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氏家园 (http://www.luos.org)|陕西罗氏支派及源流概况
陕西罗氏概况
陕西简称陕,以延安革命根据地和西安兵马俑而举世闻名。陕西古为秦地,与罗子国发祥地相距遥远,即便罗人西迁,资料所记亦未达关中,故陕西罗姓人多为外乡迁入,分布不多。但陕西罗氏却“代有才人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作者,明代小说家罗懋登、原公安部副部长罗锋(富县)、现任副省长罗振江(扶风)、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罗文蔚(旬邑)、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罗成德(延安)、长三甲火箭副总设计师罗巧军(女,咸阳)等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
一,淳化仪门罗氏世系
仪门罗氏,原居泾阳,五世祖仲德公迁居淳化县仪门附近繁衍生发,至罗楫于明景泰元年中举起,连续五代及地仕宦,以“倡教、兴宗、振家声”而名闻关中及“三辅”,为关中一大罗氏望族。
仪门罗氏世系承嗣关系未详,只能根据现有资料,以罗楫为“第一代”,将几代史有所载者简介如下。
第一代 罗楫,字济川。明景泰元年(1450)举人,任河南商水县知县。巡抚王端毅曾题荐罗楫曰:“令行禁止,政妥民安,通省卓异第一”。后升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知州,政绩详见《开州志》。
第二代 罗九宵,字隐之。罗楫子。12岁随父罗楫赴河南濮阳知开州府,能襄理善政,拒却馈金。嘉靖初年迁学宫,被公众推为监督,依律令授有司。晚年居家,号“福泉翁”(一说“福田翁”)。见县城北涧旧桥圮废,行人不便,恻然曰:“生欲有益于时,殁欲有称于后”,“桥梁道路,王政所不可缺。司牧者未之举,匪我孰任?”遂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冬,复建永安桥,二十五年(1546)秋,桥成,历时两载,工费浩繁,皆自费捐资相助。时年虽耄,仍整天扶藜杖亲率工程,朝暮倦倦不离施工现场。诸子孙恐其太累,跪请代劳,答曰:“是桥成,吾愿足矣,何劳之恤?”故深得乡里敬重。对晚辈家族的教养要求甚严,督学有方。他曾为4个儿子立约:“一子有过,诸子并引过伏责。”由于家教严格,其子仁夫、贤夫俱选贡生,任知县。90余岁时,还亲眼目睹孙廷绣登进士、另孙廷绅中举人。此后,罗族子弟为诸生(廪生、贡生、增生等)者达10余人。
第三代 罗九宵之四子,一曰仁夫、一曰贤夫,余不详。
第四代 罗廷绣,字公裳。罗九宵孙。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行人,历官吏部郎中,太常寺卿通政,四川巡抚署都御史。纂修有《淳化志》八卷存世。晚年家居闭户著述,惜其书皆散佚不传。
第四代 罗廷绅,字公书。罗九宵孙。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三十二年(1553)进士,由主事官至保宁府知府(今四川省阆中县)。返乡后,推崇祖父罗九宵捐资复建永安桥的义举,依实写下了《永安桥记》;赞赏其堂兄罗廷绣数月纂成隆庆《淳化志》的业绩,潜心为之作序;对于金石、文物、古迹等,也能留意钻研。遗憾的是所著《小山志》失传。
第五代 罗奎(1545~1585),字文光,号云野。罗楫第五世长孙。幼年聪颖,潜心攻读,曾跟从国子监学正袁桢游经传子,过目能诵,人皆奇之。18岁首补弟子员,数试冠群英。20岁一举乡试中式。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三年(1569)授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知县。得中丞推荐,历升兵部武库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随从朝廷检阅、赏赐金帛,仕至莱州府(今山东掖县)知府,有善政。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遭奸人诬陷,罢归故里,六月二日卒于家中,享年41年。
二,榆林罗检满、茂公世系
榆林满、茂二公,上源失考。谱载:“吾祖罗满,明万历年间携弟茂自(山西)洪洞水口摊流徙榆阳。”于榆林城东南60华里的榆阳区古塔乡罗检村开基创业。
满公子三,为一、二、三房,茂公子一,为第四房。二房发繁最多。罗检罗氏人丁兴旺,人多地少,加上灾荒,有过两次大的人口外迁活动。从第六世起第一次人口大举外迁,迁向榆阳区各乡镇及横山、子洲、靖边等县。民国十七年(1928)陕北大灾,出现第二次人口外迁,迁向延安、安塞、子长、志丹、吴旗等县。
前六世祖(可考者)世次排列如下: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
满公、茂公世相大儒、大伦
大伟、大清
大信、大随宗智、宗贤
宗玉、宗孝
宗务、宗仁
宗亮、宗义
宗顺、宗歧应夏、应廷
应歧、应功
应省、应相
应珍、应良
应恒、应庆
应秋、应亨
应生自田、自林
自富、自春
自发、自金
自荣、自昌
自喜、自魁
自隆、自香
自高、自强
自海、自洋
自忠
现满、茂公后裔“枝系连九省,子孙逾万千”。播迁陕西、甘肃、宁夏、内蒙、新疆、四川、湖北、山西、深圳等共九省三十余县(市),至今衍传十八代,人口达一万四千多人。
据传,南检罗氏曾立过家谱,但因人口外迁失传,仅流传二十世班辈诗。二十一世纪伊始,由罗启贤主编有榆横靖绥联修陕西榆林罗检满茂公系《罗氏族谱》(不分册)。
原字派:□世大宗应,自守□天□,起生凤树旺,枝叶茂盛呈。
部分迁出支派从十五世“旺”字辈启用新字派:鹏腾万里长,举世文明久。
修谱再续字派:海阔乾坤朗,源远泽神州,琳琅翰墨香,理学家风悠。
华夏发紫光,英杰豪才秀,民殷国富强,勋功炳千秋。
三,安康傅家河泽成公世系
傅家河罗氏始祖罗泽成,原籍福建龙岩人,明天启二年(1622)携其妻翟氏迁徙至河南,崇祯八年(1635)罗泽成从军驻防陕西洵阳。
据《洵阳县志》记载:“崇祯七年大饥,八年至十一年连岁大饥,群盗满野”;崇祯七年,李自成农民军由湖北郧阳沿汉水西进,攻陷洵阳县城;崇祯八年,张献忠、老回回农民军游击于商州、雒南、兴安等地。为堵御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饮差大臣洪承畴“躬驰兴安”,调度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人马围剿堵截。罗泽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移防洵阳的。人民苦不堪言,官军士兵也是疲于奔命,极为困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罗泽成“避乱徙兴郡隶于安邑”,来到陕西安康市五里区傅家河西岸居住。
在这里,罗泽成生二子,长子罗世臣,次子罗世卿;以后,随着罗氏迁陕第三代孙的问世,长子罗世臣一支又迁居傅家河东岸。自此,傅家河罗氏东庄、西庄即为罗氏发祥地,其子孙世代繁衍,人口成几何倍数增长,罗氏后裔又相继迁徙于铺子岭、白鱼河、财梁、茨沟、岚河等地。
安康市五里镇傅家河罗氏字辈是:文仁正仕应天兴,法先长延永继承,兆启崇宏光远大,立宗万代庆升恒。
从始祖罗泽成算起,三百五十多年,历传十八代子孙,人口之众,无法统计。至今傅家河西岸还屹立着罗氏迁陕始祖泽成公夫妇合墓及碑石。
四,兴安流水罗氏世系
流水罗氏,郡望豫章,堂名柏林,流水罗氏,祖籍武昌府兴国州丰叶里塔塘保铁岭桥平地畈。嘉庆初年,由缜公世下第八世(珠公第五十七世)孙淑枝公之妻刑氏携仲烛、仲泽、仲炉并众儿孙历尽千辛万苦,至陕西兴安府流水铺一家和,在乔家庄置田办产建罗家大院,前厅后院,有房30余间,又集资建校,化缘山林造福于乡邻。二百多年来,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流水罗氏袭用乾隆庚午年派序:世德广厚,克显祖光,洪启愈盛,宗裔荣昌。
现已发派仲、甫、世、德、广、厚、克、显、祖9代,共有人口200有余。
1985年安康库区移民,为支援国家建设,该厚盛、厚彦、厚余等7戸后靠;厚军、厚强、厚安、厚明,厚斌、克近、克忠等十二戸迁汉滨区江北办;克长、克保等五户迁恒口余家沟;厚兴、厚金落户城关镇,厚明一家三户在咸阳,厚典、厚勋二家四户远迁湖北鄂州。
五,陕北富县罗氏世系
富县罗氏为高陵罗氏中的一支,其源脉尚无清晰的文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富县罗氏先祖从陕西关中地区的高陵县,迁居至陕北富县经商。从此,高陵罗氏中的一支便在陕北富县扎根繁衍。后虽经历无数次灾荒与兵燹,但一直枝繁叶茂,成长为一棵虬枝刚劲、浓荫蔽日的“富县罗氏”的参天大树。经过六百四十余年、二十五代的生息繁衍,富县罗氏目前已经发展到分布在富县督河、平泉、安儿、北教场、南教场、寺坡等地,约有二百户人近千口之众的庞大家族。
富县罗氏人才辈出,代有闻人。其三世祖罗喜,明永乐年间官至江南镇海卫都司;十二世祖罗大业曾任清游击将军;当代的罗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六,陕南客家罗氏世系
陕南罗氏,多属客家。据陈良学考查并于《明清川陕大移民》卷二《飘泊家族》记载,陕南罗氏支派计有:
闽粤客家,浏阳罗氏 元至大年间客居潮,后迁湘,清初迁居陕南;
豫章世家,湘潭罗氏 源出江西,明初移居湘潭,乾隆间迁居陕南;
赣南流派,新化罗氏 源出江西,宋元间迁湘,清初迁川、陕、桂、贵等地;
罗成遗宗,蒲圻罗氏 道光初迁居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
岭南客家,兴国罗氏 道光初年迁至陕西兴安府流水铺;
豫章衍派,长乐罗氏 乾隆中迁湘,转迁陕西商州,播迁四川涪州、陕西岚皋等地;
闽粤巨族,惠州罗氏 洪武间徙广东,康熙初迁湖南,康、乾间奉谕入川;
从军返迁,龙岩罗氏 经河南驻防陕西洵阳,避乱徙居金州,播迁安康各地……
据实地调查,今陕南丹凤县的河南、寺坪、涌峪、白杨关、西河、双槽、龙驹寨等乡(镇),是罗姓客家先民之后裔的聚居地。今陕南商南县境内,有一支罗氏,是清乾隆初年从湖北蒲沂迁入客家先民罗万清的后代。另据《兴宁大坪罗氏谱》记载:其先世居福建宁化,宋末经长汀、上杭迁入广东平远、兴宁、五华、梅县等地。在其他资料中,也可找到“豫章衍派,长乐罗氏,乾隆中迁湘,转迁陕西商州;播迁四川涪州、陕西岚皋等地”的文字记载。
在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客家村落叫罗家湾。根据保存下来的族谱记载,罗家湾始祖罗尚华,有尚荣、尚华、尚富、尚贵四兄弟。其先为罗氏第45世孙罗尚立(按:讳忠古,字念壹,原籍宁化县石壁村,因商江西吉郡,后避乱率妻子回祖故,徙上杭县居焉,为上杭始祖。),从江西迁至福建宁化石壁都,又于明代转迁广东梅州。乾隆十四年(1749),尚华之父寻找栖息地,从广东嘉应州(即梅县)迁回长沙府浏阳县。乾隆三十年(1765),尚华兄弟承父志继续访寻故里,又从长沙府迁至西安府泥峪川大水岔,即现在的商洛市商州区黑口镇罗家湾村落业定居。罗尚华即罗家湾客家人的始祖,同时落户的还有尚荣、尚富共三人。
罗尚华迁至罗湾以后,其子(尚字辈)作诗为后世读了族谱,即“贤帝江山泰,盛朝品爵荣。忠孝承先志,书礼定乾坤”, 罗氏家谱现由退休老教师罗泰金保存。罗尚华重孙(帝字辈)还为宗祠“罗氏豫章堂”做了两对灯笼,现完好保存在宗祠的楼上。目前罗氏最高辈为山字辈(罗尚华的第六代),最低辈为朝字辈(第10代),有84户400多人。
罗家湾人,在延绵高耸的 秦岭山中,与世“隔绝”,近300年来仍保留着完整的客家语言,几乎人人都会说梅州五华口音的客家话,并保留了许多客家风俗习惯。从清代乾隆年间传入至今近300年来,罗家湾客家人没有一起刑事犯罪的记录。外出打工的年青人也没有犯罪的现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氏家园 (http://www.luos.org)|陕南“罗家湾”客家罗氏探秘
豫章罗氏世系
「中国情结」从南方重返中原陕西的客家人落叶归根
罗氏珠公世系表
实拍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大秦直道
农田里的那些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