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馆长说文物之十一】两枚印章:军司马印(汉)与铜首领印(西夏)

两枚印章:军司马印(汉)与铜首领印(西夏)

文/图 李周明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1.两枚印章

兰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两枚较为重要的古代印章,一枚是汉代军司马印,一枚是西夏铜首领印。分别来看一下:

汉军司马印:铜质、方形,鼻纽,印身边长2.34×2.33厘米,高2.3厘米,印面阴刻篆书“军司马印”四字。此文物保存完整,系从兰州华林山某汉墓出土,为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西夏铜首领印:长5.5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系从兰州市皋兰县某处征集所得。铜质,印面为正方形,背有钮,印文为阴刻的西夏文字,据考证为“首领”二字。印文清晰,属珍贵的西夏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2.汉代军司马和西夏首领

军司马是汉朝时期的官衔,为大将军属官。以现在而论,如果说大将军是总司令,则军司马相当于参谋长一类。《后汉书·百官志》中提到:“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秩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中提到的“秩比”,就是今天所说的实际俸禄,也就是到手的工资。上文意思是说,军司马的俸禄接近千石。而据《汉书》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汉斤,约合六十斤(汉斤约为248克),一千石就是6万斤粮。对比军司马之下军侯、屯长等人,此数目应该是不低,所以携此印者应该是军中官职不低之人!

关于西夏铜印,上边铸有西夏文“首领”二字,是当时在西夏军队中的首领使用的。据史料记载,西夏官印的主要材质有金银铜以及铜料镀银四种,但就目前的发现来说,大部分为铜印。这些官印据有关专家考证,大多是具有世袭身份和较高地位的族长所使用,他们在西夏政府中或部族中担任首领、武职或其他的相应官职。就上面此枚铜印的印文来说,是典型的西夏文,“首领”二字以篆书来表现,用的是在印章中官印常见的九叠篆文,传世的或出土的西夏文篆书官印以“首领”二字最为常见。从功能上讲,西夏文印章同样是借鉴汉文印章的产物,同样是用来表示身份、地位、权力、等级的象征。

掐指算来,汉代距今2000年左右,西夏距今1000年左右,两者相差整整近1000年!两枚印章,时间相距千年,都是官家身份,同为权力象征。虽沉默不言,却不言而自威,虽分属两族,却形同一体。由此可见,西夏深受汉家文化影响之广泛和深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跨越千年的对视,这是不变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相连!

3.印章——瑰丽的中华文化

纵观当今世界,印章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器物之一。翻阅华夏历史,印章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我华夏民族,自伏羲结绳、苍颉造字开始,诞生的瑰丽象形文字,最后演变定型为方块字。可以说,中国的方块字最适宜书写和刻字,印章一直就是天然神奇的存在和作品。因之,中国自古就有刻字的习惯,比如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还有汉简,汉简之后还有纸张,之后的之后,印章更是大行其道。

最初,印章也称印信,只是权力的象征。据《史记》中记载:战国时代,主张合纵抗秦而著称的政治家苏秦曾佩戴过六国相印,证实那时期官吏用印已成为一种制度。同样,印章最早的形式——玺印(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类),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据传,秦朝时秦始皇为了保住皇帝的威望,对印章规定了严格的制度:皇帝的印信称为国玺,大臣的印信称为章或印,各有专称,不能混淆。另外,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曾夺得赵国的国宝“蓝田玉”,即著名的“和氏之壁”,并用它制成了有名的传国玺(详见后文)。

到汉朝,印章的制作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有的将军死后,他们随身携带的印章也一起埋进土里,所以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相当数量的古代印章。

宋朝以后,印章的应用更和书画联系在一起,题款盖印,成为习惯,就是直接用印钤盖于纸上,印章和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明清以降,中国书画所谓“四绝”,即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模式愈益兴盛起来,印章已经成为文人写意画和书法作品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印章由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受之影响当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里,想到俗话说的“急就章”,其实就是这么来的:本来急就章指的是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击凿印文。原来,古时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临时任命,印信都是仓促凿成,相沿成习,故称“急就章”。现在多指临时成就某事,也用此说。

4.最有名的皇帝印章——和氏璧

历史上最有名的印章就是代表皇帝神权的印玺——和氏璧。请看:《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所谓“传国玉玺”,世称传国玺,相传正是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最初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刻。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历史也因此跌宕起伏、硝烟弥漫。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和氏璧亦是。(摘自《和氏璧传》李周明著)

来源 | 兰州文旅

供稿 | 兰州市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萌斋】纯手工篆刻铜印章过程~
临刻必选│汉官印百方
故宫博物院藏唐朝到元朝时期印章
《鉴印山房新获古玺印选》高清图
基本陈列展丨方寸之间——中国历代玺印展
纯铜印章多面瓦当闲章方形圆形篆刻印章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