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碚“民国第一鬼屋”探秘

      北碚鬼楼,俗称白家洋房,作为  “民国十大鬼屋之首”,位于嘉陵江温塘峡大沱口的鹰嘴岩顶。这点,99.9%的北碚人都不知道。老四川人口中的“沱”,意指江流拐弯、江水回流处,属于阴地中的阴地——顺流而下的漂浮物包括死尸等,常常会在此转悠,积淀,其恐其怖,尽可想象。

  鬼楼的由来:上世纪20年代,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为建设北碚“嘉陵江小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招揽人才,专给留洋好友、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白敦容建造了一座能俯瞰嘉陵江景色的小洋楼。洋楼坐落于温塘峡左岸陡峭的山顶——既可鸟瞰嘉陵江蜿蜒东去的浩瀚,又可远眺北碚场老城的繁华。

据当地老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前,白家洋房一直都是温塘峡口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不少关于北碚老建筑的书籍和照片也都有关于它的介绍。1989年印刷的《重庆市北碚区志》,其中的“别墅”一章有记载:坐落在大沱口小丘上,1楼1底,半西半中,是北碚最早的一座洋房。

  站在对岸的金刚碑古镇或嘉陵江面航行的船只上,都可看到白家洋楼屹立的身影……只是在后来的工业大发展中,白家洋楼才逐渐被周围厂区高大的房舍所遮蔽,变得模糊而遥远起来。

  看到这个厂区(原“川仪19厂”)大门时,停车。注意:鬼楼不在这个厂区大门里,而是在该厂家属院里。也就说,你必须后退一二十米,去该厂的家属院找寻。

  就从这个岔路口拐进去。左边是厂区,右边是家属院。

  往里走。

  鬼楼闻多知少难觅踪影:2015年底,《环球人文地理》刊登了一篇《寻访北碚鬼楼呼啸山庄里的夜半歌声》。此后,前来探秘的人越来越多。

  纳凉人,原川仪十九厂家属区退休职工,当被问及是否知道白家洋楼时,老人诡异地笑了笑:“你是说的鬼楼哈?就从家属区二、三栋之间的梯坎上去,几步路就到。”

  周边居民介绍:他们已不再上去,倒是常有不少大学生带着干粮,或城里人开着车来打听鬼楼。

重庆一喜好探访秘境的QQ群“重庆寻幽探奇群”里的网友“天蚕再变”说:群友前后去了北碚好几次,周围人都问遍了,寻找了近一年,才找到这神秘所在。

  路右边开阔的林荫处。树木繁茂,遮天蔽日。蚊子和芝麻大小的黑色小猛虫(民间叫法)一直围着你转悠,时不时咬你一口,奇痒无比。奇怪,这么多蚊虫,家属们是怎么坐得住在此纳凉的??

        路左边是厂区与家属区之间的围墙,还有一排长相怪异的黄桷树,像异鬼般地在风中摇晃着“脑袋”,向你发出狰狞的微笑。

  

  前行,路右:这些怪怪的树根,仿佛异鬼张牙舞爪,随时准备扑上来纠缠你。

  瞧这树根,又像是无数纠缠在一起的毒蛇:够大,够粗,够骇人!

  随着川仪19厂的外迁,家属院已人去楼空。听!那些烂兮兮、脏呼呼的门窗在风中嘎吱作响,加上许多看不见的蜘蛛网,仿佛猛鬼在呼叫,在撒网。

  路径1:就在这栋楼(3号楼)前右拐。附:也可不在此右拐,而是沿着大路径直往前走(后文介绍,这是我第二次来访时发现的另一条路径)。

  沿着楼檐往里走。注意看:最右边有石阶。

  看到这石阶时就得提醒自己:鬼楼近了!

  拾阶而上。奇怪:这间小屋干嘛用的??鬼屋就在附近几米远,谁敢在此居住??

  小径越来越窄,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野草。

  抬头看,亮光处就是鬼楼。

  鬼楼出现了,心跳加速了。

  正前方是一栋两层的家属楼(注意,后文的“路径2”将再次提及),右侧摇摇欲坠的黑色建筑就是鬼楼。两楼的空间距离最多10来米。

        就从这儿进屋。

        进屋后映入眼帘的场景。室内陆板上长满了野草,遍布从楼顶垮塌下来的碎石乱瓦。

路径2:不在前文所述的3号家属楼前右拐,而是沿着刚进家属区时的那条大路径直向前。

  路右边这些垮塌了的房屋,依稀在向人们诉说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又好像鬼屋一样在向路人暗示着某种神秘的气息。

  遇见一岔路口,左边的这条绿色小道好美!通往何处不得而知。

  右边这条石阶通向何处?暂时不管,踏着它往上走。

  石阶的左侧出现原川仪19厂单身职工宿舍楼:四周杂草丛生,墙体藤蔓覆盖,树木阴森密布……如此荒郊野外一孤楼,不闹鬼才怪。

  通往单身职工宿舍楼的路径全被杂草所占据,根本走不进去。

  石阶的右侧,一近乎碳化了的枯树树干横躺在路边,平添了一份诡异的气息。

  再往上走。

  家属区的围墙:墙边的枯草、枯树、枯篱笆、废弃的旧板凳……依稀来到了一处《聊斋志异》所图绘的鬼魅世界,想不害怕??难!

  沿着围墙继续上走,曲径通幽好空旷,好凄凉,好生态!

  山路蜿蜒,右侧空旷的山顶空留下三面断垣残壁,还有一破菜坛子歪斜静默于此。伴随着耳边的阴风凄凄,我禁不住汗毛直竖!

  幸亏是白天,若是夜晚路过这里,啥感觉??

  侧看像坟茔

  再往上走:围墙上的枯木、枯藤、枯电线……怎一个,“荒凉”了得!

  路左边,这房子原先干嘛用的?

  前行,路左边再现家属楼,很明显:没人居住,却还能使用。就这么闲置荒废着,好可惜!为什么不外卖或出租呢?

  再前走,鬼楼的邻屋——前文提及的两层的家属楼——出现了。“枯藤”、“老树”都有了,只差“昏鸦”一声叫!

        沿着这个梯坎儿往下。

       在荆棘中行走大约十来米。

        脚下的路是这样的。

        鬼楼的另一侧出现了(与前文“路径1”所述的入口处相对应)。

   介绍完两条通达鬼屋的路径后,让我们一起倾听,倾听鬼楼昨天的故事。

传说1:白面女鬼怀抱男尸雨夜哭泣

   白敦容居住此楼刚好100天便病逝了,因地理位置偏僻,加之遗孀乃西洋女子,举目无亲,找不到亲友乡邻处理棺材,故白死后停柩楼中很久,最后埋于屋中。

        白太太带着六岁的女儿艰难度日。每当夜幕降临,独守空房的她想起爱人逝去,空留母子浪迹异乡,孤独无助,不免悲从中来,暗自落泪。过路人常见有面色煞白之女鬼夜半哭泣,大体缘起于此(笔者妄猜)。后来,当地便有传说:这楼房犯忌,不吉利,有鬼。

        据十多年前北碚区政府网站消息:一天傍晚,从合川下来一人,刚出温塘峡口,突然雷雨大作,四顾无一避雨之处,只见小山顶上有一小楼房,乃投于其檐下。雨停,一轮明月高挂,微闻楼上有声响,向上一望,只见一女人,披头散发,抱着一男尸站立于窗前。来人吓得魂不附体,狂奔而逃……逃至东阳镇时,晕倒街心,有人将其救醒,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有鬼,有鬼……”

  自此,“鬼屋”便广为流传。

        地板上满是楼上垮塌下来的破瓦片,破瓦片下是白敦容先生的尸骨??我不敢相信。

        女主人的卧室。就在这里,她抱着男尸叹息。

        窗户居然被白面女人哭歪了,或许出于心物一体、天人感应的缘故吧——就像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一样。

站在二楼这扇大开着的窗户下,凝神静气,屏住呼吸,我依稀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女人的哀叹声。

  传说2:夜里床铺楼上楼下莫名移位

当时,《中央日报》有位记者听了,说道:“我就不信世上有鬼!我要去看看!”    

  于是,他带着手枪,身背行军床,来到这小洋楼,楼上楼下静悄悄的,毫无奇异感觉。他在楼下厅堂内打开行军床,枪握手中,仰卧床上,眼鼓鼓地盯着屋里,看究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一夜都未闭眼,到天快亮时,好像眼睛一眨,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一看,“我怎么是睡在楼上呢?

        不行!再来观察一晚上,看你有什么鬼?好嘛,今晚就住在楼上。”他先用麻绳把床紧紧地拴在柱头上,自言自语地说:“我肯信,你能把我又搬下去?”
  第二晚他更加小心注意了,眼睁睁地环顾着,看到底有什么动静?大半夜都过去了,平静无事。他想:“我来试一下,看又能出现什么明堂?”于是,他故意把眼睛眨了一下,睁开一看,乖乖,怎么又睡在楼下厅堂里了,套床的麻绳也紧紧地拴在厅堂的柱头上了……他吓得翻起身来,不顾命地跋腿就跑:“有鬼呀,有鬼呀,真的有鬼呀!”
  不久,《中央日报》连篇累牍登出《鬼屋探鬼记》系列报道。北碚鬼楼蜚声全国。

       传说3:富家女穷学生双双殉情

  白敦容之后,由于房子的奢华,很多人竞相购买,最终被一富商抢得。该富商之女的闺房位于二楼,正对着嘉陵江峡口。每天梳妆的时候,她都能看见江上来来往往的渔船,也总能听到一男性唱出的高亢嘹亮的打渔歌(此间省略一万字,爱情故事总是美丽,也总是冗长,反正最后两人相爱了)。
        女孩的父母不同意,给他另选了一官二代,于是抗争开始了(继续省略一万字,抗争的故事大家自己领会)。结局很悲剧,那个官二代设法毁了渔父的面容,伤了他的喉咙。渔父因无法面对女孩而自杀了,女孩得知,悲疼欲绝,抱着渔夫的尸体从别墅外的悬崖跳江殉情了。(这个故事成了民国中央电影制片厂1937年拍摄的《夜半歌声》的原型,优酷等视频网站都有,百度此片名仍可观赏到这部古老的黑白电影)。《林语堂传纪》里向导所谓的抱着男尸的女鬼就是她。

        这个故事听上去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国版。

        透过窗户,便可以看见小姐房间放置梳妆台的观景阁。我老是在想,如果这时突然有人推开对面这扇窗户,肯定会把我吓死!

         站在富家小姐闺房的窗户前,满眼的绿色,以及透过树枝折射而来的嘉陵江温塘峡口。

        如今,这个诡异的窗户依旧在无声地哭诉,哭诉这那段凄美悲壮的爱的记忆。

        传说4:夜半歌声骇人听闻成就电影《夜半歌声》

话说富商搬走之后,人们一直都传说这个房子不祥,没人敢去居住,直到不久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建立陪都。在此之前,一大批达官贵人先行跑到了重庆,其中一个退下来的立法院委员相中这个别墅作为养老之地,搬了过来。但后来离奇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他家的佣人老是在半夜看见一个披头散发女站在悬崖边上眺望峡口,边望边唱;而他夫人经常晚上梦见有个女子坐在梳妆台前化妆,边化边唱。后来夫人受不了惊吓,很快就过世了,而这个老委员也再不敢在这里居住了。从此,白家鬼楼再次荒废。

以下文字摘自网上老者们的回忆:

 “ 关于的鬼楼后来的说法更是一件比一件离奇,这次找到并走访了很多当时居住在江对面金刚碑、文星湾,以及下峡口和东阳街道的老人,每个人都能给你讲个吓人的故事,而大家号称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并且出奇地相近: 据说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在嘉陵江温塘峡夜晚坐船或者外出,在现在嘉陵江温塘峡河对岸的金刚碑、五指山疗养院、缙云山,都能明显看到鬼楼黑夜中的灯光,像是桅杆或航标灯塔闪耀着的光,还能看到灯下晃动着的人影,听到女人唱出的悲歌。可第二天白天大家鼓足勇气去一看究竟时,看到的却总是一座荒芜已久的废楼。至于传说的真实性和具体原因由于时间已久,加之并非自己经历,所以很难说清。但鬼楼对于那个年代嘉陵江沿岸的老人和船夫来说,却是非常有名而恐怖的一个词汇,也是他们人生阅历中难以抹去的恐怖记忆。”

        如前所述,民国中央电影制片厂据此于1937年拍摄的电影《夜半歌声》,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恐怖片,此片感动了无数男女,也吓坏过不少国人。从此,北碚鬼楼更加闻名,位居“民国十大鬼屋”之首。

        夜半歌声就发自这里。

  传说5:鬼魅恋人吊灯架上荡千秋

随着电影《夜半歌声》的成功,特别是其中两段反封建的爱情故事的渲染,一些年轻人开始把鬼楼作为爱情圣地。就在此时,发生一怪事,使得鬼楼的诡异耸人再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个月明星稀之夜,有一对相爱的男女学生为抗争包办婚姻来此殉情了。由于没人敢靠近鬼楼,所以一直没人发现。几十年过去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远道而来进山采草药迷路的农民夜晚偶过小楼附近,听见楼里有响声。好奇心驱使他爬到窗户下,借着月光朝里面观望:见一对学生模样的男女正嘻嘻哈哈地在天花板上吊灯的铁架上荡着秋千。那女的身穿白衬衫、黑短裙,男的是黑西服、完全是60年前的学生打扮……

此消息广为流传。其时举国上下开始反迷信,尚科学,所以又一月圆之夜,一群年轻人相邀来到鬼楼想一探究竟。月上三更时也没有听到任何异响。大家喝了点酒,借酒壮胆推开了那厚厚的木门……一阵阴风夹着一股腐臭霉味迎面而来......月光中,他们见到的是:早已腐烂的白衣黑裙,包裹着的两具干枯的骨骸,高高地挂在生满铁锈的灯架上……

图为原先挂着吊灯的大客厅,殉情情侣的尸骨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据说还真有一个吊灯,非常华丽,后来被几个胆大的农民顺走了,狂汗!

       传说6:复旦女生莫名死亡尸骸草埋于此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西迁至北碚夏坝,鉴于当时教学条件简陋,有几个学生租用此楼。可不知何故,一女生死于房内,且长期无人收尸,被发现时已成一堆骸骨。因无家属收敛,当地人一并将其埋于屋内陆板下至今。

        这片废墟下埋着复旦大学女生的尸骨??站在这里,此刻,我呆如木鸡,只听到心在扑通扑通地跳,说不出的感觉。

        传说7:红卫兵砸楼暴毙墙体血流满地

        文革时期,由于有众多的高校,北碚成了重庆红卫兵闹的最厉害的两个地方之一。红卫兵大肆打砸旧文化遗物,但由于众多鬼故事的传说,他们始终没敢对鬼楼下手。

        直到有一天,红卫兵八一五派决定派出一个突击队,前往鬼楼拆除房屋。由于当时渡江只有渡船,鬼楼周围又没什么人居住,当突击队辗转多处,渡江来到鬼楼的时候已是黄昏。突击队长一声令下,抡大锤的突击队员便开始砸墙,而刚一炸开围墙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围墙倒在旁边的草丛中,上面渗出了丝丝红色血迹,当时所有红卫兵突击队员都吓傻了。

        说来巧合,可能由于砸墙震动了墙体,本来就几十年荒废着的楼顶烟囱“哗”地一下掉下(如图),正好砸到了抡大锤的队员身上,使其当场毙命。其他人吓得落荒而逃,此后再没人敢去鬼楼砸楼。

        其实我一直对这个故事半信半疑,直到这次走访中却恰好碰到了当年砸墙的一个突击队员,他给我带路,去找寻重庆唯一两处红卫兵公墓之一的石子山公墓,路上又给我详细叙述了当年的故事,令我十分惊讶,虽然坚信这是巧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烟囱掉下来的原因,但墙体渗血却始终不得其解。

        后来全国迎来工业大发展,这个小山周围建了工厂,在沿江到鬼楼山脚的地方都修上了厂房和家属区,而工厂打算把鬼楼装修后作为单身宿舍,但遭到所有工人的反对。无奈之下,工厂就把鬼楼用围墙围了起来,不让人接近,同时告诉外界鬼楼已被“除四旧”了。从此鬼楼屹立在山顶,作为温塘峡口第一建筑的历史宣布结束了,湮灭在了众多厂房和家属区的建筑之中。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曾经叱咤风云,几度春秋,命运坎坷的老宅子从此消失了,殊不知鬼楼依然故我——独立荒山顶、静观嘉陵水。北碚区辖下有个静观镇,其名或许缘起于此。

图为塌下来的烟囱,至今尚在。

        受访人:刘大全,60岁,原川仪十九厂职工。上世纪70年代末,他曾入住白家洋房:那时是厂里的单身宿舍,“一间屋子住两三个人,一套房子七八间屋。同住工友下了班就聊天打“拱猪”。不仅没闹鬼,日子还过得不错。”刘大全回忆。

  “唯一不好的是打雷时,由于地势较高,又没避雷装置,电灯一闪一闪,时而停电,雷声就像打在耳边一样响。”刘大全说,后来,不少人结了婚分到房子,就搬出了这栋单身汉宿舍。

  40多岁的王雨(化名)说,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住房紧张,他们一家三口便住进了独一栋的白家洋房,同住的还有另一户人家,一住便是七八年。两家人把屋子周围的杂草收拾了,把地面冲洗干净,一到夏天,就坐在大树下乘凉,“住这么多年,除了打雷有些恐怖外,从来没听到奇奇怪怪的动静。”

  上世纪90年代,王雨一家搬进家属区,白家洋房逐渐成为弃屋。“多好的洋楼,现在成了这样。”王雨很遗憾。


   在介绍了上述两条路径及鬼楼的几大传说之后,现在让我们走近(进)鬼楼

鬼楼孤立于一处突兀山崖的石壁上,通体深灰。半人高的荒草将两楼一底的小洋房紧紧包围,房顶瓦砾已经垮塌,成了危房;楼前院落满青苔。屋檐上依稀可见精美木雕图案,屋内木板楼梯已不见踪影,斑驳的墙壁上留有蓝色墙漆,每个门框上都贴有驱邪的灵符。

        趴在悬崖一侧的围墙上所拍摄到的镶嵌在悬崖一侧的鬼楼建筑。其时的华丽与气派可见一斑。

二楼的观景台已然倒塌,只剩下空空的爬满厚厚铁锈的支架。

        底楼佣人的居所。

       通往二楼的木楼梯只残存可怜的一段了。

        二楼的木质地板早已腐朽脱落,空留下歪斜的门窗悬吊于半空之中,昏暗的光影下甚是吓人。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精美的造型和精致的结构在鬼楼的外墙上依旧呈现。

        非常漂亮的观景小阁,上面的飞檐是传统的精美石雕。

       榫卯结构的梁柱上雕刻的精美图案,让人惊叹。

        下段视频是网友新近发布的鬼楼探险记

        善意提醒:考察前要穿厚布衣服,如果你不想被蚊虫狂咬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士急鬼屋三楼吓死过人,传说中名副其实的猛鬼大楼(真实)
农历七月节,带你游香港7大闹鬼禁地
六月初,“重庆老街群”一大拨又到北碚去“扫街”,美女们都说那个“鬼屋”确实太恐怖了
“北碚”地名缘于江中巨石?
那年我13岁,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变态大叔......
笑晕!小伙鬼屋里牵着“鬼”跑 以为是妹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