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撕下意识形态的标签,不同的智力水平到底意味着什么?

阅读彼得·沃森的《大分离》,很难不联想到另一个沃森——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这位沃森是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与另两位科学家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詹姆斯·沃森生于1928年,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时他才25岁,之后出版了划时代的教科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还是美国人体基因组研究中心的首任主管,以及声名赫赫的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的首任总裁。但这位大科学家毕生争议不断,尤其到了晚年,言论更加出格,令人无法容忍。

克里克与沃森(右)人称“DNA之父”

2007年,英国一家报纸引述沃森的言论,称黑人的智力先天不如白人,故而他对非洲的前途未敢乐观。沃森表示,“我们所有的社会政策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黑人)的智力与我们(白人)一样,而所有的测试都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他还补充道,虽然他希望种族平等,但“不得不与黑人打交道的人发现这不是真的。”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冷泉港实验室中止了沃森的行政职务,他本人也表示“毫无保留”地道歉,并辞去了总裁一职。整个学术界在对沃森做出谴责之后,几乎把这位科学家“流放”到了公众视野的边缘。2014年沃森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诺贝尔奖章,以应对拮据的晚年生活。

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2019年初,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播放了一部2018年摄制的纪录片,片中90岁的詹姆斯·沃森表示,他不会改变2007年的观点,还再次强调,在智商测试中黑人与白人的智力平均水平不一样,且这一区别是以遗传为基础的。随后他补充道,他本人对黑人与白人的区别不感兴趣,并且希望这种差异不存在,“如果存在这种差异,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如何才能让它变得更好?”

很快,冷泉港实验室宣布,切断和沃森之间的任何联系,并撤销包括名誉主席、名誉教授和名誉受托人等在内的所有头衔和荣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多数智力专家认为,“智商测试中的任何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差异,而不是基因差异造成的”。他不知道沃森的说法基于什么可信的研究,“令人失望的是,对科学做出如此开创性贡献的人,却在延续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有害信念。”

然而沃森本人再也无法做出回应。在接受纪录片的采访后不久,他在一场车祸中受伤,住进了疗养院,意识一直恍惚。

我不认可詹姆斯·沃森的谬论,但我也不认为,这位科学家的言论毫无科学依据,更加不认为,此人是一个种族歧视的狂人或者意识形态的疯子。给一个科学家贴上诸如此类的政治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必须分析,沃森的观点有哪些可靠依据,有哪些合理成分,为什么在得出结论的时候偏偏犯了错。

《大分离》一书以新旧大陆的人类习性为比较,证明了很关键的一点:人类的演化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目前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有着共同的起源,这保证了演化的普遍性。但是,在距今12.5万年的时候,人类演化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基因和遗传学的证据表明,一批现代人走出了非洲,而另一些人从未离开,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称得上黑人的祖先。《大分离》则着重强调了1.4万年前的分野,那段时间冰川消融,白令陆桥沉入海底,新旧大陆的地理连结彻底切断,从此美洲大陆的人类演化相较于欧亚大陆也出现了差异。

演化的普遍性塑造了人类的普遍特征,同时演化的差异性也必然体现为不同人种的身体特征——基因、肤色、身形、面貌、血型、器官等等,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作为身体特征的一部分,大脑以及它的属性“智力”是恒定的、平均的、普遍的,不会因演化的差异而存在差异呢?从这个根本性的质疑出发,我认为詹姆斯·沃森认为不同人种的智力存在差异的看法不无道理。正如他所言,“今天的社会希望人人都拥有相同的推理能力,就像我们继承的其他人类普遍特征一样……这很可能是对的,但仅仅想要这样是不够的,这不能使之成立。”

很显然,詹姆斯·沃森的错误不在这里,他的错误在于危险的推论。他竟然认为,不同人种的智力差异是社会制度优劣的决定条件,这真是匪夷所思。道理很简单,假如智力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一个社会的制度就不应该有存废兴衰大起大落的历史了。总不能说创造以及生活在这个社会制度中的人,智力水平忽高忽低没有个谱吧?

沃森错误地赋予智力过高的社会意义,谴责他的人们何尝不是如此?我很怀疑,这些人在听到沃森说出不同人种的智力差异之时已经勃然大怒了,根本不必去听沃森的荒谬推论。这很像过去的肤色问题——皮肤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还不是社会虚构的结果。

沃森不是唯一犯错的人,只不过他有科学家的权威,有诺贝尔奖的光环,故而更遭人瞩目罢了。譬如几年前我还读到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的《天生的烦恼》,就发现这位作者的论述简直就是詹姆斯·沃森的详细诠释。只不过,说得越多错得越多,韦德对基因、种族和社会的理解一会儿像粗鄙的决定论者,一会儿又像大而化之的相对论者,逻辑相当混乱。前一句他说:“至少就社会差别来说,最重要的基因是那些决定社会行为的基因。”紧接着后一句他又说:“控制人类社会行为的基因很少是决定性的,它们只是提供一种倾向性,即使最强的也可以被取代。”这哪是一般的思维矛盾,简直就是逻辑的沼泽。

奇怪的是,韦德和沃森一样都没有谈到表观遗传学的概念。而这门方兴未艾的遗传学知识,会不会在我们讨论人性的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呢?我期待着学术的进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人真的不如白人聪明?
尹传红 | 是基因做主,还是环境使然?
非洲黑人身体十分强壮, 为何在战场上却不行? 这些原因很重要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不赦之罪”
李淼:东亚人的聪明守法是天生的
首份个人DNA图谱将出炉 未来可人手一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