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文化:清廉吏治
​齐桓公为了实现霸主大业,大开贤路,召集天下人才,录用官吏实行“三选法”:每年的正月乡长都要向齐桓公报告本乡在行义、好学、仁厚、孝敬父母、友爱兄长等方面出色的人和有勇气、体力出众的人,待名单上报后,齐桓公就安排这些人在官府工作,这为一选。到了年底,齐桓公命令官长,把新官的政绩写成书面材料,选出佼佼者,并征求民众意见,核对材料是否属实,这为二选。最后,齐桓公亲自召见新官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提出治国理政的问题进行答辩,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能力,样样过硬就提拔为上卿的助手。录用官吏的“三选法”相当严格,显见齐桓公和管仲建立清廉吏治的决心与智慧。
地方官的报告中说,有个叫小臣稷的士人很有才华,但不愿入朝为官。齐桓公决定亲自去拜见小臣稷,结果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见到。随从说:“乘万乘的君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见到,可以停止了吧。”齐桓公说:“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然会轻视他的君主;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地位,当然也会轻视士人。纵然士子小臣稷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直到第五次拜访,齐桓公才见到小臣稷,小臣稷被齐桓公礼贤下士的诚心打动。天下的诸侯听说后说:齐桓公对待平民百姓尚且能够谦虚退让,是可以建立起霸业的。于是一个接一个地来朝见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广揽天下之士,还注意优待各诸侯国的客人。凡诸侯各国来的官吏,派专人用车为他们负载行装,国内每30里设置驿站,设官管理,并无偿提供住宿客人的饭食和马的草料,如待客标准与收费标准不当,则要治管理者的罪。齐桓公还规定,凡国内官吏引荐其他诸侯国来齐国做事的人,如引荐得好,给予赏赐。齐桓公还派人四处招揽人才即所谓“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很大原因是他能够用礼贤下士的态度对待士人。《诗经》上说:“有着正直德行的人,四方国家的人们都会顺服他。”齐桓公可以算是有这种德行的人。
(见《管子·小匡》《吕氏春秋·下贤》《新序》)
一天,齐桓公和相国管仲、大夫鲍叔牙、大司田宁戚一起喝酒。
喝到高兴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 你们为什么不站起来给我祝酒?”
鲍叔牙听了,就双手捧着酒杯站了起来。
鲍叔牙说:“国君您曾经遭到自己兄长的追杀而逃亡到莒国避难,在那里,您受尽了苦难和歧视,希望您不要忘记那段寄人篱下的日子。”
然后鲍叔牙转向管仲跟宁戚,分别提醒二人,不要忘记曾经贫穷潦倒的日子。
齐桓公恍然大悟,站起身来,对鲍叔牙恭敬地说:“如果我和在座的两位大臣都不忘记您说的这些话,那么,齐国的江山就不会有危险了!”
贤君以廉治国
周文王问姜太公:“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这是什么原因?是君主贤与不贤的关系呢,还是天命变化的结果呢?”
姜太公说:“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定。所以国家祸福在于君主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变化。”
周文王问:“您可以把古时圣贤君主的事迹讲给我听吗?”
姜太公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他是贤君。”
周文王问:“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姜太公说:“帝尧为君主时,不用金银珠玉装饰,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物品,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以鹿裘御寒,以布衣遮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劳役而误农时,约束心志而从事清静无为。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俸禄。人民中有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敬重他;尽力从事农桑的就慰勉他。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公正节操,以法治禁止奸邪诈伪。对厌恶的人,有功必赏;对喜爱的人,有罪必罚。赡养鳏寡孤独的人,救济祸患伤亡的家庭。至于帝尧自己则是生活俭朴,征用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万民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的面容。”
周文王听了感叹道:“帝尧的德行真是伟大!”
(见《六韬·文韬·盈虚》)
守土与守国
周文王问姜太公:“应该怎样守卫国土呢?”
姜太公说:“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治国大权不可旁落,大权旁落,君主就会失去威权。不要损下益上,不要舍本逐末。太阳到了正午,要抓紧时机暴晒;拿起刀子就要抓住时机宰割;拿起斧子就要抓紧时机砍伐。到了中午不暴晒就会丧失时机;拿起刀子不宰割也会丧失时机;拿起武器不杀敌,反会被敌所害。细小的水流不堵塞,将会扩展成江河;微弱的火星不扑灭,将会酿成熊熊大火;刚萌芽的枝叶不摘除,将来就必须用斧头去砍。所以君主必须讲求富国之道,国不富就谈不上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了宗亲就会受害,失去了人心就会失败。不要把统御国家的权力付托给别人,大权旁落,自己就会为人所害而身死国亡。”
周文王问:“什么是仁义呢?”
姜太公说:“所谓仁义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这就是行仁义的准则。对于顺从你的人,要给予恩德而信任他,对于反对你的人要用武力消灭他。遵循上述原则不变,天下的人就会拥护而顺从。”
周文王又问:“怎样保卫国家呢?”
姜太公说:“天有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人民,人民由圣王来治理他们。春天的规律是滋生,万物都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物都饱满成熟;冬天的规律是收藏,万物都潜藏不动。万物成熟就应收藏起来,收藏起来待来年又播种生长,这样循环往复。圣人可以参照这个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天下大治,仁人圣主就隐而不露;天下大乱,仁人圣主就拨乱反正,建功立业。这样守国,他的威望就可与天地同光了。”
(见《六韬·文韬·守土、守国》)
治国重在爱民
周文王问姜太公:“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
姜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
周文王又问:“应当怎样爱民呢?”
姜太公说:“要给予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予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苦,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
周文王问:“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姜太公说:“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人民要像父母爱护子女那样,见其饥寒困扰就为他忧虑,见其劳苦不堪就为他悲伤,施行赏罚就像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像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这就是爱民的道理。”
(见《六韬·文韬·国务》)
任人唯贤
春秋时期,齐襄公荒淫无道。
他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至鲁国和莒国避乱。
不久,齐国内乱,齐襄公和新立的国君接连被杀。
为防止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公子纠的谋士管仲率军拦截无效后,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装死躲过一劫,日夜兼程赶回齐国抢先一步继位,史称齐桓公。
后齐国、鲁国发生战争,鲁国战败。
公子纠自杀,齐桓公以报仇之名逼迫鲁国将管仲押送回齐国。
一路上,管仲受尽苦难。到绮乌时,管仲请求守边界的官员给点饭吃。这名官员竟然恭敬地送上饭菜,跪地服侍管仲进食。他问管仲:“如果您幸免一死并得到国君封赏,如何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如你所说我被重用,那我只会用贤能之人,我能拿什么报答你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魄时宽容自己,得势时善待他人,这是管仲最伟大的地方!
预见能力超强的管仲
齐桓公的故事
典故故事:八拜之交所涉及的八个故事
李说我听:韩非子讲,君王有“十大过”(九)
谁让他在悲惨中死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