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梵高:内向造就了他的艺术创作,孤独让他受尽了苦难的折磨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生活中,我们总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外向一点,把内向作为性格的缺点。

实际上,内向性格的孩子会给你带来惊喜,当你真正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你很乐意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

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思考,善于审视自己,并擅长创造性新思维。

对于很多人而言,艺术家梵高是很熟悉的,其实他也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

2017年, 梵高的名画《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在佳士得拍卖会,以约合人民币5.39亿元价格成交。

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作的他不会想到,在一百多年后,单是他的一幅画就拍卖出5.3亿天价。

然而,孤独又安静的童年,在动荡不安的辗转岁月中,又让他受尽了苦难的折磨。

在他近乎疯狂的笔触下,掩盖着最孤独痛苦的灵魂。

1

1853年,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多洛斯·梵高是一位非常俊郎的、形象威严的牧师,母亲安娜和多洛斯·梵高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深的,在幼年的梵高心理,爸爸多洛斯·梵高就是他们所在的那个社区的精神领袖,受人崇拜。

梵高的母亲对他们的言行非常苛刻,母亲经常会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的言行不庄重,就会丢了家庭的脸,如果做错了一件事,你就会调入无尽的深渊。”

对于幼年的梵高来说,这些严格的要求都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影响的。

小时候的梵高,在所有人眼里,是一个怪男孩,他孤僻,却有着他同龄孩子没有的那种过分的成熟。

不过在梵高的童年,家庭里也有很温馨的场面,就是每天晚上,全家人相互拿出一本书,聚在一起大声地朗读。

这种阅读习惯也伴随着梵高的一生,在他37年的生命当中,一直是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2

幼年的梵高很多时候一个人在旷野里孤独的穿行,不和别人说话,去观察小虫子,观察那些自然界里微妙的变化。

由于他在公立学校无法立足,父母就将他转入了一所根本没有情感隐私的寄宿制私立学校,这一次转学,对于梵高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对于一个在人前沉闷、私下情绪化的敏感男孩来说,寄宿制学校的经历比精神病院的禁闭岁月更让他痛苦。

在学校中,梵高的成绩还算不错,在全年级排名第四,但是,没有任何课程能够让他产生兴趣,甚至是美术课。

梵高的父母认为梵高应该从事和艺术有关的工作,但是,并不认为他会成为一个画家。

在这个寄宿学校中,梵高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美术老师,他认为所有的孩子都不同,应该因材施教,学生所有的表达和绘画都应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

梵高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但是,这所有的沉寂、孤独都可以在他的原生家庭里找到痕迹。

3

父亲多洛斯·梵高虽然是一位很有名的牧师,但是要养6个孩子,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很是拮据。

梵高有位伯伯叫森特·梵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在伦敦经营着一个画廊,在北方可以说是富甲一方。

父母希望梵高能够尽快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于是,梵高就去投奔了自己的伯伯森特·梵高,在伯伯的古庇尔画廊里就职。

在伦敦的生活,为梵高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从小就有着相当好的阅读习惯,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他看到了那个时代他所能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作品。

伯伯的古庇尔画廊是那个时代对欧洲整个艺术交易都有着统治地位的画廊。

但是遗憾的是,他们交易的是商业作品,在梵高看来,这些画都是俗物,入不了他的眼。

当顾客询问推荐一些画的时候,他总是按照自己的口味推荐,客人们很难接受,同事们都把他看成一个怪人。

因为梵高在画廊的业绩不成功,触怒了他的伯伯,于是梵高被伯伯辞退了。

然后,梵高在伦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里,开始了他的流放岁月。

一直流浪到27岁,梵高都没有动笔画画,所以梵高27岁之前的人生是失败的。

4

在经历了流浪之后,梵高回到了荷兰,在荷兰他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女士叫凯·沃斯,是他多年之前就认识的一位表妹。

多年之前,他们曾在阿姆斯特丹见过一面,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但凯·沃斯给梵高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而当他再次看到凯·沃斯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寡居的少妇,还带着一个7岁的儿子。

因为凯·沃斯刚刚丧夫,精神状态并不好,她穿着黑色的很保守的连衣裙。

当长期被孤独、失败折磨的梵高,看到了同样孤独的凯·沃斯,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是这个孩子的爸爸,是她的伴侣。

他把这种臆想变成了一种狂热的、无比躁动的爱情,在他的内心开始恋爱了,但是凯·沃斯并不知道。

梵高一开始是问候、暗示、最后变成了狂热的追求。

梵高的表白对于凯·沃斯来说,就是晴天霹雳,她认为这是一种羞辱,是一种伤害,他们俩永远都不可能。

而这一段不符合现实社会常理的恋情,遭到了家族成员所有人的强烈反对和指责。

梵高也因为这段恋情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一方面是热切的爱,一方面是家庭的疏离,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梵高去了凯·沃斯的家,她当然不见他,凯·沃斯的爸爸下了逐客令。

梵高的父亲几乎要断绝关系,把他赶出家门,断绝一切生活来源。

最后父亲去世了,梵高内心的一个巨大的支柱倒塌了。

在这个阶段,梵高开始画油画,他内心的那些苦难、孤独就喷薄而出,进入到了他的画笔。

在荷兰时期,梵高有一张非常著名的画,叫《悲伤》,任何有同情心的人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也会觉得是悲伤的。

5

梵高在他走投无路时,结束了荷兰的岁月,去了法国巴黎,在这里有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理解他的人——他的弟弟提奥。

梵高在巴黎的时期,可以说是他整个生涯当中创作的最高峰,梵高所有的创作都来自后面的10年,在荷兰度过了6年,而在巴黎的时期就是这最后的4年。

在巴黎这4年中,他的杰作喷薄而出,我们都知道的《向日葵》、《麦田》、《星空》、《柏树》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来到了巴黎这座迷人的都市,梵高看到弟弟提奥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弟弟住着非常漂亮的公寓。

梵高搬进去之后,他发现弟弟的生活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弟弟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抚慰。

梵高通过弟弟的人脉关系,进入到了科尔蒙工作室,科尔蒙是当时巴黎非常有名的画家,在他的工作室里云集了一大批当时很年轻的绘画天才。

但是,梵高进入科尔蒙工作室后感觉格格不入,因为在他身边的都是公子哥,他和他们的画法截然不同。

梵高这种孤僻、不与别人交流的性格,导致他经常和自己的同学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而在这时,梵高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高更,高更和他一样是一位不太得志的艺术家。

但是痛苦又接踵而至,他和弟弟提奥之间的亲密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裂痕。

因为提奥要成家,而身边的这个哥哥一切费用都由提奥来供养,经济上的矛盾就立马暴露了出来。

6

所有的艺术家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当中,他们要承受太多太多这样的痛苦,于是,梵高决定离开巴黎,去了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小城市阿尔。

只有2万多人的小城阿尔对于梵高来说,是他的避难所。

阿尔的那种宁静,包括正午的阳光都深深地吸引着梵高,他写信给高更,邀请高更一起来阿尔进行创作。

高更来了,对于梵高来说,简直好像是拥有了天使,拥有了缪斯一样的灵感。

他的很多杰作都是这一时期诞生的,《黄房子》、《向日葵》、《午夜的咖啡馆》等等。

但是,他和高更的这种艺术蜜月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他们在艺术理念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高更喜欢的画家梵高看不上,而梵高喜欢的画家高更认为一般般,甚至就针对《向日葵》发生了争吵,高更对梵高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

艺术家有时候就像个孩子,他们不知道成人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剧烈争吵后他们不想住在一起了,然后就一起去喝酒。

在咖啡馆里两个人商量着一起画《午夜的咖啡馆》,然后梵高就画了著名的《午夜的咖啡馆》,高更画的却是咖啡馆的老板娘。

两个人画的是完全不同的视角,又因此大吵了一架,疯狂的梵高把酒杯扔向了高更,梵高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稳定,他内心有个想法就是要杀死高更。

最后高更决定离开阿尔,回到了巴黎。

7

高更的离开,对于梵高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他做出了一生中非常疯狂的举动,他用剃刀在镜子面前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

梵高带着他流血的身体,回到了旅店躺在床上,等着最坏的事情发生,这一刻,梵高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在阿尔正面对着最黑暗的时刻,在他最痛苦的这一刻,他又创作了一张举世名作,《自画像》,那张割掉耳朵的叼着烟斗的梵高。

这时,弟弟提奥又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提奥也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最后在离阿尔不远的一个小镇——圣雷米成为了梵高精神崩溃后一个归宿。

来到了圣雷米梵高开始了自由创作,在这段时期,梵高最让我们震惊的作品诞生了,就是梵高的星空——《星月夜》。

8

梵高的最后的时光是在奥威尔度过的,在这里他认识了拉乌旅馆的老板,还有加歇医生,加歇也是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

加歇不像其他人很难接受梵高的作品,他从一开始就爱上了梵高的作品,他认为梵高画的太好了,简直就是杰作。

1890年7月27日,梵高和往常一样背着画板早晨外出,但是到傍晚的时候,梵高回来了,他冲入拉乌旅馆的房门。

大家看到梵高受伤了,他的下腹部中枪了,一直在流血,他躺下了几乎陷入了昏迷,但是他看上去比所有人都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他是一个不被世人所接纳的天才艺术家,最终带着一种巨大的怨恨,结束了自己37岁年轻的生命。

梵高的枪杀至今是一个谜,也有一种说法,可能是奥威尔一个叫雷内的小混混开的枪,因为他经常戏弄梵高。

梵高在世的37年,从童年到成年,都是孤独的,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是被家庭、朋友所厌弃的。

在他所有的创作生涯中,他用自己的生命创作出很多的旷世杰作,但是没有卖出过一副。

如今,他的那些杰作标价都是上亿美元,但他并没有看到,他好像先于他的时代来到了这个星球上,然后完成了他的创作,带着这种孤寂又离开了。

9

在生活中,当你处于痛苦、绝望当中时,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痛苦绝望的人一定不止你一个。

我们不要忘了曾经有一个生命也如此地绝望,但是他在不停地创作,把他一生所经历的孤独苦痛不断地表现出来,让狂热孤独的心变成了灿烂美好的艺术。

如果我们拥有了平静的生活,我们应心存感激,因为这些幸福真的是来之不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勋:梵高为谁割耳?一次疯狂友谊的祭奠
情到深处人孤独
文森特·梵高一一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梵高》
这张摄于1887年的照片是唯一的梵高真人照?
梵高:用悲伤和孤独燃烧生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