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经茶的釆制工具列

原文

籯,一曰篮,一曰笼,一曰宫,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籯《汉书》盈,所谓黄金满籯不如一经。颜师古云:籯,竹器也,容四升耳。)灶,无用突者①。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箄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又以毂木枝三亚(亚当作桠,木桠枝也)者制之,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捲。以铁制之,或因,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②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牧者力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籯子,一曰篣莨,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綮,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日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栅;全干,升上棚。

穿音钏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山峡川,纫毂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锁,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搪煨火,令愠愠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注释:①无用突者的突,有的版本作塞,还有的作究。

②原文“檐”。檐,应是檐的误植。下文两檐字俱照改。


解析

 工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我国有一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工具向为人们所重视。《茶经》把茶的釆制工具列在第二章,不是偶然的。通过这些采制工具可以看出,唐代的饼茶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茶经》中的采制工具,系专就当时生产饼茶而言。《二之具》中所说的工具,现在看来,已很落后,但这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社会条件下的必然现象。生产工具,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采茶工具,为什么要用竹编的篮?蒸茶的灶,为什么要用没有烟突的?梅雨季节,为什么要用“育”补火?自有其一定的原因。研究这些问题,对发展现代化的制造机具,也是有好处的。这里不拟详述唐代的釆制工具,只着重地探讨工具与成茶品质的关系问题。

    工具与制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茶经》所述,饼茶的制造,“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即采、蒸、捣、拍、焙、穿和封(见《三之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经》选读 | 二之具:古代制茶的工具竟有这么多!
《茶经》唐·陆羽——茶之具
唐·陆羽《茶经》之---- 一之源、二之具(一)
《茶经》:二之具原文及解析
《茶经》解一一茶叶采制工具
《茶經》上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