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20万土匪作乱,听闻是黄克诚率军前来剿匪,为何土匪不害怕?

1949年10月,新中国已经正式成立,全国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但也有人不高兴,蒋介石就是其中一位,国民党虽然败局已定,蒋介石却依然看不清现实,企图利用国民党军残余势力,在新中国继续搞破坏。

湖南匪患严重,仍有20余万土匪在湖南作乱,若不能彻底解决湖南的匪患,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成为威胁新中国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心头之患,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决定派黄克诚主政湖南,彻底解决掉湖南的匪患。

黄克诚虽然近视,常年需要佩戴眼镜,但黄克诚极富远见,往往比其他同级别将领看问题更具见地。黄克诚既有远见,又有主见,当年日本宣布投降时,黄克诚很早就提出了进军东北的重要性,与一向以高瞻远瞩著称的毛主席不谋而合,此后又为我军在东北占据主动立下大功。

儒将返乡

10月下旬,黄克诚便立刻动身,登上前往湖南的列车,奉毛主席之命,前往湖南剿匪。毛主席对湖南匪患的严重性颇为了解,因此并未直接指派剿匪部队,而是询问黄克诚需要抽调多少兵力到湖南剿匪,将主动权交给黄克诚。

黄克诚深得毛主席信任,但也考虑到毛主席的难处,当时二野、四野正在大举向华南进兵,正是用兵之时,若黄克诚抽调兵力过大,自然就会将压力转移到华南方面。所以,黄克诚深思熟虑以后,只向毛主席申请了一个军的兵力用来剿匪,毛主席遂将四十七军留给黄克诚

黄克诚此次前往湖南,出任的虽然是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但事实上,正主任程潜马上就要调入京城任职,黄克诚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南一把手。程潜对湖南的情况比较了解,得知黄克诚即将担负起湖南重担,专门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

这封信送到黄克诚手中时,他正在火车站的候车室等候火车,看到程潜派人送来的这封信,黄克诚有些不明就里,因为这封信不是程潜写给他的,而是写给一个叫瞿波平的人,而黄克诚此前从未见过这个名字。

程潜派来的人,同时还带来了程潜的一句话,“等你到湖南,这封信一定会对你有帮助。”黄克诚闻言,立刻表示感谢,并收下了这封信。他随后开始继续研究去湖南后的工作计划,将这封程潜的来信,暂时束之高阁了。

黄克诚抵达湖南后,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粮价问题。由于连年匪患不绝,湖南又遭遇水灾,加上不良商家哄抬物价,导致粮价飞涨,民不聊生。黄克诚认为,“民以食为天”,若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其他的事情都无法办妥。

不良商家囤货居奇的问题,其实是国民党留下的弊政,黄克诚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逐渐扭转了局面,稳住了粮价,也稳住了湖南的人心。黄克诚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我们经住了考验,证明共产党人不仅能打仗,还能治国安民。

解决了这个最紧迫的问题以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湖南的土匪问题。提起湖南的匪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从远的来讲,湖南的匪患存在已久,早在清末时期,就已经有很多巨寇悍匪盘踞在湖南。

湖南山区深山沟壑纵横,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为这些土匪巨寇提供了“裂土为王”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清末官军无能,此后蒋介石也剿匪不力,让这些土匪获得了生存空间,遗祸至今,已经根深蒂固,想要从根本上上清剿湖南匪患,绝非易事

除了这些遥远的历史原因外,还有一些近期的原因。湖南解放与东北等地靠战争解放有很大不同,湖南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和平解放。这种解放方式的优点在于,既对城市的完整性有好处,又能让湖南百姓免遭战火,避免生灵涂炭。

但和平解放对于湖南而言,其实也有弊端,由于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盘踞在湖南的土匪巨寇们,得以保存实力。一些国民党残余势力,也得以隐藏,让顽敌保存了力量,只等着我军稍有疏忽,他们便会趁机作乱。

所以,湖南的土匪,根深蒂固,盘踞湖南多年,经营日久之下,各地土匪、山寨都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外来的解放军想要一举攻破土匪有难度。而且,这些土匪在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下,逐渐成为反动势力,剿匪其实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延续。

彼时,湖南的匪患颇为严重,全境内有近20万的土匪,规模超过百人的股匪多达170余股。这些土匪分布在湖南各地,尤其以湘西最为突出,正所谓湖南匪患,湘西近半。

而且,在湘西还盘踞着许多规模很大的土匪,例如土匪翟波平,就是湘西巨匪之一,匪众一度达到过近两万的规模,是当地的一大祸患。这些土匪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令各地良民居无宁日。

如果湖南匪患只是这种程度,想要剿灭虽然难度大,但只要解放军介入,逐一清理之下,总会迎来清剿完成的胜利日子。遗憾的是,剿匪并非是派兵清剿这么简单,因为在湖南的土匪背后,有国民党的支持和鼓动,令这些如同散沙的土匪,有了统一的步调。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军的败局已定。为了保住大西南,阻止解放军继续南下,国民党不敢继续在正面战场与我军对战,逐渐将目光投向湖南各地的土匪。国民党聚拢散兵游勇,收编各地土匪,以国民党军残部为骨干,组建新的反动武装力量。

宋希濂的误判

解放军攻占南京以后,蒋介石命令宋希濂,将湘西地区的股匪收编为暂编军、暂编师,仅仅数月时间,在利益的驱使下,宋希濂就收编了3个暂编军、12个暂编师。为了掌控这些土匪,国民党可谓煞费苦心,一边与这些土匪称兄道弟,一边又派特务进入队伍掌控武装。

收编进度神速,令国民党看到了希望,嚣张气焰再次高涨。他们企图建立“千里人防长城”,与解放军对抗,宋希濂作为执行此次任务的负责人,更是眼高于顶,似乎前阵子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的人不是他一般。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自诩是高材生,不将解放军将领放在眼中。他认为,除了林刘彭粟徐等几位将军以外,他都不怕。当解放军负责到湖南剿匪的人选定了黄克诚以后,宋希濂态度更加嚣张,大肆宣扬黄克诚不善军事指挥,作战能力不行。

宋希濂为了鼓舞土匪们的士气,专门亲自去拜访了土匪头目们,将自己对黄克诚的看法传达给他们,还罔顾事实,多加渲染,谎称毛主席派黄克诚来,就是一个败笔。土匪们不了解黄克诚,对宋希濂的话信以为真,这种说法很快就传播开来,导致土匪们听闻黄克诚即将来湖南剿匪,却全都不感觉害怕。

其实,宋希濂的话真假参半,黄克诚最擅长的是战略目光,军事指挥虽然不是他的最强项,但他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反而更适合剿匪。毕竟,剿匪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军事战争,否则结果不会理想。

正因为黄克诚拥有清晰的头脑,他在抵达湖南之初,就将湘西匪患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在黄克诚看来,湘西匪患虽然杂乱,却并非无迹可寻。在诸多的匪患之中,可以分为国民党残军、在本地历代为匪的惯匪,以及小规模的零星土匪等。

这些土匪按照轻重缓急来看,影响力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土匪要属国民党残军。也就是宋希濂收编的那些暂编军和暂编师,应当列为首要消灭的反动武装力量。黄克诚制定的剿匪策略非常奏效,剿匪之初仅仅三个月时间,47军就消灭了国民党残军2.3万人,取得初步胜利。

宋希濂再也没有了此前的嚣张气焰,白崇禧鼓吹的“千里人防长城”,也随之被粉碎。国民党残军的武装力量被消灭以后,湖南就只剩下那些大小土匪,这些土匪的战斗力要远弱于国民党残军,这就令我军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剿匪工作进展顺利,很快就可以剿灭湖南全境的土匪。

但事实上,前文笔者也已经提到了,仅仅依靠军事手段剿匪,是万难达到全面剿清湖南土匪的。在扫灭国民党残军以后,很快就遭遇了困难。这些看似实力不强的湘西老土匪们,对当地情况十分了解,犹如抓不住的泥鳅一般,剿匪的解放军很难捕捉到他们的身影。

此后的三个月里,47军主力部队如之前剿灭国民党残军一样,到深山中寻找土匪们的主力部队,准备一战定乾坤。但土匪自知军事力量不如我军,始终采取躲避隐藏的手段,避免与我军搜山的军队发生战斗。

这就导致了几万人的部队,大部分时间在山里打转,却始终没有任何斩获。最可气的是,小股部队进山的情况下,还会遭到土匪的突然袭击,虽然找到土匪的主力,却又无法歼灭,处境十分被动。

1949年11月,1140师派出的一支剿匪队伍就吃了这种亏。当时这支剿匪队伍一共有几百人,为了完成剿匪任务,在没有全面了解当地情况之下,就进行了一昼夜的急行军,迅速进入了一处两侧是悬崖峭壁的地形之中。

这种狭长如谷、两侧高峰的“壕形地”最底端,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不利于行军作战,却利于伏击。当地土匪显然提前侦察到了我军的行踪,提前利用地形设下埋伏,趁我军休整吃饭时,突然涌出上千名土匪武装,对我军发起猛烈攻击。

虽然我军战士作战经验丰富,立刻有序组织反击,并撤出了不利地形,但由于土匪先发制人,又抢占了制高点,居高临下冲锋之间,还是让我军一战就牺牲了数十名战士,留下了血的教训。

要知道,41军将士马不停蹄地忙碌数月,也才仅仅斩获了土匪数百人而已。可见,剿匪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湘西剿匪首战告捷的41军,为何剿灭当地老土匪时却碰了壁,战斗力自然无需质疑,主要是因为湘西的土匪在当地经营多年,即便在群众之中,也有一些根基。

这些老土匪非常狡猾,在多年的为匪生涯之中,全都总结出一套特别的“生存之道”。他们虽然平日里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却很少在自己地盘周边采取残暴行动。即便是在外欠下满手血债的大土匪头目,回到自己的地盘也会换上另外一副伪善的面孔,“善待”周边百姓。

甚至还有土匪头目总结出三个规定,严令自己的手下遵行,不许对地盘周边的百姓动手。这三个规定分别是:

第一,打家劫舍时,要抢有钱人,尽量不要去动那些穷人

第二,外出抢劫时,不许侮辱百姓家的妇女

第三,抢劫过程中,可以抢夺财物,但耕牛除外,不能抢。

这三点就是各大生存下来的土匪,总结出来的“规矩”,在自己地盘周边抢劫时,要严格遵守。土匪的这三点规定,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他们能够长期生存下来的原因所在。对此,湘西著名的大匪首瞿伯阶,曾经专门给自己手下的土匪讲解过原因。

他告诉手下的土匪们,只有严格遵守这三个规定,才能更久远的生存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将土匪规模扩大到上万人,并且无论是清军,还是国民党军,都无法将其剿灭的真正原因。

他们不是劫富济贫的侠客,却不允许抢劫、杀害穷人,因为抢劫穷人没有意义,穷人又没有钱,抢又抢不到钱,反而因此多了一个敌人。而且,穷人往往很重义气,你对他三分好,他就会敬你七分,你不抢他、不杀他,他会认为你“讲义气”,下次有官军来剿匪,他就会替我们通风报信。

那么,为什么不许侮辱妇女呢?因为你一旦侮辱一个妇女,得罪的就是一家人。这些人会将土匪视为死敌,下次遇到会拼死反抗。所以,瞿伯阶告诉土匪们,可以多娶妻妾,拿出一些钱,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了。

至于不能抢耕牛,原因就更简单了。在穷人看来,手中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但耕牛没了,也就意味着家里无法种地,失去了生存的保障,被抢耕牛以后,他们只有与土匪拼命一条路可以走,会让土匪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瞿伯阶为何深谙此道,因为这全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地盘在龙山一带,一直以来严格遵守这三个规定,这才保障了他在龙山的地位,当地百姓全都愿意给他通风报信,帮他们躲避官军的追剿,这些好处全都来自他对龙山周边百姓的“宽仁”和“恩惠”。

那么,是不是说瞿伯阶这种土匪属于良心未泯之人呢?当然不是,土匪不事生产,若非依靠烧杀抢掠,又如何维持他大鱼大肉的生活呢?这一切只不过是土匪头子的伪装而已,他们的“伪善”只是为了更好的抢劫。

瞿伯阶到底有多狠辣?只要是对凝聚土匪有利,对匪帮发展有益,他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可以“牺牲”。早在1945年,国民党对他进行过一次大规模剿匪,瞿伯阶感觉难以抵挡,便将父亲安置到一户农家,并威胁这家农户帮忙隐瞒身份。

当国民党大军抵达后,手段同样十分狠辣,对那些包庇土匪的人一律严惩。这家农户见状,顿时倍感畏惧,为了避免被误会成窝藏土匪的窝点,他主动勒死了瞿伯阶的父亲,扔进了窖井之中,躲避祸事。

结果,国民党军剿匪不力,很快就撤走了。瞿伯阶率匪众卷土重来,到农户家接父亲回家时,才从农户口中得知了实情。土匪素来残暴,大家都以为瞿伯阶会杀了农户报杀父之仇时,瞿伯阶却一反常态,饶恕了这个农户,他的说法是:

“父亲已经死了,即便杀了这个人,父亲也无法活过来。”

如此一来,瞿伯阶不仅没有传播凶名,反而留下了美名,被当地许多人视为“大善人”。此后,国民党数次派兵进山剿匪,全都无功而返,反而令瞿伯阶的规模越来越大。程潜主政湖南以后,打算以招降的方式解决匪患。

但瞿伯阶这只老狐狸非常狡猾,表面上接受程潜的招降,却只带一部分匪众出山,其余匪众仍留山中虎啸山林,一箭双雕,令程潜也大呼头疼,却又无可奈何。但程潜在这段时间,与瞿伯阶和他的儿子瞿波平有了些交情,这也是程潜给黄克诚那封信的原因。

剿匪成功

47军剿匪工作受阻后,引起了黄克诚的重视,他召开会议探讨此事时,许多人提出建议,让黄克诚再向中央请兵。黄克诚闻言很生气,他将一组数据摆在众人面前,“有的部队一个月歼灭土匪8名,有的部队一个月抓到2名土匪……”

黄克诚反问,这是兵力不足导致的吗?这是剿匪的办法不对、方向不对。在黄克诚看来,47军剿匪,兵力已经足够了,而且当时46军也在湘南驻扎,随时可以支援剿匪。黄克诚越说越生气,火气上来以后,开始批评47军就知道作战,不讲究方法,令47军军长曹里怀十分尴尬。

随后,黄克诚又做了自我批评和检讨,并安排了47军下一步工作方向。此前,黄克诚就开始着手了解湘西剿匪的困难所在,自然也弄清楚了瞿伯阶讲究的那一套“土匪招数”。虽然当时瞿伯阶已经死了,由他的儿子瞿波平担任新的土匪头子,但他依然继承了父亲的策略。

黄克诚研究出三个办法,对应的正是瞿伯阶父子那一套办法,在军事手段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黄克诚清晰地判断了当时的局势,制定出的三个策略,可谓精准!

其一,黄克诚下令禁毒。此举看似与剿匪无关,实则是在动土匪的根基。在湘西有“三多”的说法,指的是土匪多,枪多,还有就是“烟多”,这里的“烟”指的就是鸦片。

鸦片的利润丰厚,却毒害百姓,当地百姓之所以很多人种植,其实是受当地土匪的威胁。土匪逼迫当地百姓种植鸦片,可不是为了带领他们致富,而是将他们当成摇钱树。等鸦片到收获的季节后,土匪就会低价从农户手中买走,再高价卖出,从中牟取暴利。

黄克诚禁毒手段很高明,并未采取强制“一刀切”的办法,而是采取了“拉腰一棍”的政策。直白来讲,就是从轻管理种植的人和吸食者,将重心放在贩运上。

一来贩运者都是获利者,基本由土匪在操纵,重点打击这一层面可以有效打击土匪;二来,贩运一断,鸦片自然流动不起来,种植的卖不出去,吸食者买不到,间接就断了土匪的利益链;

其二,黄克诚下令在湘西进行土改,整治那些控制乡村土地的土豪劣绅。这个行动与禁毒一样,看似与剿匪无关,实则与剿匪息息相关。因为这些土豪劣绅是土匪经济来源的另外一部分。

早些年土匪刚刚兴起时,四处劫掠,将各地的土豪劣绅视为首要目标。这些人恨透了土匪,甚至打算养一个属于自己的武装来对抗土匪,但土匪来去自由,行踪飘忽不定,很难应付。土豪劣绅们无力招架,便改变策略,每年定期给土匪一些“保护费”,这才免遭劫掠。

土豪劣绅们自然不甘心白白拿出这部分钱,便将压力转嫁到当地老百姓身上,对他们进行更加严苛的搜刮。如果遇到一些反抗者,或者是争夺地盘的情况,原本敌对关系的土匪,反而成为他们的“黑武装”,帮他们争夺利益,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扭曲的合作关系。

所以,土匪们不用抢劫穷人,穷人的钱自然会通过土豪劣绅们的压榨,依然进入土匪的钱袋子。这一点,与大土匪瞿伯阶的三条“规矩”是有很大联系的。所以,搞土改,限制土豪劣绅,其实就是在压缩土匪的生存空间;

其三,黄克诚对土匪搞政治攻势,进行招降,令那些被裹挟的穷苦人率先离开。在我军采取了“严惩首犯”的办法以后,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土匪,逐渐开始从内部瓦解。那些大土匪都是世代当土匪的家族,囤积的资源比较多,但好在有程潜的那封信,算是帮了大忙。

黄克诚以程潜送他的这封信为媒介,与湘西大土匪翟波平取得联系,以翟波平为突破口,发起攻势,劝他接受招降。事实上,翟波平当时的处境已经很难,周边的小股土匪全部剿灭,经济来源又断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若不及时接受招降,后果可想而知。

翟波平迫于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收编。他是湘西的大土匪,接受收编以后,让其他土匪纷纷效仿,也算为招降提高了效率。时间来到1951年,当年初入湖南时被宋希濂看不起的黄克诚,顺利完成了剿匪任务,而宋希濂则一败涂地,两者之间相比显得十分讽刺。

黄克诚数年来剿匪,剿灭国民党残军在内的反动武装和土匪共20余万。值得一提的是,黄克诚剿匪与其他历史上湘西剿匪情况有很大区别,以往剿匪都是官军来了土匪消失,官军走了匪患死灰复燃。但黄克诚剿匪,是从根本上让土匪失去生存土壤,基本不存在死灰复燃,真正做到了让湘西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20万土匪作乱,毛主席派黄克诚率军进剿,土匪为何一点都不慌
湖南20万土匪作乱,毛主席命黄克诚率精兵进剿,为何土匪一点不怕
湖南20万土匪作乱,主席命黄克诚率精兵剿匪,为何土匪一点都不怕
解放前湘西匪患猖獗百年痼疾透视
8部经典湘西剿匪影视剧你都看过吗?
建国后土匪很猖獗的一个省,两个王牌军之后又调来一个兵团才肃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