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汤两个变方去里湿(重要!)

伤寒八九日,风湿搏相,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破八片,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炙甘草二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去一升,去渣,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汤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这一段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脉浮虚,浮代表病在表,意思是表虚;涩脉,代表血不足,如果是芤脉,代表失血过多。该条辨是说,当病人有表虚,同时又见到有血不足的状况,得到风湿如何处理。

桂枝汤中有个白芍,其性酸,主收敛,能活阴血,可攻淤血。所以芍药能够止腹痛。如果病人出现血虚的时候,经方家绝对不会用芍药,因为芍药酸中带苦,故主泻下,所以芍药被经方家归类为攻血剂,例如张仲景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腿不得伸曲。

如果我们把桂枝汤中的芍药拿掉,桂枝汤本来是解除病在肌理时用的,现在用炮附子来代表芍药,是因为寒湿停留在肌肉中,造成病人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而祛寒要靠附子。

因为病人是表虚,桂枝能走表;里寒很盛,必须用附子除寒,因此不需要用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都能够温助里阳。炮附子性很热,能够让表阳热起来。

如果遇到病人【大便坚,小便自利】,拿掉桂枝,加白术,就是术附汤。同样是风湿相抟,同样去里湿,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之处在于,当病人舌苔又厚又白,然后摸到脉虚而无力,又涩,病人流汗后,照样身体沉重,关节酸痛,表示湿积在肌肉之中,此时就是桂枝附子汤证。

术附汤也是里湿很盛,里湿盛但却是在不同的位置,因病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这个大便坚的原因,是因为有湿阻隔在中焦,造成肠子里面津液不够。这时候必须开去湿的处方,而湿是非常难去的,如果开一个处方直接攻下,攻下力量太快,结果湿没去掉,反而让肠胃里的营养都跑了。

所以,此时张仲景主张用术附汤,直接进入脾脏将里湿逼进三焦油网系统,然后再到皮肤表面,一路发出去。

服用的时候,一剂熬三碗,喝一碗没感觉,隔三小时再喝第二碗,还没感觉代表药力还没到,三小时后再喝一碗,如果头昏就停药。或者,喝到一半开始麻,另外一半就停掉。

术附汤的剂量是很重要的,白术一两,附子一枚,平常一枚生附子差不多有一两二钱到三钱,经过炮制后,一枚炮附子只剩下三钱半。所以,相当于重用白术,可将脾脏里的湿,三焦湿和肌肉湿,全部推到皮肤表面。炙甘草二钱,生姜两三片,红枣六个。

当寒湿出来的时候,为预防肠胃津液受损,加草姜枣来补足丧失的津液。被发出的汗在皮肤表面黏黏的,就是真正的湿。真正好的津液会慢慢回到肠胃里,肠子得到津液,就会开始蠕动,大便就不会那么硬。

张仲景立这个方子,就是怕一些医生看到病人有湿积,同时大便很硬,结果去攻大便,本来就很寒很湿了,结果一攻,变成又虚又寒又湿,实际上他的大便不出来是因为湿堵在那里,使肠胃津液没办法正常分泌。当吃了术附汤后,寒湿会从汗解,汗解完后,正常的津液就会回到肠胃中,这个时候大便就软掉了。

如果需要攻下的时候,病人一定会有烦躁,舌头很黄很焦等症状。然后你再问大便如何 。

学习经典,传播经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2)
倪海厦《伤寒论》续2012-03-06 18:53三一: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 心下满,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汤、茯苓四逆汤、调胃承气汤、五苓散。
《倪注:伤寒论》
第271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