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2007-05-05 23:47:11)
 

前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主题

1.跨文化交流的定义

跨文化交流主要是指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欧玉松)

这是对跨文化交流的一个简单的解释。诚然,当具有同种文化背景的人群在交流时,由于他们都有相同或相似的信仰、价值观和准则,即他们有相同的文化模式,因此他们的交流是容易的,那么当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时候,就会因为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冲突。那么这些冲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  文化冲突现象举例

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0-92)
我个人看来:

在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在时间观方面,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在客套语方面,中国人喜欢谦虚,在与人交流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在餐饮习俗方面,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流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3.  价值观念差异

研究表明,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强调群体意识,从家到社稷,从国到天下,最后才是个人。西方强调“个人主义”,这一理念从西欧启蒙运动开始,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政治理念,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它反对权威对个人各种各样的支配,特别是国家对个人的支配,主张私有财产制度。

(《交流学十四讲》:跨文化交流)

  我认为中西文化最主要的差异在于两大文化区域的人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不同是一定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的。就拿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来说吧,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人一起共事,中国人会以集体的利益为第一位,而西方人则往往会以个人利益为第一位。那么双方在这一问题的交流上引发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4.  思维方式差异

    关世杰先生将两者的差异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西方人偏好抽象或逻辑思维。

    ◎ 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所谓综合思维“是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所谓分析思维是把对象的各个成分区分开来思考。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缺点是笼统思维,强调直觉,轻视分析方法,轻视实际观察。

    ◎ 中国人注重“统一”,西方人注重“对立”。中国人在哲学上强调从统一的角度看待事物,在政治上强调大一统,伦理上强调顾全大局,心理上一般不赞成走极端。西方人强调个性,强调矛盾。

(麻争旗,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思维方式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那么双方在思维方式上的点滴差异将直接表现在双方行为方式的不同上。从麻争旗教授的观点来看,可以概括地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向于总体的意识,而西方人则偏向于一种个体的意识。我认为这两种思维方式不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却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很好地互补的。

 

5.  文化冲突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3价值取向不同

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

这些差异就是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造成交流失误。行为规范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人们的交流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总结

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影响跨文化交流过程、行为及编码过程的诸因素包括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宇宙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等。那么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冲突,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是不能消除的,只能设法避免。

如何避免才能达到既尊重了自己又尊重了他人呢?我们认为入乡随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入乡随俗是建立在熟知对方文化中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是崇尚的,哪些是自己认可但为对方所厌恶的,哪些是自己所厌恶的而对方允许的等等这些“差异”。在了解了这些差异以后,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就变得得心应手了。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还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尊重对方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尊重自己。因为任何文化都不能用对错去衡量,人与人之间更不能用孰尊孰卑去区分。在整个人类社会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尊重别人以及被别人尊重。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是一方面,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有些问题的冲突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民族的立场。比如,印度人民与英国人交流的时候不可能为了尊重对方而去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也不可能为了尊重中国人而去吃猪肉……这些例子都是告诉我们,跨文化交流不是一味地尊重别人,也一定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这样的交流才是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注:文中楷体表引用!)

参考文献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279-282
[3]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153-154
[4]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0-92
[5]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流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105-107

[6]石定乐、彭春平,商务文化交际,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7]麻争旗,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8]夏红卫,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传播典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41卷第1期,113-115

[9]欧玉松,浅析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10]吴建民,文化交流十四讲,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认识
中西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
胡金全文章: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