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传统服饰:冬头帕

来源:【赣南日报】

冬头帕又称柳条帕,简称头帕,是客家妇女秋冬季节用于防风、防寒的头帕。主要流行于赣南“三南”地区,以及与之相邻的安远、信丰等部分乡镇,分作冬头帕和半冬头两类。冬头帕由条帕、抹额和花带组成。条帕是一块长方形红花布,长约1.7尺,宽约1.3尺,红黑蓝白等色相间,纹样为直线条。抹额常用厚实保暖的黑布制作,双层,对折约高2寸。花带又称带子,长约2尺,宽约2厘米,缝于头帕的两端。花带装饰有大量的文字、菱形和三角形等纹样。冬头帕去掉条帕即为半冬头。二者的区别在于,冬头帕可以包裹住整个头部,一般在天气寒冷时使用,起保暖御寒防尘的作用;半冬头则只能扎在头额上,不能遮及脑心及颈部,常在天气微寒时使用,主要用于防风、防头痛。

△近日,一位龙南客家老人在编织冬头帕。 记者刘凯 摄

冬头帕的起源无从考证,但从其保暖御寒、防风防湿气的功能来看,显然与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三南”地处赣粤两省交界处,山深林茂,溪流密布,时有大雾,空气潮湿。因此,客家妇女一旦岁数到了中年就会开始常戴冬头帕。20世纪80年代以前,冬头帕不仅是年轻客家女子的嫁妆,而且还是客家产妇坐月子期间的必戴之物。有学者推测冬头帕起源于中原头巾,认为客家先民从相对干燥的北方来到多雨潮湿的南方后,为了适应当地气候而将中原头巾改良发展成冬头帕。也有当地人以冬头帕和太平天国头饰具有很强的外在相似性为据,认为冬头帕可能是太平天国头饰改良而来的。其实,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领导人与早期士兵基本上都是两广客家人,应该是客家传统服饰对太平天国服饰影响至深才更为合理。

冬头帕一般是客家妇女自制自戴。以前,“三南”境内农家妇女绝大部分都会织“红花布”和“打带子”。但由于织红花和打带子为手工制作,纹样众多,线条密实,打织耗时费力。一个技艺娴熟的人,打两条带子最快也要两天时间,技艺一般的妇女则需三四天时间,以至许多客家妇女无暇自制,只好向他人购买。因此,每逢圩日或庙会,就会有许多妇女手拿花带当场游卖,卖“红花”的摊点也很多。精工之下的冬头帕,结实耐用,一般能使用十数年或数十年。2009年,笔者在三南地区调查时,发现数量众多、正在使用的冬头帕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前后制作的,有些甚至制作于20世纪50、60年代。如今打花带、织红花成为一门表演手艺,鲜有人打织。现在使用的冬头帕,许多都是机织布,表面相似度很高,但容易破烂。打花带的绝活,许多妇女都还保留着,有的在家里还珍藏着尚未打好的花带或部分打带工具。

(宗禾)

编辑:张安然

值班主任:肖静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蓝衫:客家人吃苦耐劳精神的最佳诠释
客家传统服饰 你了解过多少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服饰有“三美”,你知道吗?
客家传统服饰漫谈
外国人也喜欢穿的客家传统服装,现在不多见了
小传习所的大名堂——走进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习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