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冠道人论道装(三)对襟马褂算汉服吗?
对襟盘扣的褂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翻阅以前的老照片,晚清民国的道士没有穿对襟盘扣的小褂的。为什么呢?
孔乙己的长袍
首先,长褂是身份的象征,穿长褂也是礼貌。
出家道士有一些资格的,按理都喜欢穿长袍,是身份的象征。连落魄到喝酒都赊账的孔乙己,也舍不得脱下他的长褂子,所以成了咸亨酒店里唯一一个穿长袍站着喝酒的人。
出门见客,出席活动,都应该穿长褂,既是庄严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现在和尚就比较注重威仪,经常看到一些道士跟和尚合影,和尚穿长褂,道士穿小褂的。
乾隆图景
再者,对襟盘扣的褂子是太虚和尚改革的时候出现的。
马褂是满人的军服,满清时期穿的人也不多的。这个我们看《八旬万寿圣典图说》就可以知道。这个是乾隆在世的时候的情形。马褂是立领的,主要是骑马征战的时候,保护脖子不被风吹坏。民国年太虚改革,以马褂为底本,设计了一种太虚装。把佛教的衣服也改了,推广太虚装。就是下图这种的。
文革之后,由于文化断层的原因,有些道士也跟着穿这种衣服。只是颜色改了一下而已。另外,对襟长褂长裤是练太极的人常穿的服装,也由马褂演变而来。它宽松舒适,不影响人的运动,却并非正式场合的服装。
太极服
胡先骕与胡适的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的起源和流行
马褂,起源于满族骑马是穿着的服饰,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的美称。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是满族骑射时穿着的一种褂子,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1871年大清总理衙门的大臣清晰照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无袖的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子到肘部。清朝初期只是满族人穿用,由于满清强制汉人剃发易服,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广泛流行,分单、夹、纱、皮、棉等种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赐你一件黄马褂
回忆清朝服装(图)
【国风·积微录】(10)马褂
满族服饰—马褂
中国古代服饰的变化 02
丝绸服饰之古代官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