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5年大授衔,陕北红军为何无元帅和大将?原因主要有三点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的军队叫中国工农红军,很多人都认为红军都是在南方地区的,比如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二六军团在湘西,这些都是南方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

而实际上土地革命时期,我们也有北方的红军,那就是陕北红军。

1935年,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行进到甘肃省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时,毛主席正在为红军下一步去哪里而发愁时,一份报纸给了毛主席答案。

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时,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先行进入哈达铺镇,为了收集一些有用的资料,买了些《大公报》带了回来。毛主席看到了《大公报》上面写的国民党要“围剿”陕北红军,这让毛主席有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就是陕北苏区。

最终,中央红军迅速北上,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陕北红军是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也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后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起点,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陕北红军,其实创建的也比较早,1927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派了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人去陕西搞武装起义。

陕西先后爆发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虽然起义后来都失败了,但是给予了国民党反动派沉痛的打击,同时锻炼了革命力量,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

1932年2月,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同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将其整编为红二十六军,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陕北的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七军,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也就是说,陕西地区最初一共有两支红军队伍,一个是红二十六军,另一个是红二十七军,两块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两块根据地可以合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16日,鄂豫皖苏区红25军(军长徐海东)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川县永坪镇与陕甘苏区的红26、红27军会师,会师后三个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后周士第、蓝国清任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秋天,刘志丹受到了机会主义者的诬陷,被关押了起来,毛主席到了陕北,让人把刘志丹释放,并且刘志丹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军长。1936年,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牺牲。

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又组建了二十九军和三十军,同时恢复二十七军,再加上二十八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前,陕北红军一共有四个军。

抗日战争爆发,陕北红军大部分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红二十八军改编为120师358旅716团。二十七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直属炮兵营和辎重营。红二十九和三十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和第三团。

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都有陕北红军的身影,其中一野和四野的陕北红军出来的部队比较多。

陕北红军出来的开国将领也不少,但是没有大将和元帅,最高的开国上将,比如阎红彦上将,阎红彦也是唯一的一个陕北红军出来的开国上将,其余的陕北红军出来的开国将领主要是中将和少将。

那么陕北红军为什么没有大将或者元帅呢?

说到这里,有人会感觉到奇怪,难道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不是大将吗?徐海东确实是大将,但是徐海东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来的将领,属于红四方面军的人,虽然徐海东带领的红25军,第一个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会师的,但是徐海东确实不能算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

陕北红军没有大将和元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陕北红军早期的军事领导人都牺牲了,而没有牺牲的将领都不足以授予大将或者元帅。

陕北红军早期的军事型领导人主要有刘志丹、谢子长、唐澍三人。

刘志丹是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组织过渭华起义,创建了红二十六军,陕西第一个正规的红军队伍,担任过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统一指挥过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刘志丹还入选了“新中国36位军事家”大名单,能够入选这个名单,都是大将起步,所以刘志丹同志如果不牺牲,那么肯定会是大将或者元帅。

不过可惜的是,1936年的东征战役,刘志丹壮烈牺牲,让人惋惜!

谢子长,也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早期的主要军事主官,很长时间谢子长和刘志丹两人分别担任副总指挥和总指挥,谢子长还要比刘志丹的资历大一些,毕竟谢子长领导了两次起义,分别是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早期的陕北红军,谢子长一直是总指挥,但是后来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担任这个重要职务,由刘志丹主持主要的军事工作。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因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不幸逝世。

唐澍,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也是早期主要领导人,参加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曾经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在陕北红军的地位也很高,不过牺牲的太早了。

1928年,唐澍牺牲在对敌作战中,年仅25岁。

因为刘志丹和唐澍的牺牲,谢子长的病逝,导致了陕北红军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都没有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所以导致了陕北红军在1955年授衔时没有大将或者元帅。

其他的陕北红军早期将领,像阎揆要也参加了清涧起义,还担任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参谋长,不过后来入西北军进行兵运工作,直到1938年才回到八路军,大授衔时,阎揆要的党龄还按照1938年开始算的(实际上1926年就入党了),开国授衔只授予了中将。1957年,补授了三级八一勋章。

1955年授衔时,陕北红军军事将领职务比较高的就剩下了贺晋年,担任过东北军区东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本来贺晋年要代表陕北红军授予上将的,可是由于某些情况,贺晋年授予了少将,也成为唯一的副兵团少将。

因为贺晋年不能授予上将,这样只能让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阎红彦授予上将,算是弥补陕北红军没有上将的遗憾。

所以,如果不是刘志丹和谢子长等人过早的牺牲和病逝,陕北红军是可以有大将或者元帅的。

第二,陕北红军活到授衔时的主要领导人不少,但是都转入到了地方,没有参加授衔。

前面说了,陕北红军的主要军事干部很多都牺牲了,但是陕北红军还是有一些政工型领导人活到了授衔。比如像马明方,他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任陕西省委书记,没有参加授衔。

还有马文瑞和吴岱峰等人,都是陕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都因为转入地方工作,没有参加授衔。

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资历高的都转入了地方工作,没有参加授衔,也是陕北红军没有出来大将的原因。

第三,陕北红军毕竟规模比较小,没有出来兵团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将领。

陕北红军,在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没有来之前,陕北红军一共有二十六和二十七军两个军,人数5000人左右。实际上就和中央红军或者红四方面军全盛时期的一个师差不多。

再加上陕北红军的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能担任兵团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将领,所以除了阎红彦上将,其他的像崔田民、张达志、赵启民、阎揆要都只授予了中将,少将比较多,比较有名的像贺晋年、李赤然。

综合来看,陕北红军创造了土地革命时期最后的唯一一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提供了落脚点,同时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拥有很强的历史使命,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由于刘志丹等主要军事领导人的牺牲,致使陕北红军没有出来大将或者元帅,让人惋惜!不过陕北红军虽然没有出来大将或者元帅,但是刘志丹和谢子长等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红军功勋卓著,为何1955年授衔时,没人授予大将和元帅?
在1955年全国大授衔的时候,陕北红军中竟然没有一人被授予开国元帅或者开国大将的军衔
刘志丹的手下大将,陕北红军的重要将领张达志,授衔后为何有人质疑?
1955年地方干部不授衔,为何主席点名副省长,授予上将?
陕北红军五大领导人,三位英勇就义,一位自裁,只有他获得了军衔
1955年大授衔,为什么陕北红军无一人,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