不通。东北地区居民冬季需要热补,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物,一般指甜腻的精细食物或味道浓厚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等;蔬菜有黄豆、葱、蒜、韭菜等。东北出产人参较多,各种人参寒热之性有差别,虽是补气佳品,但选用时必须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冬天温补当选用红参较为合适。若属于气阴两虚者,则更适合选用西洋参,特别是白领以及脑力劳动者,可益气养阴,消除疲劳。东北人喜欢“猫冬”,但老不动不利于健康。不妨在家做些小运动,比如双手搓腰有助疏通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虽不像东北地区那么天寒地冻,但凛冽的北风容易影响心阳。所以身体需要热补,最好选择羊肉这样的大温大热之品;总的来说,北方不仅冷而且干,可以在炖汤时加入萝卜、白菜等“滋润”的配菜。天一冷,人们出汗就少,不妨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散寒发汗。生活方面,冬季更要早睡晚起,早睡可养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室温应保持恒定,坚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多晒太阳,缓解抑郁情绪。▲

西部:宜冬藏静养
我国西部由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南五省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组成。

   西北地区冬季风大干燥,当地居民受冷空气侵袭,寒主收引,很容易损伤阳气。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理,冬季是“藏”的过程,需要藏精气、补阳气,饮食起居都要从“藏”字着手。西北居民在寒冬要“静”字当先。但静不代表完全不动,而是动静相宜。选择相对安静的运动,比如静坐冥想、打太极拳、慢走、踢毽子等。强度不宜太大,否则易扰乱阳气。

   西北人冬季可适度进补。一般虚证的人更要注意进补,但要分清是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一般来说,气虚的表现多为少气懒言、身体疲乏;气虚进一步就是阳虚,阳虚则寒,表现为怕冷、小便清长;血虚表现为面色萎黄、面无光泽;阴虚则有虚热,如五心潮热,动不动就出汗。建议阳虚的人适合温补,比如吃羊肉、鸡肉等;阴虚的人适合吃鸭肉、鹅肉、木耳、百合等。分不清体质的人,可用性平的食物,比如枸杞、木耳、核桃等。

   除了寒气重,西北地区干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人体,需要滋阴养阴,可吃些银耳、木耳、百合等,有条件者可用石斛泡水喝。西北家庭不妨备个加湿器,保持家中湿度均衡。平时多喝温水,多吃水果,出门前涂抹保湿乳液。

   与西北地区不同,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湿气较重,人们习惯吃辣,冬季进补时,不妨按习惯多放点生姜、辣椒调味。推荐:冬瓜羊肉汤、竹笋排骨汤。生活上,冬季养生要注意“慢”。一要把生活节奏适度放慢,才能保护阳气。二要把生活细节放慢,比如起床慢一点,吃饭细嚼慢咽,排便别太用力,克制情绪。▲

南方:湿重补气血
 两广、福建、海南等地,即使入冬,气温也要温和很多,早晚温差不大,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肉、黑芝麻、核桃、花生、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由于湿气较重,可吃些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笋、藕、茅根等。同时,可配合一些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比如板栗冰糖粥。

   食补方面,鸽子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冬天吃能补肝肾、益气血,尤其与绿豆、莲子煲汤,具有安神、滋润、去火等功效,适合南方人进补。还有2种老火汤适合冬季进补,可补气血。1.党参红枣煲牛腩:《本草纲目》所载:“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牛肉与党参、红枣搭配为佳,有暖中养气、补肾健胃之功效。2.莲子南枣芡实煲鲤鱼:莲子能补脾固精,南枣能补肝肾,芡实固肾益精。与鲤鱼同煲可补中益气、壮腰健肾。

   相比来说,湖南、湖北虽地处南方,但早晚温差大,天气湿冷。居民应以温补散寒为主要原则,平时煲汤、炒菜时可多加些姜。进补选择枸杞、莲子等性味甘、平的药材更合适。莲子补心脾肾,枸杞补血补阴,可在炖汤时加入。

   生活方面,由于湿度大、气温变化快,更要注意保暖。不妨在包里带上一件厚衣服,随时添减。另外,不建议南方居民盖厚棉被、用荞麦枕,否则容易吸水受潮发霉,不妨选择丝绵床品。有太阳时及时晾晒。▲

东部:湿冷需化湿
有人形象地说,北方冬天的干冷是“物理攻击”,穿厚点就能抵挡住;而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海风夹杂着湿气,是“魔法攻击”,穿得再厚都没用。所以建议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居民冬季养生以补肾温阳为主,海风带来的寒湿之气进入人体最易伤脾,此时需要用芳香化湿的食材和药材来化解。

   芳香化湿法适用于湿困脾胃、湿温初起,常用藿香、佩兰、紫苏叶、白豆蔻等,同时可吃些补脾胃的粥,比如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根据气候特点,鸭肉、海产品一般是凉性的,建议冬天最好少吃。但逢年过节,餐桌上又少不了这些食物,不妨用辣椒、花椒等温性调料烹饪,螃蟹则要蘸些醋与姜汁食用,可以暖胃。生活上,由于空气潮湿,东部人家里不妨准备一些干燥剂、除湿盒等,让湿度保持在适宜水平。

   安徽、江西等东部省份虽不临海,但受凛冽北风和海风两股势力的“裹挟”,建议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冬季饮食要以温阳为主,像牛肉、羊肉等肉类,桂圆肉、枣、蛋、山药、糯米等温热之品,都能驱除体内的寒邪,起到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但冬补要防过犹不及,补过了容易引起燥邪,表现为口渴咽燥、干咳。可选择《伤寒论》里的经典方子———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养血调经止痛,生姜温中驱寒发汗,与羊肉为伍,可润肤、润肠。内燥过盛引发鼻出血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霜降时节我们该如何进补?
【冬季养生】饮食、食补有讲究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摘要)
这7件事越做身体越湿!红豆薏米都白喝了!
二十四节气养生(后半十二篇)
南北冬季养生差异大,区分清楚再进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