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砸烂铁饭碗:日本老板们的梦

不管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都是放在那儿的,不管是哪儿的谁都想学一下。虽然现在大家基本上有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不能复制”的共识,但是想学哪怕其中某一条具体经验的地方还是不少。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经验就是设立“经济特区”,在这个“经济特区”的范围内,可以暂停执行很多法律或者规定。其实三十几年前的中国也没有什么法律,主要还是一些行政法规,而这些行政法规在经济特区内都能被忽略,所以经济特区也就干得风起云生了起来。

日本的经济已经封冻了二十多年,日本人比谁都更想把经济搞上去,曾经大富大贵过的人无法做到安贫若素,是很自然的。日本人也想通过设立特区的方法来搞活经济,当然他们干不了中国的那种经济特区,而是想干一种“国家战略特区”,这些特区里有具体的目标,如果有阻碍这些目标实现的法律存在的话,就可以减缓某些法律的执行力度。

这是安倍晋三本人亲自主导的一项改革,内阁中设立的“日本经济再生本部”的本部长就是安倍晋三出任的,本部下面有一个“产业竞争力会议”,议长还是安倍晋三。这个“产业竞争力会议”下面的“国家战略特区工作组”负责制定计划,确立国家战略特区的划分和修改以及各特区的任务和目标,到现在已经有大约十个大小不同的特区存在了。

设置这些特区最早的出发点最初并不复杂,是在讨论酝酿的过程中因为反对党的不断反对而变得面目全非了,其实最初想干的就是设立一种可以“促进雇佣流动”的区域。用在野党的话来说,这个“促进雇佣流动特区”其实就是“炒鱿鱼特区”,在特区中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决定雇佣期间、劳动时间以及解雇员工。

现在日本法律规定是每日劳动时间为8小时,每周40小时,超过这个数字以上就要支付加班费,同时企业只能在做出避免解雇的努力之后,才能解雇员工,有一个叫“劳动基准监督署”的政府机构负责监督这些法律得到执行。

日本有一种挺有名的企业文化就是终身雇佣,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员工会在一个企业终生服务,获得的工薪报酬以及升晋一般也服从先来后到的顺序,这在日本叫作“年功序列”,基本上就是原来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概念。但中国大锅饭的时代,就算是铁饭碗里的饭也不太见涨,而日本的铁饭碗里的饭虽然这些年涨得少了,但多少还在涨。

日本的这个“终生雇佣”的概念当然也是逐渐而来的,本来日本文化中就有“一所悬命”的概念,就是鼓励在一个地方努力而不主张移动。但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和原来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同,人员的流动不但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反而还会提高效率,但是人员的流动以及效率的提高也会带来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扩大,因为这种流动性会增强雇主的地位、削弱雇员的地位。

最初在日本民法中有关于雇佣合同的规定是,双方均可根据自己的意志而终止雇佣合同。这种规定把雇主和雇员双方的交涉能力和社会地位放在对等的地位,但实际上雇主的地位要强于雇员,民法对于雇员的保障是不够的,这样在1947年制定的《劳动基准法》中,就规定了解雇时必须满足的最低基准。

这个最低基准是“解雇是因为雇员的责任”才行,雇主不能随意解雇雇员,但是如果“在30天之前就预告或者给出相当的工资”的话,就可以免除对于“雇员责任”的需要。这其实就是说,只要给出一个月的工资费用,就可以随意解雇了。说到底这还是解雇自由,只不过需要满足一点并不算很困难的小条件。

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克服了战败的创伤,开始了经济起飞。这时出现的是劳动力短缺,员工跳槽现象非常严重。为了确保员工稳定,不少中小企业也开始了战前仅有官厅和大企业才有的“年功序列”的做法。

有了年功序列的概念之后,被解雇的雇员受到的损失就更大了,因为雇员一旦被解雇不但失去了一切,而且即使是找到了新的工作也必须重新开始,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了,这样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法庭也从“解雇自由”的立场变化到了“限制解雇”,对解雇的限制越来越难。

一般来说,现在日本的法庭在承认雇主有解雇权的同时,对雇主行使这个权力的限制相当多,目的在于防止“解雇权的滥用”。基本上,“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能解雇员工”是日本社会的共识,若非出现公司倒闭或者雇员违法乱纪等特殊情况,解雇“正社员”(雇佣期间无限制的正式工)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合同工,即所谓“契约社员”,在期满之前也不可能中止劳动合同。

一般说来,日本人比较勤劳,利用这种就业保障而在从业时不敬业的,还不多见。问题是企业是否能够承担保障就业的压力。泡沫经济之后不少日本企业发生了人员过剩的问题,如何“restructure”(重组)企业是最大的问题。而看上去削减过剩人员是重组企业的最短捷径,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组”就成了“裁员”的代名词。而日本企业解雇员工很难,因此一般都是采用“早期退休”的方法,即企业方面支出一笔丰厚的离职金来招募愿意离职的员工。

日剧《半泽直树》剧照

同时为了今后解雇员工的方便,不少企业越来越愿意使用合同工或者临时工,而避免使用正式工。一来工资低,二来将来解雇起来方便,这股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全日空甚至都招收合同工来干空姐。

为了配合这种风潮,国会也修改了《劳动者派遣法》,使得企业更加方便雇佣合同工。在企业内部也有不少打破大锅饭的做法,“年功序列”等论资排辈的日本式企业文化成为批判的对象,同时因为IT革命而焕发了生机的美国经济的成功使得“美国式经营方式”成为日本主流言论中“言必称”的对象。

就在此时,丰田公司来了一次反潮流,公开声明自己坚持终生雇佣、定期升进和年功序列等日本式经营方式不变,并且也以自己的经营业绩证明了这些当时被主流媒体和专家们所诟病的日本式经营方式并不落后。同时社会也慢慢地发现了终生雇佣的减少带来的是结婚率和出生率的低下和年金保险金缴纳率的低下,直接危及了社会保障体系甚至社会本身,这样主流言论才开始不排斥“日本式经营方式”。

所以现在日本的主流观点中还有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位置,铁饭碗和大锅饭在日本依然存在,起码是就职者求职时的向往。

但只是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是这样,而对于IT和信息互联网产业有一个企业寿命相当短的问题,如果拘泥于就业规矩势必会妨碍到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事实上不少人把日本赶不上互联网浪潮的原因就归结到了这一点,也就是因为有这种观点才使得产业竞争力会议弄出了这个“炒鱿鱼特区”的构思。他们着眼的是这个事实:日本的人才几乎都集中在了大企业,而这些在大企业中的人才很淡定地从事着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才能的工作,这是很严重的人才浪费,应该让这些人才出来创业。

但是这种构思不要说在野党和传媒反对,就连在同一个政府的别的衙门那儿都无法通过,厚生劳动省对这个构思的正式见解是:“即便是特区也不能讨论雇佣问题,劳动者的公平和企业的公平竞争必须全国一律,……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放弃无期转换权(不决定雇佣期限的权利)就有可能被使用者强行要求,所以不可以”。

结果“国家战略特区工作组”就只能退一步,说这种方案仅仅对高收入者才实行,同时要强化特区内对于不当劳动行为和违反劳动合同的监视,这样又引发了另一轮口水战:到底收入多少才是“高收入者”以及“不当劳动行为和违反劳动合同”如何界定,吵来吵去也吵没了精气神,结果这个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了。

大家都记得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口号就是“砸烂铁饭碗,打破大锅饭”,现在是日本人在喊这个口号了,当然喊的不是员工而是老板。虽然这一次砸烂铁饭碗的努力没有成功,但产业竞争力会议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构思,今后还会找机会略加修改了之后再次提出来。

整个争论中最有趣的一幕是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倒有需要成立一个“政治特区”以方便炒议员老爷们的鱿鱼,在特区里说了三次谎就摘了他的顶戴花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见,铁饭碗!2021全面取消,全部变合同工!
(会外议政)“铁饭碗”保障的是劳动权利
第582问:企业的合同工,能否与劳务公司再签一份劳务合同,工资分两部分发?
“铁饭碗”更铁了,8类事业编制将调整为公务员,教师能否沾光?
法官札记48:独立合同关系、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
事业单位改革,这些单位全部取消编制,打破铁饭碗,改为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