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手演讲:走上演讲台的第一步

你是否觉得演讲很重要?是否想登台演讲?是否羡慕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是否希望自己也能站在台前hold住全场?

但是,现实是,你一在陌生人前说话就紧张、在台前说话就浑身冒虚汗!看了那么多的演讲方法的书也get不到重点!是否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放弃算了?

我也不会什么技巧,讲技巧的书也很多了!本文是我五年演讲实践经验和总结!我花了五年时间,才从当众说话就紧张、冒虚汗,到现在能在台上完成演讲!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不过至少我迈出了这一步!

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和当初的我一样不敢上台演讲的你一点帮助,能快速的踏出演讲第一步!

全文1万多字,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做了张思维导图!如果没有大家想了解的内容,可直接绕道!

内容大于形式

网上有个段子:「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答:当你看到江边落日余晖的美景时,你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而不是「卧槽,美爆了!」

美景是相同的,只是看的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表达!画家看到了,可能会画出美景;诗人看到了,可能会即兴作诗一首;音乐家看到了,可能会谱一首曲子(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男主角用音乐表达不同人的情绪的桥段);程序员看到了,说不定会写段hello world......

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

演讲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内容是内核,演讲只是外在,你也可以写文章或画图表来表达!所以对演讲来说,最最重要的是内容!演讲技巧只是锦上添花!

举个我经历的反例!

公司请了一位老师来给大家培训演讲技巧,这位老师给自己挖了个坑:「我现在到外面去,你们讨论一下,任意给定一个演讲时间,任意给定一个标题!两分钟后,我从外面进来,从门口开始看到标题,我就开始讲,你们倒计时,我会在规定时间的正负5秒之内结束演讲!」既然他自己挖坑了,公司几个做技术的很乐意做个顺水人情---填填土!出的题目是:「如何实现Oracle高可用?」

不可否认老师的演讲技巧!是进门就讲了,是在规定时间里讲完了!但是!!!我不知道对非技术人员来说是什么感觉,反正对技术人员来说,就是扯淡!!!为什么呢?这位老师只知道Oracle是个软件,其它一无所知,特别是对「高可用」的理解,就是谬误了!他在两分钟的演讲里,说的内容实际是「如何做出好用的软件」!

高可用

英文名High Availability,简称HA。简单来说,就是保证软件的不间断运行!「如何实现Oracle高可用?」其实就是要说如何保证Oracle的不间断运行!与如何使Oracle好用完全就是两码事!

所以,如果你的内容本来就是错误的、空洞的,演讲得再动听都没用!就好比是以前很流行的电视广告,无论什么东西,推广人员都能说得天花乱坠,例如就一个晾衣架,用户都能被说得心潮澎湃的,这就是推广人员的技巧!但是如果用户最后买回来发现是个垃圾(没有内容),最终用户是不会买帐的!最终结果不是退货,就是用户再也不会买该公司的产品了!而且后面这个推广人员再怎么口若悬河,大家也只会嗤之以鼻!

那如何来获取内容呢?无它,唯积累尔!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法!你实现了一套工具,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某个新领域,别人都不太了解,就你知道!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分享的内容!

了解听众

有内容了,你需要考虑如何表达,对不同的听众你需要做不同的表达!如何做呢?首先,你需要「了解听众」!

「了解听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讲:

  • 听众的层级
  • 听众的诉求

听众的层级

首先你需要了解听众的层级,相同的内容对不同层级的听众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要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还以上面的美景为例,要向一个画家来描述美景,你不能用音乐来表达吧;要向一个写实派画家描述美景,你不能用抽象画来表达吧?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没有贬义色彩!)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韦小宝》里,陈近南忽悠韦小宝的那段话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陈近南意味深长地:「小宝,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

韦小宝茫然:「不解」。

陈近南:「小宝,你知道,现在聪明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会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 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韦小宝眨眨眼:「噢。」

陈近南:「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打断陈的话:「要反清就是因为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说」。

陈近南点头:「总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呀?」

韦小宝大喜,激昂地道:「愿意!」

就我自身而言,前段时间我针对不同层级的人做了编程相关的培训,一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批是公司的初、中级开发人员,虽然都是讲编程,但是侧重点就完全不同。对大学生来说,对编程还是一无所知,我对他们讲的是编程的基本技能。而对于初、中级开发人员,已经具备了编程技能,我主要给他们讲了相关的流程及原理方面的内容。如果我反过来,对大学生讲流程和原理,他们连编程是什么还不知道,肯定是听得一脸懵逼;而对初、中级开发讲基本技能,他们肯定听得犯困,因为都是已经知道的东西。

其中原由可以通过由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的「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理论来解释!下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对初、中级开发人员讲基本技能,实际就是使他们在舒适区里。
  •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对大学生将流程和原理,实际就是把他们置于恐慌区下,只会懵逼!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对讲者来说,了解听众的层级,可以调整内容的难易度,使得听众在「学习区」内得到收获!

那如何确认听众的层级呢?

有些培训,在培训前就能确认听众的层级!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主要是做技术培训,在做培训前会有通知,该培训面向的群体是谁,是面向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面向初中级开发人员,还是技术大会相关演讲。

而对于在培训前不能确认培训对象的培训,可以在培训正式开始前做个调查!比如:你想讲3岁小孩的兴趣班培训问题,可以现场问:「请问现场有多少家长朋友?有多少家长朋友想送孩子去兴趣班培训?」通过现场人数,可以确定该如何展开这个话题!

听众的诉求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去听别人分享的时候,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听分享的?

我们是去消遣吗?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听分享来消遣!要消遣你可以去看场电影、或听个演唱会什么的!去砸场子吗?对于一个你不熟悉或不了解的人,为什么要去砸场子呢?除非脑子不好使了!!!其实我们去听分享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有所收获。无论是知识上的深入,还是开阔眼界!

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说了个段子:「你们花500块钱过来听相声,就是图个乐,你多乐乐,才能值回票价。比如这个乐了,值20块钱,这个值30块钱,那个不好笑,退30块钱。最后一算,嗯~值了!你守着那500块钱是乐不出来的,如果你看着500块钱真乐了,这个病你500块钱治不好~」

套用到分享上,即使有的分享是免费的,不过大家都是花费了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听众在听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计算,这场分享我收获了什么、长了哪些见识!还是一堆废话、或完全听不懂!最后听众会评判这场分享是否值得他们花费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所以反过来,当我们自己去演讲时,我们要尽量考虑,如何给听众带来收获!这也是在前面强调内容的重要性的原因!

缓解紧张

相信很多人不敢演讲的一个原因,就是过于紧张!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

我有段时间很羡慕那些在台上收放自如的讲者,羡慕他们在台上的从容,为什么他们不紧张呢?应该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吧?

我一度认为自己紧张是由于自己内向的性格导致;而实际上看了《内向也是一种优势》后,发现自己对内向的认识也是错的(我确实是内向性格,但内向性格不是我想的那样),具体可见此文。

实际上,紧张是普遍现象。像罗永浩、罗振宇、李笑来等这些比较经常做公众演讲的人也都会紧张。比如,罗永浩在他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说了他当年应聘新东方老师的经历,由于紧张,差点就没进入新东方;罗胖呢,你可以去听一听他第25期的罗辑思维《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这是罗辑思维开播以来,罗胖第一次公开演讲。你再对比下前一期录制的罗辑思维,你就能明显的感觉到罗胖的紧张了;李笑来在他的《我也有话要说》里,也说了自己演讲会紧张!

所以,其实大家都紧张,只是程度不同或者你看不出来而已!

那人为什么会紧张呢?网上有不少说法,个人觉得紧张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本能!想象一个场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走在路上,这时突然有两个人慌慌张张的从你身边跑过,你会不会立马警觉起来?30秒后,又有几个人慌慌张张的从你身边跑过,你会不会开始紧张了?再过30秒,又有一群人慌慌张张的从你身边跑过,你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这群人跑吗?

当然,你可能胆子比较大,好奇前面发生了什么,跑过去看!有好奇心的原始人就是这么灭绝的!!!能活命的都是警觉性比较高的!所以警觉性就成为了我们的本能根植到了我们的基因里了!

而在台上演讲时,台下听众的目光都盯着你看。这要是在原始时代,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你,那基本就说明你陷入了危险之中了,能不紧张吗?

紧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未知!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即所谓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回想一下,你在上学,有一天老师突然说:「明天考试」!你是不是立马就紧张了?因为你不知道考试内容!而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发卷子的时候!而当你拿到卷子后,反而没那么紧张了吧?考完试,报分数的时候,你是不是又特紧张了?所以唬人的有效方法不是你瞅啥?而是你等着!!!

再回到演讲上,就是因为你不知道演讲时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才会紧张!你没法确保在台上不忘词、也不能确保就能回答出听众的所有问题!

其实适度的紧张并没有坏处,上面说了在原始时代,紧张是能保命的!除了能保命,紧张还能激发潜能!

司马迁史记里记载了关于李广射虎的故事!又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走在树林里,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黑影,以为是老虎,遂张弓射箭,一下子就射中了!走近一看,其实是块石头,刚才射的箭的箭头已经射到石头里了。李广回到原地,重新对着石头射,怎么也不能把箭再射到石头里!因为紧张感没了!所以,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

既然紧张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而适度的紧张又是有益的!那我们不能消除紧张,只能尽量缓解紧张!

如何缓解紧张呢?刻意练习

前面说了,紧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未知,未知的原因是没做过!所以你不踏出这一步,只能在这个圈里打转!这可以回到前面说的「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理论!你一直在舒适区里,不去学习区,你永远得不到成长,你永远在台下羡慕着台上的人!别人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扩大舒适区,最后可能他的舒适区超过了你的恐慌区!所以在你看来你会紧张得要死的场合,别人能轻松的应付!

当然你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还没会爬,就想着跑!容易扯到蛋!!!你从来没做过演讲,不可能立刻去做上万听众的演讲!只能一步一步来!以我个人为例,五年前,我是个在台前就紧张得要死、手心出、浑身发抖,基本说不出话的人!在这五年里,我从小型会议上的发言开始锻炼,适应后就尝试进行三到五人的内部分享,再尝试几十人的大学生培训、内部员工培训,一直到最近公司里的技术大会演讲!一步步的慢慢练习!现在的我依然会紧张,但是我知道要准备什么,知道要说什么!内部培训、员工培训什么的,现在对我来说,基本都能掌控了!

所以,尝试走出那一步,有了第一次,你就会发现,原来就那么回事!无关性格,只关乎经历

当然了,你得有备而来

准备工作

在你确定了演讲内容、面向的听众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再牛逼的演讲高手都需要准备!即使是乔布斯也不例外,或者说就是因为充份的准备,才使得苹果的每场发布会都能引起震撼,成为演讲范本---乔布斯在每场发布会之前,都会提前很长时间做充足的准备,不是提前几天,也不是提前几个星期,是提前几个月。

我以前的一个误区是:「演讲是需要天份的!」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想法吧?很久以前,我以为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一是由于性格外向,二来就是有天份。实际上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是否能在台上侃侃而谈和性格没有关系,前面已经说了。而天份呢?用网络的一个段子来回答:「我努力的时候,你看不到!我成功了,你TM跟我说我有天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止适用于演员!对演讲者而言也是这样!台上的每一分钟表现都是需要台下花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时间来准备的!为什么?

  • 首先,前面已经说了,其实大家都会紧张,只是演讲高手能控制住而已。而且就压力而言,演讲高手的压力要比新手压力大得多!就以乔布斯为例,他的每场发布会都影响着苹果新产品的销售额,万一发布会搞砸了,导致新品无人问津,那损失的可是上亿美元。而对于我们新手来说,演讲失败不过是被听者抱怨一下,压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即使失败了,只要自我总结,实际上是个提升的过程。话虽这样说,但是谁不更愿意成功呢?谁不愿意一鸣惊人?

  • 其次,就是未知。在演讲过程中,无法确保不发生意外情况。比如说,突然忘词了;机器故障了;演示失败了!该如何应对?为了能够应付可能的突发情况,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比较出名的突发情况,就是比尔盖茨在演示Windows的时候,突然蓝屏了,那个尴尬,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吧?

  • 最后,你需要准备幻灯片或白板等演示!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如果你只是在台上巴拉巴拉的干说的话,听众的接收度其实是很低的。有了演示后,听众接收的内容会大幅增加。使得你的演讲的接收度更高!可以简单计算一下,以你的内容为100来看,假如听众的理解程度为80%,你只是说的话,那么最终听众的理解程度只有100 * 11% * 80% = 8.8!而如果你使用幻灯片的话,那么最终听众的理解程度可以达到100 * (11% 83%) * 80% = 75.2!差距有九倍之多

那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幻灯片了,可以是PPT、也可以是Keynote,甚至网页版的SlideShow或者pdf都可以(重在内容)!布局、动画、样式这些东西对新手来说都不是重点。对于一般的分享,我偏向于使用网页版的SlideShow,例如nodePPT,pandoc reveal.js等!第一,我可以使用Markdown来编写内容,使用它们直接渲染成幻灯片,也可以转化成其他格式,比如:docx,pdf等,一次编写,到处生成!我不必关心样式、布局,只关心内容就可以了。当然了,使用什么,完全看个人。不要被工具绑架!第二,网页版的SlideShow方便访问,我上传到我的网站上后,只要有网络,在哪里都可以演示(这里就是我编写的一个PPT! 而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技术大会,我才会使用PPT。我个人并不太喜欢用PPT,在《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工具》里,我专门对Office做了吐槽!

除了幻灯片,对新手来说,很必要准备演讲稿。也就是把你将要讲的内容,完完全全的写下来。为什么呢?第一,如果你一上台,脑子就空白了,忘词了,就把演讲稿给背下来。给自己留条后路,做不到一鸣惊人,至少把演讲讲完!第二呢,你写下演讲稿后,自己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语言是不通顺的、逻辑是不清晰的,读完后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些地方都是要进行调整的地方。

最后,就是预演。光有幻灯片和演讲稿没用,你得熟悉才行。你不能准备完幻灯片和演讲稿就完事了,然后到上台之前都不再看了!这样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的幻灯片全是文字,你照着幻灯片读!我知道很多大学老师讲课就是这么讲的!你是听众的话,你听着不犯困吗?另一种情况是,你的幻灯片很简洁,但是你完全忘了幻灯片的结构,直接大眼瞪小眼了!你可能会说,有演讲稿啊!记住,幻灯片是给听众整理思路的!演讲稿是给你梳理语言的!不是让你带上台念的!太low了!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回答听众的问题,这个后面单独说。

我们知道了要准备什么,那该如何准备呢?

对于演讲稿和幻灯片的准备,到底是先写演讲稿然后总结归纳出幻灯片,还是先做幻灯片再细化展开成演讲稿,这个看个人习惯。我两个都尝试过,最后还是习惯于先做幻灯片,再细化成演讲稿!这种做法对我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是,因为我个人的思路就是先有个整体结构,然后一个个的细化,典型的「程序员思维」!所以先做幻灯片(实际上就是Markdown文档)再细化符合我的思维习惯。二来,如果是我熟悉的演讲,我做完幻灯片,演讲稿也可以省了!

而对于预演,乔布斯可以提前把会场包下来进行现场排练,我们可没这个条件。怎么办呢?表演里面有个叫无实物表演的表演方式!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都没有,表演一个打电话、敲门的过程,是不是很傻?但是是很考验演技的。很久以前,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里,陈佩斯就有对吃面的「无实物表演」。还有之前的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实际的英雄打斗基本都是无实物表演,在无特效的下,猩红女巫就是个女神经!!!

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练习!脑子里想象有很多人来听你的演讲,然后开始你的演讲,模拟出你在台上的所有动作!如果你觉得丢人或不好意思,那就找个没人的地方。以前很火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练英语的方法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去吼英语!练演讲没必要吼,正常的说话就可以了,所以没必要专门找个没人的地方,直接躲在自己屋里就可以了。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 预估时间

    :预估你的演讲所花费的时间。比如你把文字稿念一遍要花多长时间?这个时间可以说是你演讲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你再脱稿演讲一遍,看要花多长时间?第一次脱稿演讲时间,基本是你演讲所要花费的最长时间。根据这两个时间,你基本能预估你的演讲时间了!
  • 反馈调整

    :在预演时最好录音,过程中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停,比如卡壳了,说错了。修正也好,继续说也行,都不要停。全部说完了,再去听录音,根据录音来做调整!哪里说得还不错,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语气要调整了。
  • 找感觉

    :想像听众的目的,就是模拟现场。使自己能熟悉那种感觉,能降低正式演讲时的紧张感。因为你不再是一无所知的了,虽然只是模拟的!

准备的目的就是找熟悉感,降低紧张或突发情况带来的影响,使得演讲能够顺利完成!

回答问题

如果说准备幻灯片和演讲稿是做加法操作,那么对问题的准备就是做减法操作!

对问题的准备,你需要先划清内容的界限!即针对你的演讲主题,以及结合前面所说的听众的层级,确定你所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只是要考虑前面所说的听众的接受能力,还为了最后听众的提问!假如内容太广,则深度不够,听众都能听懂,最后可能没什么问题可问!而如果内容太深,导致听众完全听不懂,可能最后听众也完全提不出问题来!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最后的尴尬局面。

内容的控制,最好把控在最后听众能提两到三个问题的程度。这样既不会冷场,也不会由于问题太多,无法一一回答,让有疑问的听众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

如何把控内容呢?有个前提,就是你自己得理清概念!即你需要清楚你所讲内容的相关的所有概念!那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对某一类事物或规律的抽象!对技术类演讲更是如此,因为技术类的所谓的术语很多(其实就是概念),如果你只是用,而不清楚这些术语是什么,那最后听众提问的时候就尴尬了!比如:你要讲分布式缓存系统!你巴拉巴拉的讲了一个小时,怎么设计,怎么实现的,有哪些哪些优势,秒杀目前市面上的其它系统!最后听众问你什么是分布式!你回答不上来,是不是很尴尬?你自己都不能完全搞明白的内容,你好意思去分享?!

理清概念后,你需要确认哪些是核心概念,哪些是非核心概念,对核心概念需要详细讲解,针对这些讲解,你需要打磨你的用词,让别人能没歧义的理解你的内容!你用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听众能不能听懂这个词?或者说听众对这个词是否可能会有误解?我是否要对这个词做些解释?比如:我之前演讲的题目叫---《*** 的演变》,那什么是演变?什么是演?什么是变?什么发生了演变?为什么需要演变?这个题目和我的内容是否契合?等等等等!

同时在准备内容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别人听了有什么收获?我这样讲别人能不能听懂?别人在这个地方可能会遇到什么坑?可能会有什么疑问?我该如何回答他?

最后,在预演时,最好模拟一下听众提问环节,你从听众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可以提什么问题,进行模拟,自问自答!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听众最后所提出的问题是对你核心内容的疑问,而不是对其中的非核心概念或用词不清的疑问!

前面只是准备阶段。对于在正式演讲,你在回答听众问题时,这里给几点建议:

  • 听众提出问题后,你按自己的理解复述一遍听众的问题,并和听众确认是否理解有误。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确认听众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实际是

    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

  • 如果这个问题是自己准备的问题,那么就将现成的答案说出来就行了
  • 而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之前已经准备的问题:那么在复述听众问题时,快速的思考一下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听众提出的问题都是对你所讲内容的一些疑问(如果你做了前面的准备的话),你进行答疑即可。
  • 但是如果自己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如果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你所讲内容的范围,你可以回答说:「这个问题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会后找时间一起探讨」!如果问题在你所讲内容的范围呢,但是你依然无法回答(一部分原因就是准备不足了,也可能是确实没遇到过)。那么,你可以如实回答:「不好意思,个人能力有限,目前这个问题我还无法回答,我先记下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

几个技巧

你至今走过最长的路是什么路?是套路!演讲也不例外,虽然技巧不是重点,但是确保内容后,技巧就能锦上添花了!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演讲套路!

坡道-发现-甜点

这是《高效演讲》里介绍的套路。

  • 坡道

    :吸引全场兴趣的开始。
  • 发现

    :演讲的主体,把你准备的要点逐一讲清楚,视时间长短来决定详略。
  • 甜点

    :演讲的收尾。用一个故事、一首诗、一句名言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甜点。但是不建议在问答环节结束演讲。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说坡道,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开头!在相声里有个叫「定场诗」的东西,和我们说的坡道很类似,都是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开始安静的听演讲或相声!所以一般开头的时间都比较短。

即使开头短,也是有套路的!《高效演讲》里给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

  • 讲话中用一次「

    」就要用十次「

    」!
  • 七秒法则

    :只有七秒钟去争取听众的注意力,所以第一句话就要和听众有关系
  • 开头慎用玩笑

    ,因为大家可能不笑
  • 不要把精彩的东西放在最后,

    开头最重要

以及常用坡道:

  • 以「

    你们

    」开头,说出听众的心声
  • 运用强大的震撼力的数字
  • 提出问题
  • 令观众震撼
  • 坦白
  • 想象
  • 讲述历史轶事
  • 讲故事

之前公司做的演讲培训里,老师也给了类似的套路。他给出的套路是:

  • 提出两个问题
  • 感谢两个人
  • 为什么我来讲

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做关于逻辑思维的演讲,你可以这样开头:「首先,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有没有觉得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大家认不认同思维决定高度这句话?在这里,我要感谢xxx,举办了这场演讲,使得我们能在一起共同探讨和学习。同时也感谢xxx,教会了我逻辑思维能力。我是xxx,有xxx经验,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这个分享!」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套路,我一般提出问题后就开始了!这里把它写出来,主要是供大家参考!

发现就是我们说的内容,前面已经花了很长篇幅来说了,这里不再赘述!

甜点类似总结性的话。最好能和开头呼应。假如我们是以问题开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最后给出一个答案。如果是以故事开头的,这里可以给出故事的结尾。

一次只说一件事

软件开发里有个原则叫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即对一段代码,只有一种导致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了保持代码的逻辑连惯性和简单性!

在Linux里也有类似的观点,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在演讲里也是类似的,一次只说一件事!把这件事说明白了,再去说另外一件事。保持听众的思维连贯性!如果你讲的内容包含了多个内容,听众需要自行去区分,增加了听众的理解难度!(后面我会专门针对这个主题来说)

具体化数字

这个建议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对第一代ipod的介绍!

一台CD播放器要75美元左右,能容纳10~15首歌,也就是5美元一首歌。你也可以花150美元买一台闪存播放器,它也能容纳10~15首歌曲,也就是10美元一首歌。你还可以买一台兼容mp3格式的CD播放器,价格大概是150美元,可以容纳150首歌。相当于每首歌1美元。或者你可以花300美元买一台带有硬盘驱动的Jukebox播放器,它能装下1000首歌,相当于每首歌花30美分。我们研究了所有这些设备,这就是我们想要开拓的领域,我们今天要推出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叫做iPod。ipod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存储1 000首歌。

回想一下,以前mp3厂商是怎样宣传mp3的?是不是都是宣称自己的mp3多少多少M,多少多少G!你觉得哪种描述方式更能打动你?

其实除了打动人!具体化数字还能忽悠人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kindle吧?kindle是Amazon发布的电子书阅读器。你看Amazon对其的介绍:「Kindle Paperwhite拥有超长的续航能力,在一次充电后,以每天阅读半小时计算,可以使用数周之久!」你的第一印象是不是Kindle的续航能力很牛逼?但是你计算下看看,以最长的4周计算,每天半小时,续航也就15小时而已!!!

类比

在讲述别人不熟悉的内容时,类比是很好的讲述方法!还是举我已经举过很多次的例子:「元xx」!比如「元编程」,「元认知」等等!

我们知道3D打印机可以打印桌子、花瓶,甚至手枪,而有一种3D打印机,它可以打印出3D打印机,这个3D打印机就是「元3D打印机」!

总结

说了这么多废话,不知各位有没有体会?其实最切身的体会就是自己去做一场演讲!知行和一就是说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参考与相关资料

  • 《我也有话要说》
  • 《高效演讲》
  • 吴伯凡专栏文章:本能
  • 我的网页PPT:https://ivaneye.com/ppt/share/nodeppt/jvm.htm
  •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https://ivaneye.com/2016/10/16/introvert.html
  •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工具》:https://ivaneye.com/2016/04/08/tool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演讲中最重要的事
演讲稿的经验之谈
PowerPoint使用10箴言
害怕在公众场合说话怎么办,如何提高自己说话和演讲的能力?
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
《演讲的力量》TED主席和首席教练教你演讲的基本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