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西红色故事——衰坑改发坑

在才溪乡的西面,有个小山村名叫发坑,原来叫衰坑,是如何改名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这个村子叫银坑,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但到了清代,当地的土豪劣绅与官府相勾结,残酷压榨银坑群众。银坑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不少人在本地无法生存下去,只好流浪他乡。据不完全统计,全村72户人家,有30户被迫外流当乞丐,有2户被迫给人扛轿,有2户被迫出家当和尚,有18户外出做工。当时民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头一痛苦是工农,穿件衣衫补千重,三餐吃的米糠饭,夜晚无被钻秆窿。”外村人认为银坑村会这样贫穷悲惨是因为村运衰退,因此,就把这个村改叫“衰坑”。

1929年7月21日,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红四军的帮助下,衰坑人民和才溪人民一起,举行了武装暴动,推翻了地主阶级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

暴动后,衰坑人民大力发展生产,拥军优属、支援前线、参军扩红,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衰坑面貌焕然一新。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来到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在一次调查中,他得知了衰坑暴动前后的情况,十分高兴,说:“有这么多人参加红军,各项工作又搞得这么好,怎么会衰呢?有共产党领导,以后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的,衰坑这个名字不好,我看,不如改为发坑吧!”当地群众一听,觉得句句在理,频频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好。”

毛泽东为衰坑改村名的消息,像温暖的春风,吹遍了衰坑人民的心田。大家奔走相告,激动万分。1934年1月,《才溪乡调查》发表了,毛泽东把衰坑的新村名——发坑正式写进了这篇光辉著作。

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发坑村光荣地被评为“模范村”。会议期间,毛泽东走到发坑村代表跟前,笑呵呵地握着他们的手,亲切地说:“你们生产和支前,都取得那么大成绩,发坑村真发得快,发得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都县曾氏村落
发现徽州(八):金色乡村 魅力柯村
嫩洋的故事
精学王子金坑银坑凹口平衡线右侧大涨(画线全面分析)
珍贵影像讲述毛泽东的故事:他心里永远装着人民
【城乡拾荒】饮水不忘源头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