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家样

  时代背景

  佛教早在东汉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儒教盛行的缘故,很长一段时间里,佛教都未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而处于潜伏的发展阶段。直到三国时期,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门来北魏洛阳和东吴建业传法,其中支谦、康僧会等人更是得到孙权的礼遇,这为此后南北朝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北朝除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期曾经出现过禁佛事件之外,历代帝王都扶植佛教,而南朝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说法,可见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发展之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工匠艺人创造出了符合汉族审美传统的佛教样式,其中由戴安道父子创造的面目安详,温柔静雅的佛像受到了时人的欢迎。然而,到了南梁时期,吸收了天竺技法的画家张僧繇开创了“面短而艳”的佛像样式,称为“张家样”。自此,中国的佛教造像样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造像风格,而曹家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艺术条件下产生的。

  曹家样的创始人曹仲达是中亚曹国人,据文献推测他出生在南梁,但供职于东魏、北齐甚至隋唐,而在北齐享有盛名。他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但是这一影响深远的风格样式的具体形象并不像“张家样”、“吴家样”、“周家样”那样明朗。由于图像材料的缺乏,长时间以来学者无法确知“曹家样”的具体面貌,只能将文献中记载的曹氏风格与现存的出土文物进行对比来了解。

  艺术特色

  关于“曹家样”的艺术风格,宋代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论曹、吴两家风格时说:“吴之必,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根据这段文献,可以归纳“曹家样”应该具备如下三个艺术特色:1、衣服为紧身内收式;2、衣服质薄,才有十分贴体的效果;3、衣纹稠密,线条较多。这种风格的佛造像,犹如出水湿衣,强调对人物形象身体的刻画。至今,完全符合上述特点的实物遗存并未出现。但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南朝造像与“曹家样”有着不少共同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近年有学者研究发现“曹家样”的形成有着多个风格来源。这其中包括南朝梁武帝时期张僧繇创立的“张家样”、魏晋南朝时期戴安道父子、顾恺之与陆探微“秀骨清像”的佛教造像和西域的诸胡艺术。而“曹家样”不同于“张家样”,其形式更加接近外来样式,也更加富有革命性。

  传承发展与影响

  “曹家样”虽受到汉地艺术的影响,却最终选择了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这与曹仲达身为曹国人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开创的这种明显有别于中原风格的宗教造像样式,使得当时的中国人耳目一新,在印度佛教样式中国化的道路上起到了连接“二戴像制”与吴家样、周家样的衔接作用。同时“曹家样”的形成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郝赫)

  参考文献:《曹仲达与曹家样研究》 邱忠鸣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5期

                   《南梁与北齐造像的成就与影响》 金维诺 《美术研究》2000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春秋论画 | 被淹没在历史洪流里的人物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
【解读】佛像四家样——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张家样到吴家样——佛教绘画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