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那些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

来自“奇葩说史”

生在帝王家,有帝王家的不幸。很多皇帝如果不做帝王,说不定能在其他领域有很高的建树。这类皇帝我们耳闻较多的,比如词人李煜,木匠朱由校。

今天奇葩君带大家盘点一下这些皇帝。如果他们不曾生在帝王家,就好了。

作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相信大家都熟悉。也许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个著名词人,叫李煜,可是你不一定知道,他其实是个皇帝。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末代皇帝。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赵匡胤进攻后蜀之时,李煜正痴迷于佛学。赵匡胤得知此事以后,立刻从宋朝境内搜罗了几位高僧前往南唐。这几位高僧到了南唐之后,李煜奉若神明。忠心耿耿的南唐大将林仁肇向李煜进言:自己愿意冒着私自进兵的风险进攻宋朝的淮河地区。

但李煜在对林仁肈赞赏一番之后,让这位当年的虎将回家休息。这是南唐大翻盘最好的一次机会,但由于李煜的无能,使这次机会白白流逝。可以说,是这位文艺皇帝,成就了赵匡胤啊。

其实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中国的历史上,并不缺一名叫李煜的皇帝,但是,在诗词界,不能没有一个叫李煜的词人。

也许他不曾生在帝王家,可以是一个大儒,谁知道呢?

技术宅:后蜀主孟昶

孟昶同志和李煜是一个时代的。可以说,是他们俩的“不懈努力”成就了我们的赵匡胤同志。

从国力上看,后蜀和北宋相差无几,它们之间的差距比当年曹魏与蜀汉小得多。如果后蜀地区真能出现一个刘备或者诸葛亮,那赵匡胤的前途就堪忧了。

但是很不幸,后蜀政权的皇帝孟昶是一位技术宅。他除了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之外,就是疯狂的迷恋自己的花蕊夫人。

刘涛饰花蕊夫人

他爱好文艺辞赋,广政三年(940),他命卫尉少卿赵崇祚收集当时“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名为《花间集》。这年四月,翰林学士欧阳炯为之作序。后人视为文人词曲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二年(941),孟昶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工程浩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广政十六年(953),孟昶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尽依太和旧本,历时8年才刻成。又怕刻石经流传不广,就刻为木板,以便于流传。后世用木本刻书,即是始于后主孟昶。

孟昶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延请蜀中著名画师50多人住院作画,如花鸟大师黄荃父子就在被邀之列。孟昶在音乐上也有创造,今天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之为“唐音”,其实也是孟昶命人制作的。

另外这个皇帝还有些有意思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有记载的对联,就是诞生于这位皇帝之手。《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更有野史说啊,这位同志也算半个医生。“孟昶好方药,母有病,屡更太医不效,自制方饵进之,遂愈。群臣有疾,亲召诊视,医官钦服。”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喜欢自制一些药方,说他妈妈生病了,太医搞不定,他开了点方子,居然好了。

读书人:梁元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

他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出现的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为第一丰富,远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学多才,并且唯一留下作为诸子百家学说“子”部著作的《金楼子》,在中华文化历史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的藏书也是一绝。在他自著《金缕子》称:自聚书以来40年,得8万卷。

此人好读书好到入迷的程度。自己读累了,让侍读替他读,他听,昼夜不断。歪在榻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书。侍从见他已入睡,念的不认真,念错一句,他会立即惊醒:“不对吧!”他写东西不打草稿,援笔立就,自称:“我深于文士,愧于武夫!”

但也是他读书过入迷,而变成了亡国皇帝。

“西魏伐梁,他被围困在江陵,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静听。魏兵破城,仍口占为诗。城陷后,他恐图书、古物落入敌手,将聚集数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浑天仪毁掉,又取古画、法帖、古今图书14万卷尽焚于一炬。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并欲投火自焚,宫婢牵衣得免。旋即为魏军所杀。此次焚书,史称图书一厄。”

大军压境,城破在即,他还召集大臣上课,给他们讲《老子》。眼看城破了,伤兵哀号,尸体遍地,他还要求大臣每人即景赋诗一首。敌人攻进来了,他不忙于组织抵抗,而忙于烧书,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他不怪自己脱离群众脱离实践,反怪书本。

文艺范: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擅长书、画、乐、舞,能文章,传有真书及草书《千字文》等。

“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为生动。他广收深山的奇石,江湖中的异物,抢占天下名贵花石树木,称“花石纲”。为运这些奇石珍竹果木,毁桥梁,凿城郭,不知糟蹋了多少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铸九鼎,用掉22万斤铜。铸成后,饰以黄金,建九座大殿安放,称九成宫,他亲自著《九鼎记》以记载这一“盛事”。

他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有个说法说,公元1335年,元顺帝看到宋徽宗的画,一再表示赞赏。翰林学士库库在旁说道:“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元顺帝问何事?库库说:“独不能为君耳。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他非所省也。”

大将军: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后世成为正德帝或明武宗。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明武宗即位后废除尚寝官和文书房的内官,以减少对他行动的限制。经筵日讲他更是以各种借口逃脱,没听几次。后来连早朝也不愿上了,为后来世宗、神宗的长期罢朝开了先河。诸位大臣轮番上奏,甚至以请辞相威胁,但皇帝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无可奈何,到了后来,只要朱厚照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大臣们干脆不再管他。

武宗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很难想像,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紫禁城,而喜欢自己营建的两个小天地——豹房和在宣府的镇国府。

对前者 ,他从正德二年(1507年)入住一直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驾崩,都住在那里;而对后者,他则亲切地称为“家里”。

武宗还亲自下诏,册封自己为“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后来又嫌封号不够威武,又加封自己为“镇国公”,统帅六军,并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朱寿”。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武宗停止这种荒唐的行为,都说:“陛下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偏要屈尊当个将军呢?”可是不管谁怎么劝说,武宗仍旧我行我素,执意要当这个将军镇国公。

对于这位皇帝,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巧木匠: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现在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天启皇帝,也不知道朱由校,但是说到一个人那基本上是全国皆知,那就是魏忠贤。魏忠贤是天启朱由校在位时,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魏忠贤能够这样权倾朝野的原因,不得不说的就是天启皇帝的性格懦弱、孤僻分不开,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好木技。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有一次,天启皇帝有一次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日没夜的做了一个家具,髹漆已毕,朱由校就思索着自己手上的活儿到底怎么样,就叫人打扮成平民模样,拿到京城集市上去卖,竟然卖了十万钱,这当然更加的激发了他的兴致。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栩栩如生。

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至于是不是太监差人当托儿买走小玩具以哄主子高兴,那就不得而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那些选错职业的帝王们
中国古代四大最不务正业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梁武帝萧衍和明熹宗朱由校,其中两人在其领域至今无人超越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末代皇帝
中国各朝代帝王——十国(二)
纵横于历史深处35
《十国春秋》之后蜀:花蕊国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