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史】四大起义之南昌起义始末(二)


共产国际将鲁易等一干人调回国后,又派了一个叫罗明纳兹的29岁的年轻人来中国任职共产国际代表。

在罗明纳兹的要求下,1927年7月26日下午,中央中共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中共方面有瞿秋白、张国焘、李维汉、张太雷;共产国际和俄国方面有罗明纳兹、加仑等人。

会议主要讨论南昌起义的问题。

加仑将军提议,争取张发奎,带领他所属的第4军、第11军和第20军不再东进,逐渐向广东方向移动;罗明纳兹则宣布共产国际的回电: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第4军中的共产党员可派往农村去工作。

张发奎(1896.09.02—1980.03.10)广东始兴县人。1927年任第十一军军长,为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指定为华南战区受降主官。1945年10月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有“中国铁将军”的盛誉。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直至1980年3月10日病逝。

加仑将军本来就是苏联名将,加上在统一广东的战争和两次北伐战争中均是实际上的总参谋长,功勋卓著,威望极高,他的意见影响力很大;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张发奎个人的政治取舍上的,基础未免太脆弱;保不准哪一天张发奎一翻脸,就又是一次武汉“7.15”政变了。

罗明纳兹明确表示,共产国际将不会资助起义经费,亦不会准许俄国顾问参加。

张国焘和瞿秋白最后还是倾向于加仑将军的意见,随张发奎回广东;决定由张国焘立即赶去九江,将这个会议决定传达给前敌委员会,阻止正在准备中的南昌起义。

已经到达九江的一大批中共领导人并不知道此时在汉口又发生了这种问题,他们已经把到南昌去进行暴动的工作,全面铺开了。

这时,叶挺的第11军,贺龙的第20军,都先后到达了九江;中共的零星人员和它所掌握的其他部队,也一支支开到了;九江在几天之间就成了一个共产党的世界。

叶挺的第11军,就是北伐中赫赫有名的“铁军”中的一支,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哺育下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的主要军官都是黄埔学生和党共中员,编制序列上属张发奎的第12师。

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团作为第4军的先遣队,率先出师北伐,一路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创下了赫赫威名,“铁军”之名,由此而来。

1927年春夏之交,叶挺独立团扩编为73团和75团,归25师节制,叶挺任副师长;不久叶挺调任24师师长,自那以后,24师也逐渐成为中共控制的军队;叶挺的11军,就由这两个师以及蔡廷锴的第10师组成。

25师由73、74、75三个团组成,73团长周士第、参谋长许继慎,74团长孙树成、参谋长王尔琢,这些都是后来红军时期的著名人物;75团长非中共人士,到南昌起义时,部队都开去南昌,就是把团长一干人撇下了;林彪那时候在73团当排长。

24师由70、71、72三个团组成,师长叶挺兼任;萧克、陶铸都在这个师当连长;其中的72团基本上是一个由党共中团员组成的部队。

蔡廷锴的第10师,是粤军的老部队,受中共影响比较深,两名团长是党共中员;蔡廷锴比较服从叶挺,对中共也很友好。

叶挺和张发奎曾同时在孙中山的警卫团担任营长,私交一直非常好;在南昌举行起义,就意味着从此和张发奎分手了;叶挺也是粤军序列中发展起来的,粤军上下,关系都很密切。

贺龙和他的部队,都是从民军发展起来的;北伐军到达湖南常德后,党共中员、黄埔二期学生周逸群奉命到贺龙部队来开展工作;一直到南昌起义,周逸群都在贺龙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

贺龙的民军调到武汉后,授番号为“独立第十五师”;二次北伐中,贺龙的第十五师在打垮张作霖的河南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被扩编为第20军;中共将许多在白的恐怖发生后疏散出来的工农运动骨干和武汉工人纠察队的一部分,编入第20军,20军的许多基层干部也都换上了党共中员和进步军官。

贺龙一到九江,首先接触的是谭平山,对谭平山明确表示,如果中共打算要跟随张发奎一起,我就不干了;因为贺龙看出张发奎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他只是想借助于共产党的力量打回广东去。

正在高叫着“东征讨蒋”口号的武汉汪精卫政府,实际上一直在把反共当做头等大事;中共在九江的集中已经引起了汪精卫和武汉政府的严重关注;汪精卫找到张发奎后密议,准备在庐山召开一个高级军官会议,要求凡在长江一线的、尤其是贺龙、叶挺等中国党员身份的师以上军官全部参加,会上就布置在军队中“清党”和“反共”的事。

这就要求,正在酝酿中的起义,必须加快动作,才能赶在汪精卫前头,要不然,就极有可能再出现一个“事变”。时间更加紧迫了。

1927年7月25日夜,叶挺、贺龙、叶剑英、高语罕、廖乾吾五人以游玩的名义登上一条小船往湖心划去,当时叶剑英还不是党共中员,他是张发奎的参谋长,他带来了汪精卫命令张发奎在庐山会议上要对贺龙、叶挺等党共中员下手的消息。

于是在这条小船上,五人议定:
一、叶挺、贺龙不去庐山开会;
二、不服从张发奎要求部队开往德安的命令,而是把部队往南昌集中;
三、叶挺的部队明天就开拔,贺龙的部队后天接着走。

“小船会议”作出的这三项决定,对日后的南昌起义影响重大。
历史证明,如果叶挺,贺龙去了庐山,肯定就再也下不来了,那样一来,南昌起义很可能也就胎死腹中了。

1927年7月27日早晨,张国焘赶到九江;这正是叶挺的第11军乘火车去南昌的那一天,中共在九江的那一批领导人也正随军开往南昌;张国焘召集贺昌、恽代英、高语罕、廖乾吾、关向应等人,传达中央最新精神;遭到了恽代英等人的激烈反对,最后决定一起去南昌再做决议;直到29日,一行人才搭上了去南昌的火车,于30日早上,抵达南昌。

南昌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著名的“火炉”之一,7月底8月初,又是南昌的夏季中最炎热的日子,南昌起义被历史无可选择的放到了这些酷热的日子里。

周恩来是在7月27日到达南昌的,在此之前,他曾在九江向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人传达了“五人中央”关于同意举行南昌暴动的决定。

从武汉出发的时候,陈赓就一直随周恩来一起行动,并担负周恩来的保卫工作;陈赓是在1927年2月从苏联学习后回到国内的,他在苏联学习的是政治保卫和群众暴动;回国后陈赓按照中央中共的安排,当了唐生智的特务营长;“7.15”政变后,脱离唐生智队伍,一直在给周恩来打下手。

周恩来一到南昌,直奔朱德的住处,他们是老朋友了,他们的交情是从柏林开始的。

1922年夏天,朱德曾到上海找到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陈独秀拒绝;后来朱德到了法国,找到中共旅法组织,得知负责人周恩来去了德国时,朱德便也坐上火车去德国寻找周恩来;这年的11月,经张申府和周恩来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中央中共委派朱德进入国民革命军第3军工作,到南昌去担任该军的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第3军是滇系朱培德的部队,军官大多都是朱德在云军陆南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同朱德交情很;不久到了“分共”的那个时期,朱培德提出“礼送共产党出境”的口号,朱德离开南昌回到武汉;到7月中旬,中央中共提出武装暴动的动议时,因考虑到他熟悉南昌情况,便派他先行到南昌,进行有关准备。

朱德向周恩来详细介绍了南昌军队的布防情况,当天晚上,周恩来就召集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四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并把暴动时间定在30日晚上。

7月28日早上,周恩来又来到20军指挥所,同贺龙商议起义事项;贺龙当时还不是党共中员,他对周恩来表态: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共产党叫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

7月下旬,中央中共派吴玉章到九江负责中国共产党人的疏散工作,所有这一段从九江经过的中共人士都是吴玉章接待和安排的;到了31日,吴玉章收拾了摊子,也准备到南昌去了,这时候刘伯承赶到了九江。

1927年,四川各军先后爆发了四路起义,刘伯承即这四路起义的总指挥;起义部队在各路军阀的合力围剿之下,最后被消灭了;刘伯承带领少数几个人,历经千难万险,到达武汉,被中央中共派往南昌参加拟议中的南昌暴动。

1927年7月28日和29日,中共南昌暴动的前委委员们,以及其他一些起义领导人,主要是聚集在一起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

不可否认的是,北伐战争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大批军事人才,许多党共中员已经在战火锤炼中成为成熟的军事将领,完全可以独立地担负起对于军队作战的指挥了。

其中的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挺、聂荣臻、周逸群、周士第等一大批领导人,可以说是身经百战。

计划中将要参加南昌暴动的部队有:

叶挺第11军第24师的3个团及1个教导队,25师的2个团,第10师(蔡廷锴部)的3个团;

贺龙第20军6个团及朱德的军官教导团,合计共有16个团,2万余人。

在南昌的敌军有:第3军的2个团,第9军的2个团,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的警卫团,第6军的一个团以及别的一些零星力量。

武汉方面在军事行动的统一部署指挥上,暴露出严重的缺陷;汪精卫等人早已觉察出中共可能要在南昌有所动作,但他们在军事部署上却仍然显得漫不经心,他们在南昌的部队,既不撤走避让,也不通知应变,虽然有6个团,却分属于3个军,互不相属,谁也指挥不了谁。

这种格局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事实:一旦打起仗来,这6个团将各自为战,不存在联合起来一致对敌的可能。

就南昌城而言,比较起来,起义部队一是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二是以有备对无备;举事后消灭对手占领南昌,应该是没问题的。

武汉政府军方面,预计在南昌暴动发生后,最早作出反应的是正在长江中下游一线准备的准备和蒋介石军开战的朱培德和张发奎部;但这两个方面在南昌附近的力量都不厚,短时间内对南昌起义军不会有重大威胁。

1927年7月30日早晨,张国焘与恽代英一行人匆匆赶到了南昌,召集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叶挺、周逸群等人举行会议;会上,张国焘把暂停南昌暴动的、新的中央精神作了传达;张国焘话音刚落,首先遭到了李立三的激烈反对,随后谭平山也对这个精神提出质疑,周恩来发言:如果按照这个办法执行,而不是按原来的计划那样马上行动起来,那我只有辞职了!

起义眼看有胎死腹中的危险,谭平山急火攻心,拍案大骂:“混蛋!”

张国焘是中央代表,他代表的是中央中共和共产国际的意见,按照组织原则,对上级的意见,下级不能选择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去向。

一时之间争执不下,第一次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会后,张国焘又专门找了李立三、周恩来等个别谈话,大家的意见还是坚持按照原计划实施南昌暴动;这时候已经是31日凌晨,张国焘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了,其实已经别无选择。

张国焘沉思了好一会,终于说:“根据我到南昌九江后了解到的情况,举行南昌暴动的计划,确实是不能改变了;我现在正式表示,我个人支持这个计划,至于怎样向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解释,完全由我来负责。”

起义原本是定在31日清晨举行,张国焘提出,暴动开始后,武汉汪精卫政府肯定会全面搜捕共产党人,而在武汉的同志和其他军队的同志还来不及得到通知转移,最好推迟一两天;这个建议马上被接受了。

这时,又得到消息,张发奎将要在8月1日或2日到南昌来,谁都可以想到,这个时候张发奎来南昌是要做什么的;张发奎在第二方面军里的威望不能否认,他的到来肯定会对军心有所影响;所以,起义之前决不能让张发奎来到南昌。

就此情况来讲,起义也必须在8月1日以前发起。

最后,起义时间定在了8月1日凌晨3点钟。


江西大旅社二楼的一个窗口,周恩来在临窗眺望。江西大旅社是一幢四层的楼房,样式上有点西化,这一幢楼房,当时可以算是南昌的“五星级”宾馆了。

楼下的第一层,住的是贺龙第1师的官兵。师长贺锦斋和党代表方维夏以及第1师的四个警卫队就分住在楼下各个房间。

四个警卫队里有两个手枪队,一个机枪队,一个步枪队,都是由身强力壮、品质可靠的官兵组成。

这是贺龙的特意安排。一到南昌,贺龙就看中了江西大旅社这幢房子。与贺龙的20军一起行动的,有许多中共重要人物和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对这些人的安全保卫贺龙格外重视。

贺龙亲自布置他麾下最有战斗力的第1师来担负这一保卫工作。周恩来对这一点极为满意,把总前委也放在了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前后总前委的一应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领导人都住楼上,各个领导人的房间,都贴上了代号。周恩来房间的代号是“炮兵连”;其他还有“特务连”、“辎重连”、“机枪连”等等。不熟悉情况的人即使进到了这里,也依然会把这当作是一个带着直属队的师部。

除了在楼内警备的第1师卫队,24师教导队也抽出了一个中队,前来担负警备任务,粟裕当时就在这个中队里面;整个前委的警卫工作由陈赓负责。

自从到了南昌后,周恩来就马不停蹄的召开各种会议,和各个方面的人谈话,其中最劳神的就是张国焘到来之后连续两天的会议,好在总算顺利过来了。

不过纷乱的头绪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虽然起义在即,但有许多与起义胜负相关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明朗。
刘伯承为什么还没有到?
郭沫若也没有到。
根据中央的安排,他们这会是应该住在这幢旅社的某个房间里;在周恩来的计划里,他们一个是总参谋长,一个是治部总政主任。

武汉方面以及南京方面,将会对起义作出什么样反应?会采取什么样的军事举措?该如何去掌握了解这些情况?

还有,明早的战斗能顺利解决吗?虽然在兵力对比上占绝对优势,但也不能排除发生意外的可能。

起义部队本身也还有许多未知因素,11军的第25师还在从九江来南昌的途中,在九江时,就已经派聂荣臻去联络和掌握这支部队了,不知情况如何。

许多问题都要一一考虑。不过,似乎又是什么都来不及想了。
现在已经是7月31日下午,部队正在全面投入战前准备,数小时之后,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就要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了。

从1924年秋回国到黄埔军校工作起,周恩来的名字就总是和许许多多的大事联系在一起;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已经完成了一连串足以彪炳于史册的大事业;就是蒋介石,也为他超群的才干而折服,为把他笼络到自己的阵营而煞费苦心。

到举行南昌起义的这个1927年的夏天,29岁的周恩来已经是中国大地上一名光华璀璨的政治新星。

李立三和陈赓来到江西大旅社,向周恩来汇报在城内逮捕反革命的情况。所谓“反革命”,不外乎这几种人:一种是成分不好的,地主、土豪、劣绅;一种是有历史问题的,反动军官、出名的右派、反动政府官员;还有一种就是有现行问题的,特务、奸商、被举报有反动言行的等等。

在起义之前逮捕反革命,是保障起义顺利进行的一个部分。

叶挺也来到江西大旅社,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要来好多次。以叶挺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名将身份,打南昌这一仗,应该不算险恶;只是这一次作战和以往都不同,叶挺布置起来格外谨慎;大事小事,都要过来和周恩来商量;叶挺这次来是要请周恩来去看看战前的部队。

1927年7月31日下午2点,叶挺就把24师里可靠的营以上军官,秘密召集到师部,进行战前动员。

从“4.12”到“7.15”,24师里的进步官兵耳闻目睹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流血牺牲的事件,心中的愤恨早就难以抑制,早就想动手了。

叶挺宣布:共产党中央决定,和国民党左派继续合作,在南昌起义,打倒蒋介石,打倒汪精卫,创立革命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也是下午2点,贺龙也正在对20军的团以上军官作战前动员。

贺龙说:根据共产党的命令,南昌要举行起义,我决定带部队参加起义!你们大家,愿意跟我走的,我们一块革命,不愿意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

按照起义的作战计划,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负责解决第三、第六军的几个团;贺龙的20军负责解决江西省政府、第三军军部和所属的一部分部队。

第11军的25师,这时还在南昌城外,第10师尚不是十分可靠,没有赋予作战任务;候镜如的教导团负责解决大校场营房的敌79团。

参谋们详细说明夜间作战的有关事宜。
行动时间:当夜一时;
行动信号:三声枪响;
识别符号:夜间左臂缠白毛巾,白天颈系红布条;
口令:山河统一。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31日的这天晚上,朱德将要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一向以敦厚著称的朱德,也要行点诡计了。

朱德属下的南昌市公安局,力量不大,警察队伍是朱德一手组织起来的;朱德要在今晚把滇军驻在南昌城里的团长们都请来,吃饭、然后是打麻将、或者跳舞,总之,要让他们暂时离开自己的部队,两耳不闻窗外事,兴致勃勃的好好玩一个晚上。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这就是滇军的“黄埔军校”了;在滇军里,朱德有一种老大哥般的地位;滇军将领见了他,没有不买账的。

南昌城里的敌军部队,主要是滇军系列的,几个团长都和朱德很熟,平时来往很多;朱德要请客吃饭,所请的团长无一不到;滇军团长们自己带来的副官,朱德也已经派人把他们安排到另一处去找乐子了。

到晚上9点多钟,滇军部队已经从各方面得到了叶、贺部队将有所行动的消息;他们到处找不到团长,后来找到了,卫兵又不让他们进去,时间就这样耽误了。

接近晚上10点的时候,贺龙20军第1师第1团第3营副营长、云南人赵福生偷偷溜出正在准备战斗的部队,潜入滇军营房;向滇军军官密报叶、贺部队准备暴动的事情;滇军军官听后大惊失色,急忙冲进宜春妓院,一把推开卫兵,向他们的团长报告了这一紧急军情。

朱德看到出了叛徒,紧急来到贺龙指挥所,把起义消息已经泄露的情况告诉贺龙,贺龙马上赶往江西大旅社请示周恩来,周恩来以拳击案:决不能给敌人以反应的时间。

提前行动!

最初起义计划确定的时间时8月1日凌晨4点钟,由于临时发生了叛徒告密的特殊情况,指挥部决定把起义的时间提前2个小时,也就是在凌晨2点钟发起战斗。

不过计划是计划,具体运行时又是一回事了。大概是一过午夜12点,不少地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别的还在等信号的部队一听人家打起来了,心里一着急,也就跟着打起来了。

一时间,南昌城里各处的枪声就零零碎碎的响了起来,直到越响越烈;周恩来等一群前委的成员不禁长吁了一口气,纷纷走到江西大旅社的台阶上,各处观望。

黎明的南昌,在激战中翻滚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一南昌起义,有七位元帅参加,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八位元帅与南昌起义
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三个问题
南昌起义经过全过程
95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南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这五位的巨大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