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庆安:美国反恐策略如何变

失去首要目标之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斗争也许会向着多样化、国别化、案例化的方向发展。

2011年5月1日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是一个殊为珍贵的“国际劳动节”。这一天,美国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国际恐怖主义的象征性人物本·拉登被击毙。

在“9·11”十周年的纪念日前几个月传来这个消息,对于美国朝野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因为我们都记得,十年前,美国军人刚刚踏上阿富汗之时的纠结和遭遇国际社会的批评。

事实上也是如此。十年之后,对于国际恐怖主义来说,本·拉登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当然,这个符号对于美国的国内政治是影响深远的。对于一个正在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的美国的总统来说,击毙本·拉登无疑给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甚至是他明年的竞选加分。

而美国民众和媒体的欢呼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面对“9·11”的3000位罹难者,面对美国十年反恐的艰辛风雨,拉登作为符号的终结,也是美国从政府到民众得到的回报。从历史上看,“基地”组织的成熟甚至拉登的坐大,也都拜中央情报局所赐,“9·11”之后批评甚多,此刻的美国政府终于可以从历史包袱中稍作解脱。

但这个精神上的胜利,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近期,奥巴马一方面承诺在2011年逐步撤出驻阿富汗美军,将防务政策交还当地;另一方面,原驻阿富汗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又出任中情局局长,显示未来美国在反恐前线将进行特种作战和情报作战之间的密切配合,而非大兵团作战。

拉登死后,国际反恐斗争还将持续下去。但失去首要目标之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斗争也许会向着多样化、国别化、案例化的方向发展。美国之所以迅速指定下一个“头号目标”,就是担心失去了头号目标的反恐斗争,也会失去积极性和方向感。

因此,在击毙本·拉登的消息传来后,奥巴马发表了一个漂亮的电视讲话,给这一行动赋予了更多的国际意义,而不仅仅是为“9·11”等恐怖主义的美国死难者报仇。这同样也说明了在本·拉登死后,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国际社会来共同构建反恐的深度合法性。这篇讲话就像是一个提前了4个月的“9·11”纪念讲话,因为有了拉登的死,“9·11”的心理废墟也可以逐渐填平了。

在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专门表达了祝贺。对于这位亲自处理“9·11”、开启阿富汗伊拉克之战的美国前总统来说,恐怕只有他才能深深体会到击毙拉登对于他当时的政府和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多么重要的精神胜利。而对于有机会“摘桃子”的奥巴马来说,如果他还想再干4年,那么这一切远没有结束。

□周庆安(学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鼠与鱼 拉登之死的十点看法
拉登之死与营销管理
全球反恐斗争正进入全新阶段|反恐|恐怖主义|阿富汗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拉登之死:美国在演一场什么样的戏
黄盟读世界史笔记之第十五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